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docx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925164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地域联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9 地域联系与资源跨区域调配(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及其变化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意义及区域特征等主干知识。(2)从命题形式看,试题贴近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实际,以区域图和文字材料为背景命题进行设计 ,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3)从能力要求看,对相关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突出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2019 年高考复习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是地理新课标的要求之一,因此在复习本专题时,要紧密联系实际,注重运用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分析近 3 年的新课标高考试题可知,交通运输部分的考查多以区域交通网为主要信息载

2、体,配合地形图、城市分布图与大型工程文字材料作为辅助信息,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条件及交通运输布局和变化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主要侧重考查区域特征的判读、原因及意义。注意当前世界及中国某一热点区域,结合教材基础知识,论证和探究实际问题,注重运用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分析有关地域联系及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相关问题。01 交通运输方式的区位因素1.交通运输发展因素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因素一般从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如下:2(1)自然条件(制约因素)项目 评价内容平原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

3、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地形 山地山区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线路应尽量沿等高线修建,避开陡坡或修建成“之”字形弯道或开凿隧道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缩短桥涵的总长度地质 地壳运动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故 应尽量避开;开凿隧道要避开断层和向斜,应从背斜部位穿越气候 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 来的不利影响(2)资源条件(3)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性因素)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4)科学

4、技术条件(保障因素)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2.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原则交通选线要遵循“低、高、大、小”的原则,即成本要低,安全性要高,经济效益要大,环境破坏要小。比较项目 比较内容建设成本 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搬迁成本等路线长短 原有线路、建设距离等沿线村镇 沿线村镇数量多少、规模大小、人口多少等施工难度 地势起伏、桥涵多少、高寒缺氧、风雪、冻土等沿线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占用耕地 占用良田数量生态影响 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3.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5、和选址原则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自然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受自然因素影响较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3因素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设备、建筑和城市平面布置有利,河流入海口处港口航道往往容易淤积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人文因素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服务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选址要求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能方便联系的地方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

6、外交通能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地势开阔平坦,坡度适当,低云、雾和暴雨较少,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好,距城市较远的地方考向 1 依托某一区域交通线路的分布,考查影响交通线路修建的区位条件(2018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解析 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即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的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 ,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答案 分布特点 :(主要交通线 )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

7、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4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考向 2 结合人类迁移,考查自然环境对交通的影响(2017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白令海峡(如下图)宽 3586 千米,平均水深 42 米,最大水深 52 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的全盛时期,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 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8、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解析 第(1) 题,人们徒步难以穿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区域的气候寒冷、暴雪、强风等方面进行分析。第 (2)题,根据材料可知,在第四纪冰期的全盛时期,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夏季气温较高 ,方便通过。第(3)题,主要考查交通建设成本高的影响因素。据图可知 ,该地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夏季浮冰多,对桥墩建设的要求较高;东西跨度大 ,施工难度大;该地人口稀疏、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材料缺乏,需远距离运

9、输;该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 ,多暴风雪,自然条件恶劣,建设难度大,成本较高。答案 (1)白昼短 (或近极夜 ),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2)夏季(暖季)。(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过。(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 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18 世纪,地处欧洲西南部的西班牙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在美洲、亚洲建立了大量殖民

10、地,并将源于中国的桑蚕业引入墨西哥。1565 年,西班牙人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史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了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下图所示为“太平洋丝绸之路”航线。(1)中国帆船一般在 12 月从月港启航,驶往菲律宾的马尼拉,6 月,载有中国生丝、丝绸的马尼拉大帆船启航,驶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简析两次启航时间选择的主要原因。5(2)图中表示马尼拉大帆船的往返航线,指出阿卡普尔科返回马尼拉的航线,并说明判断理由。解析 第(1)题,帆船行驶要借助风力 ,12 月,中国沿海盛行偏北风 ,驶往菲律宾的航线是顺风。 6 月, 马尼拉沿海盛行西南季风,向东吹,驶往墨西哥的航线是顺风

11、。第(2)题,阿卡普尔科返回马尼拉的航线是 航线,因为可利用东北信风和北赤道暖流,顺风顺流航行。航线位于西风带,逆风逆水,不利于航行。答案 (1)12 月,中国沿海盛行偏北风 (东北风);6 月,马尼拉沿海盛行西南季风。(2)航线。可利用东北信风和北赤道暖流,顺风顺水航行。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6 年 10 月 19 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马来西亚深水补给码头皇京港在马六甲举行奠基仪式。该港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岸,东岸有零散的岬角(向海突出的夹角状的陆地)或岩岛,港口由三个人工岛屿和一个自然岛屿组成,功能涵盖旅游、货运、补给、工业园等多个领域。整个港区建设开发将于 2025 年完成,将成

