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4N”高中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930038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4N”高中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4N”高中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4N”高中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4N”高中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4N”高中联合体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4+ N”高中联合体期中联考试卷高一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S-32 Cl-35.5 Cu-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5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四种基本反应中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复分解反应 B. 分解反应 C. 化合反应 D. 置换反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复分解反应:只是离子之间的交换,没有化合价的升降,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B、分解反应:有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C、化合反应:

2、有的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碳和氧气的反应,有化合价的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D、置换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与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等知识。2.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的量就是指物质的多少B. 原子、电子、中子、桌子等都可用物质的量来描述C. 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D. 相同物质的量的 SO2和 SO3的质量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符号为 n,单位是 mol,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与 0.012Kg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这里的粒子指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详解

3、】A物质的量是表示微观粒子集体的物理量,故 A 错误;B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质的量之一,用于描述微观粒子的集合体,而桌子是宏观的物质,故 B 错误;C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微粒数多少的物理量,故 C 正确;2DSO 2和 SO3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所以相同物质的量的 SO2和 SO3的质量不相等,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概念的分析判断,掌握概念实质是关键,题目较简单。3.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 Ba2+SO42 =BaSO4表示的是A. BaCO3+H2SO4=BaSO4+CO 2+H 2O B. BaC

4、l2+Na2SO4=BaSO4+2NaClC. Ba(NO3)2+ H2SO4=BaSO4+2HNO 3 D. BaCl2+H2SO4=BaSO4+2HCl【答案】C【解析】A、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Ba2 SO 42 =BaSO4,不符合题意,故 A 错误;B、离子反应是Ba2 SO 42 =BaSO4,不符合题意,故 B 错误;C、BaCO 3是难溶物,不能拆写成离子,离子反应是 BaCO32H SO 42 =BaSO4CO 2H 2O,符合题意,故 C 正确;D、离子反应是 Ba2 SO 42 =BaSO4,不符合题意,故 D 错误。4.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一定有氧元

5、素参加 B. 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C. 氧化剂本身发生氧化反应 D. 一定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向)【答案】D【解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且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详解】A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如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 HCl,故 A 错误;B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故 B 错误;C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故 C 错误;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向) ,故 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熟悉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即可解答,题目较简单。35

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K+ 、H + 、SO 42 、OH B. Na+ 、Cu 2+ 、Cl 、SO 42C. Na+ 、Ca 2+ 、NO 3 、CO 32 D. Na + 、H + 、Cl 、CO 32【答案】C【解析】A、氢离子和氢氧根不能共存;B、钙离子和碳酸根不能共存;D、氢离子和碳酸根不能共存。6.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含有 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11.2 LB. 18 g H2O 中含的质子数为 8NAC. 常温常压下,1 mol 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 2NAD. 在标准状况下,11.2 L 乙醇含

7、有的分子数为 0.5NA【答案】C【解析】【详解】A氦气是单原子分子, NA个氦原子的氦气是 1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22.4 L,故 A 错误;B18 g H 2O 是 1mol,1 个 H2O 有 10 个质子,所以 18 g H2O 中含的质子数为 10NA,故 B 错误;C1 个氧气分子中有 2 个氧原子,所以 1 mol 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 2NA,故 C 正确;D标准状况下,乙醇为液体,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题目难度中等,注意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存在和条件和聚集状态等角度思考。7. 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 胶粒

8、直径小于 1nm B. 胶粒带正电荷C. 胶粒作布朗运动 D. 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答案】B【解析】考查胶体的性质,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带相同电荷,相互排斥,不易聚沉,答案选 B。48.使用胆矾配制 1 L 0.1 molL1 的 CuSO4溶液,正确的做法是将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后,称取 16 g 溶于 1 L 水中称取胆矾 25 g,溶于 1 L 水中将 25 g 胆矾溶于少量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 1 L将 16 g CuSO4溶于少量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 1 L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和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25 g 胆矾为 0.1mol,溶液体积为 1

9、 升,所以浓度为 0.1 molL1 ;16 g CuSO4为 0.1mol,溶液体积为 1 升,所以浓度为 0.1 molL1 ;故选 D。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B. 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C. 气体摩尔体积是指 1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 22.4LD.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答案】B【解析】A、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一定,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决定其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数的多少,A 错误;B、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一定,气体体积由气体的

