1、- 1 -20182019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 9 月模块诊断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比较下面表格中甲、乙两种细胞的特征,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特征 细胞壁 核糖体 成形的细胞核 细胞呼吸 光合作用细胞甲 有 有 无 有 有细胞乙 有 有 有 有 无A. 细胞甲中有 DNA,也有叶绿体B. 细胞甲是原核细胞,且可以是大肠杆菌C. 细胞乙是真核细胞,且可以是植物细胞D. 甲、乙两种细胞的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相同【答案】C【解析】细胞甲无成形的细胞核,但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蓝藻类原核生物,无叶绿体,A 错误,B 错误。细胞乙为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可以是植物体的根细胞,C 正确。甲为原核生
2、物,细胞壁为肽聚糖,乙可以为植物体的根细胞,细胞壁为纤维素和果胶,成分不同,D 错误。【点睛】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 主要成分为肽聚糖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和核仁 有核膜和核仁- 2 -转录和翻译转录、翻译可同时进行转录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核糖体)内是否遵循遗传定律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核基因遵循,质基因不遵循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2.如图为某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
3、确的是A. 图中 3、5、6 都含有 DNAB. 此图可表示洋葱根尖细胞C. 此图可表示低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D. 若此图去掉结构 1、2、5,则可表示动物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动物细胞、植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的结构的异同点具有明确的认识。图中1 为细胞壁、2 为液泡、3 为细胞核、4 为高尔基体、5 为叶绿体、6 为线粒体、7 为内质网、8 为细胞膜、9 为中心体。【详解】图中 3 细胞核、5 叶绿体、6 线粒体都含有 DNA,A 正确;该细胞有细胞壁和中心体,可确定该细胞为低等植物细胞而非洋葱根尖细胞,B 错误;此图可表示低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C 正确;若此图去
4、掉结构 1 细胞壁、2 液泡、5 叶绿体,则可表示动物细胞,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为分析图中细胞结构,注意该细胞有细胞壁和中心体,因此可确定该细胞为低等植物细胞。3.如图表示三个单体构成的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3 -A. 若该化合物为三肽,则其彻底水解后的三种产物再重新组合成三肽,最多有 6 种组合B. 若该化合物为糖类,则其水解成的单糖分子能与斐林试剂发生特定颜色反应C. 若该化合物为 DNA 的部分单链,则其彻底水解的产物中有磷酸、一种单糖和三种含氮碱基D. 若该化合物为 RNA 的部分结构,则其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有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三大类【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5、,若该化合物为三肽,则其彻底水解后的三种产物应该是三种氨基酸,则这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三肽的组合方式最多有 321=6 种,A 正确;若该化合物为糖类,则其水解成的单糖分子属于还原糖,可以与斐林试剂发生特定颜色反应,B 正确;若该化合物为 DNA 的部分单链,则其彻底水解的产物中有磷酸、种单糖(脱氧核糖)和三个含氮碱基(不一定是三种) ,C 错误;若该化合物为 RNA 的部分结构,则其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有磷酸、核糖和含氮喊基三大类,D 正确。4.分析下表中的实验,甲组细胞与乙组细胞相比,水分渗出量的多少,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分别是实验分组 实验材料 先用下列培养液处理 再进行如下处理 实验
6、结果甲 完全营养液 ?乙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 蒸馏水0.3 gmL 的蔗糖溶液处理相同时间 ?A. 少,自由(单纯)扩散 B. 多,主动运输C. 相等,被动运输 D. 相等,协助扩散【答案】A【解析】甲组中,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置于完全营养液中,水分进出平衡,然后置于 0.3 gmL 的蔗糖溶液,会发生渗透失水,乙组中,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置于蒸馏水中,细胞吸水,然后置于 0.3 gmL 的蔗糖溶液,会发生渗透失水,与甲组相比,失水更多,水的运输为自由扩散,- 4 -A 正确。5.在等量的水稻、番茄的缺素培养液中添加等量的 Mg2、Ca2、SiO44-,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这些离子的浓度,如图所示。下
7、列分析正确的是A. 水稻需要 Mg2、Ca2,而 SiO44-的需要量较少B. 番茄根细胞膜上运输 Mg2、Ca2的载体是相同的C. SiO44-一进入番茄细胞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D. 同一生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答案】D【解析】由题图知,与初始浓度相比,培养水稻的溶液中 SiO44-浓度下降很多,说明水稻吸收 SiO44-较多,A 错误;载体具有专一性,番茄根细胞膜上运输 Mg2+、Ca 2+的载体是不同的,B 错误;SiO44-进入番茄细胞的方向是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所以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 错误;据图分析,培养液中不同的离子浓度变化不同,说明同一生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8、,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柱状图,与原始浓度相比分析不同的生物对不同的离子的吸收量的多少,明确浓度升高的原因是吸收水分的比例更大。6.某同学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中央滴一滴提取液,然后进行纸上层析,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其中由外向内的第三圈的颜色是A. 蓝绿色 B. 黄绿色 C. 橙黄色 D. 黄色【答案】A【解析】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中央滴一滴提取液,然后进行纸上层析,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圆圈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 b(黄绿色) ,即其由外向内的第三圈的颜色是蓝绿色的叶绿素 a,故
