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9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议论文10篇.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923525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2019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议论文10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9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议论文10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9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议论文10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9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议论文10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9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议论文10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议论文 10 篇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 (14 分)古诗文背诵:是负担,还是捷径?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 14篇增至 72 篇。有论者认为,这给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其实,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58 篇的增加数量确实较多,但与传统中国语文教育的要求相比,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在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背诵数十万字。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 孟子 左传等 40 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有些人背诵得更多,如顾炎武、戴震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都能

2、背诵下来。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也有出色的背诵功夫。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说,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 ,王国维则背诵了西京赋 。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有数千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多感官参加背诵。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本身就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加上头、身体的动作,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的:“参与接受某种印象或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些印象就会越牢固地在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实地保存在记忆之中,以后回忆

3、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少年时发挥听觉记忆的作用,能够帮助背诵。少年的一个特点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语言学家赵元任回忆儿时的学习情景时也说:“晚上念诗我们都觉得比白天念书轻松一点儿,我觉着也好玩一点儿。我念的是唐诗三百首 。我哥哥跟姊妹们另外还念千家诗跟别的诗集。他们念的诗,我就是没念也渐渐地背得出来了。 ”他们都是通过“听” ,记住了这些作品。重视最初的记忆,能够帮助背诵。在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背诵量是逐渐加大的。最初的记忆量很小,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滚瓜烂熟,能够不假思索地背诵出来。这些内容在学生的记忆中深深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相关内容的基础。

4、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对此早有研究,如乌申斯基就说:“儿童在学习中所学到的这些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越深,那么,以后的形象也就能够越容易和越巩固地为他们所记住,自然,如果在最早的和以后的形象之间有联2系的话。 ”传统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每一次都是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背诵下来一些句子,这些句子作为“最早的形象” , “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 ,成为后来背诵的基础。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大特点就在这里:老师对学生最初的背诵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记得非常牢靠,这些内容记得牢靠了,以后的记忆就容易了。从这个视角看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更能明白,增加古诗文背诵恰恰是为了长远的“轻松”打基础。1.本文第段主

5、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2. 请简述第段的论证思路。 (4 分)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是怎样提出的?(3 分)4.请为本文补写一则关于阅读古诗文好处的道理论据。 (3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 (14 分)淡泊之心自高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南北朝人慧能的这首偈子,世世代代被人们所传颂。高僧淡泊名利的思想,以一种“世间万物皆空”的意念去面对尘世间的事物,以一种心中静若水,处事波澜不惊的心境去面对外界的诱惑,受到了后人的敬佩和称赞。“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

6、”这个词,在字典里的意思是:不追求,不热衷。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朗如日月,清如水镜。淡泊之心,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尘世繁杂,谁又能真正静心于其中,哭过、笑过、恨过、痛过,不过是一场蹉跎;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故事,每个人都有不公、难过、愤恨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要经历一些事情,才真正看清人情世故,才真正体会人走茶凉的苦楚,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人生的价值。常怀淡泊之心,才能让尘世的种种规划为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的淡泊,不是力不能及的无奈,不是心满意足的自赏,更不是碌碌无为者虚伪的自嘲。淡泊,是一种功名利禄,繁华于我如浮云的心境,是一种坚守人生之道的气节。淡泊,抑

7、或是仕道受阻后的醒悟,繁华过后的心归。但无论如何,淡泊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远,思维永3远清晰,信念永远坚毅。漫漫人生路,看风起云卷,花开花落,蓦然回首浅浅一笑。守一颗淡泊之心,拥一份淡然之美。一切随心而为,嬉笑怒骂皆自由才是生活的本意,亮化自我心灵,放眼悠悠天地,淡泊之心自然高远。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轰轰烈烈是暂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平淡中度过。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就一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成功赋予的那份慰藉和乐趣。用一颗淡泊的心,

8、怀着感恩的信念,对父母,对朋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失,保持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被我们浸染了内心的色彩,如果我们先把内心描绘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世界就是光明和美好的。人贵有淡泊之心。有了淡泊之心,面对失败才能不灰心丧气,面对成功才会不骄傲自满,始终保持一种平和淡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有了淡泊之心,才能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去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名利禄的奴隶,也不为凡尘中各种烦恼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升华;有了淡泊之心,我们才能抛开一切名利的束缚,让人性回归本真状态,从而获得心灵的充实、丰富、自由、纯净。学会淡泊,你

