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928690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天津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天津一中、益中学校 20182019 学年度高三年级二月考历史学科试卷2018 年 11 月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第 I 卷(选择题共 45 分)一、选择题(每题 15 分,30 题共 45 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春秋时期,五霸争长需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赐予“伯”的称号方可为诸侯之长。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样的重大事件也需要得到周天子的正式认可。这说明A. 分封制得到诸侯严格遵守 B. 周王室对地方控制加强C. 天下一家的观念成为共识 D. 诸侯争霸强化了宗法制【答案】C【解析】春秋五霸须得到周天子的认可,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也须得到天子认可,这

2、实质上说明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已经成为共识,故 C 项正确;春秋争霸和三家分晋等说明此时的分封制已经走向崩溃,故 A 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对地方已经没有什么控制可言,故B 项错误;材料和宗法制无关,故 D 项错误。2.唐代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为官;宋代允许“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者”参加科举;明代许可商人及其他流寓人员在异地参加科举,而越来越多的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这种变化表明A. 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B. 明代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C. 社会阶层流动性不断加强D.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答案】C【解析】根据“明代许可商人及其他流寓人员在异地参加科举,而越来越多的官吏和士

3、人也兼营工商” ,商人可以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C 正确;材料反映商人可以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A 不能全面反映材料2内容,排除 A;我国封建社会历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不能体现明代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B 错误;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明代许可商人及其他流寓人员在异地参加科举,而越来越多的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 ,得出材料的主旨,分析解答。3.“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重要理念,下列治国理念言论的出现与下图属于同一朝代的是: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

4、其道”C. “致安之本,惟在得人”D. “天下为主,君为客,万民为事”【答案】B【解析】【详解】地图信息是西汉的郡国并行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民为贵,社梭次之,君为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故 A 项错误;“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西汉董仲舒的主张,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是唐太宗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天下为主,君为客,万民为事”是清初黄宗羲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与下图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首先由图片判断出是西汉的郡国并行制,然后从选项中选出属于西汉的治国理念的选项即可。4.明代中晚期中西文明接触的历史表明,中

5、国面对西方并不自卑,也没有惊慌。中国文明只是在已有的农业文明基础上做加法增加一个工业的或商业的文明而已。中国人不会走向另外一种例外,一定会面对西方慢慢改造自己,就像过去面对印度佛教改变自己一样。然而,中西之间的这种文明交流并没有持续下去相对于中原文明,满洲人的文明形态自然落后。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A. 明清易代,打断了中西文明的正常交流B. 明朝对西方文明实行兼容并包、吸收改造3C. 满洲文明落后、固步自封D. 列强入侵,阻碍了中西文明的正常交流【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信息“明代中晚期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表明,中国面对西方并不自卑”等可知,在清朝以前,中西文明的交流是正常的, “中西之间

6、的这种文明交流并没有持续下去”是因为“相对于中原文明,满洲人的文明形态自然落后” ,说明明清易代,打断了中西文明的正常交流,故 A 正确;B 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满洲固步自封、列强入侵,排除 C、D 项。5.2012 年是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 520 周年。欧洲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为其立碑。这引起美洲印第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这样的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2017年 5 月 14 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到的“黑石号”是见证海上丝绸之路悠久历史的珍贵文物,也是见证中国和印尼两国友好交流的历史信物。至今,印尼的帕楠称寺

7、庙门前悬挂着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对联:“七度使邻邦有明盛纪传异域,三宝驾慈航万国衣冠拜故乡。 ”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A. 时代背景不同B. 涉及地域不同C. 航船动力不同D. 航海性质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 “美洲印第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这样的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体现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具有殖民侵略性质, “七度使邻邦有明盛纪传异域,三宝驾慈航万国衣冠拜故乡。 ”体现出郑和下西洋是友好交往的政治活动,反映了二者航海性质不同,故 D 正确;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代背景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 错误;B 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排除;郑和

8、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航船动力都是风力,C 错误。6.某研究者辑录了有关海洋问题的言论,据此判断,该研究者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西塞罗: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吴元炳: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4重于水师。孙中山: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威尔逊: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之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A. 海上交通与社会经济B. 海洋文明与两极格局C. 海权意识与综合国力D. 蓝色国土与和平崛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 “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可知,该研究者研究的主题与海权和国家强盛的关系,