9、选A。- 5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色素分离的原理和观察,识记滤纸条上从上到下的色素的名称和颜色。7.使用洋葱进行的生物实验,取材部位与实验匹配正确的是A. 取紫色鳞片叶,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 取鳞片叶内表皮,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C. 取鳞片叶外表皮,观察细胞的线粒体D. 取鳞片叶内表皮,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答案】D【解析】洋葱紫色鳞片叶不含叶绿体,不能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A 错误;鳞片叶内表皮没有紫色的大液泡,也没有绿色的叶绿体,不便于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B 错误;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有紫色的大液泡,不便于观察细胞的线粒体,C 错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是白色的
10、,可用于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没有颜色干扰,D 正确。8.下图表示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某植物处于密闭、透光但原料充足的环境下所测得的某些物质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 A 曲线可表示 O2浓度的变化B. 图 B 曲线可表示 CO2浓度的变化C. 图 A 曲线可表示植株重量的变化D. 图 B 曲线可表示土壤中矿质元素量的变化【答案】D【解析】夏季晴朗的白天,某植物处于密闭、透光但原料充足的环境下,植物开始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氧气和有机物的含量都下降,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6 点到 18 点之间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氧气和有机物的含量都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之后
11、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氧气和有机物又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又增加,因此图 A 曲线可表示 O2浓度和植株重量的变- 6 -化,AC 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 B 曲线可表示 CO2浓度的变化,B 正确;图 B 曲线可不能表示土壤中矿质元素量的变化,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增强对相关曲线的解读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理解与运用。9.将 A 株玉米置于含有 C18O2的空气中,B 株玉米置于含有 18O2的空气中,正常生长一段时间后,A、B 两株内最先存在的含的 18O 化合物依次为( )A. 葡萄糖和二氧化碳 B. 三碳化合物和水C. 葡萄糖和水 D. 三碳化
12、合物和丙酮酸【答案】B【解析】将 A 组小麦培养于 18O 的 CO2的空气中,二氧化碳首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然后被还原形成有机物,因此最先出现放射性氧的化合物是三碳化合物;将 B 组小麦培养于18O 的 O2的空气中,氧气首先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H结合形成水,因此最先出现放射性氧的化合物是水,故选 B。【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10.将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闻到酒香。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 O2 的消耗量和 CO2 的产生量如下表所示(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 。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氧浓度(%) a b c d e CO2 产生量(mo
13、l/min) 12 10 13 16 30 O2 的消耗量(mol/min) 0 05 07 12 30 A. 氧浓度为 a 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 氧浓度为 c 时,苹果产生 C2H5OH 的量为 06mol/minC. 氧浓度为 d 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 1/4 用于酒精发酵D. 氧浓度为 b 时,较适宜苹果的储藏【答案】C- 7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中涉及的相关计算。1、苹果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 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大量) ,在有氧呼吸中,1mol 葡萄糖完全氧化时,能够产生 38mol
14、ATP;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合成 ATP,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2、苹果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 6H12O6 2C2H5OH+2CO2+能量(少量) ,在无氧呼吸中,1mol 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乙醇或乳酸时,只产生 2molATP。【详解】氧浓度为 a 时,由于 O2的消耗量为 0,说明此时苹果只进行无氧呼吸,其场所为细胞质基质,A 正确;氧浓度为 c 时,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量为 1.3-0.7=0.6,所以苹果产生C2H5OH 的量为 0.6mol/min,B 正确;氧浓度为 d 时,O 2的消耗量为 1.2,故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 0.2;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为 1