9、就获得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拥有淡泊,才能体会超然的人生。1. 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3 分)2. 阅读文章,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说“淡泊之心,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 (4分)3. 说说文章开篇引用高僧慧能的一首偈子有什么作用。 (3 分)4. 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 (14 分)从古籍经典中汲取人文精神许民彤4据报道,有媒体对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大、中山大学、西安交大等全国十几所高校的古典文学接受情况进行了调查,经常接触古典文学的大学生仅占 27%,偶尔接触的占 60%,大学阶段的古典人文整体阅读量大大下降,可以

10、说大学生与古典人文教育渐行渐远当今社会阅读心理浮躁,人们更多的是被畅销、流行、时尚、网络书籍所吸引,那些优秀的中外文学经典尚且乏人问津,更不必说那些古籍经典了。但是,古老的作品,与现在的人们的阅读环境、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毕竟是有很大区别的。今人如要更好地阅读文化古籍,应该掌握一定的阅读层次和境界。大学生接受古典文学教育,对于学习古汉语、提高写作能力,有莫大的好处。从阅读审美的情感体验角度说,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读古人的原著、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大概一则是由于古代语言之优美,再则是因为作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虽历经数千年,仍无损其价值。阅读经典古籍,是与古人的对话,是汲取古人的经验和

11、智慧,解决我们当下的问题。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人类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需求和渴望。因此,人类一直被一些共同的难题所困扰和挑战,也积累了许多应对这些难题的共同经验和智慧。这些人类的共同经验、智慧和启示,就积淀、保留和贮存在古籍经典这些传统文化的纯粹精神的形式之中。可以这样说,古代的预言家和哲学家,在我们的心灵世界里,与现代最有领悟力的作家一样,都是同时代的人。如今,我们生活的问题、生命的问题、心灵的问题、精神的问题、人生的问题,等等,大都可以从经典文化古籍中找到相应的解说和答案,或得到新的启示。在上面提到的调查中,有的大学生谈到阅读论语时说, “以前读论语

12、 ,就是为了应对考试中那四分的诗词名句填空,而现在,我能多多少少汲取到精神养料。孔子也不再是一个给万千学生带来苦难的老头子 ,而是一个真正能启迪人心灵的老先生” 。还有的大学生说, “感动于司马迁,感动于他年少时的贫寒刻苦,感动于他年轻时的勇于探索,感动于他不惑时的坚强意志,或许也是感动于他懂得自己,明白自己前进的道路并能一直走下去。现在的我看不清楚自己,或许只有更多的经历才能打开前方的微弱灯光。愿借司马迁来鼓励自己不畏艰难,永远向前。 ”这些都表明大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接受更多地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并将之引入自己的精神成长过程。文化经典古籍,作为文化传统,是一种历史的创造和存在,是我们的祖先世世代

13、代发明和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它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它的气息我们可以呼吸到,它的因子充满了我们的血液,它构成了我们精神生长的客观环境,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我们都是它的受益者。文化是既向后看也向前5看的。为了使我们前进的步伐不发生偏差,就不要轻视我们祖先积累下来的庞大而又十分有价值的遗产,对古籍文化的传承、学习、发展和创新,是必要的。人文,是一个民族灵魂的核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支撑,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而大学正是人文精神的源泉。大学中的古典文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治学和做人都有好处。从古典人文教育中,我们能够习得如何为人仁爱、诚信,了解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道德、公理、良知,人性本善这些优秀的内涵。显然

14、,从阅读古籍、接受古典文学教育这一点上做起,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乃至大学的人文精神,是大有裨益的。1. 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3 分)2.第段引用大学生阅读经典的感受有什么作用?(4 分)3.请简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4 分)4.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经典古籍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3 分)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 (14 分)读书要懂得“取”和“舍”易中天有句老话,叫“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 。读书也一样。读书当然不等于娶妻嫁人,非得“从一而终” ,一辈子厮守不可。换一种书或一类书来读,也不像离婚改行那么困难。但这决不等于说读什么书是无所谓的。即便书不等于

15、偶,至少也近于友吧?读什么书,也就是交什么人。古人云:“不知其人而视其友” 。依我看,也不妨说“不知其人而视其书” 。如果架上多为有思想有品位有分量的著作,自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相反,如果书架上都是没思想、没份量的书,不是说他人品一定不好,至少其品位就很可疑。人总是愿意有些品位的。提高修养和品位,也是不少人读书的目的和动机之一。如果读来读去,品位没提高,反倒弄得俗气了,岂非南其辕而北其辙?这就要有所选择。选择也不易。谁来选,怎么选,都是问题。那么,自己来选又如何?也很困难。一个人,如果从来就没读过书的,他怎么知道该挑哪类书、哪种书、哪本书?要想学会选择,而且选得不离谱,6除非他读过