9、故 C 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社会经济” “两极格局” “和平崛起” ,排除 ABD。7.“罗马人通过法律创造了个人的权利,而让其他个体或集体都尊重这些权利。中世纪以后的所有政治体式在设想和构建的时候,都会考虑人的存在为准绳。 ”学者的这一历史解释强调了罗马法:A. 已经包含了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B. 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概括与升华C. 蕴含的精神具有超越时间的价值D. 勾画了近代西方政治体制的蓝图【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罗马法注重人的权利被后世的政治体制所采纳,说明罗马法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故 C 项正确;材料最后注重人权,不是主权在民,故 A 项错误;中世纪政体是对罗马法的继承,故

10、 B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罗马法精神的影响,不是制度体制,故 D 项错误。8.下列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 都具有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B. 都强调自然对社会人生的作用C. 都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D. 都是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的产物【答案】A5【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希腊重要思想家思想的相关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C 两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D 项明显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排除。进一步可知,A 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正确。故,本

11、题正确答案选 A。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先哲对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的认识9.有史学家认为:人才的跨国界流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远洋探险和殖民活动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论据的航海家的活动是: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人才的跨国界流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远洋探险和殖民活动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是意大利热那亚人,麦哲伦是葡萄牙人,但是他们的航海活动都是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进行探险,符合题意;迪亚士、达伽马均是葡萄牙人,不符合“人才的跨国界

12、流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 ,排除;故 B 项正确。【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人才的跨国界流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 ,结合哥伦布、麦哲伦、迪亚士、达伽马的国籍及其航海活动的支持国家解答即可。10.1607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6年份(年) 1684 1689 1701售价(荷盾) 80 775 232A. 价格革命来势汹汹B.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 商业革命不断发展D.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表格可知,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在下降,说明商业

13、革命不断发展,东西方经济交流频繁,贸易量扩大,故 C 项正确;表格涉及的商品倾销状况,价格革命的影响是物价上涨,表格反映的是价格在下降,故 A 项错误;B 项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11.如下列两图所示,18 世纪到 19 世纪中期英国的耕地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导致耕作方式变化的原因是:A. 圈地运动使农业工人增加B. 海外贸易发展使农产品出口增加C. 工业革命影响了农业生产D. 纺织业发展使棉花种植技术改进【答案】C【解析】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农业的影响,旨在考查解读图片信息、准确归因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

14、图片揭示的英国农业耕地方式的进步,从畜力农具到机械动力农具的变化。再根据题干“18 世纪到 19 世纪中期”时间信息,可知,这与英国 18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密切关联,C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 项“农业工人增加”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排除;B 项与“耕地方式”变化关联性不大,排除;D 项与“耕地方式”变化无直接关联性,排除。故选 C。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农业的影响12.西方学者在研究 19 世纪后期蒸汽船的使用时发现,在欧美国家和非欧美国家都出现了贸易量翻倍的同时,非欧美国家城市化率下降了 1516%;欧美国家城市化率上升了1117

15、%以上材料表明蒸汽船推动全球城市化进程奴隶贸易促使人口急剧集中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地化加深工业水平和城市化率成正比。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蒸汽船对非欧美国家的城市化没有促进作用,错误;材料没有看出奴隶贸易对城市化的影响和人口的影响,错误;工业革命使欧美之间城市化和贸易迅速发展,但非欧美地区城市化并没有发展,反而下降,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美发达国家加紧了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侵略,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欧美国家因为工业革命,城市化率提高,而非欧美国家,受到工业革命影响较小,城市化率非常低,反映出二者之间的正相关,正确。综合以上,D 项正确,排除 ABC 三项

16、。13.“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然后根椐各地的行情将自己的价格加以调整,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依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 ”这一现象说明( )8A. 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 B. 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C. 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 D. 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答案】D【解析】从题干中“电报”和“海底电缆”等可判断材料中时间不晚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此时统一的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故答案为 B 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4.19 世纪英国法律明确规定:英王可任免首相

