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9 届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 11 月月考数学(理)试题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 贴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 写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2、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一、单选题1已知集合 , ,则 ( )2|430Ax|21,0xByABA B C D0,1,A2已知 ,则不等式 , , 中不成立的个数为 2211A0 B1 C2 D33若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 ,C D , =,=,4将函数 ysin( x )的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 倍,再向右平移4 12
3、个单位,所得到的图象解析式是4A B C D=(24) =2 =(2+4) =125已知向量 , 满足 , ,且 在 方向上的投影与 在 方向上的投影相等,则 |=1 |=2 等于|A1 B C D33 56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如下问题:“今有女子善织,日自倍,五日织五尺,问日织几何?”意思是:“一女子善于织布,每天织布都是前一天的 2 倍,已知她 5 天共织布 5 尺,问这女子每天分别织布多少?”根据上题的已知条件,若要使织布的总尺数不少于 30,该女子所需的天数至少为A7 B8 C9 D107定义域为 的函数 满足 , ,若 ,且|2 =()(4)=()(2)()4A B(1)(2) (
4、1)0 0 (0)422 332二、填空题13设变量 , 满足约束条件 ,则目标函数 的最小值为_ +236 =2+14已知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 , ,则 _ 1=1 =2+1 =15已知正方体 的体积为 1,点 在线段 上(点 异于点 ) 1ABCDMBCBC,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点 为线段 的中点,若平面 截正方体 所得的截面为四边形,则线N1CAMN1BCDA段 长的取值范围为_ BM16设数列 是首项为 0 的递增数列, ,满na*1sin,nnnfxaxN足:对于任意的 总有两个不同的根,则 的通项公式为_,1nbfxbn三、解答题17如图
5、,菱形 与正三角形 的边长均为 2,它们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平面 ,且 =3()求证: 平面 ;/ ()若 ,求直线 与平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60 18在直角坐标系 中,直线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 =23+,=1+, 极点,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为 . 2(1+2)=8()若曲线 上一点 的极坐标为 ,且 过点 ,求 的普通方程和 的直角坐标方程; (0,2) ()设点 , 与 的交点为 ,求 的最大值.(23,1) ,1|+1|19已知函数 ()=(+1)+2(+1)(I)若函数 在区间 上不是单调函数,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2, 3 (I
6、I)是否存在实数 ,使得函数 图像与直线 有两个交点?若存在,求出所0 =() =2有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已知 中,内角 的对边分别为 ,且 成等差数列, . , , =2(I)求 ;(II)设 ( ),求 的面积的最小值 .=42+4+9+1 0 21若数列 是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数列 满足 , , 1=1 2=2且 +=+1(1)求数列 , 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 满足 ,数列 的前 项和为 ,若不等式 对一=+1+1 (1)21取 ,则 ,但是此时 ,=1,=2 112 ()0所以 ()=(12)=212且 , (1)=1|=4228【点睛】利用法向量求解空间线面角的
7、关键在于“四破”:第一,破“建系关”,构建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二,破“求坐标关”,准确求解相关点的坐标;第三,破“求法向量关”,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第四,破“应用公式关”.18(1) , ;(2) .=32+22+22=8 43【解析】试题分析:(1)把 代入曲线 ,再化为直角坐标,结合直线 的参数方程得直线 过点(0,2) ,得直线 的普通方程,然后根据 即可得到曲线 的直角坐标方(23,1) 2=2+2,= 程;(2)把直线 的参数方程代入曲线 的直角坐标方程,结合韦达定理及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即可求得 的最大值.1|+1|试题解析:(1)把 代入曲线 可得 (0,2) (2,2)化
8、为直角坐标为 ,(0,2)又 过点 ,得直线 的普通方程为 ; (23,1) =32+2可化为 . 2(1+2)=8 2+()2=8由 可得 ,2=2+2,= (2+2)+2=8即曲线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 2+22=8(2)把直线 的参数方程代入曲线 的直角坐标方程得, ,化 (23)2+2(1)2=8简得 , (2+1)24(+3)+6=0=4(+3)224(2+1)可得 ,故 与 同号.1+2=4(+3)2+1 ,12= 62+10 1 2 ,1|+1|=1|1|+1|2|=|1|+|2|1|2| =|1+2|1|2| =4|+3|6 =43|(+3)| 时, 有最大值 .=6 43|(