15、.6-1.2=0.4,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 0.2,消耗的葡萄糖中有 1/2 用于酒精发酵,C 错误;氧浓度为 b 时,呼吸作用强度最低,在表格中 b点的氧浓度较适宜于苹果的储藏,D 正确。【点睛】要注意,一般的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少数植物营养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11.将萝卜磨碎制得的提取液,取少量分别加入 pH 为 3、5、7、9 的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几个试管中,保持 30 温度,结果每个试管都产生气体。提取液的加入量加倍,重复上述实验,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试管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这
16、两次实验结果的差异主要是酶的活性大小不同造成的B. 曲线 b 是第一次实验的结果C. 提取液的量没有明显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 pHD. 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某些反应,不能作为另一些反应的底物- 8 -【答案】C【解析】这两次实验的差异是由提取液的加入量不同(酶的数量不同)造成的,A 项错误;提取液的加入量代表酶的数量,酶的数量越多,反应越快,过氧化氢含量越少,所以曲线 a 是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曲线 b 是提取液的加入量加倍后的实验结果,B 项错误;由图可知,两次实验酶的最适 pH 约为 7,因此提取液的量没有明显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 pH,C 项正确;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既能催化过
17、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也能作为底物被蛋白酶分解,D 项错误。【点睛】酶的活性可以用反应速率来反映,而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增加量或反应物的减少量来表示,该实验用反应物过氧化氢的减少量来表示反应速率,酶量增加,反应速率增加,过氧化氢减少,b 曲线应为第二次实验。酶的最适 pH 约为 7。12.在光合作用中,RuBP 羧化酶能催化 CO2+C5(即 RuBP)2C 3。为测定 RuBP 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 C5与 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 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菠菜叶肉细胞内 BuBP 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
18、RuBP 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C. 测定 RuBP 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 单位时间内 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 RuBP 羧化酶活性越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菠菜叶肉细胞内 RuBP 羧化酶是植物体内催化 CO2固定的酶,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 正确;B、CO 2+C5 2C3的反应需要在二氧化碳供应和五碳化合物存在条件下进行,B 错误;C、测定该酶活性的方法用到了 14C3,属于同位素标记法,C 正确;D、根据题意,单位时间内 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 RuBP 羧化酶活性越高,D 正确故选:B13.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相关叙述正
19、确的是( )- 9 -A. 条件 X 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三处B. 条件 Y 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 CO2和水C. 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D. 物质 a 产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答案】A【解析】根据产物酒精判断条件 X 为无氧,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酒精中,一部分储存在 ATP 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 正确;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B 错误;试剂甲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C 错误;图中无氧呼吸产生 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生 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D 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呼吸、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名师点睛】解决本题需要知道酵母菌在有氧条
20、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物是 CO2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 CO2和酒精;同时需要知道鉴定 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鉴定酒精需要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14.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A.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B. 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 25C. 在 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D. 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 1050【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 50,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 30,A 项正确;由最上图可知,植物体在 25时,净光合速率最高,说明该温度为净光合