17、、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英王还拥有高级官员,有权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权力。英国法律作出如此规定的原因是A. 延续专制传统 B. 国王崇尚法律 C. 尊重历史传统 D.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就英国法律地位而言,君主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等一系列权力,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与封建专制制度下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相比,立宪君主只能是依宪法而治的君主,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尊重历史的传统,故排除 AB,C 项正确。国王权力是在宪法和法律的许可下运行,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 D。所以选 C15.1875 年,法国议会以

18、353 对 352 票通过宪法修正案,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 。这反映出A. 总统行政权受到议会干涉B. 法国不适合采用共和政体C. 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性D. 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较弱【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含蓄地通过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 ,材料中总统与议会的身份和职衔被承认,故 A 项错误;1875 年,从法律上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材料中也表明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法国议会只以一票的优势确立共和政体及“戏称”等,充分说明法国共

19、和制确立的艰难性,故 C 项正确;启蒙运动的中心国家是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对法国影响最深刻,故 D 项错误。916.1844 年 6 月 4 日,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西里西亚织工创作了血腥的屠杀 ,这首民歌把资本家称作“刽子手” ,工厂叫“受苦刑的牢房” ,同时还揭露了法官和人道主义者的伪善面目。该材料表明:A.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B. 欧洲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 起义斗争形式多样影响深远D. 工人阶级意识到阶级严重对立【答案】D【解析】【详解】把资本家称作“刽子手” ,工厂叫“受苦刑的牢房” ,同时还揭露了法官和人道主义者的伪善面目,说明工人阶级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以及资

20、本家剥削的本质,表明工人阶级意识到阶级严重对立,D 正确;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A 不符合史实,排除;欧洲工人三大运动分别是 1831、1834 年里昂工人两次起义,1836-1948 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欧洲工人三大运动标志着欧洲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故 B 项“开始”错误,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影响深远” ,排除 C。17.1871 年 3 月 28 日,巴黎公社的提法是“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 ”公社有的委员甚至认为巴黎不是全法国的政权,充其量只是一个自治市而已,认为法兰西银行是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公社无权过问。巴

21、黎公社这些主张:A. 混淆了公社与国家之间的区别B. 折射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C.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D. 肯定当时法国的国家政治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这些主张反映了巴黎公社政治上不成熟,意味着其失败的必然性,故 B 项正确;A 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排除;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但“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 、 “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这些主张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政权的主张,故 C 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巴黎公社肯定当时法国的国家政治体制,故 D 项错误。1018.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

22、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A. 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B. 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C. 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D. 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答案】D【解析】“欢快充实”等字眼体现的是世俗化的生活,即材料表明了当时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并未被弱化,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彻底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复古风格不再是建筑领域的主流,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19.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

23、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 伏尔泰B. 卢梭C. 孟德斯鸠D. 达尔文【答案】C【解析】由“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 、 “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可知这一学说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主张分权制衡,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 符合题意;AB 都提出过资产阶级政治主张,但是没有提出过分权制衡的思想,故排除 AB;达尔文是生物学家,他的主张应该不是政治方面的,故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 D。20.16 世纪布鲁诺因支持和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

24、马鲜花广场。而达尔文在 19 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 人类的由来 ,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A. 进化论已被人们广泛认同 B. 教会实行宗教宽容政策C. 英国的学术氛围更加宽松 D. 教会权威已经逐渐丧失11【答案】D【解析】【详解】中世纪教会统治社会一切,教会的权威至高无上,19 世纪中期随着教会权威的逐渐下降,科学的思想逐渐被民众接受,材料中达尔文和布鲁诺以及哥白尼的不同遭遇正说明了这一点,故 D 项正确;进化论的思想至今都没有被民众广泛认同,故 A 项错误;教会是通过宗教统治人们,此时并不是实行宗教宽松政策,故 B 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宗教权威的消失,不是

25、英国学术氛围的宽松,故 C 项错误。21.科学的旅程介绍某一理论时指出:“其中引力不再是一种力,而是一种时空的弯曲,就好像每个大物体都置于一块大橡胶的表面引力的力并不真正是恒星或行星等物体的特征,而是来自空间形状本身” 。这一理论A. 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的不足B. 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C. 首次对自然规律作经典总结D. 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认为有物质的存在,物质和时间(时空)会发生弯曲,相对论的创立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也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故 A 正确;1543 年,哥白尼公开

