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述类文本阅读 15 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12 分)最快的脚步是“坚持”宋威最近读书,偶然翻到一段记述,颇令人感慨。宋代诗人石曼卿做海州通判时,发现县衙对面“山岭高峻,人路不通,了无花卉点缀映照”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叫人用黄泥裹着桃核做成弹丸,闲暇时便一颗颗往山岭上投。几年下来,竟然“花发满山” 。后来,苏轼游历此地,赋诗赞曰:“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 ”空山收获繁花似锦,表面上看得益于诗人的奇思妙想和闲雅情趣,本质上则源自日复一日的坚持。数年之间,没人记得清都有谁参加过投掷游戏,也无法计算究竟有多少颗桃核最终落脚山坡。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
2、重复播种、静谧无言的守望等待,就不会迎来满山芳华的惊喜。其实,为学立志、干事创业,又何尝不是如此。“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 ”诚如诗人所言,生活之路迢遥,比拼的并非一时一地的速度。在贵州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挥洒 36年时光,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恒心,最终凿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彻底改变了祖祖辈辈缺水的命运。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更没有从天而降的“伟力” ;那些不急不躁、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的人,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抵达梦想的彼岸。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坚持”二
3、字,谈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做一阵子不难,做一辈子很难。苏格拉底曾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要求大家每天甩手上百下。结果,第一天所有学生都能完成,但一个月后尚能坚持者仅剩一半,一年后还在坚持的就只有柏拉图一人了。现实中,不少人在干事创业之初也都意气风发,但在漫长而艰辛的跋涉路途中,逐渐褪去了干劲与激情。殊不知,即使慢,即便遭遇挫折,只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终能遇到美好风景。坚持,可说是梦想的生动注脚。当然,坚持不是不辨方向、不顾实际地盲目前进。方向正确,步履再慢也终将抵达;目标缺失,行动再快也难偿所愿。今天,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职业版图”被快速刷新,人们面临着更多的职业选择、更快的生活节奏。在这种背
4、景下,一些人认为积累和坚持已经落伍,下苦功夫没有前途。于是,他们以最快的脚步追求速成,开网店赚钱就去做店主, “网红”吃香了又匆忙去直播在浮躁中,一步步陷入了低效忙乱的怪圈。对个体来说,不省思自身方位、不注重过程积累,就难免竹篮打水一场空。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河北塞罕坝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面,如今绿树葱茏、天净水清,这样的绿色奇迹,映照着塞罕坝人超越半个世纪的坚守。 “万事从来贵有恒” 。日拱一卒的坚持,永远是打开梦想之门的金钥匙。(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最快的脚步是坚持 ”不仅是文章的
5、标题,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B.第段画线句运用举例论证,真实可信地论证了“那些不急不躁、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奋进的人,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抵达梦想的彼岸”的观点。C.现实中,不少人在干事创业之初也都意气风发,但在漫长而艰辛的跋涉路途中,逐渐褪去了干劲与激情。D.文章先由石曼卿的故事引出中心论点;接着从坚持能成就梦想,坚持做起来不易等角度展开论证。2.下面材料用作本文的论据,是否恰当?说说理由。 (3 分)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受宫刑,在痛苦的煎熬中,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3.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读了本文之后有怎样的感悟。 (6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6、3 题。 (12 分)读书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郑伟钦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2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知定力不足。“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知才具不足。毛
7、主席当年就告诫全党领导干部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中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想一帆风顺推进我们的事业是不可能的。可以预见,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改革之路漫长而又充满险阻。进入全面攻坚期,工作在一线的党员干部,更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不断读书学习,从中把握精神、汲取知识,增强本领、提高水平。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