10、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物质的量越多,体积越大,B 正确;C、气体摩尔体积是指 1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不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同,标准状况下约为 22.4L/mol,C 错误;D、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大小取决于温度和压强,外界条件不同,体积不同,不同条件下体积不等的气体所含分子数可能相等,D 错误,答案选 B。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蒸馏操作时,应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几块沸石,以防止暴沸B.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C. 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D. 萃取操作时,可以选用 CCl4或酒精作为萃取剂从溴水中萃取溴

11、5【答案】A【解析】【详解】蒸馏时若不加沸石或碎瓷片,液面容易剧烈翻滚,若加入沸石就比较平稳,故可防止暴沸,故 A 正确;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外焰接触,故 B 错误;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放出,故 C 错误;萃取操作时,可以选用 CCl4作为萃取剂从溴水中萃取溴,但是,酒精与水互溶,故酒精不可作为从溴水中提取溴的萃取剂,故 D 错误;故选 A。11. 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 )A. 是否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 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C. 是否能通过滤纸或半透膜 D. 是否均一、稳定、透明【答案】B【解析】根据溶液

12、、胶体和浊液的定义可知,三者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12.根据反应式:(1)2Fe 3+2I =2Fe2+I2,(2)Br 2+2Fe2+=2Fe3+2Br ,判断下列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Br 、Fe 2+、I B. I 、Fe 2+、Br C. Br 、I 、Fe 2+D. Fe2+、I 、Br 【答案】B【解析】【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和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据此判断。【详解】2Fe 3+2I-2Fe 2+I2中铁离子是氧化剂,被还原为亚铁离子,碘离子被氧化,则还原性是 I-Fe 2+;Br 2+2Fe2+2Br -+2Fe3+中单质溴是氧化剂,亚铁离子被氧

13、化为铁离子,则还原性是 Fe2+Br -,因此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I-、Fe 2+、Br -。答案选 B。613.现有三组溶液:汽油和氯化钠溶液、39%的乙醇溶液、碘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 分液、萃取和分液、蒸馏 B. 萃取和分液、蒸馏、分液C. 分液、蒸馏、萃取和分液 D. 蒸馏、萃取和分液、分液【答案】C【解析】汽油不溶于水,所以汽油和氯化钠溶液是分层的,可以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酒精和水是互溶的两种液体,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向碘水溶液中加入萃取剂四氯化碳后,碘单质会溶解在四氯化碳中,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而分层,然后分液即可实现二者的分离。选项 C 符合

14、题意。答案选 C。1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 NaCl、MgCl 2、AlCl 3三种溶液,当溶液的体积比为 321 时,三种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111 B. 123C. 321 D. 34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 NaCl、MgCl 2、AlCl 3三种溶液,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与体积无关,为 1:2:3。答案选 B。考点:物质的量浓度15.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 CO(CO 2)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B. MnO2粉末(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 FeSO4溶液(CuSO 4)加入足量锌粉、过滤D. Na

15、2SO4溶液(NaCl)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答案】B【解析】【详解】ACO 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与灼热氧化铜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 A 错误;BKC1 易溶于水,MnO 2粉末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 B 正确;7CFeSO 4溶液和 CuSO4溶液均能与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 C 错误;DNaCl 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分离和提纯应遵循的原则 (1)试剂一般

16、要求与杂质反应,不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2) “不增” “不减”: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要保留的物质。(3)易分离:反应后,物质的状态不同,便于分离。(4)不污染环境:即要求所选用的除杂方法不能产生可污染环境的物质。16.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 0.2mol/LK2SO4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 1L 溶液中 K+浓度是 0.4mol/L B. 500mL 溶液中含有 0.1NA个 K+C. 1L 溶液中所含 K+、SO 42-总数为 0.3NA D. 2L 溶液中 SO42-浓度是 0.4mol/L【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K 2SO4 中有 2 个 K ,所以 K 的浓度

17、是 0.4mol/L ,A 对;n(K )=CV=0.4 mol/L0.5L=0.2mol,K 的个数为 0.2NA个,B 错;1L 溶液中所含 K 物质的量为 n(K )=CV=0.4 mol/L1L=“0.4“ mol,SO 42 的物质的量为 n(SO42 )=CV=0.2 mol/L1L=“0.2“ mol,离子总物质的量为 0.4 mol+0.2 mol=“0.6“ mol,离子总数为 0.6 NA,C 错;离子浓度与体积无关,SO 42 离子浓度是 0.2 mol/L,D 错,选 A。考点:物质的浓度概念的理解和计算。17.“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过滤时用玻

