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云南景洪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31426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云南景洪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云南景洪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云南景洪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云南景洪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云南景洪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云南景洪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 A小儿黑结婚之所以创下了农村畅销流行的新纪录,关键是作品成功塑造了二诸葛和三仙姑两个农民中的落后形象,以及作品中的口语大众化的语言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B和张恨水一样,老舍对北京市井文化的阴暗面较为警惕,同时又对传统文化在现代都市中的失落,持一种惋惜、回顾的态度。 C红高粱虽然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2002年它又十分醒目地出现在“诺贝尔文学奖 ”的候选名单上。 D虽然巴金先生年老多病,体力不支,却仍然笔耕不辍,每天至少写两千字的文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

2、是句式杂糅,可去掉 “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C 项,不合逻辑,强加转折关系,可去掉 “虽然 ”。 D项,语序不当,也即关联词语位置不对,几个句子主语相同,应将 “虽然 ”放到 “巴金先生 ”后。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 “辨析并修改病句 ”,并对病句的类型做了说明,它们分别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述不当、不合逻辑。因此在复习时,首先要参照 考试说明中对病句的六种考查类别,并结合具体例句,加深对各种病句特征的了解。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 A明清时期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有施耐庵的水

3、浒传、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B聊斋志异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指的是一方面小说继承了唐传奇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小说又继承了志怪小说的传统。 C “三言 ”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编者是冯梦龙。 “二拍 ”是指凌蒙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D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开山之作,现存六十回本非李宝嘉一人所作。 答案: A 试题分析:水浒传不是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据传为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及编排,实际参与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包括了民间说书人、文人、书商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

4、品。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重要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级。 点评:点评:文学常识可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要重视梳理课本 “重要 ”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单元知识短文及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后以 “重要 ”为标准,适当向课外拓展。 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 (或国度 )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 下面一段文字出自哪部作品( ) (3分 ) 东北乡,人万千,阵势列在墨河边。余司令,阵前站,一举手炮声连环,东洋鬼子魂儿散,纷纷落在地平川。女中魁首戴风莲,花容月貌 巧

5、机关,调来铁耙摆连环,挡住鬼子不能前。 A呼兰河传 B红高粱 C红旗谱 D小二黑结婚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段文字是红高梁中一位九十二的老太太给 “我 ”唱的快板词。唱词中的 “戴凤莲 ”就是 “我奶奶 ”的大号, “调来铁耙摆连环 ”是用铁耙挡住鬼子汽车退路的计谋; “余司令 ”也是红高梁中的人物。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级。 点评: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考查的是课外阅读的积累。平时阅读或复习时应注意对情节中的何时何地何人何事这几个关键要素的识记。解 答选择时,也应重点从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等方面进行检索,找出存在问题项。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及故事情节

6、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6分 ) A红楼梦作者在写这部书时,用了 “谐音寓意 ”的手法,如 “甄士隐 ”、 “贾雨村 ”谐寓 “真事隐去 ”、 “假语存焉 ”, “贾宝玉 ”寓意 “真顽石 ”, “贾琏 ”则谐寓 “假廉 ”。这样的手法几乎贯穿了全书,让读者回味无穷。 B红楼梦围绕着宝黛爱情故事的主线,还写到了家庭宴会、人际关系、官府交往、婚丧嫁娶、三教九流等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这一点来说,红楼梦可以看作中国 18世纪的一部社会百科全书。 C宝玉神志不清,贾府决定给宝玉娶亲冲喜。袭人得知是宝钗要做宝二奶奶,怕宝玉承受不了,便把宝玉和黛玉交往的情形告诉了王夫人。贾府感到为难,王熙凤献了个掉包计