26、发表天体运行论,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B 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非首次对自然规律作经典总结,排除 C;牛顿经典力学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其中引力不再是一种力,而是一种时空的弯曲” ,结合所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分析解答。22.晚清官员卞宝第认为,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满山遍野,愈种愈多。等良田于硗确(把良田当成用于种茶的山地) ,置耕织为缓图。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西方对华经济侵略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 外商操纵市场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C. 洋商收购茶叶引起当地农业生产结构

27、变化D. 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基本瓦解12【答案】C【解析】材料大意为,武夷山北苑等地,一向有著名的茶的名声其实是开始于各国与中国通商之后,洋船聚集,商人、农民一旦沾上贩茶的好处,便争相效仿,满山遍野都种上茶树,越种越多把良田也改成种茶的山地,把耕种、织布推延耽误。A 项,应是开始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排除。B 项“操纵” ,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 项“基本瓦解”错误,中国大部分地区仍以小农经济为主导,排除。材料说明,因为与外通商,洋商对茶叶需求较大,农民种茶可以获得比耕种庄稼更多的收益,于是纷纷改耕地为茶山,农业生产结构由以粮食为主转变为以茶为主,C 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从

28、材料中“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等良田于硗确,置耕织为缓图” ,等关键词切入,结合列强入侵对中国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23.“在改革范式上,这是史上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而就其经济来说,这又是本民族从千年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惊现一跃 。 ”这场改革是指:A. 洋务运动B. 维新变法C. 自然经济走向解体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材料“第一次输入式改革” “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 “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可知是指洋务派进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近代化,但不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故 A 正确;维新变法

29、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符合材料“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 ,排除 B;洋务运动客观上瓦解了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仍然占主体地位,但“走向解体”表述错误,排除 C;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诱导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不符合“第一次输入式改革” ,排除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第一次输入式改革,意识形态上的破冰难乎其难” ,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的特点分析解答。24.从 1876 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13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 ”李鸿章此话的主

30、要意图是A. 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B. 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C. 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D. 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李鸿章表面之意是,轮船抵达重庆,英国商民就可以来渝通商,而现实是“轮船未抵重庆” ,李鸿章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D 项正确。A 项并非李鸿章的主要意图,A 项错误;李鸿章实际上是拒绝了英国的要求,BC 两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烟台条约25.魏源在海国图志卷 47 中说:英国“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

31、否则更” 。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这反映了魏源A. 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B. 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C. 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D. 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 “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西方民主有所介绍,对西方民主具有一些感性认识,故 A 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对西方民主的一些认识,没有体现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也没有体现“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 ,排除 BC;材料只是反映了对西方民主的一些

32、认识,没有体现魏源对欧美的民主制度的态度,排除 D。26.盛宜怀在其所拟电报局招商章程中说:“中国兴造电线,同以传递军报为第一要务,而其本则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 ”这表明盛宜怀主张,中国如果要真正发展近代电讯事14业,根本在于A. 引进西方近代电讯技术B. 适应网防建设的需要C. 满足工商业发展的需求D. 提高电讯行业的利润【答案】C【解析】材料中体现盛香槐主张引进西方近代电信技术,但这不是根本目的所在,而是为了达到目的手段,排除 A。从材料中可以知道,新造电线第一要务是为了传递军情,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但根本在厚利商民,排除 B。从材料中其本则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可以看出,引进西方电报

33、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工商业经济发展的要求,C 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提高电讯行业的利润,主要强调的是发展电信事业目的,排除 D。27.有学者统计,1840 年中国 GDP 居世界第一,却被一支只有 4000 人的英军打败;1890年,中国 GDP 约为当时日本的五倍,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败北;1900 年中国 GDP 仍居世界第三,却被八国联军攻陷。通过这些数据,分析中国近代战败的原因是:A. 中国当时政治结构落后B. 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C. 中国当时经济结构落后D. 军事落后以及盲目自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840 年中国 GDP 居世界第一,却被一支只有 4000 人的英军打