12、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港口。皇京港是中国和马来西亚以及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友好合作的典范,体现了“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和共享的精神。(1)与马六甲海峡西岸相比,分析其东岸更适合建港口的自然原因。(2)说明皇京港建成后将发展为该地区重要港口的条件。解析 第(1) 题,与马六甲海峡西岸相比 ,其东岸更适合建港口的自然原因可从岛礁、岬角或岩岛、沼泽与岛屿等方面分析。第(2)题,皇京港建成后将发展为该地区重要港口的条件可从位置、腹地、依托城市和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答案 (1)东侧附近少岛礁,便于船只进出港;东岸有零散的岬角或岩岛,港阔水深,便于船只停泊。西岸多大片沼泽与广大的泥质岛屿,大船不易

13、靠岸。(2)位于马六甲海峡,运量大;填海造岛,港区面积大;依托马六甲市,与马来西亚公路网相连,经济腹地广;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合作,港区功能多样,利于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点(港口)区位选择的一般分析角度(1)主要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从自然条件看,要考虑地形、水文等;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要考虑经济腹地、城市依托等。(2)从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入手:陆域条件包括陆地上的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等;水域条件则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等。具体答题模板:分析角 答题模板6度地形 地质稳定、地势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建设建筑用地、港口设备;岩港修筑 难度大,但建成后不易淤积;泥港修建难度小,建成后容易淤积陆域条件经济

14、腹地 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经济腹地广航道 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避风 位于峡湾,背风、避浪水域条件 冰期 无冰期,利于常年通航;冬季结冰,不利于通航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改革开放初期,上海重点建设黄浦江沿岸港区。20 世纪 90 年代,上海港的建设重心移至长江沿岸的外高桥港区。2005 年底,洋山深水港建成,标志着上海港从河港扩展到海港。2013 年以来,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2013 年 9 月 29 日,包含洋山港区在内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下图为上海港略图。(1)从港口的水域条件,

15、分析上海港从河港扩展到海港的原因。(2)说明上海港水路交通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解析 第(1) 题,上海港从河港扩展到海港的原因可以从河港的缺点和海港的优越性方面分析。第(2)题,上海港水路交通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可以从处于亚太等重要航线的必经之地、中国沿海航线的枢纽位置、“黄金水道”长江的入海门户等方面分析。答案 (1)河港泥沙淤积严重,水深不足,水域较窄,岸线长度相对需求紧张;而海港(洋山深水港)可弥补以上不足,满足日益增长的通航与停泊需要。(2)处于亚太等重要航线的必经之地,中国沿海航线的枢纽位置,“黄金水道”长江的入海门户。02 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71.交通运输线对区域影响的主要表现因素 影

16、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乳畜业、园艺业等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也要沿交通线分布;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对工业的影响交通线对工业的影响最明显。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都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对城市的影响沿重要的交通线可以形成城市轴线;交通线的交会处或相交处往往可以形成新的城市;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对商业的影响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

17、通。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都布局在重要交通线沿线对旅游业的影响交通通达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新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2.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3.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8考向 1 交通运输方式与居民出行(2017江苏卷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完成 12 题。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A.2000 年 B.2005 年 C.2007 年 D.2011 年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

18、主要影响是(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解析 第 1 题 ,“绿色出行 ”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绿色出行”指提倡骑自行车和乘公共交通出行 ,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减少碳排放。读图可知,自行车出行方式占比从 1986 年到 2011 年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2011 年后开始回升,公共交通占比也是在 2011 年后明显上升,小汽车出行比例则在 2011 年后快速下降,由此可知,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2011 年。第 2 题,市民出行方式发生变化,骑自行车比重上升,汽车和公共交通比例减少 ,有利于改善城

19、市交通拥堵状况,但不会扩大城市地域范围,也没有改变城市服务功能,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没有产生影响。答案 1.D 2.B考向 2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2018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 年 12 月 8 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 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 ,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 ,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

20、,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埃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 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 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 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下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9(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解析 第(1) 题,由材料可知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具有资源优势,而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所以俄罗斯配建港口可满足运输量大的要求,保证该项目

21、的建设和顺利运营 ,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应从扩大对外联系的角度考虑。第(2)题,由图可知,该项目所处的纬度较高,永久冻土层和极寒气候对建设不利,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可减少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难度;同时工业分散生产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不同区域的工厂同时生产,可缩短工期,降低建设成本。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市场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开通该航线后可大大缩短太平洋沿岸国家进口石油的距离,节省燃料和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从而降低运输成本,降低销售价格,占领销售市场。答案 (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