7、,在贾府公开宣扬宝玉要娶黛玉。洞房之夜宝玉虽然不太高兴,但婚后身体还是逐渐恢复过来。 D诸葛亮北伐曹魏之战,是由弱者向强者发出的战争。他北伐曹魏,先后五次,另有一次是曹军南下,属防御战。六次出征亦称六出祁山。 E赤壁之战后,周瑜为夺得刘备占领的荆州,假意要求借道去攻打西川,以便乘机夺取荆州,不料被孔明识破,兵败而回。后 周瑜又向孙权献计,假意要将孙权之妹嫁与刘备,待刘备来东吴后逼其归还荆州。但在孔明安排下,东吴弄假成真, “赔了夫人 ”;在刘备回国途中,周瑜又阻拦失败,因而 “折兵 ”。周瑜因这 “三气 ”而被气死。 答案: CE 试题分析: C项中 “在贾府公开宣扬 ”错,应该是只是贾母几个

8、人知道; “但婚后身体还是逐渐恢复过来 ”说法有误,而是宝玉更加糊涂了。 E项,周瑜假意借道攻打西川以便乘机夺取荆州,是在 “赔了夫人又折兵 ”之后。 考点:本题考查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级。 点评: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考查,考查的是识记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选项内容,快速回忆相关名著中的情节或细节,并与选项进行认真的对比,从而判断正误。在审读选项时,尤其要注意其具体表述的内容,核实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姓名、人物关系的真伪,检查其细节描述的正误等。 现代文阅读 封锁开放了。 “叮玲玲玲玲玲 ”摇着铃,每一个 “玲 ”字是冷冷的一点,一点一点连成一条虚线,( )

9、时间与空间。 一阵欢呼的风刮过这大城市。电车当当当往前开了。宗桢( )站起身来,挤到人丛中,不见了。翠远偏过头去,只做不理会。他走了。对于她,他 等于死了。电车加足了速力前进,黄昏的人行道上,卖臭豆腐干的歇下了担子,一个人捧着文王神卦的匣子,闭着眼霍霍地摇。一个大个子的金发女人,背上背着大草帽,露出大牙齿来向一个意大利水兵一笑,说了句玩笑话。翠远的眼睛看到了他们,他们就活了,只活那么一刹那。车往前当当地跑,他们一个个的死去了。 翠远烦恼地合上了眼。他如果打电话给她,她一定管不住她自己的声音,对他分外的( ),因为他是一个死去了又活过来的人。 电车里点上了灯,她一睁眼望见他遥遥坐在他原先的位子上

10、。她震了一震 原来他并没有下车去!她明白他的意思了:封锁 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整个的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 )的梦。 开电车的放声唱道: “可怜啊可怜!一个人啊没钱!可怜啊可怜 ” 一个穷婆子慌里慌张掠过车头,横穿过马路。开电车的大喝道: “猪猡! ” 吕宗桢到家正赶上吃晚饭。他一面吃一面阅读他女儿的成绩报告单,刚寄来的。他还记得电车上那一回事,可是翠远的脸已经有点模糊 那是天生使人忘记的脸。他不记得她说了些什么,可是他自己的话他记得很清楚 温柔地: “你 几岁? ”慷慨激昂地: “我不能让你牺牲了你的前程! ” (张爱玲封锁节选) 【小题 1】文中括号内应填入 合适的词语是哪组( )

11、(3分 ) A切断忽然热情不近情理 B隔断突然热烈不可理喻 C隔断忽然热情不近情理 D切断突然热烈不近情理 【小题 2】 “封锁开放了。 叮玲玲玲玲玲 摇着铃,每一个 玲 字是冷冷的一点,一点一点连成一条虚线,( )时间与空间。 ”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仅做现实性陈述,说明封锁结束了。 B照应前文,首尾呼应,使叙事集中在一个封闭隔绝的空间,以陌生化来透视现实。 C暗示生活从非常态回到了常态。 D引起下文情节发展,同时照应下文 “封锁 ”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 【小题 3】 “宗桢( )站起身来,挤到人丛中,不见了。翠远偏过头去,只做不理会。他走了。对于她,他等于死了

12、 ”。对这句话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翠远这时已经识破了宗桢的逢场作戏,以为他没有一点真情。 B翠远瞬间的激情已经消失,不再对宗桢有任何幻想和眷恋。 C两人在封锁结束后,突然意识到事情的突兀和可笑,作为女性维护自身尊严的需要和害羞心理,于是决定将这件事忘掉。 D封锁结束也是两人非正常情感发展的结束。 【小题 4】对于 “她明白他的意思了:封锁期间发生的一切,等于没发生。整个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 )的梦。 ”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 A在现实面前,翠远终于认识到两人情感的错位:自己的多情,宗桢的调情。 B她明白他的意思了:作为有妇之夫,他不能陷她于世人不齿的境地,而