16、很多。其实答案也就在这里:要学会选书,必先多读书。观千剑而后识器。判断力和鉴赏力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读书也不例外。因此,初读书时,最好什么书都读,就像结婚之前先广交朋友,然后再从容选择一样。不要才见了一个,便忙不迭地“定了终身” 。树木后面是森林。一叶障目尚且不可,如果那“叶”还是败叶,岂不更糟?书读得多了,就有了选择。这倒不是说从此就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了。周国平先生说:“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 ”其实岂止是会腻味,只怕还会造成思想的偏颇和心胸的狭窄,大非所宜。所谓“有了选择” ,只不过是有了品位;所谓“有了品位” ,也不是说从此只读“雅”的,不读“俗”

17、的,而是说有了判断力和鉴赏力,知道好歹了。品位只能来自阅读的经验。读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好歹。这就要博览群书。而且那“博览群书”的“博” ,还不仅是数量的“多” ,更是品种的“杂” 。所以,终身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是不妥的(哪怕这些书确实品位高雅) 。它虽然能造成品位的纯正,却也难免趣味的褊狭。倘若无此可能,恐怕也只好挑那公认的经典名著来读。读经典名著,虽然没准会读成个“书呆子” ,却肯定不会读成个“二皮脸” 。此外,年轻人多读点古书,老年人多读点新书,也是办法之一。青年思想活跃,读点古书,并无碍其创新,反倒能增其厚重。老年最忌僵化,多读些新书,就能保证“生命之树常青” 。或许有人要问,如果我读

18、了一辈子书,觉得读什么都好,并没有什么“最”喜欢或“最”合适的,又将如何呢?当真这样,我就要说,你作了最好的选择。你想,一个人,一生中时时处处有朋友,岂非幸福?(有删改)1. 本文第段有什么作用?(3 分)2.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读书”和“选书”之间的关系。 (3 分)3. 第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4. 如果用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合适?请简述理由。(4 分)朱光潜先生说:“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 ”7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 (14 分)在坚守中变通徐

19、 璐老子曰“上善若水” ,我认为,水“几于道”的重要原因是它在坚守中懂得变通,水既有滴水穿石的坚守,也有随形于物的变通。人亦如此。当人心中既有珞珞如石般至死不渝的坚守,又有适时而动、随情而变的通达时,才能造就和谐的自我,画出人生完美的圆。刘墉先生曾这样描述过他的理想人生:“需要有一双很冷的眼,一颗很热的心和一双很勤的手。 ”有人是用冷眼去面对黑暗现实或是不公待遇的,就像鲁迅他“横眉冷对千夫指” ,他的“冷对”并非面对恶势力的妥协与胆怯,他的“冷对”是一种变通,是为了那张“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信条的更好坚守。可见坚守与变通并非对立或者排斥的。一味坚守而不知变通,便会四处碰壁,难于前行,其实,很多时

20、候我们“变通”地接受现实的时候,并不意味着放弃了内心的坚守,我们只是换了种方式,为坚守默默积蓄力量。我们心中所坚守的信念、目标、原则,构成了一个人的“脊梁” ,使我们成为一颗响当当的“铜豌豆” ,而我们心中“柔软的部分”不至于使我们成为“刚而无智”之人。灵活处理人生万事,以图形作喻,刚强坚定之人均可看做“三角形” ,固然稳定,却多了些许棱角,滚动起来寸步难行不若在其外表套上一个圆,便可顺利前行。如韩信一般,虽有铮铮铁骨,却懂得变通,愿承受胯下之辱,方保全性命;如勾践一般,虽矢志复国,却懂得变通,暂屈于吴,为吴人臣,后得以回国。卧薪尝胆,终一雪国耻,复兴越国。古今英雄,无不深谙,只有将坚守与变通

21、结合起来,方能成大事。如水一般,一边坚守滴至石穿的信念,一边随形于物,灵活变通。人柔弱中“和”的一面,即为变通的一面,多因情义而起,随形势而动,是对“坚硬”气概的补充和美化,人坚硬的一面,即为坚守的一面,多如屈子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是“柔弱”的精神前提。人心中“坚硬”的东西撑起了人的精神,使人有尊严地挺立,而“柔弱”的东西使人能够灵活处置一切事务。世间事物毕竟瞬息万变,人若只固执地坚守,不懂得变通,是一种可悲。屈子、项王,他们正是少了份变通,固执地坚守,才有了千年的遗憾。相反,坚守士大夫气节的司马迁,在辱经宫刑后,没有固执坚守所谓“气节” ,而是灵活地坚定完成“史家之绝唱,

