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33629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6.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 “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 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 ”这里的 “改变 ”不包括 ( ) “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 ” “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空前统一,成为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题

2、干的 “1949 年以后的几年中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 ”的关键信息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 是指三大改造,以及 祖国大陆的统一,是符合题干中的 “改变 ”,但与题意不符,注意限制词:不包括; 是在1971年,时间不符; “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说法不对, C项正确。 考点:考查的知识点是新中国的建设。 点评:此题有所跨度,需联系必修二经济相关知识点。综合考查新中国初期的经济与政治 方面的建设。 某年 12 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3、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知,毛泽东希望保留政协,但它已不再是权力机关。这说明政协的职能发生重大变化,由国家权力机关演变成政治协商机构,该情景出现在 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后。故 C项正确。 ABD项可以从时间上排除。 考点: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点评:此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并依据教材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

4、: A项中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只是经济特区的特点,实行 “不同的社会制度 ”只是特别行政区的特点; B项 “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仅是民族自治区的特点; D项 “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仅 是特别行政区的特点。只有 C项才是他们的共同点。 C项正确。 考点: 综合考查比较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区与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的不同点 点评:本题通过考查新中国成立之后重大的政治区划,实际考查对民族区域自治区制度的知识点。民族自治区与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有着异同点。 列宁说: “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

5、不矛盾;相反的,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 ”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 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从选项入手, 项必选正确性;民族区域自治就是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事物,并不是享有高度自治,必须在中央的领导下。所以排除 ,故 A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并不矛盾,而是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所以 正确。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点评: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

6、一般采用排除法,以及逆向思维,即从选项入手,据其特征迅速加以排除。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 “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奠定基础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题干中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 ”的时间信息,可以排除 A项,因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资产阶级性质宪法;共同纲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的 性质,但没有起到题干所述之意义, B项排除;依据教材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7、,C 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其意义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符题意,D项排除。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考查,可以考查比较分析能力,如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比较,或者与西方宪法文件相比较。 2011年 7月 19日,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 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60周年。 6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 的蓬勃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充分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地

8、区实行区域自治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因此, 项中的 “基本民

9、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 ”的说法是错误的,故 D项正确。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 依据教材相关知识,准确地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载,从 1948到 1950年, “中共党员从约 280万人增至 580万人 ”。党员数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解放战争的胜利吸引了众多青年 B控制区扩大需要管理人才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优越 D全国统一后人口大量增加 答案: A 试题分析:关键信息:从 1948到 1950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因,注意限制词:主要原因。题干的时间信息是:解放战争后期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阶段,此时我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可先排除 C项;而 B

10、D项并不是主要原 因。故 A项正确。 考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点评:本题通过党员数量的变化来考查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认识。 昨日的报刊就是今日的历史资料。下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中共 “七大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C中共 “八大 ”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 B 试题分析:主要可以依据图中的 “毛泽东当选全国委员会主席、南下大军、共同纲领 ”的关键信息来判断时间信息,采用排除法,依据所学知识, B项正确;ACD项的会议的召开的背景都未能从题干中反映。 考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 点评:本题以图片的形式呈现材料,实际上还是文字材料,须根据其关键信息

11、,并依据教材知识,判定其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全体会议召开的背景。 以下三幅历史图片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如果根据图片文字说明,要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那么 ,这个主题应该是 A民主政治的成就 B民族团结的力量 C改革开放产生的巨变 D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三图反映了新中国民主建设的三大制度,这是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成就的体现,这也是三者的共性所在, A项正确; BCD项并是三大政治制度的共性,排除。 考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 点评:本题通过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来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成果,其还可以考查三者的内容与意义等。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

12、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 “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 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D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服饰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同群体的反映,又根据题干中不同的人物在一个公场里一起讨论问题的现象,说明其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C项正确。 ABD项未能从题干中体现。 考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点评:人

13、民代表大会制度还可以考查召开的背景、内容、意义等。 ( 2011年 11月浙江调研 19题)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 “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 ”在他看来,这一事件表明 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 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 新中国的建立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 ”可知 正确。由 “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

14、是现代一 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 ”可知 正确。 缺少相应的史实。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以理解到费正清认为 1949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并不只是一个政权代替了另一个政权、一种政治力量代替了另一种政治力量,而且是一场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它的前途命运,在这以前和这以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开始为开辟社会主义道路并沿着这一道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联系各选项,符合题意的应是 项,第 项错误;第 项材料未体现。 D项正确。 考点:新中 国成立的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

15、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答案: D 试题分析:新中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归绥 ”、“迪化 ”都有贬低污蔑的意味,改为 “呼和浩特 ”、 “ 乌鲁木齐 ”体现了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尊重,所以 D项正确。改名是在 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 1955年才开始实行,故 B错误。改名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尊重边疆少数民族,看不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故 A、 C错误。

16、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新中国民族政策的理解。 1949年 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 “时间开始了 ”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 “开国的绝唱 ”。 “时间开始了 ”是指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D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答案 : D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为 1949年 10月,我国是在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以 A、 C不符合题意,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 B不符合题意。只有 D项符合

17、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的信息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读刘大年 1960年著的中国史稿第四册(近代)统计数据,该书 共计 政治、军事 经济 思想文化 边疆少数民族 页数 240 165 35 24 16 比例( %) 100 68 7 14 6 10 6 7 A记载了中国社会各领域走向近代化的相关史实 B集中体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程 C反映了各少数民族全面走向民族区域自治的历程 D内容会涉及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中国史稿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所占比例也不相等,由题干 “近化 ”关