13、应该将感情压抑埋藏。 C在一个封闭隔绝的空间里,她和他突然发现了自身缺乏的许多东西,并在对方身上发现了自我,于是产生了恋情,但当这个空间消失了,这恋情也就随之消失了。 D体现了战乱浮世中生存的人们的无奈、无助和空虚的心情。 【小题 5】 文章中出现了几次山东乞丐的歌谣: “可怜可怜啊!一个人啊没钱! ”有什么喻意,下面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 A与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穿插并行并最终将这个歌谣当丧钟敲响,具有反讽意味。 B乱世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如何生存而非思想和精神,情感是奢侈的,思考是多余的。 C对于穷困和无助,人们只做表层上的怜悯,有的也只是旁观者的冷漠和学舌。 D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14、,推动情节的发展。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D 【小题 4】 B 【小题 5】 D 【小题 1】试题分析: “切断 ”是指完全的断开,不再会有联系,而 “隔断 ”只是指暂时的分开。 “突然 ”更强调动作的快和决绝。 “不可理喻 ”是指态度愚昧或蛮横; “不近情理 ”是指事物发展不符合正常的规律,不符常情。 【小题 2】试题分析:铃声深含寓意,在于提示一个非正常状态的结束, A项所作的理解过于简单。 【小题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男女主人公在封锁这个非常态的状况下,情感发展的尾声,这也是最能显示主旨的地方。 【小题 4】试题分析:宗桢是根本不可能产生那种体谅

15、的心情,宗桢的那句话只不过是一个苍白的掩饰, B项所表达的意思不正确。 【小题 5】 试题分析:这句话并非文章的线索,只是将读者的思绪重新唤回到现实当中去,起到实现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结合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和体会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 D级。 点评:体会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是文学作品常考的内容,但多以主观题的考查形式展现的。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应坚持 “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要求解读的句子,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也可从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高考设置的 “重要句子 ”多为揭示文

16、章主旨、体 现行文思路、传达作者情感、蕴涵丰富意味的语句。一般情况,这些语句都有突显其含意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词语。抓住了关键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把灵魂的耳朵叫醒 潘炫 我想,这个故事一定能让你铭记一生的。 有一个青年,二十几岁,正是青春年华,却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这是当时许多人意料之中的事情。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是自己到公安局投案,而且宣判那天,他很平静。 他的父亲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商,对宝贝儿子的 “所作所为 ”大为恼火, “恨铁不成钢 ”地责骂他犯傻。 曾经,他也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有着一段

17、快乐的少年时光,可是后来,他学会了逃学,打架,吸毒。 密封如笼的死囚房里,钢铁焊成了 “天网 ”,执行枪决的前三个月,他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快快结束生命,似乎,这个世界上已没有什么东西能再让他留恋。 直到他看到了一只麻雀。 那天中午,他正蜷在牢房的一角。突然在寂静而空荡的牢房里,他像是听到了什么,站了起来,抬头向上看,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一只麻雀在天窗的网格间欢跳乱叫,还不时地歪 着脑袋看他。他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只麻雀,没有人知道当时他都想了些什么。只是从那一天开始,他天天望着天窗,他在等那只麻雀,但麻雀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后来,他开始在看守所的新生小报上发表一些反省的文章,他说,我没有想到,

18、活到今天我第一次看到了麻雀。很多人不明白他在说什么,但我明白,他是真的第一次看到了麻雀 婴孩般的惊喜和真诚的怀念为证 ! 活到那一天,他只看到了一只麻雀,却是以死刑为代价。 不要可怜或是同情他,更不要耻笑或蔑视他,想想我们自己,可曾看见过一只麻雀 故事还没有完,但剩下的结尾,他永远也不会知 道了,就像他生命中的另一只麻雀,他永远地错过了。 接下来的故事是这样引起的。 执行枪决前,他千嘱万托一个狱友出去后一定帮他了却一桩心愿。原来,初三时,与他同桌的一个女孩因家境贫穷不得不辍学,临走前女孩要他第二天送送她,并说有事求他。他猜想女孩是想向他借钱,他便准备好。可是,当天晚上他因打架受伤没能去车站,所

