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931260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南康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四次大考历 史 试 卷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 目前,在山东、四川、陕西、安徽、河南等地出土汉代普通百姓墓葬的画像石或画像砖上均发现有“射雀射猴”画像。如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树下两人持弓仰射,树上共计有 20 多只雀与猴。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汉代民间形成了浓厚的尚武风气 B. 麻雀与猴类对小农经济破坏最大C. 汉代的仕途开阔权力向下层开放 D. 黄河下游逐渐成为政治经济重心2. 刘邦率兵在外,屡屡遣使慰问留守后方的丞相萧何。萧何不解其意,部属回答说:“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2、 ”这反映了当时A丞相职权范围宽广 B皇权对相权严加防范C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D皇权对相权实行监督3. 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社会思潮,它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穷极宇宙人生的哲理。魏晋名士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 ,应任其发展。魏晋玄学A. 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 B. 背离了孔子懦学思想C. 主张无为与伦理名分结合 D. 发展了天人感应思想4. 从武则天起,唐(周)中央政府经常“就食东都洛阳” ,但中央军队仍旧常年部署在长安及其周围;而唐中后期,杭州、扬州、开封、汴河成为关中地区政治中心存废的关键。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洛阳取代长安的政治中心地位 B. 中央政府采取措施

3、制约地方门阀势力C. 大运河运输物资的支持 D. 唐代城市政治、经济职能出现分工5. 明洪武元年(1368 年) ,全国产铁量高达 1847.5 万市斤。洪武七年(1374 年) ,铁产量近905.3 万市斤,其中官铁占总产量的 1/2。洪武二十八年(1395 年) ,内库存铁 3743 万市斤,故明太祖下令官冶停办,对民营铁矿的课税率取 1/10.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A. 铁矿冶炼水平超过年代 B. 官营工场规模不及民营C. 铁矿经营政策相对保守 D. 朝廷鼓励民间兴办矿业6. 雍正年间制订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四方

4、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 四类来选用官吏。2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而不再由吏部选用,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此制度A. 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B. 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C. 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 D. 打破了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的格局7.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民国初年 1912 年 1 月 1912 年 2 月 1912 年 2 月 1912 年 3 月 1912 年 4 月1915 年 12月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有条件的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举行就职典礼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蔡锷等率军反对袁世凯称

5、帝A. 民主理念和实践存有偏差 B. 袁世凯权力已被制约 C. 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 D. 政治民主化持续发展8. 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 倍。据此作者认为A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B低廉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变革的变革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D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英国纺织品的倾销9. 据梁启超会有:“甲午丧师,举国震惊。年少气盛之士疾首扼腕言

6、维新变法 。而疆吏李鸿章、张之洞辈,亦稍和之。而其流行语则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言。 ”据此可知, “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A. 与维新变法思想实现融合 B. 伴随鸦片战争的爆发而出现C. 受统治者倡导而成为主流 D. 得到多数先进中国人的认可10. 自 1934 年开始,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1937 年后,国民党的军政委员多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主题的宣传著作。这些举动A. 表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 推动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C. 导致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D. 客观上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式的变化31

7、1.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标志着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这支新型人民军队A抗战初期被改编为八路军 B建立伊始毛泽东掌握军队领导权C党的领导是其显著特征 D为“打倒列强除军阀”立下不朽功勋12.1948 年 4 月, 东北日报评论道:“1947 年一月间美金一元只兑换蒋币七千余元,到去年十二月上旬已涨到十六万元以上。 ”此评论说明A. 国民党加大了对解放区经济的破坏 B. 美国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 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经济严重恶化 D. 官僚资本大肆地掠夺民营企业13. 1948 年 8 月,随着革命形

8、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 542 人,其中共产党员 376 人,非党人士 166 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 27 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 8 名。这次会议A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 B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C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14.下表为建国初期粮食产量增长率(1950-1957)统计表(据中国统计年鉴1983 年)。年度 1950 年 1951 年 1952 年 1953 年 1954 年 1955 年 1956 年 1957 年粮食产量增长率14.34% 8.05% 12.34% 1.