22、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2)(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 ,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3)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2.(2016北京卷)读下图,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

23、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解析 公路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增加就业等。答案 扩大对外联系; 缩短距离,节约时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10考向 3 城市交通发展(2017全国卷)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 13 题。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3.该城市空间形态

24、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解析 第 1 题,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一种形式 ,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站点周边的人流量。第 2 题,由图可知,甲、乙、丙站点位于城市中心附近,该区域交通便利,地价相对较高, 应属于中心商务区。第 3 题,根据图中一级站点的分布可知,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答案 1.B 2.A 3.C201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 20 周年。香港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支点与连接点,发挥着国际金融中心、世界航运物流中心、商贸中心的作用

25、。图甲为粤港澳大湾区,指珠江三角洲的广东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图乙为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港珠澳大桥。读图,回答 12 题。111.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利于( )。边贸往来和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 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地位 管道运输建设和资源开发A. B. C. D.2.下列关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港珠澳三地人口数量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增加B.受到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影响,工程量大,成本高C.中段改为海底隧道是为了缩短通行距离,节约时间D.加速大湾区的区域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解析 第 1 题,边贸往来一般在陆地边

26、境地区与邻国相连的地方;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利于加强与国外的联系,有利于人员的交流,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同时可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地位。海上运输与管道运输建设关系不大。第 2 题,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可以加大区域之间的联系,加速大湾区的区域融合,有利于区域的合作,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资源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交通对人口数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小;该地区位于板块内部,地震等地质灾害少;中段改为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不影响珠江主航道的正常通航。答案 1.B 2.D12江苏省处于东部沿海地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苏南、苏中、苏北地区间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

27、。“十三五” 期间,江苏省制定了全面提升交通路网的战略规划。读江苏省主要铁路规划图,回答(1)(2)题。(1)与苏北、苏中地区相比,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A.土地和水热资源更加充足B.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C.受上海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大D.开发较早,政策更加优惠(2)江苏省“十三五”铁路网规划的实施,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加强与上海的联系,促进苏南地区快速发展B.实现南北联动,推动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C.加强东西联系,减少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D.拉动内需,提升铁路沿线土地和房产的价值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根据材料可知,苏南地区水热更充足,但苏北

28、地区土地丰富且廉价;苏南地区人口应该多于苏北,但不是其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江苏以长江为界划分苏南和苏北 ,历史上苏北地区靠近中原,开发更早,经济发展水平比苏南高,但是因为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导致苏北衰落,现代则主要因为长江天堑阻碍了苏北与上海等地的交流 ,并且黄海水浅,不能形成大的港口,所以对外优势不明显;苏南靠近上海,受上海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大。第(2)题 ,“十三五”铁路网有铁路连接上海,对苏北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是苏南地区经济已经较为发达,铁路修建很难再推动其快速发展;东西部之间也有铁路规划,但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东西方向上的差异都不大,主要体现在苏南和苏北地区的差异;铁路的修建对提升沿线

29、土地价格和房产价值的能力有限;“十三五”规划的线路有很多都跨越了长江南北,对推动南北地区的发展帮助很大。答案 (1)C (2)B交通建设的作用或意义某地交通建设的作用或意义可从经济、政治、社会、战略等方面分析,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经济意义发挥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13社会、政治意义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区域交通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有利于加快地区脱贫致富速度战略意义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促进区际联系,加强区际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30、贵州省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山阻水隔的封闭环境,使其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经济长期不发达。近年来,贵州省实施“县县通高速”计划,至 2015 年底,已成为我国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为其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下图示意贵州省高速公路分布。简述高速公路建设对贵州省冲出“经济洼地”、总攻“绝对贫困”的积极作用。解析 由材料 “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经济长期不发达”可知,交通线路建设有利于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洼地”说明周边区域经济相对发达,交通线路的建设能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系,便于信息、技术等交流,实现优势互补。答案 高速公路建设能够促进沿线地区的资

31、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有利于贵州省快速融入周边经济圈( 带),加强与其他区域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扩大市场,加速商贸、旅游业等产业发展;有利于引进人才,发展教育与科技,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有利于加快脱贫扶贫的步伐,实现小康。0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142.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依据(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2)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3)安全系数高。(4)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小。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分析资源调配工程的实施,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1)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

32、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2)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工程的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完善基础设施。(3)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调入区与调出区的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考向 1 资源调配区域条件分析(2018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要求。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 年 12 月 8 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 倡议后