19、以他想求狱友出去后,帮他找那个女孩解释一下,他不是故意失约的,他不是个不讲信义的人 一个劣迹滔天的死囚,临终前的心愿竟是这样一份小小的牵挂,我们没有理由感动,就像他看见了一只麻雀一样,何足挂齿。 但我们 错了 因为我们没有看见过一只麻雀。 后来,那个狱友出去后,找到了女孩,女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听完一切后,她哭了: “十年前的那天我约他,并不是为了借钱,只是想带他到山里吃几天苦,见见他从来没见过的东西啊 ” 听到这句话,我想每一个纯净的灵魂都会禁不住打一个冷战。谁会想到这场误会竟成了他们两人之间的隔世之憾了,而那时,他本该看见麻雀及一切的啊 ! 然而,他错过了那一天。直到生命将止,他才看到了一

20、只麻雀。他看到的那一只,也许正是我们应该去寻觅的那一只。把握住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的耳朵叫醒,在每个平平常常的黎明里, 去倾听一声鸟鸣,去领会一种语言,然后说给生命听吧。 这是每一个脆弱的生命最需要的。 【小题 1】小说中多次出现 “麻雀 ”,含义并不完全相同。试问有哪几种含义 ( 6分) 答: 【小题 2】辍学女孩是一个怎样的人 ( 5分) 答: 【小题 3】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走上杀人犯罪的道路 ( 6分) 答: 【小题 4】作为个体生命的灵魂的耳朵为什么能睡眠 怎样叫醒他 ( 8分) 答: 答案: 【小题 1】( 1)生命存在的珍贵、美丽和欢乐。 (2)良心良知,做人的道德底线。 (3)指代辍

21、学女孩。 【小题 2】她生活在贫穷的家庭中,但她能发现生 活中的阳光和欢乐,热爱生活,善解人意,乐于助人。 【小题 3】他生活在物质富有的家庭中,但他精神上缺少欢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关心、理解和引导,他自身的性格缺陷也是重要原因。 【小题 4】第一问: (1)自身的原因。没有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美丽,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2)外部原因。社会、家庭和学校没有做应该做的工作。第二问: (1)白身加强道德修养。 (2)社会、家庭和学校加强道德教育。 【小题 1】试题分析:提到 “麻雀 ”有什么含义,当然指它的寓意和象征义。死刑犯在狱中所看到的 “麻雀 ”,寓指自由和生命存 在的珍

22、贵、美丽和欢乐;作者议论中的 “麻雀 ”是指做人的首先底线;而它的象征义就是指辍学女孩。 【小题 2】试题分析:辍学的小女孩在文章中的描述很少。她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并且想带 “他 ”到山中去见见 “他曾来没有见过的东西 ”。可见她乐于助人。 【小题 3】试题分析:这个题目稍有点难度,需用心去梳理文本,去发现其中的一些相关的语句,尤其是带有作者相关评议的句子。 “他的父亲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商,对宝贝儿子的 所作所为 大为恼火, 恨铁不成钢 地责骂他犯傻。 ” “曾经,他也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有着一段快乐的少年时光,可是后来,他学会了逃学,打架,吸毒。 ”等一些语句,都可以找到其中的原因。 【

23、小题 4】试题分析:本题的解读应和第三小题联系起来。作为个体生命的灵魂的耳朵为什么能睡眠,小说中的死刑犯就能说明这一点。通过第三题我们知道,这里既有个体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原因。至于如何叫醒,小说中写到 “去倾听一声鸟鸣,去领会一种语言,然后说给生命听吧 ”。当然最简捷的办法就是针对原因,解决问题。那也就是自身和社会、家庭、学校这两个方面。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 形象和体会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级。 点评:本题不主要涉及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与欣赏,四个题目都是围绕此来进行设题。小说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揭示作品的主题。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的核