18、键信息可知,此书应记载了中国社会各领域走向近代化的相史实, A项正确; BCD项是现代史的内容,题干材料未能反映,排除。 考点:考查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 理解能力,表面看似不是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因为题干并没有涉及现代史,正确选项也并不是 BCD项其中之一,然而,题干中有一个时间信息: 1960年,这是一个干扰信息,而 BCD项也是陷阱,实际上是考查到了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 它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最主要区别是( ) A社会制度不同 B拥有的自治权不同 C经济政策不同 D外交权利不同 答案: A 试

19、题分析:题型为最佳型选择题。 ABC项都两者的不同点,但最大的不同点应是 A项,民族区域自治区是社会主义制度,而特别行政区是资本主义制度。 D项错误,两者均未有外交权利,因两者都是中国的地方性区域。 A项正确。 考点: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比较分析不同点。 点评:考查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注意历史事物的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 和合 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 ”这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 ) A符合传统文化内涵 B是民主革命实践 的产物

20、 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 答案: A 试题分析:提取材料信息, “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 和合 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 ”。由此可判断,政治协商制度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适应的, A项正确; BCD项说法虽正确,但未能从题干中体现。 考点: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点评: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归纳材料观点能力。 1984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下列 自治区中最早成立的是( ) A新疆自治区 B宁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答案:

21、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疆自治区于 1955年建立,宁夏自治区于1953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于 1947年建立,西藏自治区于 1956年建立。故 C项正确。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能力,属于基础识记,难度小。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 ”对材料中 “新纪元 ”理解正确的是( ) 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B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答案: A 试题分析:据时间 1949年判断,以及注意 “法治建设 ”, B是在

22、 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确立,排除; C是 1954年; D是在改革开放后确立,故正确答案:只能是 A。 考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点评: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还可以考查中西民主政治的差异、古今政治制度的差异。 “这个宪法以 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 ”这部宪法的发展主 要体现在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这个宪法以 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 ”说明该宪法是在 1949年后颁布, A、 B、 C都是共同纲领内容,体现不出“共同

23、纲领的发展 ”。故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1954年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其知识点是宪法的内容。难度中等。然又考查了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在联系。 20世纪 5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建设全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第一个阶段。下列关于 1955年我国社会状况描述错误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还未完成 B西藏自治区还没有设立 C政协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D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题干 1955年时间信息来判定。社会主义改造于 1956年底基本完成, A项排除;西藏自治区于

24、 1956年建立, B项排除; 1954年第一届人大的召开,政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以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C项排除;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符合题意,D项正确。 考点:综合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点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考查还可以从发展过程、意义等角度来考查。 综合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 清 康熙帝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 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而后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美国革命的首创在

25、于 孟德斯鸠 “以权力制约 权力 ”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而后又通过革命的方式巩固和发展了政治民主化。 马克 等世界文明史 社 会主义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不发达到比较发达,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一是推进以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是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 标的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任何地区和国家,民主制度的状况、优劣,都要以实践为标准。 温家宝在 2007年 3月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 ( 1)概括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并简要指出其弊端。( 5分) ( 2)指出 17世 纪末 19 世纪中期英美两国在推动本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相同

26、点。( 6分) ( 3)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主要成就。结合我国近代以来的史实,说明 “民主制度的状况、优劣,都要以实践为标准 ”。( 12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和解答,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4分) 答案: ( 1)特点:君主专制。( 2分) 弊端:易产生政治腐败,阻碍社会进步。( 3分) ( 2)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先通过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再通过颁布法案或宪法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都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都通过两党政治推动政治民主化。( 6分 ) ( 3)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 ( 6分) 说明略。( 6分,本

27、问为开放性设问,围绕观点,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提示:维新派建立君主立宪制以失败告终;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夭折;社会主义制度经过艰苦斗争得以建立,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和腾飞。学 ( 4)认识:各国不同国情决定了民主政治模式的多样性;民主政治需要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建设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4分,任答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第( 1)问,考查清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弊端,其点特点也可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弊端主要是腐败、政策失误及阻碍社会发展。第( 2)问,考查英美民主化方式的特点,关键信息是: “英国革命 ”“美国革命 ”; “又用和平、渐进方式 ”“而后又通过革命的方式 ”;再联系

28、所学知识即两党制的发展。第( 3)问,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成就,依据教材知识罗列相关事实,其说明则从近代以来的实践主要是维新派的实践、革命派的实践、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来分析。第( 4)问,要结合国情认识民主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考点:综合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察各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发展概 况,不同的国家由于国情的不同,其政治民主化进程及特点各不一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

29、年)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原则的不同之处。( 6分) (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 19491956 年期间,新中国确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6分)谈谈你对我国民主制度的认识 ( 3分) 答案: ( 1)临时约法体现主权在民原则和三权分立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6分) (

30、 2)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分) 认识: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发展和 完善的过程;政治制度建设必须结合本国具体国情;新中国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 3 分) 试题分析:第( 1)问,通过临时约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不同来考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准确地认识,依据教材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其体现的原则。第( 2)问,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成果与认识,依据教材知识,述说其成果,其认识则应从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制度建设、新中国成立的关系分析。 考点:综合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比较分析的能力,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事实与正确地认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