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3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教学重点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教学难点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教学时间 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 4 月 22 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
2、样的?你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二、教师范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可简单回答。)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读课文,认读 10 个生字,要读准字音。2.查字典理解不明白的词语。四、检查自学效果1.读生词:遨游璀璨(这两个词要读准字音。)裹着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以上 9 个词语要求不但会读,还要会写。22.指出难写的字:裹滥胁(注意让学生练习、当堂记忆。)3.让学生说说自己查出生词的意思。五、学生再读课文1.标出自然段序号
3、。2.想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的什么内容。3.根据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成两段。第一段:(14 自然段)第二段:(59 自然段)4.根据分段情况,说一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先记叙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对它的破坏,接着又讲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之后,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保护地球。)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生词。2.练习朗读课文。3.找找有关地球的材料。 第二课时 一、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1.课文共分几段,为什么这么分?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学生从整体认识课文后,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课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
4、以注意,讲到此问题时要给予解决。)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自己读 12 自然段。思考: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地球是渺小的: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表面积是 5.1 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大陆面积只占其中的 1/5。以上的数字表明了什么。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小很小的。不要认为地球很大,地球并不大,供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2.练习朗读,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3.默读课文 34 自然段。(1)思考:地球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请同学们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画出重点句、关键词语,然后谈自己的理解。说话时要按课文的先后顺序。)3(2)指导学
5、生从这几方面考虑:地球的特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a.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资源会越来越少。b.重点理解这两句话,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投影。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就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认识到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会带来灾难。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人类将不能在地球上生
6、存。)(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4.概括第一段的段意。(地球是渺小的,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对它的破坏,将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体会。)2.组织学生讨论3.汇报。4.引导学生从这几处考虑:a.科学家证明,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b.去火星和月球的设想也是不可能的。5.我们别无去处,为了生存,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应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6.指导朗读。7.概括段意。(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我们应精心保护地球。)二、总结思考请你谈一谈读完课文想到些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说完后,教师指导,然后写成二百字左右的读后感。)三、指导造句渺小、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