24、心和主体,这也是小说类这类文学类文本的常考题与必考题。对于小说的阅读,理解和欣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阅读小说的主要任务和首要任务。当然,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与欣赏,抓住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无疑是个关键。但借助于小说中的环境、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是理解小说中的人物以及作品主题的重要一环。就本题而言 ,小说中的环境,尤其是小说中的 “麻雀 ”的寓意及象征义,以及小说中的辍学女孩这一人物形象,都有助于对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的理解,有利于小说主题的把握。命题者也正是从这方面来命题的。 永远的蝴蝶 台湾 陈启佑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

25、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 ”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 信。从她伞骨滑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街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

26、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 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请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从鉴赏小说的某一个角度(如:环境、情节、主题、人物、写作技巧等)写一篇不少于 150字的评论。 答案:、环境 环境是小说结构的重要元素,它决定着情节的发展,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在微型小说中,场面以单一为

27、主,场面的自然 或社会内容大都简明扼要,不充分展开。它把生活事件浓缩在时空坐标的某一特定点上,进行点式反映。阅读鉴赏时,应从点到面,从小处看到大问题。永远的蝴蝶就是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雨是不幸和灾难发生的原因;雨又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雨还造成了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 2、情节 微型小说是以某一行为或动作作为情节的主体。虽然,人物动作或行动片断也是在一个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也有矛盾的前因后果,但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过程不一定像普通小说那样完整,也不一定像普通小说那样情节曲折。永远的蝴蝶情节很简单:在一个雨 天, “我 ”的恋人樱子自愿帮 “我 ”到马路对面去寄信。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

28、樱子年轻的生命消逝了。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简单至极的故事,却深深地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在情节之外,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回味的地方。 3、形象 微型小说要求人物少,却要在人物的表现上通过某一动作或行为片断,“闪现 ”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点细微特征。运用特写,显示人物的微部,使其充分 “曝光 ”,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于细微处见精神。或只写人物性格的一个小凸面,或只写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写人物情绪上的一 丝变化,或写人物思想、意识上的一点升华,或只写人物命运的一次小小撞击。永远的蝴蝶对樱子的刻画,只是一句语言描写,两次写到其 “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 ”

29、,但樱子美丽清纯的形象却深刻地留给了读者的记忆里。 4、主题 微型小说的主题必须十分鲜明。虽然它写的是小题材、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却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它集中反映生活的矛盾和冲突,触及到生活的本质,迸发出绚丽的思想火花。它常常是以小见大,以微见著,以小事件或平常现象反映大的或感人的主题。永远的蝴蝶,写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样的主题是不老的 主题,在作者的笔下,它十分感人。 5、写作技巧 微型小说写得好,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尤其以出人意料的结尾而见长。永远的蝴蝶直到作品的结尾处才告诉读者信的内容,这个结尾可以说出人意料。

30、为什么要特意点一笔年轻的樱子不知道所寄信的内容呢?为什么不让樱子在寄信时知道这个情况呢?这样构思,无疑加重了作品的悲剧色彩,让人哀痛欲绝,心不堪受。 试题分析:对一篇小说作一不少于 150字的评论,就要把它作为一篇小短文来写。评,就是这篇小短文的观点,也就是对 这篇小说的基本看法。题目中要求从环境、情节、形象、主题和写作技巧等几个方面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评论,也就是对这其中的一个方面作出好与坏的评判,如永远的蝴蝶这篇小说的主题十分鲜明。然后就是论,就是要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剖析,从作品中找到一些依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作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F级。 点评:文学评论

31、属于议论文。它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但是由于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其它的议论文,要有点文学色彩。 1、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我们对一篇文学作品发表议论,总要 有个基本看法,这个基本的看法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这个论点必须是正确、鲜明的。 2、要有准确、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要对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描写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具体的分析,从而引用能够说明自己论点的材料来充当论据,这些论据一定要准确可靠。 3、要运用科学的符合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是用归纳法,还是用演绎法,或者是类比法,应深思熟虑。 4、文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因此文学评论的理论和术语也要不断更新,为此就要