22、无韵之离骚”史记 ;刚正不阿的关云长正是由于心中柔软报恩之情的呼唤,于华容道义释曹操他们不是没有8原则,而是原则中多了一层圆润,更懂得在坚守中变通。我们需要有对余心所善九死不悔的坚毅刚强,也需有老子上善若水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的成熟圆润而不刺眼的光芒。(有删改)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2. 请分析本文第段的论证思路。 (3 分)3. 本文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4. 请结合文章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变通”的认识。 (4 分)材料一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

23、惑乎!刻舟求剑材料二 变通革弊,与时宜之。晋书阮籍列传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 (14 分)活出自己的诗意人生石 羚外卖小哥与诗词达人,看似不搭界的两个身份集于一身,让雷海为成了“网红” 。几天前,这个为生活默默奋斗的年轻人,一路披荆斩棘,获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他的对手这样评价他:这才是真正的高手,就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其实,雷海为最喜欢的武侠人物是令狐冲。十几年前,看了金庸的侠客行后,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的诗句,把他领进古代文学的江湖。感受着古人的情感、中文的意境,雷海为在工作之余不断读诗、背诗。打工持续了多少年,诗词就陪伴了他多少年。决赛播出的当天他依然穿梭于

24、杭州的巷陌之中,诗词似乎没能改变他的生活和命运,那么诗词之于雷海为有什么用呢?诗词,让你与千古圣贤神交。与友人告别,李太白“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深情浮现眼前;曲终人散,更能理解杜工部观剑舞毕“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的况味。在类似的场景想起相关的诗句,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鸣,在时移世易中理解历史、理解生命。诗词,让生活的节奏沉静。答题沉着,泰然自若,雷海为给很多观众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十几年里,他做过电话销售、马路推销、服务员、洗车工,9也辗转了几座城市,在变动不居的生活中,诗词是唯一不变的行李。 “腹有诗书气自华” ,面对日晒雨淋、穿行不息,仍能保持一份淡定和宁静,于无声处听惊雷,

25、于无色处见繁花,是诗词给他带来的不凡。诗词,让前行的脚步坚定。华翰辞章,并不应该变成“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避世寄托。当雷海为在书店里默默背诗,当他利用送餐间隔的碎片时间读书,当他承受着生活的奔波与辛苦,他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迁怒贰过,赛场上那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成了他自信人生的定场诗。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说:他是一位生活的强者。纵使困顿,也不改内心的纯洁、不弃生命的高贵,正是真正的诗意所在。其实,当我们问诗词之“用”时,就已经陷入了功利的计较。一些“无用”的种子,或许有一天会开成有“大用”的花。古人说, “功夫在诗外” ,意思是学习作诗,要关心诗外的天地;而今天,我们也可以说,

26、“功夫在事外” ,莫让眼前的琐屑遮挡了视野。吟诗作对不分职业,对美的欣赏更没有畛域。往届诗词大会,学霸型选手各领风骚,而这一次,基层文艺工作者陈珏如、带犬民警夏鸿鹏等非科班出身的选手大放异彩,让这档节目的意义更加深刻。如果说罗江诗歌节的农民诗社、 我的诗篇中来自流水线上的诗歌,展示了普通人写诗抒怀的冲动,那么雷海为、夏鸿鹏则代表了普通人诵诗修心的努力。诗词不应是少数学界精英的专利,更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只有每个普通人都拥有一颗诗心、活出一份诗意,才能让地气激活文气,让文气凝聚人气。谈起未来,雷海为打算回乡搞养殖。这让不少人觉得惋惜,毕竟这与诗词相去甚远。其实,无论是博士说相声还是保安当律师,这

27、类新闻频频引起热议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职业选择与社会期待的差异。然而更要看到,当下,成功的标准不再唯一,多元择业不仅是一种自由,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正如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卖出了“北大范儿” ,胸中的笔墨才情终究能让普通工作不同凡响。对于雷海为而言,无论继续送外卖,还是转型创业,只要心中有诗,自能保持精神的高贵。这正可谓:身在井隅,眼望星光。心底有诗,自在远方。(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4 月 10 日,有删改)1. 结合选文,说说诗词对于雷海为有什么作用。 (4 分)2. 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3. 通读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104. 选文中诗词

