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8-2019 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2、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 得分一、选择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 ,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 ,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
3、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 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 的精神之天。
4、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B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C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B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D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土地和天空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
5、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C在土地和天空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 得分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华文明缘何生命力如此旺盛?主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文明的核心精神之一:“礼” 。中华文明实际是在黄河、长江和西辽河流域等地理范围内展开并结成的一个巨大丛体,而凝聚这一丛体的正是“礼” 。“礼”推动中国最终成为文明之邦。云南元谋县、陕西蓝田县等地的猿人化石可证明从那时起有了中华民族的先祖。文明的孕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新石器时
6、代的考古发现 7000 多处文化遗址,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地方性的多种文化区。到新时期时代中晚期,中华文明诞生了。从物质层面表现而言,一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有相当发展的基础之上;二是出现明显的社会阶层分化;三是出现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四是在这些城市,特别是中心性城市出现大型建筑。从精神层面表现而言, “礼”贯穿始终。有学者认为,从红山时代的大巫师到上古时代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实际上都是集神权和王权于一身的大巫。伴随着神权走向王权,巫的祭祀演变为王的仪礼,祭祀礼仪演化出政治典章,原始歌舞演化出文学艺术。中华文明由此依靠由“礼”衍化出的一整套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传承至今,并不断走向
7、实用理性,成就今天的礼仪之邦。中华文明在早期生成的过程中,形成于黄河上中下游的三个文化区、形成于长江中下游的两个文化区和燕辽文化区等的接触中, “礼”被延伸,从部落到国家,从家族到民族,因而铸就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基因。基因生成后,中华文明至少经历了三次基因大调节,有效发挥了阻遏作用、激活作用。第一次是秦灭六国之后,由百家争鸣走向文化大一统,自汉武帝起,奠定了实用主义倾向的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儒家思想统治模式。第二次是自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国儒家、道家融合,至隋唐,儒释道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本形态。第三次是近代以来,西方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传入,由中国共产党主
8、导,形成了方克立总结的“马魂、中体、西用”的综合创新。中华文明早期发展过程是从多元到一体,既有中华大地不同文明之间的兼收并蓄,也有对外界文明的兼收并蓄。的确如此,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中华大地较为广阔的根基,先祖在这里狩猎、放牧,原始农耕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在多元文化接触中,相互竞争,相互依存,自觉创新;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大量吸收外来先进文明的同时,也产生了强大的辐射性影响;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礼”的基因,一脉相承,延绵不辍。(摘编自张恒军“礼”:中华文化文明的生命密码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
9、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中华大地,也将会延续“礼”的基因而传承下去。B中华文明依靠由“礼”衍化出的一整套制度等传承至今,助推中国成为礼仪之邦。C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展开的中华文明,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 “礼”就此孕育而生。D中华文明在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等的交汇融通中,逐渐铸就生生不息的强大基因。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中华文明旺盛的生命力追根溯源,清晰阐述了“礼”是解读中华文化的密码。B文章以中华文明经历的三次基因调节为前提,论证了“礼”的阻遏与激活作用。C文章指出中华文明是基于两个层面的表现而诞生的,并论证了二者的关系。D文章分析论证了“礼”的产生和衍化的过程,是按
10、从历史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中华文明核心精神之一的“礼”的认知,有助于促进当今反腐倡廉的深入开展。B随着由神权向王权转轨, “礼”也在不断衍化,并致力于中华文明的建构。C虽然中国共产党主导了中华文明的综合创新,但“礼”的基因减缓了文明的进程。D中华文明在与多元文化的交锋中练就了兼容并包的本领,才不致于被外来文明吞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走过铁匠铺葛水平去往铁匠铺的路上,我还是一个撅着厚嘴唇的女孩。时光虽然让我的生命中走失了很多东西,很多东西也让我懂得有过的好被我撞见了。我的手心再也没有因为遇见一些事物而热过,除了铁匠铺。有些时候,我甚至怀疑其中