21、作用的最适温度,故B 项正确;在 025 范围内,总光合曲线的上升幅度比呼吸曲线上升幅度大,说明温度变- 10 -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故 C 项正确;由图可知,超过 45,净光合速率为负值,说明没有有机物的积累,植物不能正常生长,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植物生长速率取决于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两个因素,二者之差就是净光合速率,所以决定植物生长快慢的因素就是净光合速率。单纯看光合速率或呼吸速率并不能反映出植物的生长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识图,并从中获取有用的相关信息。15.长期浸水会导致树根变黑腐烂。树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的过程中,细胞呼
22、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阶段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下降B. 阶段根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C. 阶段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与阶段不同D. 细胞在 a 点的有氧呼吸强度小于 b 点【答案】D【解析】分析曲线图:阶段幼根开始浸水,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逐渐降低,无氧呼吸速率逐渐上升;阶段幼根细胞因缺氧不再进行有氧呼吸,但无氧呼吸速率上升;阶段幼根因无氧呼吸的特有产物酒精积累过多,是导致幼根变黑腐烂。阶段,由于长期浸水土壤中氧气浓度降低,细胞有氧呼吸的速率下降,A 正确;随氧气浓度的进一步降低,对无氧呼吸的抑制作用减弱,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 B 正确;阶段活性速率下降是由于氧气
23、浓度降低,有氧呼吸速率降低和无氧呼吸由于氧气存在受抑制,活性速率下降是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二者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同,C 正确;a 点氧气浓度高于 b 点,有氧呼吸强度比 b 大,无氧呼吸速率则小于 b 点,D 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呼吸16.某渗透装置如下图所示,烧杯中盛有蒸馏水,已知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在倒置- 11 -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从理论上分析,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B. 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开始下降C. 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D. 加酶后,可以
24、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答案】B【解析】蔗糖属于二糖,不能通过猪膀胱膜,所以蒸馏水进入漏斗,液面上升;加入蔗糖酶后,一分子分子蔗糖分解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物质的量浓度增大,所以液面继续上升,由于单糖(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可通过猪膀胱膜,所以液面后来下降,AC 错误、B 正确;蔗糖酶属于大分子,不能通过猪膀胱膜,所以在烧杯中不能检测到蔗糖酶,D 错误。17. 下图为番茄根细胞对 K+的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图,分析此图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中 A、B 两处用于根代谢活动的酶有所不同B. AB 段,ATP 是限制根细胞对 K 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C. 在 B 点以后,通过
25、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根细胞对 K 的吸收而表现为 M1曲线D. 氧分压为 8 时,AB 曲线将演变为 M2曲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处进行无氧呼吸,参与的酶是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B 处进行有氧呼吸,参与的酶是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A 正确;细胞对 K+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B 段,- 12 -氧分压的增加,细胞的有氧呼吸速度加快,ATP 产生增多,从而增加根细胞对 K+吸收速率,因此 ATP 是限制根细胞对 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B 正确;B 点以后,有氧呼吸速率已经达到最大值,K +的吸收速率也不会再增加,就算增加氧的分压(如中耕松土) ,也不会使呼吸加快,曲线将演变为
26、M2曲线,原因是载体的数目有限,C 错误;氧分压为 8 时,AB 曲线将演变为 M2曲线,D 正确。考点:本题以 K+的吸收速率与氧分压的曲线图为素材,本题考查了主动运输的相关知识,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8.下列关于生物膜和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全部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B.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C. 高尔基体膜和内质网膜在结构上直接联系D. 分泌蛋白在产生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均减小,而细胞膜的面积增大【答案】B【解析】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或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A
27、项错误;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B 项正确;高尔基体膜和内质网膜通过囊泡间接联系,C 项错误;分泌蛋白在产生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而细胞膜的面积增大,D 项错误。19.瘦肉精的学名为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其分子结构简式为C12H18Cl2N2O,其可通过促进蛋白质合成而实现动物营养再分配,提高瘦肉率。下列叙述最可能成立的是A. 瘦肉精能促进脂质的合成与储存 B. 瘦肉精能抑制脂肪合成C. 瘦肉精可能为二肽化合物 D. 瘦肉精是重要的能源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信息解题的