28、达人回乡搞养殖,从事的是与诗词相去甚远的工作,请谈谈你的看法。 (3 分)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 (14 分)在心底装几块“压舱石”尹立成最近看到一则故事,颇受启发。有位船长,在一次返航途中遭遇风暴。眼看轮船就要被风浪吞没,他果断下令打开空货轮的舱门,让海水灌注船舱的1/3 空间。出乎很多船员意料,货轮竟渐渐恢复了平稳。原来,没有负重的“空船”最危险。增加重量能保证一定的吃水深度,从而提高航行的稳定性。压舱的这一道理,同样也适用于人生。正所谓“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一个人如果没什么压力,每天都做一些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工作,那么就会处于相对漂浮的状态:看似过得快乐、没

29、有烦恼,实则限制了个人发展与成长的可能性。 “只长岁数,不长心智” ,便是无压环境带来的后果。因此,让承压成为一种习惯,使自己保持一定的压力感,有助于增强精神硬度,提升个人能力。在里约奥运会半决赛艰难战胜荷兰队后,女排主教练郎平坦言, “我们真是一分一分地顶,咬着牙地顶,杀出一条血路来” 。面对外界的质疑与不屑,面对对战世界顶级强队的巨大压力,如果没有“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然目光坚定”的倔强,没有“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努力去赢”的执着,中国女排就不可能再次登上奥运之巅。可见,和压力对抗的过程,往往也是在进一步激发个人潜能、形塑坚强内心。压力本身孕育着变化,每个人都有机会从中找到让自己变得

30、更强大的方法。拥抱压力,是形成自信的重要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和压力正面纠缠。事实上,学会和压力愉快相处,也是应当具备的生活学问。心理学家认为,压力其实是内心冲突和相伴而生的强烈情绪体验,虽然无法改变,但可以调节、转移、释放。换句话说,压力本身无害,只要驾驭得当,完全可以借力得力,为继续前进蓄积能量。既敢于直面压力,又善于巧妙化解压力,以灵活、乐观的心态对待一切,就能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很多时候,经历痛苦的收获,并非来自压力或创伤事件本身,而是“来自困境唤醒的力量,来自化艰难为意义的人类自然本能” 。从这个角度来看,体验压力不仅仅是生命必须承受的困扰,更是赋予生活更多价值和

31、意义的重要环节。有位作家自幼失明、失聪。然而,生理缺陷并没有阻碍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反而激发了她誓与命运抗争的动力,促使她坚持用爱心拥抱世界,于黑暗中不断寻找光明。 “松弛的琴弦,永远奏不出美妙的乐曲” 。在挑战中磨砺,在11逆境中成长,那么命运的给予,总会超出你的想象。有学者统计发现,经历中等水平苦难的人,抑郁风险最低,健康问题最少,生活满意度最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只要应对有度,困难能够增强韧性,压力可以激发成长。人生在世,如同船行江海;在心底适当装填几块“压舱石” ,人生之舟才能满载星辉、行稳致远。(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7 月 6 日第 4 版,有删改)1. 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

32、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3 分)2.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 分)3.选文语言极富特色,请对下面的句子作简要分析。 (4 分)人生在世,如同船行江海;在心底适当装填几块“压舱石” ,人生之舟才能满载星辉、行稳致远。4.通读全文后,请谈谈我们该如何跟压力相处。 (3 分)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 (14 分)坚定是生命的黄金韩 青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声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复着别人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自己的思考,更缺少人之为人的那份坚定。没有坚定,人就会随便更改方向,而一个随便更改方向的人,随时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坚定,就是我们心灵的长城,有

33、了它,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 五灯会元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就在大梅山长住了下来,并在那里开始了传法生涯。马祖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一位学僧前去问法常:“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啊?”他回答道:“即心是佛 ,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法了。 ”学僧说:“可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佛 。 ”他听了,微微一笑,说:“这老汉还在迷惑扰乱人。他说他的,我讲我的就是了。 ”学僧回去一一报告给大师,大师听了,拊掌大声称赞说:“大梅山的梅子熟了啊。 ”意思是说,法常已经真正悟道了。正是坚定,使他赢得了成长、声誉,否则,他就会沦落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结局定是平庸、恶俗。当

34、然,做人不能盲目地坚定,有些没有把握的事,就不要随意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 容斋随笔中就提到这样一件事。当年,隋文帝进攻陈朝,大军已经来到江边,而陈朝的都官尚书孔范对陈后主说:“长江是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分隔南北方,今天敌军难道能够飞渡吗?臣常忧虑自己的官职太卑微,一旦敌军渡江,臣一定能立功当上太尉。 ”陈后主以为他说得正确,结果也就没有12严加防范,不久就亡国了,孔范也窜到边远地区。可见,没有把握的坚定,害人害己。所有的坚定都得建立在对事实正确理解、科学判断、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光凭着一时的心血来潮、想入非非,是不可能产生什么坚定的。然而,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当年,林肯竞选总统时,几个朋友

