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模块诊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929696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模块诊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模块诊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模块诊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模块诊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9月模块诊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山西大学附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 9 月(总第一次)模块诊断历史试题(考查时间:80 分钟考试范围:必修二)一、选择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省份 地点 铁器物种类四川 绵阳 斧、锸、锛四川 荥经 铁锄、曲炳刀、削刀重庆 巫山 铁犁铧、长釺形器、铁削重庆 涪陵 铁斧、铁锯、刻刀重庆 云阳 铁削、铁锄A. 西南农业已逐步实现精耕细作B. 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C. 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D. 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答案】D【解析】【详

2、解】由表格信息可知,在西南很多地区出现了铁制生产工具,这表明铁器在西南地区逐步得到推广,故答案为 D 项。铁器在西南地区逐步推广,不能说明西南农业己逐步实现精耕细作,排除 A 项;铁器在西南地区的推广不能说明它是否已成为西南的主要劳动工具,排除B 项;不能根据铁器在西南地区逐步推广,推断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已大大提高,排除 C 项。2.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2 -记述 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 后汉书逸民传“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 (东汉)王充论衡A.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

3、广B.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C.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D. 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男女各二人”可知,三个历史文献的记述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形成。故答案为 B 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的结论,排除 A 项;材料只是反映农业经营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没有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特点,排除 C 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女织”的特点,排除 D 项。【点睛】材料型选择题多在题干和选项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

4、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有些选项也许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中反映不出来,不能选择。3.明代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 ,即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清代雍正年间又全面推行“摊丁入亩” ,取消人头税。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A. 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B. 利于新的生产关系产生- 3 -C. 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D. 推动

5、了经济政策的改变【答案】B【解析】【详解】 “一条鞭法”把徭役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均表明当时的政府放松了对民众的人身控制,有利于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故答案为 B 项。这种赋税改革对土地兼并现象没有影响,也没有加重农民负担,排除 A、C 项;这种改革没有推动经济政策的改变,排除 D 项。4.据测算,清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 733 万顷,乾隆十八年已增至 993 万顷,嘉庆十六年又增至 1051 万项;从乾隆至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 20 省 354 府州县。这些现象反映了A. 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B. 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C.

6、中西经济交流日趋频繁D. 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清朝的耕地面积和玉米种植面积扩大,表明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但没有出现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转型,故答案为 B 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的态度,排除 A 项;C 项说法错误, “日趋频繁”不符合史实,排除;D 项“根本”说法绝对,排除。5.下表是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年份 人口(万人) 耕地(万顷) 耕地负荷(人/顷) 米价(千文/石)1724 56 800 67 05751753 16514 831 199 10121784 32832 898 366 14121820 47992 95

7、0 505 2432- 4 -综合表格可知,以下与米价变动原因无关的是A. 政府政策推动人口增长B. 商品经济发展吸引农业劳动C. 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D.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820 年与 1724 年相比米价有大幅上涨,而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的话,只会带来米价的下跌,因此 C 项与表格中米价的变动原因无关,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C 项。其他三项会导致对大米的需求增加,或者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均会对米价上涨产生影响,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A、B、D 项。【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

8、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 “无” “没有” “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6.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 1912 年到 1936 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的幅度有 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 14。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 年占进口总额的 7,1936 年则增至 47。这A.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B. 反映了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C. 避免了“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D. 改变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布

9、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在 1912-1936 年间,我国轻工业产品进口量下降,重工业产品尤其是机器进口上升;说明当时我国轻工业产品生产规模逐渐扩大,重工业生产也在快速发展;这些都标志着我国近代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故答案为 B 项。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排除 A 项;C 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这种变化与工业布局无关,排除 D 项。7.开平煤矿在甲午战争前每天产煤不过七八百吨,1894 年每日产量已超过一千吨,而 1898- 5 -年的年产量增至七十三万吨,大大超过了战前水平,其他洋务企业类似此情况者尚多。由此可见A. 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 洋务

10、企业在甲午战争后仍然持续发展C. 中国已经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D. 清政府被迫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而 1898 年的年产量增至七十三万吨,大大超过了战前水平,其他洋务企业类似此情况者尚多”来看,说明洋务企业在甲午战争后仍然持续发展,故答案为 B 项。材料反映的是洋务企业的发展,不是民族企业,排除 A 项;此时已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 C 项;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但材料所述为洋务企业,与这一政策无关,排除 D 项。【点睛】本题的解答要特别关注材料中的“其他洋务企业类似此情况者尚多” ,即材料所述为洋务企业的发展状况,不是民族资本