8、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前者就是“量的积累”
9、,后者就是“深度挖掘”。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就是“读薄”,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三贵在应用,忌虚贵实。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思与行动。阅读不能改变人生
10、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摘自 人民日报 2017 年 12 月 02 日,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的中心论点是:读书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B.第段第四句将“读书”比作“锻炼” ,生动地论证了“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这一观点,浅显易懂。C.文章第段从“一贵在坚持” “二贵在系统” “三贵在应用”三个方面论述如何读书。D.阅读不仅可以改变人生的长度,还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2.第段中画线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的含义是什么?(6 分)3.请为第段横线处补写一则道理论据。 (
11、3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12 分)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马祖云1930 年中原大战中,冯玉祥部下的一名参谋未经核实,误将电令会师之地沁阳写成泌阳,导致贻误战机而落败。此战被后人戏称为“败在一撇上” 。多写“一撇” ,是战败的表象;缺失“认真” ,方为失利的实质。何谓认真?它是一种专注、一种投入、一种坚韧,乃为可贵的精神品质,彰显对职守的忠诚、做事的严谨、追求的执著。播种认真,收获品格;播种品格,收获信念;播种信念,收获辉煌。正如一谚语所示:“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 ”认真之要,在对“毫厘”的极致严格上。事物的质变,往往缘于毫厘的差别和缺失,一丝一毫牵动全盘,认
12、真与否关乎成败。非凡,每每孕育于丝毫的较真之中,无论做好一项工作,还是成就一番大业,皆要有精细、精准、精深的全程投入。上个世纪 60 年代,邓稼先在领军对我国首颗原子弹设计进行理论计算时,发现一关键资料与苏联专家提供的技术指标有细微之别。于是,这些科研精英们,操作着那时的手摇计算器,耗费了数百公斤资料纸,最终以确无“毫厘”之差的严谨结论,3证明了完全可以忽略苏方提及的冲击波波峰值,万无一失地完成了我国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正是这种极其认真的精神品格,成就了昔日的“两弹一星” 、当今的“蛟龙” “天河”等科技明星。认真之贵,在对事业的“至拙”专注上。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认真,彰显的是
13、笨功夫、长功夫、真功夫,乃为至拙的内在修炼。有了这种修炼,滴水可穿石,铁棒可磨针,铁树可开花。马克思潜心研究 40 年,终成科学巨著资本论 ;李时珍耗费心血二十七载,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终成医药经典本草纲目 ;钱穆倾尽一生心力,砥砺“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的拙功,终成 1700 万言的国学著述。古今中外、千行百业的事实可鉴:做事、治学、成大器的真谛在于,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认真之难,在对成功的默默守望上。成功过程是坚守认真的寂寞远征,不是一事功,而是事事功;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其间不会躁动、不曾走神,也永远不忘初心、不言放弃。1977 年至今,多
14、少科研奇迹层出不穷、多少名流人物闪烁更迭,但那颗名为“旅行者一号”的空间探测器,依然飞驰在太阳系外的轨道上。漫漫 40 年,这个航天科研团队的成员,从青春到暮年,一直在关注着那么遥远的距离、那么浩渺的太空、那么难测的结果。沉潜事业的认真,多么需要远离红尘熙攘、摈弃功利躁动、抵御炫眼诱惑。否则,何以到达“诗与远方”?然而,一举成名、一鸣惊人的“速成”心态,使一些人变得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殊不知,一旦履职分心、做事粗心,厄运便不远了。君不见,一块脱落的塑料泡沫未引起监控发射者的关注,导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悲惨失事;一个粗心的农林工未灭烟蒂,引起一场森林大火因失于一物之细,而失去天下之大;
15、因疏于一事之微,而导致一场悲剧,这是警世教训。“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干事创业得认真之“道” ,必能事举功成。(选自人民日报 2017 年 08 月 22 日,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选文的中心论点是: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B.第段开头和结尾引用的内容有力论证了“认真之贵,在对事业的至拙专注上”这一分论点。C.认真,彰显的是笨功夫、长功夫、真功夫,乃为至拙的内在修炼。D.第段由冯玉祥部下多写“一撇”导致贻误战机而落败的事例阐述认真的内涵,引出论题。2.下面材料用作第段的论据,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 (3 分)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