11、某些细节的真实,比如黄泥小路上的晨光,弥漫在空气里冷霜的味道,还有那磕磕绊绊相继走过的脚印。秋罢,农家院墙上有一排铁钩,上面挂着闲置下来的犁耙锄锹,一年的生计做完了,该挂锄了。庄稼人脸上像牲口卸下挽具似的浮着一层浅浅的轻松,农具挂起来时,地便收割干净了。阔亮的地面上有鸟起落,一阵风刮过来,干黄的叶片刷刷往下掉。入冬了,落叶、草屑连同所有轻飘的东西都被风刮得原地打转。早晨和傍晚,落叶铺满了院子,还有街道。远处重峦叠嶂的山体恰似劈面而立的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屏,霜打过的红叶还挂在一些干枝梢上,怕冷的人已经裹上了冬装,袖住了手。跑往山野的风停在农具上歇息,风把农具上的泥尘抖落下来,迷了过路人的眼,想起那
12、金粉飘洒的阳春三月,农人看着挂起来的农具说,该进铁匠铺了。村庄里的铁匠铺开始热闹了,用了一年的农具需要“轧”钢蘸火。用麻绳串起来的农具挂在铁匠铺的墙角,大锤小锤的击打声此起彼伏。取农具的人不走了,送农具的人也不走了,或蹲或坐,劣质香烟弥漫着铁匠铺。轧好钢的锄头扔进水盆里,一咕嘟热气浪起来。龇着牙的农人开始说秋天的事,秋天的丰收总是按年成来计算,雨多了涝,雨少了旱,不管啥年成,入冬就要歇息了。冬天是一个说闲话的日子,冬天的闲话把历史都要揪出来晒两轮儿。从小生活在村镇的那一代人,回忆起从前的日子来那是有很多说道的。每一个节气到来都要先敬神,最主要的就是天、地神。没有辽阔的土地,人们便会失去生存的根
13、基。拜祭地神与拜祭天神是对应的,天地合称为“皇天后土” 。敬神是护佑来年风调雨顺,铁匠铺则是生活背后的力量。有人讲土地庙的土地神,最小的神直接管着人的口粮。说是山前山后各有土地庙,山前热闹山后冷清。山后土地神来山前土地庙里抱怨,正好山前土地神要出门会友,便委托山后土地神代理几天,以便得些香火供品。山前土地神前脚刚走便来一人祭祀,请土地神刮一阵顺风,明天他要行船。接着又来一人,请土地神明日千万不要刮风,他的梨树正在花季。没等土地神决定又来一老头祭神求雨,他要种田。后又来一老太她要晒姜。山后土地神实在是没有工作经验,急请山前土地神回来定夺。山前土地告诉他:刮风顺河走,躲过梨树沟;黑夜把雨降,白天晒
14、干姜。他们说现在的官员都是一方土地神,可惜少有山前土地神的工作经验,大多感情判断,跟着政策来强行定夺。是不是更应该了解当下,不做无用之事,不放过有用之人呢?四散坐着的人就毫无意思地哈哈笑。在他们的谈话中,村庄里的事物都不是固定的,具有弹性,有拖泥带水式的长句。村庄已经不能叫村庄了,门外越来越看不见年轻人的脸了,连走过无意中吹了一声口哨都觉得是一种生气。围绕着铁匠铺的地上丢满了烟蒂,因为抢秋,黄土刺进了他们的脸皮,搓着脸上和脖子下的黄泥,弹出一个个泥蛋蛋。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许就是现在这样的,一脸淡漠的自由。旧时的颜色就是由手艺人描绘的。我一直不相信有天堂,天堂在我的意念中该是叮当作响的铁匠铺。现
15、在农业器具都是机械制造了,铁匠铺除了为一些工地打打铁钎子、铁镐头,别的活儿基本都没了。我在一家农家乐吃饭,上菜用的瓷盘子换成了“铁锹” ,我一直在想,镰刀、铁叉、锄3头,如果都上了饭桌子呢?哈呀,显然就没有了吃饭的乐趣。机器逐渐代替了手工,脱粒时再也不是老牛拉着石轱辘在转,而是用上了脱粒机。前不久在新闻上看到,为了禁止燃烧农作物秸秆还用上了打包机。看来用不了多少年,一些农具就会逐渐淡出人们生活。伸展到生活细微处的那些铁匠铺,有一天就会成为多余的风景落幕。没有了铁匠铺的生活还会继续。铁匠铺没有了铁匠,所以就只能画在了纸上。我怀念铁匠铺里男人们的气质、表情、谈吐和铁锤的敲击声,还有,是农具赋予了他
16、们做人的尊严、自由和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地神的故事作为冬日闲话的代表,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讽刺了信奉教条的地方官员。B文章结尾,作者直抒胸臆,写对铁匠铺的怀念以及铁匠铺给自己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C文章-段写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回忆:农家院墙上的犁耙锄锹及铁匠铺的人们与闲话D第段划线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庄稼人在年辛勤劳作之后的轻松。8你怎么理解文中“上菜用的瓷盘子换成了铁锹 ”这一样现象?请简要回答。9根据全文概括“铁匠铺”在文中的含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
17、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 、诸葛亮诫子书 、周怡勉谕儿辈 、朱子治家格言 、曾国藩家书 、 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 “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建立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以“
1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就能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传承正能量。(摘编自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弘扬社会正能量 )材料二:弘扬践行优秀家风,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之落细、落小、落实。以家谱为重要内容的根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不仅延续着家族血脉,更传承着优良家风家训,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具有强大维系力、凝聚力、感召力和亲和力。编修家谱可以使优秀的家风和宝贵的家训重回人们视野、重归百姓家庭,达到以家风促民风带政风、涵养核心价值观的效果。(摘编自以修志编谱传承历史文脉优良家风 )
19、材料三:(摘编自张琳、陈延斌当前我国家风家教现状的实证调查与思考 )材料四:牵起妈妈的手,牵起的也是孝亲敬老的好家风。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发自眷恋亲朋的心灵感触,也源自注重孝亲、注重家庭的文化自觉。家风传统、亲情牵挂、故土情结、孝悌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不仅并未因为现代浪潮的冲击而沉没,反而愈发显示出反哺个人、黏合家庭、软化社会的强大魅力。 “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这句话,被无数人转发分享。让“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家风传承不竭,让重视家庭、重视家风成为现代社会文明风尚的标配,千家万户定会更加和美幸福,国家和民族定会更加和谐安定。