11、主义的发展状况,据此可以排除 A、D 项;再联系所学排除 C 项,则可以确定答案。8.1936 年 3 月,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行业。之后按计划逐步在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筹办相关企业。这一举措A. 构建了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B. 均衡了中西部工业发展水平C. 使官僚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D. 为持久抗战进行了战略布局【答案】D【解析】由于没有实现民族独立,近代中国无法构建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排除 A;材料没有比较中西部工业发展信息,排除 B;材料没有反映相关企业的经营状态和性质,不能说明官僚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排除 C;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6 年 3

12、月” ,当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材料反映为持久抗战进行了战略布局,故选 D。点睛:审读题干既要从材料中得出历史阶段特征,比如“1936 年 3 月” ,表明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容易排除 A。也要联想到具有直接关联的信息,如 1935 年的华北事变- 6 -的影响, 由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国民政府未雨绸缪,主动调整企业布局。9.下表是 1881 年到 1911 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清政府向外国借款修建(见备注)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清政府独立筹资官商合办里程(公里) 41712 27461 10424 10424占总里程比例 463% 305% 115%

13、115%备注:帝国主义列强攫取中国铁路权的方式,或是强制清政府签订某种文书,作出让予;或是支持、指使其本国金融组织,取得贷款投资权益。A. 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修建B. 近代民族工业无从发展C. 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D. 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答案】D【解析】【详解】由表格中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和清政府向外国借款修建的比例可知,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被西方列强控制,故答案为 D 项。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宣告失败,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A 项;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发展,排除 B项;清政府借款修建铁路的背后实际上是列强对中国主权的

14、侵犯,说明西方列强控制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排除 C 项。10.18961898 年,国人办报出现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报刊主要强调效法西方的民主政治和国家制度,并提出开议会的主张,宣传民主思想。由此可见A. 维新思想成为社会主导B. 推翻满清具有社会基础C. 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D. 民主革命思潮尚未出现- 7 -【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强调效法西方的民主政治和国家制度,并提出开议会的主张”来看,说明当时中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已经觉醒,因此出现材料反映的这种主张。故答案为 C 项。材料反映当时报刊宣传维新思想,但看不出维新思想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想,排除 A 项;B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

15、映,排除;1894 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民主革命思潮已经出现,排除 D 项。11.18001850 年半个世纪中, (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 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B. 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C. 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D. 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答案】C【解析】【详解】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生产效率提高,再加上交通成本降低,导致物价下降,因此材料中的现象是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的结果。故答案为 C 项。从“工资基本保持稳定”来看,劳动力资源增加与材料中的现象没有关系

16、,排除 A 项;从“工资基本保持稳定”来看,难以得出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的结论,且购买力提高与物价下降没有因果关系,排除 B项;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国内市场的变化,排除 D 项。12.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 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 ”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 大航海时代的海外殖民活动B. 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要C. 美国零部件生产标准化推广D.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第二次工业革命重点发展重工业,而重工业需- 8 -要

17、大规模的投资,所以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只可能是因为电气时代(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规模投资的需求,故答案为 B 项。大航海时代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01 年”不符,排除 A 项;美国零部件生产标准化推广与企业资本规模的扩大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C 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在 1905 年,且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D 项。13.1918 年 3 月,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计算和监督,建立合作社等具体设想,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环节。这说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A. 主张全面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设想利用国家

18、资本主义发展经济C. 已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D. 决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列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环节”来看,表明列宁设想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故答案为 B 项。 “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与战时共产主义无关,与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无关,排除 A、D 项;新经济政策是从 1921年开始实施,排除 C 项。【点睛】新经济政策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发展生产力,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政策。它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苏维埃的领导,不会回到资本

19、主义时代。14.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了“霍莱斯姆特法令” ,对 890 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 40%。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是 1931 年 6 月到 1932年 4 月,76 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这一现象A. 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B. 自由主义政策已经过时C. 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D. 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答案】A【解析】【详解】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与其它国家纷纷提高关税率,这导致了各国的关税大战,- 9 -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故答案为 A 项。各国的关税大战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并不表明自由贸易已经过时,排除 B 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各

20、国关税大战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排除 C 项;各国的关税大战加剧了经济危机,排除 D 项。【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三十年代大危机连锁反应是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 1929 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从各国的关税大战加剧国际关系紧张局势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5.罗斯福新政的一些措施“已经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作的着重点,它给了资本主义以新的活力,并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联邦当局的权力,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 。这说明当时美国A. 联邦政府权力达到历史高峰B. 创新了国家管理体制C. 国家干预理论得到普遍认可D. 改变了权力制衡原则【答案