35、从某个会场给他发来电报,告诉他当总统尚差两票,但只要他在当选总统后给他们两个人在国会中占个位置,那么票数即可额满。他回答道:“这不是交易,我绝不许可。 ”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总统,他的名字也不会在美国历史上熠熠生辉。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变得不再完整。也许,他会说,管他完整不完整,只要自己的利益不损失就 OK 了。当然这是利益至上者,而这样的人,十之八九都是一些名利之徒、财色的俘虏,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说实话,这样随意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的人,已经游离在人的意义之外,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自

36、然没有什么境界了。而没有境界的人,就等于没有世界,就是说,他们早已游离在真、善、美的世界之外了。著名作家张炜说:“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 ”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五彩缤纷的诱惑,都不能改变它,因为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由此可见,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美好,更高贵,更灿烂,也更有价值和意义。(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 年 09 期)1.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 分)2. “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变得不再完整。

37、”请结合加点词语说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 分)3. 如果用下面的名言作为选文的道理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3 分)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4. 请赏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 分)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美好,更高贵,更灿13烂,也更有价值和意义。九、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 (14 分)读书宜循序渐进刘忠全青年人学习欲望很强,学习劲头很大,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有时也容易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人学习内容包罗万象,学习方法贪多求快,忽视打好扎实的基础,而“在空中起跳” ,违背了学习过程中

38、循序渐进的规律,因而收效甚微。古今中外学者,都懂得学习要循序渐进。南宋学者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杂乱地读书就好像一个饿肚子的人走进了饭馆,看到鱼肉糕点恨不得一口都塞进嘴巴,于是粗嚼快咽急忙吞了进去,虽然也填饱了肚子,但是没有尝到菜肴的滋味。这种贪多嚼不烂的学习方法,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人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 ”求学问也好比盖高楼,必须先打好基础,而且要一层一层往上盖,这就是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如果违背这个规律,好高骛远,去学习自己暂时还不能理解和接受的东西,就会如打造“空中楼阁”般摇摇欲坠。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学习上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学得不扎实,你想

39、来得快些,结果反倒慢了。 ”的确,如果在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贪多求快,跳过某些必要的阶段,到运用时才发现并不能活学活用,不得不回过头来返工重学,速度反而慢了。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有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读书也是这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如果违背这个规律,其结果必然是走马观花,快而不精,知识难以掌握。而且,读书求速者往往缺乏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劲头大时急不可耐,劲头下去时则松懈疲沓。正如清人陆清献在示儿书中所说,读书“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若刻刻欲速,则刻刻做潦草工夫,此终身不能成功之道也。 ”任何学问都有各自的基础知识,我们学习就要从基础知识开始,这是攀登

40、高峰的起点。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学起;杰出的画家最初的基础课是练简单的素描。不从起点开始打下坚实的基础,则难以进一步提高,更不会有后来的成功。因此,学习须从基础知识学起,狠下功夫,锲而不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否则,难以建成知识领域里的高楼大厦。(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05 月 29 日,有删改)1. 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3 分)142. 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 分)3. 第段中加点词“空中楼阁”具体指什么?(3 分)4. 联系你的阅读经历,谈谈循序渐进地读书给你带来的好处。 (4 分)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

41、(14 分)心若宁静,便是智慧所在谢青松老子曾说,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指出厚重是轻率的根本,宁静是躁动的主宰。在他看来,静是生命万物之根柢,是存在的本来状态,也是大道的根本所在。老子直接将“静”与“道”联系起来,强调通过静观玄鉴的功夫来体悟大道,而智慧正是道的体现。宁静是心的本来状态,是“我固有之”的本性。人的心灵之所以渴望宁静,是因为心灵的本性就是宁静。宁静也是智慧的源泉,这意味着,智慧并非向外求取的结果,而是从内心的宁静中自然显现出来的。正因如此,古人主张通过“守静”的功夫来获得智慧。白居易在一首诗中写道:“澹然无他念,虚静是吾师。 ”袁枚也有诗曰:“静里工夫见性灵,井无人汲夜泉生

