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5练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备考加分练.docx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925525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5练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备考加分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5练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备考加分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5练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备考加分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5练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备考加分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5练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备考加分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 25 练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指出,政府的工作重点将是如下内容。该会议( )A.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B面临筹备建立新中国的重大问题C宣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D在探索经济建设上取得初步成果2(乐山 2017 第二次调研,3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6 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3 人,56 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27 名,几乎占到一半。这说明当时中国( )A爱国统一战线聚人心 B形成了联合执政局面C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 D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3(天门、仙桃市 2017 期末考试,13)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

2、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这表明( )A向社会主义过渡具有历史必然性B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C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D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4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是( )A村民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全国名校联盟 2018 届第一次联考,11)它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向“一切权力归人民”的完全转变,开创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篇章。材料中的“它”( )A见证了社会转型的

3、巨变 B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C是国内民族平等的保证 D制定了新中国施政纲领6(天津市和平区 2018 第一次质量调查,8)2“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毛泽东 1956 年 4 月论十大关系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任务是( )A建立健全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B争取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C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7(天门、仙桃市 2017 期末考试,14)云南一位村

4、长说:“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你得对百姓负责。”他的话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8(衡阳市 2018 届第一次联考,29)2008 年 2 月 7 日的新德意志报载文称:“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而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当代中国民主的特殊性表现为( )A是大国独有的特殊民主B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根基C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型D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新发展9(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8 年第一次适应性检测,30)号称“四大”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这种所谓“大民主” ,肇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的整风反右运动,盛行于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并曾于 1975 年首次登上了宪法的大雅之堂,成为中国公民的一项特殊“权利” ,最后在 1980 年才被断然取消。这反映了党和政府( )A对理性与法制认识的回归B开始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C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D工作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310(北京市海淀区 2017 届期末练习,9)1980 年邓小平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

6、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 ”为此( )A全国各地开始实行普选人大代表制度B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人民政协完成参政议政的职能转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1(黄冈市新联考 2017 届第三次联考,31)某科研机构深入我国农村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分(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A宗法习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B时代需要影响村干选任标

7、准C经济实力决定干部社会特性D复杂历史左右民主政治建设12(邯郸市 2017 届期末质量检测,10)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决定( )A加强了人民民主监督作用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C表明我国民主制度的完善D有利于增强法律意识4答案精析1B 题中毛泽东指出政府重点是“肃清反动派的残余,镇压反动派的捣乱”反映了当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但是全国尚未完全解放,面临追剿残敌和镇压反革命的任务,

8、此时建立新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该次会议解决的重大问题是筹建新中国,故 B项正确。2D 据材料“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6 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3 人,56 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27 名,几乎占到一半”可知,中共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入新政府,体现了中共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故 D 项正确。3C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这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具有历史必然性,故 A 项错误;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但材料没有涉及,故 B 项错误;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与材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

9、大会的职权”相符,故 C 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是在 1956 年建立的,故 D 项错误。4B 村民自治制度不是精英参政,故 A 项错误;参加政协的都是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故 B 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故 C 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不是精英参政,故 D 项错误。5A 据材料“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向一切权力归人民的完全转变,开创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篇章”可知,它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了社会转型的巨变,故A 项正确;雅典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故 B 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内民族平等的保证,故 C 项错误;中国人民政

10、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了新中国施政纲领。6C 据材料可得毛泽东针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讲话,主张“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吸取苏联模式的教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 C 项正确。7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与材料“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你得对百姓负责”相符,故 D 项正确。8B 根据题目中“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故 A 项错误;中国的民主政治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它符合中国的社会、文化、经济特点,是中国长期探索的产物,故 B 项正确;1954 年人民代表大会制

11、度确立,中国的民主政治“没有成型”5说法错误,故 C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而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故 D 项错误。9A 材料中涉及的时间“肇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 “1980 年才被断然取消” ,在新中国已经尝试民主法制建设,出现曲折,80 年代是纠正,故 A 项正确。10D 全国各地开始实行普选人大代表制度是在 1953 年,故 A 项错误;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在 1956 年,故 B 项错误;人民政协完成参政议政的职能转换是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故 C 项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加紧全面立法工作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加强法制建设,故 D 项正确。11B 解放初期,打击富农,所以村干部任用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积极建设社会主义,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所以重视劳动楷模,改革开放初期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需要个人魅力、有经济实力的人担任村干部,所以村干部的选拔与时代需求有关,故B 项正确。12D 据材料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这一决定起不到人民民主监督作用,故 A 项错误;社会主义原则在材料无体现,故 B 项错误;材料不涉及民主制度的完善,故 C 项错误;宪法宣誓有利于培养国家工作人员对宪法的忠诚,有利于增强法律意识,故 D 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