21、】B【解析】【详解】罗斯福新政以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联邦当局对于经济干预的权力,创新了国家管理体制。故答案为 B 项。A 项说法绝对,排除;C 项“普遍认可”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也不能反映,排除;罗斯福新政没有改变美国的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体制,排除 D 项。16.1957 年 7 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的决议规定“从 1958 年 1 月 1 日起,完全取消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改由国营和集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余的农产品。 ”这一规定( )A. 根本上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B. 推动了农业的

22、集体化C. 提高了农庄庄员的生产积极性 D. 改善了农业生产布局【答案】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由国家购买农民多余的农产品,据此可直接选出 C 项来。A 项说法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对农业集体化是有一定冲击的,可排除 B 项。D 项夸大了赫鲁晓夫改革的作用,可排除。- 10 -17.1962 年 9 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 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 ,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 ”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

23、来。这一条例A. 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彻底否定B. 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C. 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 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答案】D【解析】【详解】 “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与传统社会主义的做法不同,说明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和生产力水平,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因此这一条例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故答案为 D 项。A 项“彻底否定”说法绝对,排除;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是在 1983 年,排除 B 项;这一政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没有关系,排除 C 项。18.据统计,1949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 84

24、5%,1952 年为747%,1957 年为 623%。这说明该时期A.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B. 现代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C.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由 1949 年到 1957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说明一五计划取得很大的成果,工业产值在净产值中有较大提升。故答案为 B 项。新中国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信息,排除 C 项;经过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得以确立,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D 项。19.1984 年 10 月,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5、,建立起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商品价格双轨制;2014 年,我国农产品领域实现全部放开,由市场形成价格。这反映出A.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B.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11 -C. 对外开放的立体格局已经形成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从价格双轨制到由市场形成价格”等信息可以看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故答案为 B 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的问题,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开放的格局问题,排除 C 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任务仍很艰巨而非基本完成,排除 D 项。20.下表反映了美国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各产业的分布时间 第一产业 第

26、二产业 第三产业1953 55% 2% 483%19631967 33% 435% 532%A. 长期对外战争导致经济增长缓慢B. 两极格局对峙促使产业结构变化C. 国际市场扩大利于对外贸易增长D. 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格数据来看,第三产业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来越高,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结果。故答案为 D 项。材料没有反映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排除A 项;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两极格局无关,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对外贸易的变化,排除 C 项。【点睛】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7、,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 12 -21.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原有的国际秩序以国家为中心,现在包括专业团体、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个人等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此推断促其形成的因素是A. 第三世界的崛起发挥重要作用B. 世界多个力量中心的形成C. 世界文化和价值观多元化的形成D. 全球化中需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现在包括专业团体、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个人等在内的非国家行为体发挥了越

28、来越重要的作用”来看,说明当今全球化进程有多种力量参与,因此需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故答案为 D 项。材料没有反映第三世界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排除 A 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信息不是强调“力量中心”的作用,排除;材料信息不是反映文化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排除 C 项。二、非选择题(共 3 题,共 58 分。第 22 题 24 分,第 23 题 22 分,第 24 题 12 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租佃契约关系大约在两晋隋唐时期逐步发展起来,至北宋占据主导地位。安史之乱后,包括均田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国家土地所有制日趋衰落,宋朝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

29、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再加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換非常频繁。在此基础上,宋代租佃制得到了较快发展。较之以往的庄园农奴制,在宋代租佃制下,地主与佃户间的主仆关系只存在于租佃关系中,不再具有世袭性的永久性,一旦租佃关系解除,人身依附也随之消失,佃户与田主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尽管佃户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地租负担,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但他们基本上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当然,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 英国的圈地运动于 16

30、 世纪开始大规模兴起,持续了三个世纪。较早时期的圈地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羊毛价格的上涨促成的,许多领主买下农民的土地,领主的自营地得到扩大,将自营地作为租地农场加以出租,因此,土地多被用于放牧。在较后的时期中,为- 13 -迅速发展的城市生产更多的粮食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被占的土地由人们用现代农业手段加以耕种。据统计,在当时的英国,面积超过 100 英亩的农场和牧场占多数,其在土地经营的共同特点是与市场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且以雇佣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而这正是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在 18 世纪后半期至 19 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资本主义大农场为主要生产单位的的大农业经营体