28、能力。【详解】由题文“通过促进蛋白质合成而实现动物营养再分配,提高瘦肉率”可推知,瘦肉精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与储存,抑制脂肪合成,A 错误,B 正确;二肽化合物的肽键及游离- 13 -的羧基中一共含 3 个氧原子,故二肽化合物应至少含 3 个氧原子,根据其化学式仅有 1 个氧原子推知,瘦肉精不可能为二肽化合物,C 错误;由题文“是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 推知,瘦肉精为信息分子而非能源物质,D 错误。【点睛】充分利用题文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 新采摘的玉米味道比较甜的原因是籽粒中蔗糖的含量较高。采摘一天后玉米籽粒中 50%的游离蔗糖被转化成淀粉,采摘几天后的玉米籽粒失去甜味;采摘后立即冷
29、冻可以保持玉米籽粒的甜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玉米籽粒中的蔗糖是籽粒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B. 冷冻处理抑制了相关酶的活性减少了淀粉的生成C. 蔗糖转化为淀粉是通过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实现的D. 蔗糖转化成淀粉后籽粒的呼吸速率增加利于储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籽粒为果实,无法光合作用,蔗糖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故 A 错。低温抑制蔗糖转化为淀粉相关酶活性,故 B 正确。蔗糖转化为淀粉是通过相关化学反应进行,不是通过光合作用进行,故 C 错。呼吸速率增加会增加有机物分解速率,不利储存,故 D 错。考点:本题考查玉米代谢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
30、网络结构能力。21.下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 A 为 1mol/L 的葡萄糖溶液,B 为 1mol/L 的乳酸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由于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图甲人工膜在水中磷脂分子排列成单层- 14 -B. 若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都不会受到影响C. 若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当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D. 图丁中为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答案】A【解析】磷脂分子有亲水性的头和疏水尾,
31、因此在水中成两层排列,A 错误;从图乙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乳酸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二者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当细胞处在无氧环境时,细胞产生的能量没有变化,而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所以葡萄糖和乳酸的运输都不受影响,B 正确;在单位体积的 1mol/L 的葡萄糖溶液和 1mol/L 的乳酸溶液中,溶质分子数相等,当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C 正确;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 正确。22.小麦旗叶是位于麦穗的第一片叶子,小麦籽粒的有机物约 50%来自旗叶。科学家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了
32、相关研究,在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为小麦旗叶提供 14CO2,籽粒中的淀粉都含 14CB. 为小麦旗叶提供 H2l8O,籽粒中的淀粉会含 l8OC. 旗叶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类囊体数目较多D. 若去掉一部分籽粒,旗叶叶肉细胞的光合效率会下降【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详解】籽粒中的有机物只有 50%来自旗叶,给小麦旗叶提供 14CO2,小麦籽粒中的淀粉只有一部分含有 14C,A 错误;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也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和产物,为小麦旗叶提供 H2l80,籽粒中的淀粉会含 l80,B 正确;由题文“小麦籽粒的有机物
33、约 50%来自旗叶”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类囊体数目较多,C 正确;去掉一分部籽粒,旗叶产生的淀粉输出减少,导致旗叶中有机物积累,因此一段时间后旗叶的光合速率会下降,D 正确。【点睛】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3.图 1 表示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光照强度和氧气释放速率的关系。图 2 表示该植物在某- 15 -一光强度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总量和时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图 1 表明 25 条件下,当光照强度为 1 千勒克司时光合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B. 图 2 表明 25 条件下,光合作用每小时所产生的氧气总量比 15 时多 10 毫升C. 图 1 表
34、明光照强度低于 2.5 千勒克司, 15 条件更有利于有机物积累D. 图 2 中氧气产生总量,是在光照强度为 4 千勒克司下的测定值【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详解】图 1 表明 25条件下,当光照强度为 1 千勒克司时,氧气的释放速率为 0,即光合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A 正确;图 2 表明 25条件下,光合作用每小时所产生的氧气总量比15时多 10 毫升,B 正确;图 1 表明光照强度低于 2.5 千勒克司时,15条件下氧气的释放速率高,说明净光合作用速率强,因此更有利于有机物积累,C 正确;氧气
35、的产生总量表示总光合作用量,而氧气的释放速率是指净光合作用速率,因此图 2 中氧气产生总量,是在光照强度为 2.5 千勒克司下的测定值,D 错误。【点睛】解题关键是考生能够明确氧气的产生总量表示总光合作用量,而氧气的释放速率是指净光合作用速率。24.研究人员利用叶龄一致的叶片,测定了某水稻原种与突变新品种 P1 、 P2 的叶片净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及每株籽粒重量,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16 -A. 突变品种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发生了改变B. 图 1 是在相同光照强度下,测定单位时间和单位叶面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C. P1 叶片叶绿素和光合作用相关酶的含量最高D.