16、器修改了 39 次才最终出版,修改时间几乎与初稿时间持平。3.选文第段能否删去?请简要叙述理由。 (3 分)4.请结合你自己的实际谈谈这篇文章该给你的启示。 (3 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12 分)要人脉圈,更要书脉圈夏生荷“人脉是风,人脉是雨,有了人脉我呼风唤雨;人脉是天,人脉是地,有了人脉我顶天立地!”这是一位游走在生意场上的朋友的口头禅。在他看来,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成就辉煌的事业和人生,广博的人脉圈是最重要和最不可缺少的。人是高等社交动物,多交朋友,让人脉广博一些,无可厚非。可如果一味地去追求人脉,将人脉“神化” ,甚至煞费苦心地去攀附名人、能人,并与之建立人脉圈
17、,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做法就值得商榷了。 在我看来,在拓展人脉圈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去多读书,与书做朋友,扩展自己的书脉圈,因为书脉圈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的。 所谓的书脉圈,就是指一个人结识和阅读过多少书。书脉圈广不广直接说明一个人爱不爱读书书脉圈越窄表明读书越少,反之,书脉圈越广表明读书越多,越爱阅读。两者相比,后者比前者更容易从书脉中收获诸多益处,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历史上流芳千古的人物,都是书脉圈特别广博的人,他们都喜欢和书做朋友。 “结交”一本本好书,凿壁偷光的匡衡,明朝“开国文臣
18、之首”的宋濂,翰林学士、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西汉名相陈平等人,无一不是具有广博书脉圈的人,他们所读之书可谓汗牛充栋。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举成名的武亦姝、陈更也同样都是满腹诗书,有着广博的古今中外书4脉圈。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都是十分爱读书的,并从中受益匪浅,甚至是成就了一生。 此外,与人脉圈相比,书脉圈最容易建立,因为它很廉价,即使你买不起书,也可以去图书馆里借。它还很平易近人,不会瞧不起任何一个人。和它交往,不需讲排场,不需察言观色,不需刻意谋划,更不需有各种担心、顾忌和猜疑,只需你安安静静地捧读就可以了。 当然,这也不等于说让我们彻底不去交际,远离人脉圈,一门心思地宅在家里去建书脉圈,
19、而是要我们放弃去拓展一些无效的、无意义的和功利性、目的性太强的人脉圈,将空余出来的时间留给阅读和书籍,让书脉圈改变我们的心境,陶冶我们的情操,塑造我们的灵魂,滋养我们的气质,将我们变成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正直高尚之人。 同样,人脉圈里也有不少爱读书之人,结交这些人,也能帮我们拓展书脉圈,可谓是一举两得。 多读书吧,不断拓展自己的书脉圈,坚持下去对我们的人生终将有所裨益。(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7.10)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针对“人脉圈和书脉圈” ,本文提出了“在拓展人脉圈的同时,我们应该多读书,不断拓展自己的书脉圈”的观点。B.文章第段论述什么
20、是书脉圈及其作用,第段论述书脉圈对人的影响,这两段可以调换顺序。C.文章第段从书脉圈的作用、必要性和如何正确对待书脉圈等角度具体论证观点。D.与人脉圈相比,书脉圈最容易建立,因为它很廉价,即使你买不起书,也可以去图书馆里借。2.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6 分)3.选文第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 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12 分)想“一万”更应虑“万一”郑端端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不论做什么事,提前充分准备、科学预判,就能谋定而后动。其实,这也蕴含着一种可贵的底线思维。“一失万无”的可怕后果,警示人们必须在平常守护“万无一失”
21、 。加拿大有座水电站,那里常年备有一辆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逃生巴士” ,每天 24 小时都在控制室出口待命。尽管自上世纪 70 年代水电站投入运营以来,这辆巴士从未启用,但工作人员仍然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每日进行检修,只为防备灾难不期而至。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既是朴素哲理,也是人生经验。想“一万”之时虑“万一” ,突出表现为一种理性自觉与忧患意识。在党的七大上,面对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大好形势,毛泽东同志一口气列出了我们党可能遇到的“十七条困难” ,为抗战胜利后的各项工作赢得了主动。改革开放之初,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把工作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因为准备好对策, “即使出
22、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 。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把困难估计得更充足些,立身最低点、争取最高值,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有利于规避风险、行之久远。处身风云激荡的改革时代,底线思维是武装头脑的必需品。现实中,如果缺乏远见没有“远虑” ,那么“近忧”就不远了;如果只想“一万”不虑“万一” ,一旦遭遇挫折,很容易手足无措。在前行的路途中,一个人如果凡事心存侥幸,只重好处不重风险,只看眼前无视隐患,久而久之便会深陷险境而不自知。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面对潜存的困难和挑战,能不能看到“坏处” ,会不会解决“难处” ,日益考验着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