9、+3)| 43此时方程的 ,故 有最大值 .=3401|+1| 4319(I) ;(II)存在, 或 .(2,3) = =3【解析】【分析】(I)先求出函数 在区间 上是单调函数的实数 的取值范围,然后取补集即可;() 2, 3 (II)函数 图像与直线 有两个交点等价于 有两个实根,=() =2(+1)+2=0令 ,研究函数的图象与 x 轴的位置关系即可 .()=(+1)+2【详解】解:(I)由题意得 .()=()(1)2要使函数 在区间 上单调递增,即要使 在区间 上恒成立.() 2, 3()=()(1)2 0 2, 3即 , ;0 2要使函数 在区间 上单调递减,即要使 在区间 上恒成立
10、.() 2, 3()=()(1)2 0 2, 3即 , ;0 3函数 在区间 上不是单调函数,实数 的取值范围 .() 2, 3 21 =()(0,1),(,+) (1,)要使函数 有两个零点则只需 或 解得 或() ()=0 (1)=0 = =3综上所述, 或 .= =3【点睛】已知函数有零点求参数取值范围常用的方法和思路(1)直接法:直接根据题设条件构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2)分离参数法: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值域问题加以解决;(3)数形结合法:先对解析式变形,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然后数形结合求解20(1) ;(2) .=34 157【解
11、析】【分析】(1)根据题意,分析易得 B=1803A,结合正弦定理分析可得 sinA+2sinAcosA=2sin3A,对其变形可得 8cos2A2cosA3=0,解可得答案;(2)对于 ,由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分析可得 a 的最小值,可得 a 的值,由正=42+4+9+1弦定理可得 SABC 关于 a 的表达式,由 a 的最小值,即可得答案【详解】(1)C=2A,B= 因为 成等差数列18003 ,所以 得+=2+=2,+2=23=2(+2)=22+22= 整理得:2(421) 8223=0解之得: 或 (舍去) .=34 =12(2) =42+4+9+1 =4(+1)+ 9+14124=8(当
12、且 仅 当 =12时 取等号 )又 , , , -=34 =74 =378 = =32, -所以 =+=2=54 =12157642157即所求的ABC 面积的最小值为 15 7【点睛】解三角形的基本策略一是利用正弦定理实现“边化角”,二是利用余弦定理实现“角化变;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也是一种常见类型,主要方法有两类,一是找到边之间的关系,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二是利用正弦定理,转化为关于某个角的函数,利用函数思想求最值.21(1) , ;(2)=21 =21 (2,3)【解析】试题分析:(1)数列 满足 , ,且 ,可得 ,解得 1=1 2=2 +=+1 1+1=2,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
13、得 ,可得 ,化为 ,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1 2=+1 2=+1公式可得 ;(2)设数列 满足 ,利用“错位相减法”可得数列 的 =+1+1=22= 21 前 项和为 ,再利用数列的单调性与分类讨论即可得出 试题解析:(1)数列 满足 , ,且 , ,解得 1=1 2=2 +=+1 1+1=2,又数列 是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 , ,化为1=1 =1+2(1)=21 2=+1, 数列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 2, 2=+1 =21(2)设数列 满足 ,数列 的前 项和为 ,=+1+1=22= 21 =1+22+322+ 21 , ,12=12+222+121+2 12=1+12+122+ 1212
14、=1121122=2+22,不等式 ,化为: ,=4+221 ( 1) 2 ( 2, 3)22(1) ;(2)详见解析;1,+)【解析】【分析】(I)求导函数,y=f(x)g(x)在1,+)上为单调增函数,转化为在1,+ )上恒成立,分离参数,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即可求实数 m 的取=+220值范围;()由(I)整理得, 再利用放缩法证明即可得到12(112)22+33+44+ 22(+1)【详解】解:(I)函数 的定义域为 , .() (0,+)()=12+1=12当 , ,当 , ,(0,1) ()0 为极小值点,极小值 .=1 (1)=1 .=1 12=2 在 上恒成立,即 在 上恒成
15、立.=+220 1,+) 22+1 1,+)又 ,所以 ,所以,所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22+1= 2+11 1 1,+)(II)由(I),取 ,设 ,=1()=()()=12(1)=0则 ,即 ,于是 .21 12(112) 12(112)(),11+22+33+12(112+122+133+12),12(112+123+134+ 1(+1).=12(112+1213+1 1+1)=12(1+ 1+1)= 22(+1)所以 .22+33+44+ 22(+1)()【点睛】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 构造差函数 .根据差函数导函()=()()数符号,确定差函数单调性,利用单调性得不等量关系,进而证明不等式.(2)根据条件,寻找目标函数.一般思路为利用条件将求和问题转化为对应项之间大小关系,或利用放缩、等量代换将多元函数转化为一元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