18、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以加速过滤B. 蒸发到析出晶体时才需要用玻璃棒搅拌C. 待溶液蒸干后即停止加热D.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就应停止加热【答案】C【解析】A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液体,否则易损坏滤纸,故 A 错误;B蒸发过程中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产生安全事故,故 B 错误;8C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就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故 C 正确;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就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故 D 错误;故答案为 C。点睛:明确操作规范性是解本题关键,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 2+,SO 42-等,不溶性

19、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可溶性杂质中的Ca2+,Mg 2+,SO 42-则可通过加入 BaCl2、NaOH 和 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而除去,也可加入BaCO3固体和 NaOH 溶液来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18.将 5 molL1 的 Mg(NO3)2溶液 a mL 稀释至 b mL,稀释后溶液中 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5a/b molL1 B. b/5a molL1 C. 10a/b molL1 D. a/b molL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硝酸镁的化学式可知硝酸根的浓度为硝酸镁浓度的 2 倍,所以硝酸根浓度为 10mol/L令稀释后硝酸根的浓度为 c,

20、根据稀释定律可知,稀释前后硝酸根的物质的量不变,则:10mol/LamL=cbmL,解得,c=10a/bmol/LB 项正确;答案选 B。考点:考查溶液稀释二、非选择题(共 46 分)19.(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烷(CH 4)和二氧化碳分子数之比为_,原子总数之比为_,密度之比为_。(2)在标准状况下,4 g H 2、11.2 L O 2、1 mol H 2O 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含原子数最多的是_,质量最大的是_。【答案】 (1). 1:1 (2). 5:3 (3). 4:11 (4). H 2 (5). H2 (6). H2O【解析】【分析】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物质的量相

21、同,根据物质的量和分子组成计算原子个数关系,根据物质的量和气体的摩尔质量计算质量和密度关系。【详解】(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 CH4、CO 2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分子数之比为 1:1;原子总数之比为 5:3;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6:44=4:11;故答案为: 1:1 ;5:3 ; 4:11;9(2)n(H2) 2 mol, n(O2) 0.5 mol,分子数最多的是 H2,原子数最多4g2gmol-1 11.2L22.4Lmol-1的是 H2,根据 m=nM 可求出,质量最大的是 H2O;故答案为 :H 2 ; H 2 ;H 2O。【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有

22、关计算,以及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物质的量、质量、体积之间的计算公式的运用。20.根据反应 Cu+2H2SO4(浓) CuSO4+SO2+2H 2O,回答下列问题:(1)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2)请用化学式写出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氧化剂是_;氧化产物是_。 (3)还原剂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_。【答案】 (1). (2). Cu (3). H2SO4 (4). CuSO4 (5). 1:1【解析】【分析】在 Cu+2H2SO4(浓) CuSO4+SO2+2H 2O 反应中,Cu 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S 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所含元

23、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的物质作还原剂,还原剂对应的是氧化产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的物质作氧化剂,氧化剂对应的是还原产物。【详解】 (1)该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的元素是硫,化合价降低 2 价,失电子的元素是铜,化合价升高 2 价,所以转移电子 2mol,如图所示:故答案为: (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的物质作还原剂,还原剂对应的是10氧化产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的物质作氧化剂,氧化剂对应的是还原产物;所以还原剂是 Cu;氧化剂是 H2SO4;氧化产物是 CuSO4; 故答案为: Cu ;H 2SO4 ; CuSO 4 ; (3)还原剂是 Cu,还原产物是

24、SO2,还原剂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查,注意把握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难度不大。21.为了除去 KNO3固体中混有的杂质 K2SO4和 MgSO4,并制得纯净的 KNO3溶液,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1)操作为_;(2)操作加入的试剂可以为:操作_;操作_; 操作_;(3)如何判断 SO42-已除尽,简述实验_;(4)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多次沉淀_(填“需要”或“不需要”)多次过滤,理由是_。(5)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_(填“合理”或“不合理”),

25、理由是_。【答案】 (1)(加水)溶解(2)Ba(NO 3)2、K 2CO3 、KOH 或 KOH、Ba(NO 3)2、K 2CO3或 Ba(NO3)2、KOH、K 2CO3;(3)取少许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 Ba(NO3)2溶液,若不变浑浊,表明 SO42-已除尽;(4)不需要;几个沉淀反应互不干扰 可一次性过滤,如果分步过滤会使操作复杂化。(5)不合理;调节溶液的 pH 若用盐酸,会引入 Cl-杂质,应用硝酸。11【解析】试题分析:沉淀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以便充分反应,并使杂质完全沉淀,所以首先应当将固体配制成溶液除去 SO42-、Mg 2+离子的方法一般是使它们分别形成 BaS