23、讲话中强调:“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看到形势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干事创业,对矛盾和困难认识越充分,做工作就越有针对性;改革创新,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感知越敏锐,应对措施就越能细致周全。增强忧患意识,既看到有利的一面,也看到不利的一面,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是谓“做最充分的准备” ;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能接最烫的山芋,在实践中既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又稳妥把握、务求必胜,是谓“争取好的结果” 。思虑周全、谋划周严,也更有利于激发敢闯敢试敢干的气魄,让人在能力跃升中筑就自信。通向未来的
24、前行之路,不只有鲜花相伴,也会有荆棘暗布。居安思危、周密筹谋、防患未然,我们才能从容应对挑战、化解风险,在伟大的征途中行稳致远。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5A.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想“一万”更应虑“万一” 。B.文章第段论述了想“一万”之时虑“万一” ,第段是面对这种突出表现的做法,两段不能调换。C.文章第段举加拿大常年备有“逃生巴士”的例子论证有备而无患的道理。D.居安思危、周密筹谋、防患未然,我们才能从容应对挑战、化解风险,在伟大的征途中行稳致远。2.选文第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3.选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试着写出三点。
25、(6 分)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12 分)鼓励的力量梅桑榆鼓励不是不切实际的怂恿,而是在精神上给进取者以自信,给犹豫者以果敢,给彷徨者以决心,给灰心者以希望。一言以蔽之,鼓励是一种精神上的援助。鼓励的作用往往无法估量。越王勾践兵败之后,被吴军围困于会稽山,他望着身边仅存的五千余名残兵败将,不禁灰心绝望,喟然长叹说:“难道我的命运就这样完结了吗?”大臣文种闻言,对他说:“商汤王曾被拘留于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于羑里,晋文公重耳曾到赤狄部落中去逃命,齐桓公姜小白曾经逃奔吕国,最后他们都能成王称霸,陛下何必如此灰心!”文种一番话使勾践振作起来,他被吴王夫差赦免之后,卧薪尝胆,发奋图强
26、,最终灭了吴国。倘若当时文种等人都跟着他长嘘短叹,甚至掩面而泣,勾践说不定会拔剑自刎,而越国恐怕也要随之灭亡。鼓励的力量,在受鼓励者处于困境时最易显现,而于精神之外再加上物质上的援助,就更能使被鼓励者渡过难关,坚定地走向既定的目标,并最终取得成功。徐悲鸿年轻时离开家乡到上海,以求实现自己的抱负。但由于他一时未谋得职业,付不出旅馆费,被旅馆老板扣下行李,赶出大门。徐悲鸿于悲观失望之际,告别了曾帮他谋职未果的商务印书馆的黄警顽,一人悄悄去了黄浦江边,准备自杀。他正在江边徘徊时,黄先生尾随而至,冲到他身后,将他抱住。黄先生劝他不要灰心失望,更不能寻短见,随后将他带到商务印书馆宿舍同住,并设法为他谋职
27、。黄先生很赏识徐悲鸿的绘画才能,后来又向湖州丝商黄震之推荐。黄震之十分同情徐悲鸿的遭际,在食宿方面对他精心照顾,为他解除生活上的顾虑。徐悲鸿因此为自己取别号为“黄扶” ,从而砥砺发奋,终于成为著名的艺术大师。 一次小小的成功,也是一种鼓励。这种鼓励往往能够决定一个人对某种职业的选择。一位作家说他之所以走上文学之路,是因为他上中学时,一家市级小报发表了他的一篇短文,并寄给他六角钱的稿费;一位巨富说他之所以从商,是因为他早年曾用父母给他的零花钱买了一些小玩意儿,然后卖给一些孩子,轻而易举地赚了八元钱鼓励所产生的力量有时是巨大的,而鼓励者的付出却大多是微小的,或许只是寥寥数语,或许只是几行文字。像文
28、种那样,几句话使勾践从灰心绝望中摆脱出来,立下兴国灭敌之志的故事,历史上毕竟罕闻,但一番鼓励使某个人从挫折中振奋,并从而在某项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例子,却是不胜枚举。人在处于困境之时,对于一丁点精神上或是物质上的援助,记忆都是深刻的,我们经常会听到某个成功者在回忆往事时,带着感激之情慨叹道:“我那时多亏某某的鼓励(或帮助),否则”这样的话足以使当初鼓励过他的人感到快慰和自豪。 既然鼓励往往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当亲友或熟人遇到困难、遭到挫折时,我们切勿吝啬自己的言辞。(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选文的中心论点是:鼓励是一种精神上的援助。B.第
29、段运用引用论证,通过文种鼓励勾践的事例,论证了“鼓励的作用往往无法估量”这一观点。C.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举不同的事例具体论证鼓励往往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最后发出呼吁。D.当亲友或熟人遇到困难、遭到挫折时,我们切勿吝啬自己的言辞,因为鼓励往往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2.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 (3 分)3.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 (6 分)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15 分)学以养德6陈起兴中国自古就有“以德立身,以诚信得天下”之说。所谓“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 ,唯有提高自我道德修养,培养合乎社会发展的优秀品格,砥砺顽强的意志,铸造积极健康的