34、败1900 年中国 GDP 仍居世界第三,却被八国联军攻陷” ,说明中国综合国力并不差,但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已经实现工业化,中国却仍然是一个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说明中国近代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当时经济结构落后,故 C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数据,中国近代战败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落后, “政治结构落后”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 A;材料信息与“闭关锁国的政策” “军事落后以及盲目自大”无关,排除 BD。28.19 世纪 70 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 ;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 “按照万国公

35、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15A.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 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答案】D【解析】题干中地方督抚上奏的内容中认为,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 “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说明当时清朝的地方督抚已经注意按照国际法来处理中日之间的交涉问题,这明显体现了近代的外交观念,故选 D;题干中没有说到日本是借助于西方列强侵害中国的权益,故 A 与题意不符;由“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可知,当时琉球国还在向中国进贡,维持着朝贡关系,故 B 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地方督抚的上奏只是在行使其职权,对政府提出建议,而不是干

36、预朝廷外交事务,故 C 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名师点睛:中国外交近代化是指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中,中国一方面试图通过自身的力量赶走外国侵略者获取独立,另一方面认同接受西方文明,外交上从消极排斥与抵抗、蒙昧无知中丧失主权,转变为接触与适应、尝试改变弱势处境,再到主动争取国际社会主体权资格、追求建立平等新型外交的历史演变过程。29.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 (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反映出:A. 普通民众缺乏国家民族的意识B

37、. 普通民众早已习惯于隔岸观火C. 当地政府不准许下层民众参战D. 政府与民众尚未形成统一战线【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国人对外国侵略的冷漠,说明当时国人并没有意识到鸦片战争是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民族意识不是很强,A 正确;鸦片战争是近代最早的西方侵略中国的战争,故“早已习惯于隔岸观火”表述错误,排除 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当地政府不准许下层民众参战” ,排除 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统一战线”问题,排除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16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30.1996 年启动

38、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将现代天文学测定日月食发生的时间与一些甲骨文卜辞记载相印证,推定出殷商武丁在位的大致年代应为公元前 1250 年至前 1192 年。据此可知:A. 传统史学研究方法得到拓展延伸B. 跨学科结合开始运用于史学研究C. 商朝有着严格的日月食记载体系D. 甲骨文卜辞记载与历史事件一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将现代天文学测定日月食发生的时间与一些甲骨文卜辞记载相印证”可知,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应用了传统史学研究方法,故 A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跨学科结合” ,排除 B;材料只是说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应用了传统史学研究方法,无法体现商朝日月食记载体系是否严格,排除 C;D 表

39、述太绝对,错误,排除。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5 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二、材料解析题(31 题 19 分,32 题 10 分,33 题 14 分,34 题 12 分,共 55 分)31.历史学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17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1)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一则,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材料二 在欧洲 19 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

40、世纪” ,历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很多史学家批判拿破仑对各国的侵略,认为历史是体现民族特性的标志。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普鲁士的民族历史评论发刊词说,历史“比任何学科都有助于全体德国人民的统一” 。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1850 年,斯坦因的1789 年

41、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恩格斯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2)根据材料二,概括 19 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材料三 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然则,但患其国之无兹学耳,苟其有之,则国民安有不团结,群治安有不进化者?梁启超新史学 (1902 年)(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新史学的特点与地位是什么?结合当时的政治环

42、境,说明梁启超观点的主要目的。(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 (1)不同之处:春秋为编年体;史记为纪传体。 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二百余年的历史;史记记载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春秋主要关注诸侯等社会上层的政治、军事活动;史记还关注了商业活动、水利工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18容,以及学者、商人、少数民族等群体的历史。简述社会状况(答案要点示例)高祖本纪:记载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生平。西汉建国初,刘邦在经济上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恢复;在政治上推行郡国并行制,以维护其统治。儒林列传:记载重要儒家学者的事迹。汉武帝“罢黜百