20、(摘编自“牵妈妈的手” ,守望家风报春晖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家风、宝贵的家训已经重归诸多普通家庭,重视家风将成为现代文明的标配。B家风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它的形成需要较长时期,且一旦形成就较为稳定。C延续家族血脉,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是根祖文化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原因。D家长获取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途径包括媒体信息、专业咨询等,呈现出多元化特征。11下列对相关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风既能反哺自己,也能黏合家庭,有利于子女和家人,更能影响大众道德水平,带动社会风4气向善向美。B优秀的家风并不都强调“精忠报国” “廉洁克制”等大的原则,
21、它们更强调落细、落小、落实,注重无言的教导。C媒体信息在充实家长的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已经超越了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D家风是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形成的,家族经验经历了实践的检验,也能对家长教育子女产生影响。12怎样才能有效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评卷人 得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苏轼传丁母忧。熙宁二年,还朝。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 ”即诏罢之。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
22、轼遂请外,通判杭州。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
23、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徙知湖州。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七,有删节)(注)二宫:后宫的太皇太后及太后。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B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24、C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D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14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 。B “东坡居士”是苏轼的号。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为“号” 。C古制规定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 。D “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
25、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有年号。 “熙宁”是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1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上书说,元宵节在皇宫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明晓其真正目的,应该撤回诏令。B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C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D苏轼写诗关注百姓疾苦,被断章取义诬陷而入狱,后被贬黄州,自号“东坡居士” 。16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评卷人 得分
26、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南归阻雪孟浩然我行滞宛许 ,日夕望京豫 。旷野莽茫茫,乡山在何处。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十上 耻还家,裴回 守归路。5(注)宛许:泛指今南阳许昌一带。京豫:指东都洛阳。十上:指作者十次上京赶考。裴回:一作“徘徊”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少年”句诗人为自己少年时只知舞文弄墨、专注于诗词歌赋而心有悔意。B “旷野” “孤烟” “归雁”等意象既勾勒出苍茫的环境,又暗指诗人的心境。C “饥鹰捉寒兔” ,貌似写鹰在积雪天的饥饿难耐,实则还隐喻作者自身景况。D “滞宛许” “望京豫”点明诗人滞
27、留的地点及遥望之所,照应了标题的“南归” 。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评卷人 得分五、情景默写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作者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的句子是_,_!书愤中“_,_”一联采用蒙太奇手法再现了北宋军队在瓜洲一带击溃金兵和强渡渭水,激战大散关两个场景。登岳阳楼中,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的雄浑景象的诗句是_,_。评卷人 得分六、语言表达20下面是某校团委的一则通知,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得体。请指出并作修改。通知全体老师、同学们:我校将从 1 月 16 日开始进行“唐之韵”诗歌朗诵大赛,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老师、同学们找一找大赛开幕式和闭幕
28、式的背景音乐,希望大家不吝赐教。请于明天下年 2:005:00 交到团委办公室,其他时间恕不接待。校团委2019 年 1 月 10 日21某班级拟了一个班级学习分享活动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个字。评卷人 得分七、材料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2)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高尔基(3)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