30、进取精神,才不枉担负国家社稷之重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并把德才关系分成四类:一是德才兼备,为上等之人,称之为“圣人” ;二是德胜才者,谓之“君子” ;三是无德无才,称为“愚人” ;四是无德有才,那便是“小人” 。他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结论:“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 ”英国 19 世纪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塞缪尔斯迈尔斯也有同样的认识,他说人类文明中那些历久弥坚的优秀道德传统,如“诚实公正、耐心仁慈、勤奋节俭”等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不会过时,人生的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遵循了这些古老的优秀道德品行,人们才能在各行各业取得成功和获得
31、幸福。学习之要贵在养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即大人之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但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只有“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孰先孰后?程子解释说:“明德为本,亲民为末。 ”故大学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当然还要“正其心,诚其意,致其知” ,这些均为修身之道。并进一步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意即无论高低贵贱,皆应以修养品性为根本,如若本末倒置,治国平天下便无从谈起。
32、中外人士谈及周恩来总理时,多强调儒家文化对他的影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指出:周恩来的教养, “来自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和上等人应具有的品德、智慧、尊严、宽厚、仁慈、决心和刚毅” 。周恩来对名利得失的超然与淡泊,使他“虽有荣观”之高位,依然能够做到“见素抱朴”和“燕处超然” ,不受功名利禄所累,不改自然朴素本性。他低调谦逊,格外能够忍受劳苦。深厚的道德修养,造就了周恩来兼具温文尔雅、谨言慎行、诚实厚道、彬彬有礼的君子人格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形象。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伟大人物,但是道德修养却是人人必须谨守的为学为人之本。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
33、不可极、志不可满,学以养德,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 年 9 期)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第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本”的含义。 (3 分)3.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4.选出下列适合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3 分)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B.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5.联系社会实际,谈谈本文的现实意义。 (3 分)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12 分)让心中住进一位“工匠”朱磊专注、耐得住寂寞、对于喜欢的东西穷尽精力,对于细节精益求精,原本以为这样的人遥
34、不可及,最近却发现并非如此。一位朋友,几年前迷上了漆艺,原以为他只是兴趣使然,不会持续太久,因为他平日工作太忙,没想到最近再去看他,已经成为国内该领域小有名气的专家,这些年他将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在这个爱好上,制作的漆器作品也从供朋友欣赏升级为高端定制。身边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一位媒体朋友因为喜欢钻研美食,专门做了一个厨艺分享网站,如今竟有了数量可观的会员;一位律师朋友,爱好武术,多年苦练,最近在国内比赛上已拿了几块奖牌;一位一直研究古诗词的同学,在业余时间开设了自己的诗词评析公号,现在已走上大学讲堂,和高校学生分享心得7这些成功看似偶然,但细细揣摩,从业余爱好走向专业认可,是缘于几个共性的原因
35、,其一,在兴趣的指引下,找到了自己的爱好,专注投入,只求技艺精进,不抱功利之心;其二,因为水平的提升,得到市场和专业领域的认可,不仅拥有了“粉丝” ,而且实现了以技养艺的反哺。而在两者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工匠精神,热爱、专注、精益求精。在一些人看来,工匠精神听来多少有些“高大上” ,但其实,技艺水准或许有高低,仅就精神追求而言,每个人的心中都可驻进一位“工匠” 。认真修手表也可以从技师成长为大师,专注于唱歌也可以让歌声引起他人的灵魂共鸣,躬耕于美食也可给周围的人带来身心愉悦不管怎样的职业、不分行业和领域,在真诚热爱的基础上精益求精,拥有诚心、耐心与专心,这都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让心中驻进“
36、工匠” ,需要心怀热爱与欣赏。正如那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寓言:面对同样盖房子的工作,在第一位工匠看来,只是在做砌砖的工作;在第二位工匠看来,是在盖房子,让人有所居;在第三位工匠看来,自己的工作是为了让这个城市变得更美丽,让住进房子的人能够更开心、幸福。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心存热爱,才能更长时间地坚持与付出。让心中驻进“工匠” ,还要有足够的恒心与毅力。喜欢一件事不难,但难的是持之以恒,不懈坚持。以毅力和耐力去经受各种磨炼,以钻研精神始终力求精进,方能不断取得进步。尤其是当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的普及, “快”似乎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最重要节奏,而在这样的节奏中,坚守工匠精神,有沉潜之心、躬