31、制,尽管圈地运动致使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沦为工人,但对于英国近代农业、英国社会发展而言,毋庸置疑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特折点作用。摘编自石强英国圈地运动与农业革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租佃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与宋代租佃制的本质不同,并简析二者对本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答案】【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包括均田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国家土地所有制日趋衰落” “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地主与佃户间的主仆关系只存在于租佃关系中,

32、不再具有世袭性的永久性” “佃户与田主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的信息归纳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古代中国经济模式从封建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中国从宋代租佃制进一步推动了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土地的过度集中角度从积极和消极角度回答。英国的影响从英国圈地运动加速农民与土地的分离,引起农民阶级的分化;推动英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推动了英国农业的资本主义化以及工业革命影响角度思考回答。点睛:(1)要注意对本质概念的把握: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方法去认识,必须透

33、过现象掌握本质。(2)概括历史事件的本质的一般方法是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的主体,再确立其本质属性,再加上其本质或目的,最后指出事件属性。(3)注意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并结合材料中主旨老概括特点或者本质。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材料一 12 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外,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

34、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材料二 近代开埠通商,是政府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应对。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振兴实业和创办新式学堂等促进各地成镇手工业、工场和新式教育的发展,城市主要功能开始嬗变。政府推行地方自治和设立城市管理机构等,从制度上规范了城市的发展,通商口岸与国际市场接轨后,进出口贸易迅速增加,大量商人聚集口岸城市,城市的集散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近代工业从 19 世纪中叶开始在沿海沿江城市兴起,到 20 世纪二三十

35、年代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它改变了城市经济的结构,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职能。市场与城市的互动,促使经济重心和布局的调整,也促使市场网络和城市体系的重构,聚集在城市的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会馆、同乡会和慈善组织等传统社团逐渐转换角色,更多地介入公共领域。由知识分子、实业家商人等组织的新式社团,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着公共职能,社会力量开始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推动力。摘编自张利民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动力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背景,并指出其主要推动力。(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

36、进程的认识。【答案】 (1)特点:斗争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体;斗争形式多种多样;斗争目标是争取自由和法治。影响: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促进封建主义的瓦解;推动人类社会的转型。(2)背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清政府被迫开埠通商;面对统治危机,清政府不断进行改革;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西方城市管理体制和理念传入中国等。推动力:政府、- 15 -市场和社会团体。(3)看法:城市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发展需要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调动社会各阶层力量的积极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欧城市

37、自治运动的特点和影响、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背景和推动力,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 “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 “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等信息归纳得出。其意义应对联系所学,从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影响来回答。(2)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近代开埠通商,是政府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应对” “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振兴实业和创

38、办新式学堂等促进各地成镇手工业、工场和新式教育的发展,城市主要功能开始嬗变” “政府推行地方自治和设立城市管理机构等,从制度上规范了城市的发展,通商口岸与国际市场接轨后”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主要推动力可以根据“政府推行地方自治和设立城市管理机构等” “市场与城市的互动”“聚集在城市的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等信息分析得出。(3)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应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城市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政府和市场各自发挥的作用等方面来回答。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最早的江南女校是在西方传教士传播基督教福音的背景下建立的。诞生于 19世纪 50 年代的江南教会女校,

39、作为传统中国土地上的一个全新的文化现象,虽然面临重重阻力,但是仍然不断地将女性(应)接受知识这种观念向外传播。1898 年,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校中国女学堂(亦名经正女学堂)诞生于上海。上海是近代江南女子教育的一个中心,女子教育开始在近代蓬勃发展。在朝廷和社会兴废女学的长期争议中,民间办女校之风渐兴,打破了教会女校一家独大的局面。清政府被迫于 20 世纪初做出变革姿态,实施“新政” ,并对女学开禁。此后,官办女校在全国范围内日渐兴盛,而江南女校则始终居于领先地位。民国建立后,社会变革不断,女校和女学生无可避免地卷入历史洪流中,在改写自身命运的同时也创造着历史,部分进步的在校女生和毕业女生不甘于“

40、他者“的身份,开始为“女界”的未来奔走呼号。- 16 -摘编自徐宁女校与近代江南社会的史迁(1850-1931)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示例一:近代江南社会的变迁推动了女校的兴起和女性的解放。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南方一系列通商门岸的开放及西方传教特权的取得,极大地冲击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并瓦解自然经济;江南是近代工业的集聚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维新派为了动员更多力量投入到挽教民族危亡的运动中,推动了女子的社会化教育;与北方相比,南方开放程度高,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等均有利于女校的兴起和女性的解放。示