43、家,独尊儒术” ,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大宛列传:记载汉朝通西域的历史。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发展。(2)特点:历史研究科学化(历史学成为科学) ;关注民族历史研究;关注工人运动史,唯物史观诞生。原因:17 世纪末,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人类走向科学时代。18 世纪的启蒙运动弘扬科学与理性。19 世纪,推崇科学成为欧洲的潮流,推动史学研究走向科学化和专业化。法国大革命对 19 世纪的欧洲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拿破仑战争激发了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精神。各国历史学家研究本民族的历史,强调民族和国家的独立。工业革命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44、(3)特点与地位最博大、最切要目的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剧。梁启超希望借此唤起民众爱国之心,推动社会变革。(4)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人们选择历史的记录具有主观性,是对他们时代所关心问题的反应。因此,历史学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解析】【详解】 (1)不同之处:根据“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得出春秋为编年体;根据“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得出史记为纪传体。根据“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得出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二百余年的历史;根据“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得出史记记载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根据“内容以诸侯、大夫的

45、政治、军事活动为主”得出春秋主要关注诸侯等社会上层的政治、军事活动;根据表格内容得出史记还关注了商业活动、水利工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者、商人、少数民族等群体的历史。简述社会状况,高祖本纪: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回答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主要事迹即可。儒林列传:结合所学回答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即可。 (2)特点:根据“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得出历史研究科学化(历史学成为科学) ;根据“认为历史是体现民族特性的标志”得出关注民族历史研究;根据“历史研19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 “一切重要历史

46、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得出关注工人运动史,唯物史观诞生。原因:结合所学,分别从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总结。(3)特点与地位:根据“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得出最博大、最切要;目的:根据“1902 年” ,结合所学,分别从辛丑条约签订使民族危机加剧、梁启超爱国之心的推动分析回答。(4)可具体分析“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的含义,并指出历史学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5 世纪后期,南海成为明代经济最终融入全球经济的关键区域。中国人扩大在这个区域的参与,

47、应归功于郑和下西洋,但是这个世界经济体并不是国家支持的航海所能创造的,只有贸易超越了朝贡才使得这一切发生。16 世纪初,葡萄牙人强行挺进南海,他们的海盗行径使整个区域的贸易经济跌入低谷,其他国家与明朝的贸易瘫痪,并且引发了中国朝堂上一片反对贸易之声。1567 年,隆庆帝废除海禁,改进了海外贸易的基础结构包括把福建省的主要进出口港月港提升为县。一年不到,中国海商彻底恢复了原来的活力,到 18 世纪中期为止,中国商人在该区域的贸易活动中占有明显优势,并建立了主导中西贸易的“广州体系” 。(加)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参与早期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材料二 18 世纪初期的欧洲,传统的

48、商业模式已经消失,海外贸易为欧洲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最边缘地区的竞争往往在由两个国家政府暗中支持的贸易公司之间展开,这些贸易公司与其说是公司,倒不如说是一支军队,行动目标就是当地的贸易主权。这一时期英法两国的商业管理十分相似;英国的航海法和法国的垄断法 ,主旨都是为本国从殖民地贸易和海外贸易中获取最大化利益。到 18 世纪末,英国的政策的开始倾向于由海军基地提供保护,由商业仓库给予支持。19 世纪中期后,由英国人领路,欧洲人通过各种方式继续扩大影响,当其影响力遭到抵抗时,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运用政治或者军事手段强制进入海外市场。(美)伊赛沃洛克等现代欧洲史20(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 1519

49、 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原因。【答案】 (1)特点:以南海为关键区域;以民间贸易为主;受西方殖民影响;受政府政策影响;在早期全球化进程中居于主导地位。(2)趋势:由中国主导到西方主导;政府主导作用增强。原因:中国经济日趋衰落;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的积极扩张;重商主义的影响;民族国家的形成。【解析】(1)据材料“南海成为明代经济最终融入全球经济的关键区域” 、 “但是这个世界经济体并不是国家支持的航海所能创造的,只有贸易超越了朝贡才使得这一切发生” 、 “16 世纪初,葡萄牙人强行挺进南海” 、 “1567 年,隆庆帝废除海禁” 、 “中国商人在该区域的贸易活动中占有明显优势,并建立了主导中西贸助的广州体系 ”加以归纳概括即可。(2)第一问,由材料“英国的航海法和法国的垄断法 ,主旨都是为本国从殖民地贸易和海外貿易中获取最大化利益”和第一问的回答可以得出,全球化的主导由中国变为西方,在西方对外扩张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