37、耕之力,就愈加弥足珍贵。当然,互联网的迅捷和快速,也使得坚守“工匠精神”的匠人,不再只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寂寞,不再“酒香也怕巷子深” ,而是可以更快传播,更有机会获得知音共赏、市场青睐。期待,每个行业的每个人都能坚守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真正成为整个文化市场发展和个人进步的信心保障。(选自人民日报2017.08.31,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每个人心中都应坚守工匠精神。B.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技艺水准或许有高低,仅就精神追求而言,每个人的心中都可进驻一位工匠 ”的观点。C.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的
38、普及, “快”似乎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最重要节奏。D.在文章开头分析了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的普及对工匠的要求及作用,呼吁每个行业的每个人都能坚守工匠精神。2.有人认为文章第段应该删去,请你从结构和内容角度谈谈为什么不能删去第段。 (3 分)3.本文以“让心中住进一位工匠 ”为题,有什么作用?(3 分)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让心中进驻一个“工匠”?(3 分)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12 分)确立心灵坐标,成就无悔人生焦扬每一个人越经历崎岖艰险和磨砺困难,人生才会越丰满、越坚强、越充实。 “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行” ,当成为青年人奋力拼搏的方向,也当成为我们每个人潜
39、志笃行的心灵坐标。今年高校毕业季,我认识的一位同学选择回到她的家乡新疆工作。当被问及为何作此选择,她回答说:“我来自西部,我渴望服务西部。知识确实改变了我的命运,但是如果我们都不去,谁来改变西部的命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世界风云变幻,中国高速发展,我们所处的时代,并不是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高枕无忧睡大觉的时代,也不是可以尽情享受、挥霍、消费的时代。在中国经济全面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发展不平衡、“中等收入陷阱” 、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不足等挑战,仍待我们合力解决。成就无
40、悔人生,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古话说,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离开象牙塔走向社会,大学毕业生不是要变成“孤独求败” 、高高在上、远离群众的精英,而是要做精英特质与大众情怀兼具的人,要向群众学习,和亿万群众共同奋斗,建设美好的国家,而不是用第三只眼睛看中国;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实践中接地气、受教育、长才干。8成就无悔人生,既要懂得奋斗,又要善于团结合作。在传统的基础学科研究中,很多人习惯于刻苦钻研、单打独斗, a 当今时代, b 需要团队合作力量。复旦大学早就把“团结”二字写在学校的旗帜上,今天我们更要学会在团结协作中实现共赢、在服务国家中实现个人价值。成就无悔人生
41、,既要灵感迸发,又要坚韧不拔。谭其骧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历时 31 年而成书,参加这一项目的人全都从黑发熬成白头;陆谷孙教授为编纂英汉大词典坚守 17 年,曾立下誓言,不编成词典,不出国、不兼课、不另外写书。最终,这本高质量的权威词典成了传世之作,也是联合国的专用工具书。习近平总书记说过, “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我们每一个人越会经历崎岖艰险和磨砺困难,人生才会越丰满、越坚强、越充实。“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行” ,当成为青年人奋力拼搏的方向,也当成为我们每个人潜志笃行的心
42、灵坐标。(选自人民日报2017 年 09 月 15 日 05 版)1.下列选项中与第段加点的“象牙塔”表达的内涵不一致的是(3 分) ( )A生活在自己精神世界的理想国当中,没有任何大的压力。B几乎没有生存的危机,没有生活的压力。C逃避现实生活的“世外桃源” 、 “隐居之地” 。D忽视现实社会的存在,过分依赖于父母的生活费与无忧无虑。2.第段运用了 和 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述了的观点。 (4 分)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作者观点,给李琪一个合理化建议。 (5 分)李琪是某重点大学应届毕业的一个女孩子,应聘到一个国企工作。平时喜欢和其他刚毕业的同事聚在一起 “唧唧喳喳” ,对领导也很会讨好,但
43、对布置的工作却完成不好,照搬学过的知识,结果有两次被经理训斥,她当场就委屈地大掉眼泪,怎么劝也劝不住。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12 分)谦卑之道张梅谦卑, “谦虚,不自高自大”之意也。语出战国尹文子大道上:“齐有黄公者,好谦卑。 ”宋代诗人李觏回廖解元所业云:“众恶吾虽察,谦卑孰敢逾。 ”谦卑是一种修养,一种美德。懂得谦卑,学会谦卑,也是为人处世必备的素质。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这是他人生经验的积累和顿悟。在这方面,蔡元培给我们作出了表率。 1917 年 1 月 4 日,一辆四轮马车驶进北京大学的校门。 此时,早有两
44、排工友恭恭敬敬地站在道路两侧,向蔡元培这位刚刚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的传奇人物鞠躬致敬。蔡元培见此,缓缓走下马车,摘下自己的礼帽,向这些校园杂工们鞠躬回礼。 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因为,这在北京大学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呀。那时的北大,是一所等级森严的官办大学,校长享受内阁阁员的待遇。过去的校长,从来就不把这些工友放在眼里。但是,今天,蔡校长的举动太让人意外了。 像蔡元培这样地位显赫的人物,向身份卑微的工友行礼,在当时的北大乃至中国都是罕见的现象。可是,蔡元培变得卑微了吗?没有!恰恰相反,他的这一举动,足以向世人树起一面如何做人的旗帜! 这是正面的例子。反面的教材也有。 三国时期的祢衡,起初被孔融推荐