36、 P2 品种最适合用于栽培生产【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及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详解】由图 1 可知,突变品种净光合作用的速率都已提高,最适温度未发生改变,还是25,A 错误;在相同光照强度下,测定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图 1 是在相同光照强度和相同 CO2浓度下,测定的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叶片的净光合速率,B 错误;由题图 2 知 P1 叶片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含量最高,光合作用相关酶含量无相关数据说明,C 错误;相同条件下,水稻 P2 品种每株籽粒重量最高,最适合用于栽培生产,D 正确。【点睛】注意本题植物为水稻,实际生产中经济效益注重于每株籽粒重
37、量,所以虽然 P1 品种净光合作用速率最高,但最适于种植的是每株籽粒重量最高的 P2 品种。25.下图为不同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的相对值(其他环境条件适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在光补偿点时,叶肉细胞不释放氧气B. 突然遮光处理,植物叶肉细胞中 C3 生成量减少C. 适当提高温度可以提高植物的光饱和点- 17 -D. 最适宜在树林下套种的是植物【答案】B【解析】植物 I 在光补偿点时,整株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其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向细胞外释放氧气,A 错误;突然遮光处理,植物叶肉细胞中 ATP 和H提供减少,还原 C3生成 C5减少,随后 CO2与 C5结合生成
38、 C3的量也减少,B 正确;本实验数据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得,升高温度不利于光合作用,故光饱和点应下降,C 错误;树林下光照强度较低,植物光补偿点低,利用较低光照强度就可正常生长,D 错误。26.下面图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一天内某丛林水分的失与得(A、B)和 CO2的吸收与释放(m、N、L)的变化情况(S 代表面积) 。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 SBSA0,则多余的水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B. 若 SBSA0,且 SmSNSL0,则丛林树木同化作用占优势C. 若 SBSA0,即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小于植物吸收的水分,则多余的水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A 项正确;若 SBSA0,且
39、SmSNSL0,则丛林树木在一天内有有机物积累,即同化作用占优势,B 项正确;若 SBSA0,即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大于植物吸收的水分,此时植物将出现萎蔫,影响的外界环境因素可能是土壤溶液浓度偏高,导致植物吸水困难,C 项错误;从暗反应的角度考虑,若在一昼夜内 SN+SLSm,即一昼夜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释放量,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植物的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因而能正常生长,D 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水分代谢、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 18 -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
40、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7.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菠菜叶上表皮细胞中线粒体实验时用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 用黑藻叶片进行植物细胞叶绿体观察时可以看见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再用 95的酒精冲洗两次 观察细胞内 DNA 和 RNA 分布实验时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需要另设置空白实验对照或对比实验对照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概念模型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琼脂块表面积和体积之比是自变量,氢氧化钠扩
41、散速度是因变量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越多,纸层析时色素带的颜色可能越浅A. 3 项 B. 4 项 C. 5 项 D. 6 项【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教材基本实验的原理与选材。【详解】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菠菜叶上表皮细胞中线粒体实验时用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 ,正确;用黑藻叶片进行植物细胞叶绿体观察时可以看见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正确;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再用 95的酒精冲洗两次,正确;观察细胞内 DNA 和 RNA 分布实验时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正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实验前后对照,不需要
42、另设置空白实验对照或对比实验对照,错误;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的结构照片属于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结构照片属于实物图,错误;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 NaOH 扩散速度不变,自变量是不同大小琼脂块模拟的细胞,因变量是 NaOH 进入琼脂块“细胞”的深度,错误;- 19 -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提取色素,提取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越多,若溶剂量多大,则色素的浓度降低,会导致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纸层析时色素带的颜色的深浅与滤液细线中的色素含量有关,错误;故正确的应选 B. 4 项。【点睛】熟悉教材基本实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结构照片属于实物图,也不属于物