33、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 ,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 ,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埃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 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 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 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下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解析 据材料可知 ,俄罗斯具有天然气资源的优势 ,且为发达国家,具有较高的资源勘探、开采和液化技术;中国

34、参与设计和建造,大部分模块在中国工厂生产建造,说明中国在制造业实力、运输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且我国经济发展较快,能源需求量大,具有市场优势。答案 俄罗斯的优势 :资源 (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考向 2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意义15(2015广东卷)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材料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35、解析 湖泊水量和面积的增加,会对周围地区的气候、生物产生影响,进而对通航条件、养殖及旅游业产生有利影响。答案 增加水量 ,扩大湖水面积 ,调节气候(缩小温差,增加空气湿度);利于保护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咸海自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水位每年下降 20 cm,1987 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7 年水域面积已萎缩至原来的 10%,对此,相关人员提出了多项拯救举措,其中“北水南调”是比较可行的方案。读咸海“北水南调”输水线路图,回答 13 题。1.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内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减弱B.咸海水域渔业发展过快C.阿

36、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农垦D.从咸海向里海大量调水2.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地形崎岖,施工困难 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 投资巨大,工期长 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A. B. C. D.3.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还有( )。A.咸海流域作物生长期明显变长B.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增加C.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明显提高16D.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急剧减少解析 第 1 题,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 ,中亚人口增多,经济发展 ,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发展灌溉农业,围垦和灌溉导致流入咸海的水体减少,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第 2 题,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因水源路途遥远,线路长

37、,投资巨大,工期长,且工程为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线路经过区域的地形多为平原;工程没有穿过板块边界,位于板块内部,地震较少。第3 题,“ 北水南调 ”工程可以补给沿途水量,使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明显提高,但对作物生长期的影响不大 ;工程不经过西西伯利亚地区,不会影响其生物多样性;工程使得中亚地区水量增加,可能会使中亚地区的年降水量有所增长。答案 1.C 2.D 3.C郑国渠是公元前 246 年,秦王采纳韩国水工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124 km,可灌溉田地 2.8 万公顷。读图,回答(1)(2)题。(1)该线路选取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地势高低 工

38、程量大小 建成后的灌溉面积 沿线城镇的数量和规模A. B. C. D.(2)下列对该工程所产生效益的分析,正确的是( )。A.增大了洛水枯水期的流量B.提高了农田泥沙的淤积速度C.改善了沿线城市的生态环境D.补充了地下水解析 第(1) 题,郑国渠选建在山地向平原过渡的地带 ,可最大限度地减小工程量、控制灌溉面积;地势西高东低, 渠水可实现全线自流。第(2)题,该工程的修建主要是为了灌溉农田,沿线城市数量很少;洛水枯水期在冬季,冬季泾水流量也很小,故该工程对洛水枯水期流量影响很小;该工程的修建减轻了水土流失,降低了农田泥沙的淤积速度,补充了地下水。答案 (1)A (2)D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

39、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地区分布差异;资源地区的供求关系差异17调入区资源紧张的原因本地资源量少;消耗量大;利用不合理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开源、节流(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等)资源调配线路区位条件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新建线路短;建设成本低;安全系数高;对沿线环境影响小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重点解决华北 20 多座大中型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为减少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了湖北“引江济汉”补水工程。“引江济汉”工程实施方案是引长江水向兴隆下游河道补水 ,修封闭的“高架”水渠

40、,即绕长湖北缘并与长湖所有支流全部立交 ,修建总干渠。而部分水利专家则建议由长江通过入湖渠提水至长湖,再通过现有河道提水至兴隆水库上游。材料二 汉江流域及“引江济汉”示意图。(1)推测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自然条件。(2)分析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3)对比专家建议方案,分析“引江济汉”工程实施方案的优点或缺点。解析 第(1) 题,水源地的选址主要考虑水量、水质、蓄水区域及能否自流等条件。第(2)题 ,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水质、生物生存环境、湿地面积等方面分析。第(3)题 ,“引江济汉”工程实施方案的优点是避免泥沙淤积、水污染扩散和生物入侵等;缺点是造价高、占用大量耕地、绕湖修建,会破坏长湖及支流航运安全。答案 (1)水库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流域内降水多,水系发达,水量丰富;集水范围大,库容量大;水库地势较高,向华北输水可自流。(2)水量减小,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鱼类资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江滩湿地面积萎缩,大面积沙滩裸露。(3)优点:避免泥沙淤积、水污染扩散和生物入侵(血吸虫侵入)对长湖生态环境的破坏。(或缺点:造价高;占用大量耕地;破坏长湖及支流航运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