45、给曹操。 第一次见到曹操时,只因曹操没有请其坐下,祢衡便仰天长叹:“天地虽然这么大,可竟然没有一个人能行啊!”接着,就不知天高地厚地把曹操手下的文官武将悉数贬了一遍:“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诏,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滿宠可使饮酒食糟,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狗杀猪,夏侯淳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同时自夸曰:“我这个人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怎么能和你们这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呢?
46、” 对于这样一个狂傲自大的家伙,曹操岂能容他,最终把他赶出了府门。 然而,祢衡不但不加以收敛,还是到处张扬。后来他又去见刘表、黄祖,走一处把别人贬一处,终于被恼怒的黄祖9砍掉了脑袋。 祢衡的下场,足以警示今人。 很多人都知道,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有一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它被誉为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这尊跪射俑,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凝视左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状。在兵马俑坑出土、清理的上千尊陶俑中,除了跪射俑外,其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却是保存得最完整的,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
47、。 这是什么原因呢?专家告诉我们,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跪射俑身高只有 1.2 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 1.8米至 1.97 米之间。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先遭到破坏,而低姿态的跪射佣受损害就会小一些。加之,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 其实,放低姿态,并不是卑躬屈膝,更不是低三下四,而恰恰显示了自己的崇高。 倘若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那最终的结局就是:任何人也不会把你放在眼里!(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7 年 9 期)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蔡元培校
48、长向校园杂工们鞠躬的举动,向世人树起了一面如何做人的旗帜!B.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总分总,本文没有运用了道理论证方法。C.谦卑的意思是不自高自大,懂得谦卑,学会谦卑,是为人处世必备的素质。D.放低姿态,并不是卑躬屈膝,更不是低三下四,而恰恰显示了自己的崇高。2.本文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3.下列两句名言,哪个更适合作为第段的道理论据?为什么?(1)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黄石公(2)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4.第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5.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13 分)怎样读懂一个时代?张 烁普通话普及率提高到
49、73%左右,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 95%,语言行业年产值超 2800 亿元不久前,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等系列白皮书,让语言这个“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交流工具进入大众视野,引发了人们对语言的关注和思考。如果说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比较抽象,那么近日几场与语言相关的活动,则能让人近距离感受语言的律动。 “第二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上,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宣布启动,穿越千年的古典之美将再次与现代的传播技术相结合,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感悟。古典诗词的背后,是传承数千年的语言和文字,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温情与问候。这样穿越时空的邂逅,真可谓“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通过诗词的传承,可以看见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文化的载体、思想的材料。语言的诞生开启了民族的文化积累、人类的文明时代。语言不仅是从历史继承而来的财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