43、理模型。28.如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 A,B 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B. 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 A,B 溶液浓度不同导致C. 若 B 溶液的浓度稍减小,则曲线中 b 点左移D. 6 min 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详解】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要选择含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成熟的叶肉细胞可选用,A正确;在 04min 内,两种曲线的失水程度不同,有可能是由于浓度差不同引起,但整体曲线趋势不同,是因为
44、溶液不同,a 可能是蔗糖溶液,b 可能是一定浓度的硝酸钾,B 错误;若 B 溶液的浓度稍减小,处于其中的植物细胞失水变慢变少,a 点下降,质壁分离越慢,复原就越快,吸收水分时间提前,则曲线中 b 点左移,C 正确;6min 时两个细胞失水量较大,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D 正确;故错误的应选 B。【点睛】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要选择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含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若外界溶液的浓度减小,导致浓度差变小,所以单位时间内,失水程度下降,复原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短。- 20 -29.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 pH 或温
45、度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在 A 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 B 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B. 图中 E 点代表该酶的最适 pH,H 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C. 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 D、H 两点D. 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上图曲线【答案】C【解析】甲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定的,故在 A 点提高温度,反应速率将降低,B 点限制反应速率的是底物浓度,不是酶浓度,故 B 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A 错误;图中E 点代表酶的最适温度,H 点代表酶的最适 pH,B 错误;酶的保存应该在最适 pH、低温下保存,C 正确;过氧化氢受热
46、易分解,故当用过氧化氢酶研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时,高温时反应速率不会为零,D 错误。【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30.科研人员为研究枇杷植株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合特征,对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21 -A. 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B. 晴天时出现“午休”现象与气孔关闭引起的 CO2 浓度下降有关C. 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强度无关D. 实验结果显示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线弱的荫蔽环境中【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详解】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
47、间为 12 点,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中午 10 点不一致,A 正确;晴天时出现“午休”现象是因为中午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植物为防止失水过多而关闭气孔,进而引起 CO2 浓度下降,B 正确;晴天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在上午 10 点,此时光照强度不是最强的,阴天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在中午 12 点,此时光照强度是最强的,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与光强度、温度有关,C错误;阴天时光照强度较弱,但净光合作用速率高于晴天,说明此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线弱的荫蔽环境中,D 正确;故错误的应选 C。【点睛】充分利用题图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31.某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
48、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假如你是该小组的一员,成员们一致推选你完成设计思路。 (要求:实验分 5 组进行)可供选择的材料与试剂:猪肝研磨液、唾液、过氧化氢、淀粉;斐林试剂、碘液。 可供选择的温度:12、17、22、27、32、37、42、47、52、57。 (其他条件均满足要求)(1)实验选材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的原因是_。(2)温度设置最科学合理的一组是_。A12、l7、22、27、37B17、27、37、47、57C17、22、27、37、47D22、27,32、37、42(3)该实验过程中,恒温处理与混合反应物的先后顺序是_。(4)适合用于该实验检测酶活性的试剂是_。- 22 -(5)该实验的
49、对照属于_。A空白对照 B前后对照 C相互对照 D条件对照【答案】 (1). 过氧化氢在没有酶的情况下也能分解,干扰实验结果 (2). B (3).先恒温处理,再混合反应物 (4). 碘液 (5). C【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及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详解】 (1)过氧化氢在温度较高时,不需酶的催化,也能分解,故实验选材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在没有酶的情况下也能分解,干扰实验结果。(2)温度设置应在选择范围内尽可能广,梯度合理,最科学合理的一组是 B。(3)酶具有高效性,该实验过程中,恒温处理与混合反应物的先后顺序是先恒温处理,再混合反应物。(4)斐林试剂的使用需要加热,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适合用于该实验检测酶活性的试剂是碘液。(5)该实验的对照属于相互对照,故选 C。【点睛】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