26、O4和 Mg(OH)2沉淀,所以需要加入稍过量的 Ba(NO3)2和 KOH 溶液,过量的 Ba2+可用 K2CO3溶液除去,因此实验时必须先加入 Ba(NO3)2溶液,后加入 K2CO3溶液,同时要注意不可加入BaCl2、Na 2CO3和 NaOH 溶液进行除杂,也不可用稀盐酸调节溶液的 pH,否则会引进 Na+和Cl-杂质。(1)后续实验是在溶液中进行的,需要加水溶解,操作需要配制成溶液,需要加水溶解,故答案为:加水溶解;(2)先加硝酸钡,除去硫酸根,再加氢氧化钠,除去镁离子,再加碳酸钠,除去多余的钡离子,最后加硝酸,除去多余的碳酸钾和氢氧化钾;先加氢氧化钾,除去镁离子,再加氯化钡,除去硫

27、酸根,再加碳酸钾,除去多余的钡离子,最后加硝酸,除去多余的碳酸钾和氢氧化钾;先加入硝酸钡,除去硫酸根,再加碳酸钾,能把钙离子和多余钡离子除去,再加氢氧化钾,除去镁离子,最后加硝酸,除去多余的碳酸钾和氢氧化钾,故答案为:Ba(NO3)2、K 2CO3、KOH 或 KOH、Ba(NO 3)2、K 2CO3或 Ba(NO3)2、KOH、K 2CO3;(3)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已除尽,可静止片刻在上层清液处,滴加一滴 Ba(NO3)2溶液,不出现浑浊就说明硫酸根离子已经除尽,故答案为:静置,取少量上层澄清溶液,再加入少量 Ba(NO3)2溶液,若不变浑浊,表明 SO42-已

28、除尽;(4)几个沉淀分别为 BaSO4、BaCO 3、Mg(OH) 2,这几个沉淀反应互不干扰,因此只过滤一次,可减少操作程序,故答案为:不需要;因为几个沉淀反应互不干扰,因此只过滤一次,可减少操作程序;(5)因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 pH 会引进 Cl-,制不到纯净的 KNO3溶液(E),所以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方案中该步并不严密,故答案为:不严密,因为加入盐酸调节溶液的 pH 会引进 Cl-。考点:考查了物质分离和提纯的相关知识。22.实验是化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现有如图所示 AG 七种仪器,请根据要求填空。12(1)写出仪器名称:E_,F_。(2)实验室配制 100 mL 0.5 mol/L

29、的盐酸。下列关于仪器 E 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_(填下列选项的编号字母)。a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液 b使用前必须烘干c不能用作物质反应或溶解的容器 d热溶液可直接转移到其中 配制该溶液需用 10 mol/L 的浓盐酸_mL。取用该体积盐酸时,需要用到上述仪器中的 A 和_(填仪器的编号字母)。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填下列选项的编号字母)。a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b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c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e清洗取液用的量筒并把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答案】 (1). 容量瓶 (2). 冷凝管(冷凝器) (3). ac (4). 5 (5). C (6)

30、. de【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中仪器的构造写出仪器的名称;(2)E 为容量瓶,根据容量瓶的构造及正确使用方法进行解答;根据 n=cV 计算出氯化氢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出需要 10mol/L 的浓盐酸的体积;量取浓盐酸时需要使用量筒和胶头滴管;根据 c=n/V 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 n 和溶液的体积 V 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 n 和 V 怎样的变化:若 n 比理论值小,或 V 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 n 比理论值大,或 V 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详解】(1)由仪

31、器的图形可知 E 为容量瓶,F 为冷凝管(冷凝器) ,故答案为:烧杯;冷凝管(冷凝器) ;(2)E 为容量瓶,只能在常温下使用,且只能用来配制溶液,且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故答案为:ac; 0.1L0.5mol/L=10moL/LV,V=0.005L,即 5.0mL,取用该体积盐酸时,需要用到上述13仪器中的量筒和胶头滴管,故答案为:5;C; a没有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 a 错误; b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 b 错误;c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导致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故c 错误;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溶液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 d 正确;e. 清洗取液用的量筒并把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 e 正确;故选 de。【点睛】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常见仪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题目难度不大,试题涉及的题量较大,知识点较多,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规范实验操作能力;该题的难点在于误差分析,注意明确误差分析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