42、。蛛丝一缕分明在,不是闲身看不清。 ”欲望是内心宁静的敌寇,是它关上了智慧的大门。 礼记乐记中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在现实当中,人的心灵被外物所惑,其本性被遮蔽,杂念纷飞,于是不再宁静。心灵一旦被遮蔽,既无法看清自身的本性,也无法看清万物的本性。孟子所说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指的就是通过读圣贤之书来去蔽存真、归复本性。老子所说的“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就是要通过去私除妄,将心灵这面镜子,彻底洗涤清理干净,复归于婴儿般的纯真本性。清代名相张廷玉就深谙静谧之道。在澄怀园语一书中,张廷玉曾引用北宋理学家邵雍的诗句“静处乾坤大,闲中日月长”来说明“静”的重要性

43、,并坦言“予一生好静,于此中颇有领会” 。张廷玉说:“吾人进德修业,未有不静而能有成者。 ”不独学问之道如此, “凡人耳目听睹大率相同,若能神闲气静,则觉有异人处” 。他通过观察进而得出结论:“天下有学问、有识见、有福泽之人,未有不静者。 ”在张廷玉看来, “盖天下之乐,莫乐于闲且静。果能领会此二字,不但有自适之趣,即治事读书,必志气清明,精神完足,无障碍亏缺处” 。张廷玉身为康、雍、乾三朝重臣,居官五十载,仍能保持淡定自若、既闲且静的心境,这与他对静谧之道的体悟是分不开的。15宁静与智慧,是“心”这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因此,心若宁静,便是智慧所在。老子说,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44、,真正的智者,不必盲目向外追逐,他通过向内探求,保持内心澄明,虽不出户,仍可知天下,虽不窥牖,仍可见天道。因为,心若保持足够的宁静,一切奥秘将自行显现。换言之,当一个人内心足够宁静时,智慧之门便朝他开启了。当一个人内心躁动不宁,智慧之门便向他关闭了。(选自云南日报2018 年 05 月 11 日,有删改)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2. 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加以分析。 (4 分)3. 文章第段加点的词语有什么含义?请加以分析。 (3 分)4. 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 分)一、1. (4 分)举例论证。举唐宋以来参加科举的考生精读熟背典籍和民国时期学者背诵古代

45、文学作品的例子,具体论证了“与传统中国语文教育的要求相比,课标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2.(4 分)首先提出“重视最初的记忆,能够帮助背诵”的分论点;然后论述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背诵量是逐渐加大的,开始小量但熟练的背诵是后面背诵的基础;接着举乌申斯基的言论和传统语文教学的例子,论证本分论点;最后论述老师对学生背诵要求严格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大特点,更进一步论证了本段分论点。3.(3 分)中心论点:古诗文背诵不是负担,它有审美享受的作用,是一种学习的捷径。开头提出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有人认为,这给学生增加了很大的负担。通过这一话题

46、的引入,提出了论点。4.(3 分)示例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示例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二、1. (3 分)淡泊之心自高远。 (或“学会淡泊,你就获得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拥有淡泊,才能体会超然的人生” )162. (4 分)尘世繁杂,没有真正的静心;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故事,难以真正看清人情世故。3. (3 分)引出了文章论述的话题;作为论据,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吸引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4 分)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论点。三、1. (3 分)我们要从经典古籍中汲取人文精神。2. (4 分)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以大学生阅读论语和司马迁作品时的感悟

47、为例,具体论证了“大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接受更多地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并将之引入自己的精神成长过程”这一分论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3.(4 分)首先,作者由对高校古典文学阅读调查报告引出古籍经典阅读量小的现象及原因;接着,具体论述古籍经典对我们的作用和意义;最后,总结人文精神是民族灵魂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的支撑,是民族文化的本质,鼓励我们要从古典文学中汲取人文精神。4.(3 分)阅读经典古籍对于大学生学习古汉语、提高写作能力有帮助;阅读经典古籍,能汲取古人的经验与智慧,能解决我们当下的问题;经典古籍作为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创造和存在,是我们祖先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历史和文化的基础。四、1.(

48、3 分) 提出本文的论题;引用俗语、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引用古文,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2.(3 分) 要学会选书,必先多读书;书读得多了,就有了品味,有了选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终身不能只选择一种书或一类书来读。3. (4 分)比喻论证。将初读书时,要广泛阅读比作结婚之前广交朋友,将没有丰富的阅读经验快速地选择一种书来读比作忙不迭地“定了终身” ,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要选书必须要多读书,判断力和鉴赏力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这一论点。4. (4 分)第段。朱光潜先生的话论证的是第段中的“品位只能来自阅读17的经验。读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好歹”的观点。五、1.(3 分) 在坚守中懂得