32、努力学习文学理论知识、美学知识、语言学和修辞学知识,使得评论的语言既有文学性,又有形象 性。 诗歌鉴赏 红楼梦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 虽 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空枝 见 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 初 睡,冷 雨敲窗被未温。

33、 怪侬 底 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 g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 卜 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洒上空枝 见 血痕见:呈现 B 荷 锄归去掩重门荷:挑着 C怪侬 底 事倍伤神底:心底 D青灯照壁人 初 睡初:刚刚 【小题 2

34、】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 “强于污淖陷渠沟 ”一样的是哪一项:( ) (3分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C大王来何操? D侬今葬花人笑痴。 【小题 3】下列对原诗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B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 g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则是在

35、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C黛玉葬花,源于在怡红院中吃了闭门 羹。宝玉的丫头秋纹因不满夜深困倦之时还有人访,所以不问来者是谁,将黛玉拒之门外。黛玉以为宝玉无情,便引出了这伤情的葬花一幕。 D葬花吟以丰富奇特的想象,浓烈忧伤的情调,展示出黛玉复杂的精神世界。她用暮春景象写出她所处的以贾家为代表的时代的衰败没落,以 “风刀霜剑 ”比喻她实际生活环境中受到的折磨、威胁、摧残,以洁白的花质喻她的贞洁。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C 【小题 1】试题分析:底,疑问代词,什么,何。底事

36、,什么事,何事。把 “底 ”解为心底,是现代汉语的一个用法,带到句子中是讲不 通的。这还有范成大的诗为证 “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 ” 【小题 2】试题分析:例句与 B句都是状语后置句; A句,判断句; C句是宾语前置句; D句为一般常式句。 【小题 3】试题分析: “宝玉的丫头秋纹 ”说法有误,应该是晴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与句式以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C级。 点评:本题是用红楼梦 葬花吟这样的古诗来作为一篇文言文来考查的,难度应该说不小,但就几个题目的考查内容来看,又不难,它考查的还是考查文言文的一般考查内容。第一小题稍有些难度,难就难在学生对一些词意义根本就没

37、有见到过 。但这一点是在文言文的阅读过程中会经常碰到的一种现象。而这恰又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的学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然而,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结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 ”最终也要落实到 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作文 张爱玲说: “人生是一

38、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 ” 陈忠实说: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 莫言在红高粱家族前献词道: “我愿扒出我的被酱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个碗里,摆在高粱地里。伏惟尚飨 !” 同学们,小说里自有乾坤,小说里自有风情,小说愉悦着我们的身心,小说也指引着我们的人生。 请任选一部或几部中国优秀小说为话题,结合上面材料,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 700字。 答案:略。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话题作文,要求任选一部或几部中国优秀小说为话题,写一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的 “三自 ”作文。这样的话题作文写什么,这离不开对所给材料的分析:张爱玲表达是是对人生的

39、感悟;陈忠实则表达了自己的小说观,要有思想的厚度;莫言则以客观的理性的态度审视民族、审视历史,具有祭奠祖先、供奉先烈的神秘感和神圣感。这三个材料后,命题者还给了一个提示语,也值得关注:小说里自有乾坤,小说里自有风情,小说愉悦着我们的身心,小说也指引着我们的人生。材料与提示语,可相参读。当然,如果材料看不懂,抓住这个 提示语也可。这样的一些分析,解决了我们作文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文章的立意的问题。 立意要鲜明集中,可上述分析的若干个中选取其中的一个来集中写,最后是在其中再去切分一个小的角度来写。但要注意的是,对于材料,一是中国优秀小说,不能选外国小说;二题一部或多部中国小说都可以,但都是集中谈一

40、个论题。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次为 E级。 点评: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棋失一着,全盘皆输 ”就是这个道理。 整体性原则。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 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当然,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 多角度原则。很多材料包含两个或更多含义,因此分析材料时,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很快列出由材料中引出来的观点25个,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分析角度去写。 明限制原则。与话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限制性非常强,必须要明确材料题旨来确定立意。 倾向性原则。有些材料,客观地叙述一件事,说明事物或现象,不带命题人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有些材料则正好相反,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