29、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陈独秀(4)青春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青年时代要比其它任何时代更能接受高尚的和美好的东西。谁能把青春保持到老年,不让自己的心灵冷却变硬僵化,谁就是幸福的人。别林斯基新时代的我们正步入青春的岁月,感受青春的情怀。今年正值“五四运动”100 周年, 中国青年报将举办“青春的风采”征文活动,你准备参加该活动,结合上面的材料,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2018-2019 学 年 山 东 省 临 沂 市 罗 庄 区 高 二 上 学 期 期 末 考 试语 文 答 案1 C 2 B 3 A 【解析】1本
30、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赴汤蹈火”指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第一处语境是“战场上”所以用“冲锋陷阵”较为合适;“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第二处根据语境没有贬义,故用“指点江山”较为合适;“安身立命”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第三处语境是指人们生存的精神家园,所以用“安身立命”较为合适;“超凡脱俗”即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 “超世绝伦”指超出世人和同辈。最后一处语境
31、是超出凡俗,所以用“超凡脱俗” 。故答案选 C。2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表假设关系的复句,而不是表条件关系的复句,可以排除 D、C 项, “精神” “灵魂”是与“物质”相对的概念;“心神” “意识”虽然也属于“精神”范畴,但不与“物质”概念相对,因而排除 A。故答案选 B。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
32、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介词“在” ,导致出现了两个主语;二是照应不当,前面是“土地和天空” ,后面也应是先“土地” ,后“天空” 。根据对选项的辨识,修改正确的是 A。故答案选 A。【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
33、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
34、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4 A 5 C 6 D 【解析】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A,结合文本内容“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在多元文化接触中,相互竞争,相互依存,自觉创新;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大量吸收外来先进文明的同时,也产生了强大的辐射性影响”分析可知, “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中华大地”有误,除了中华文明
35、外,还有多元文化以及外来先进文明。故答案选 A。5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考生在分析选项中的论证观点和论证方法的时候,要注意回归原文文本内容。选项 C,结合文本后两节内容分析, “并论证了二者的关系”有误,于文无据。故答案选 C。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推断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A
36、,对“礼”的认知与反腐倡廉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选项B,中华文明是依靠“礼”所衍化的制度而传承,并不是“礼”来帮助中华文明的建构;选项C, “礼的基因仍拖累了文明的进程”有误,最后一段说“中华文明的旺盛生命力来源于礼的基因” 。故答案选 D。【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7
37、B 8 这是商家利用现代人们的怀旧心理去赚钱的一种噱头;(商家噱头)这一现象表现出随着时代变迁, “铁锹”等农具淡出人们的生活,逐渐失去其本来价值的现状;(农具现状)这一现象表达了作者对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工农具所蕴含的传统精神也逐渐消失的一种担忧与无奈。(对未来担忧) 9 是制造、修补农业用具的店铺,是曾经农业生活背后的力量;是农民在农闲时聚会聊天时的精神放松处;是即将消失的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是给予我美好回忆的“天堂” 。 【解析】7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
38、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 B, “写铁匠铺给自己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错。文章结尾说的是:我怀念铁匠铺里男人们的气质、表情、谈吐和铁锤的敲击声,还有,是农具赋予了他们做人的尊严、自由和信心。体现作者对原来时代生活和记忆的怀念之情。故答案选 B。8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结合文本中具体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你怎么理解文中“上菜用的瓷盘子换成了铁锹 ”这一样现象?请简要回答。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生首先要关注题干中在文本中的情节内容,然后进行理解。把握原文中作者的感受:机器逐渐代替了手工,脱粒时
39、再也不是老牛拉着石轱辘在转,而是用上了脱粒机。前不久在新闻上看到,为了禁止燃烧农作物秸秆还用上了打包机。看来用不了多少年,一些农具就会逐渐淡出人们生活。伸展到生活细微处的那些铁匠铺,有一天就会成为多余的风景落幕。没有了铁匠铺的生活还会继续。铁匠铺没有了铁匠,所以就只能画在了纸上。根据以上内容作者对吃饭用“铁锹”的现象,是对过往的追忆,和作者在农具被取代的时代对记忆的怀念,体现了作者对时代进步科技取代手工的担忧和感伤。9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标题中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这类试题要注意一般标题中的词语,揭示的都是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从表层含义理解,然后深入对文本中词语深层含义的解读,词语在文