41、例二:近代中国女校的发展壮大塑造了新的女性形象。从早期教会女校到国人自办女校,从民间办学到官方主导办学,从女性不人学到女性进女校这些均体现了女性地位的提高与女子(应)接受知识这种观念的传播;江南女校的创立加快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并使她们积极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之中,对中国革命、教有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

42、有理,言之成文。第一.根据材料“上海是近代江南女子教育的一个中心,女子教育开始在近代蓬勃发展” “官办女校在全国范围内日渐兴盛,而江南女校则始终居于领先地位” “民国建立后,社会变革不断,女校和女学生无可避免地卷入历史洪流中”和运用所学知识可归纳观点为近代江南社会的变迁推动了女校的兴起和女性的解放。第二.根据观点和联系所学知识从西方列强侵略对传统经济冲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传播等角度分析社会的变迁推动了女校的兴起和女性的解放。示例二:根据材料“在朝廷和社会兴废女学的长期争议中,民间办女校之风渐兴,打破了教会女校一家独大的局面。清政府被迫于 20 世纪初做出变革姿态,实施新政 ,并对女学开禁”和所学知识可归纳为近代中国女校的发展壮大塑造了新的女性形象。第二.根据观点和联系所学知识可从兴办教育与女性入学的角度、女性思想进步和意识的觉醒的影响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STM D5589-2009(2013)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sistance of Paint Films and Related Coatings to Algal Defacement《测定漆膜及有关涂层耐海藻损坏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5589-2009(2013)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sistance of Paint Films and Related Coatings to Algal Defacement《测定漆膜及有关涂层耐海藻损坏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D5590-2000(200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sistance of Paint Films and Related Coatings to Fungal Defacement by Accelerated Four-Week Agar Plate Assay《用加速的四周琼.pdf ASTM D5590-2000(200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sistance of Paint Films and Related Coatings to Fungal Defacement by Accelerated Four-Week Agar Plate Assay《用加速的四周琼.pdf
  • ASTM D5590-2000(2010)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sistance of Paint Films and Related Coatings to Fungal Defacement by Accelerated Four-Week Agar Plate Assay《用加速的四周琼.pdf ASTM D5590-2000(2010)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sistance of Paint Films and Related Coatings to Fungal Defacement by Accelerated Four-Week Agar Plate Assay《用加速的四周琼.pdf
  • ASTM D5590-2000(2010)e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sistance of Paint Films and Related Coatings to Fungal Defacement by Accelerated Four-Week Agar Plate Assay《用加快四周.pdf ASTM D5590-2000(2010)e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sistance of Paint Films and Related Coatings to Fungal Defacement by Accelerated Four-Week Agar Plate Assay《用加快四周.pdf
  • ASTM D5590-201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sistance of Paint Films and Related Coatings to Fungal Defacement by Accelerated Four-Week Agar Plate Assay《用加速四周琼脂平板试验测定.pdf ASTM D5590-201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esistance of Paint Films and Related Coatings to Fungal Defacement by Accelerated Four-Week Agar Plate Assay《用加速四周琼脂平板试验测定.pdf
  • ASTM D5591-200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hermal Shrinkage Force of Yarn and Cord With a Thermal Shrinkage Force Tester《用热收缩力试验机测量纱线和绳热收缩力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5591-200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hermal Shrinkage Force of Yarn and Cord With a Thermal Shrinkage Force Tester《用热收缩力试验机测量纱线和绳热收缩力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D5591-2004(201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hermal Shrinkage Force of Yarn and Cord With a Thermal Shrinkage Force Tester《使用热收缩力试验机测量纱线和绳热收缩力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5591-2004(201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hermal Shrinkage Force of Yarn and Cord With a Thermal Shrinkage Force Tester《使用热收缩力试验机测量纱线和绳热收缩力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D5591-2004(201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hermal Shrinkage Force of Yarn and Cord With a Thermal Shrinkage Force Tester《利用热收缩力试验机测定纱线和绳索热收缩性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5591-2004(201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hermal Shrinkage Force of Yarn and Cord With a Thermal Shrinkage Force Tester《利用热收缩力试验机测定纱线和绳索热收缩性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D5592-1994(2002)e1 Standard Guide for Material Properties Needed in Engineering Design Using Plastics《使用塑料的工程设计中所要求的材料特性标准导则》.pdf ASTM D5592-1994(2002)e1 Standard Guide for Material Properties Needed in Engineering Design Using Plastics《使用塑料的工程设计中所要求的材料特性标准导则》.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