49、变通。 (或:一个人只有在坚守中变通,才是真正的成熟。 )2.(3 分)首先以图形作喻,提出“要灵活处理人生万事”的观点;然后举例论证,列举韩信、勾践的事例证明“只有将坚守与变通结合起来,方能成大事”的观点;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一边坚守,一边变通,才能成就大事。3. (4 分)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列举屈子、项王和司马迁、关云长的事例并加以对比,具体有力而又突出强调了“在坚守中变通”的重要性。4. (4 分)示例:世间事物瞬息万变,人若只固执地坚守,不懂得变通,就不能适应社会;只有懂得在坚守中变通,才是真正的成熟。六、1.(4 分)与千古圣贤神交;让生活节奏沉静;坚定前行的脚步;不改内心的纯洁、不弃生命的高贵。2. (4 分)举例论证。举雷海为的事例,表明只要自己心中有诗,无论是从事何种工作,都可以诗意的生活,并保持精神的高贵。3. (3 分)活出自己的诗意人生。4. (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29965-1992 Aerospace carbon fibres carbon fibre filament yarn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航空航天 碳纤维 碳纤维素长丝纱 技术规范》.pdf DIN 29965-1992 Aerospace carbon fibres carbon fibre filament yarn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航空航天 碳纤维 碳纤维素长丝纱 技术规范》.pdf
  • DIN 29970-1998 Aerospace - Honeycomb cores of polyamide paper phenolic resin coated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航空航天 酚醛树脂涂层的聚酰胺纸制蜂窝芯 技术规范》.pdf DIN 29970-1998 Aerospace - Honeycomb cores of polyamide paper phenolic resin coated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航空航天 酚醛树脂涂层的聚酰胺纸制蜂窝芯 技术规范》.pdf
  • DIN 29971-1991 Aerospace unidirectional carbon fibre-epoxy sheet and tape prepre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航空航天 不定向碳纤维环氧树脂薄板和预浸渍带 技术规范》.pdf DIN 29971-1991 Aerospace unidirectional carbon fibre-epoxy sheet and tape prepre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航空航天 不定向碳纤维环氧树脂薄板和预浸渍带 技术规范》.pdf
  • DIN 29972-1988 Aerospace rigid cellular materials shee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航空航天 硬泡沫塑料材料 薄板材 技术规范》.pdf DIN 29972-1988 Aerospace rigid cellular materials shee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航空航天 硬泡沫塑料材料 薄板材 技术规范》.pdf
  • DIN 29978-1994 Aerospace - Honeycomb cores hexagonal expanded in wrought aluminium alloy corrosion protected unperforated or perforate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航空航天 防腐冲孔或无孔精锻铝合金六角形.pdf DIN 29978-1994 Aerospace - Honeycomb cores hexagonal expanded in wrought aluminium alloy corrosion protected unperforated or perforate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航空航天 防腐冲孔或无孔精锻铝合金六角形.pdf
  • DIN 29995-1980 Aerospace segregation testing on etched slices of remelted steels nickel and cobalt alloys《航空航天 重熔钢、镍合金和钴合金酸洗薄片的分离试验》.pdf DIN 29995-1980 Aerospace segregation testing on etched slices of remelted steels nickel and cobalt alloys《航空航天 重熔钢、镍合金和钴合金酸洗薄片的分离试验》.pdf
  • DIN 30-10-2006 Technical drawings - Simplified drawing - Part 10 Simplified indications and collective indication execution《技术制图简化图 第10部分 简化标注和集中标注 实施》.pdf DIN 30-10-2006 Technical drawings - Simplified drawing - Part 10 Simplified indications and collective indication execution《技术制图简化图 第10部分 简化标注和集中标注 实施》.pdf
  • DIN 30-5-2002 Technical drawings - Simplified drawing - Part 5 Foreign part drawings directions for preparing《技术图样 简化制图 第5部分 附件图 制图方向》.pdf DIN 30-5-2002 Technical drawings - Simplified drawing - Part 5 Foreign part drawings directions for preparing《技术图样 简化制图 第5部分 附件图 制图方向》.pdf
  • DIN 30-6-2002 Technical drawings - Simplified drawing - Part 6 Collection drawings directions for preparing《技术制图 简化制图 第6部分 收集图纸 制图指导》.pdf DIN 30-6-2002 Technical drawings - Simplified drawing - Part 6 Collection drawings directions for preparing《技术制图 简化制图 第6部分 收集图纸 制图指导》.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