40、中的含义主要有比喻义,象征义等,注意结合语境进行分析,词语暗示文章的情感等。例如本题题干问的是:根据全文概括“铁匠铺”在文中的含义。从表层的意思理解, “铁匠铺”是打造农具的地方,是人们农闲时候聚集的场所。从深层含义理解,文本中说铁匠铺的消失,这代表着现代农业工具取代了传统的农具,时代在进步给人们内心对传统回忆带来的阵痛和伤感。【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
41、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10 A 11 D 12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从细微处入手,注重点滴小事,拒绝好大喜功、单纯的说教。以编修家谱等根祖文化为载体,也可利用家风系列活动,来借鉴、传承优秀家风和宝贵家训。家长要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不断学习并优化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科学知识,使家庭教育活动科学化。吸收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来黏合家庭,并将它们融入到优秀家风的建设过程当中。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将倡导、培育家风家训作为
42、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程。媒体发挥新闻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力强、受众面广的优势,大力宣传良好家风。 【解析】10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考生要注意将原文与选项内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选项 A, “已经重归”理解错误,材料二表述为“编修家谱可以使优秀的家风和宝贵的家训重回人们视野、重归百姓家庭” 。故答案选 A。1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相关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这
43、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A,扩大了范围,原文表述的是“好的家风” 。选项 B,于文无据,原文论述的“落细、落小、落实,注重无言的教导”等讲的是建立优秀家风的一些做法,不能等同于优秀家风的内蕴。选项 C, “超越”错误, “家庭教育讲座或培训”和“咨询专业人士”都属于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故答案选 D。12本题考查的是归纳、理解、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综合能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怎样才能有效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请根据上
44、述材料简要概括。根据对题干的把握,和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考生可以从如下原文中进行归纳概括:建立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就能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传承正能量。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之落细、落小、落实。以家谱为重要内容的根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不仅延续着家族血脉,更传承着优良家风家训,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具有强大维系力、凝聚力、感召力和亲和力。编修家谱可以使优秀的家风和宝贵的家训重回人们视野、重归百姓家庭,达到以家风促民风带政风、涵养核心价
45、值观的效果。家风传统、亲情牵挂、故土情结、孝悌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因子,不仅并未因为现代浪潮的冲击而沉没,反而愈发显示出反哺个人、黏合家庭、软化社会的强大魅力。【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序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要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13 B 14 B 15 C 16 (1)但是
46、老百姓不可能家家户户都明白您的用心,都认为您是为了满足眼睛观赏这样小的需要,夺取了他们吃饭穿衣所必需的钱财。(2)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我和谁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这句话的含义是: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从他的诗中挑出一些词语,断章取义诬陷说苏轼的诗是在诽谤朝廷,把他逮捕押赴台狱,想置他于死地。案件审查了很久,也没有判决。通读句子,理解其大意,结合句中实词、虚词断句。如“李定” “舒
47、亶” “何正臣”都是人名, “久之”表时间。根据以上断句关键词的把握和理解。故答案选 B。14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 B, “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 ,称为“字” 。 “号”则是同辈之间的称呼或表明自己的一种志向。故答案选 B。15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
48、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 C,理解错误,不是“司农擅造律法” ,是苏轼以擅造法律定罪责难司农, “据理力争”也于文无据。故答案选 C。16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然”但是;“晓”明白;“以”认为;“夺”夺取;“其”代词,指他们(百姓) ;“之”结构助词,的;“资”钱财。(2)“与”和;“守”守城;“是”指示代词,这里;“决”决堤;“败”毁了。【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 “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 ,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