9、74% 1.59% 7.84% 4.57% 1.2%据此可知,当时A.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B.工业化推动了农业迅速发展C.个体经营方式阻碍农业发展 D.国家的政策影响着农业发展15.公元前 5 世纪末,亚西比德煽动性演说误导公民大会批准远征西西里。反对派利用公民的弱点,让公民大会通过亚西比德渎神等决议,最终导致远征军的覆灭。这反映了雅典存在A国家决策的非理性 B间接民主的随意性C独裁统治的武断性 D坐庄式的轮番而16.罗马法学家尤里安在就罗马法的某项内容做出解释时曾举例说:“没有人怀疑,如果我在我的土地上播种了你的小麦,收获物及出卖收获物的价金将是我的。 ”这反映了罗马法A. 法律体系建

10、设已日趋完备 B. 强调维护土地贵族的权利C. 私有财产所有权保护不力 D. 物权保护之规定更加完善17.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曾说, “一个奇怪的事实是: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所有这些倾向的结果就是: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有4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绿洲。 ”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A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 B体现新旧交融,彰显人性价值C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 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由18.下列表格中的现象,说明了 1935 年 5 月 27 日 最高法院扼杀了 3 项“新政”立法

11、,其中包括全国工业复兴法1936 年 1 月 6 日 最高法院以 6 对 3 票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宪1936 年 6 月 1 日最高法院以 5 票对 4 票判决纽约州的一项规定妇女与儿童最低工资的法律违宪A. 美国民主运行机制弊端显现 B. 最高法院缺乏与时俱进理念 C. 最高法院非常时期过度集权 D. 宪法至上原则得到充分彰显19.众所周知,欧洲著名城市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也最早萌发于地中海沿岸。然而,到了 18 世纪,远在大西洋的英国却成为资本主义霸主。这主要因为A. 英国地理位置优越 B. 英国注重资本原始积累C. 意大利的文化传统 D.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20.1970 年,

12、联邦德国与苏联先后进行了 13 轮外长谈判,就互不使用武力问题达成共识。同年 8 月,勃兰特总理实现访苏。这反映了A.两极格局出现缓和 B.苏联在军事上超越美国C.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德国外交实现独立自主21.从工厂制到股份公司制,从个人所有及合伙制到行业垄断的形成,工业化又走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发展阶段A. 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 培育了科技为先导的经济理念C. 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 促进了近代化城市的逐渐兴起22. 17 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 “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

13、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 。这一现象说明A. 民众仅从实用角度解释科学革命 B.科学方法已经获得广泛认可C. 削弱了西欧民众对宗教的信仰 D.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23.1890 年,美国联邦国会通过保护贸易及商业免受非法限制及垄断法 ,简称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禁止限制贸易做法及垄断贸易的行为。这说明当时美国政府5A限制企业竞争 B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C干预经济发展 D接受了凯恩斯主义24. 二战结束时苏联遭受到战争重创和巨大损失,其实力很难与美国相比,根本不可能对美国主导的西方世界构成威胁。无论从军事还是经济上,美国都占有压倒性优势。苏联在中东欧和其他地区政策上表

14、现是防御性的。据此,美国战略思想家们的遏制思想是A促进既有国际秩序的稳定 B旨在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以结束冷战C基于均势政治上的缓和 D将苏联作为冷战对手的一种假设25.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 2014 年世界投资报告称:中国流向国外的投资预计将超过流入国内的投资。这反映出中国A.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 B.对外贸易维持了顺差局面C.重视进行资本的分化整合 D.市场经济有较强的排他性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26(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尽管 960 年北宋建立,但是宋朝始终与北方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导致交通阻碍,陆上丝绸之路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靖康之难后,宋朝皇

15、室南迁,南宋建立。政治中心的南移,以及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工匠和农民南迁,使经济重心也伴随南迁。南宋政府更加注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有宋一代,与中国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近 50 个,根据考古资料发现,在南亚、东南亚、欧洲甚至非洲都有宋代瓷器的出现。19 世纪以后,西方列强倚恃坚船利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这次他们不是为了贸易,而是为了侵略,在中华大地上到处抢滩夺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国悠久的丝绸之路由此蒙上一层重重的雾霾。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 60 多年的发展与积淀,一个自信的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标志着丝路实践进入了 3.0 时代。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

16、个时代” 材料二 到了 16 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西班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绕过南美洲自东而西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最终都与早已存在于亚洲海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龚缨晏全球史视野下下的海上丝绸之路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繁荣的原因。 (6 分)6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6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巨大转型的历史影响,并指出 21世纪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所体现出的丝绸之路精神的时代特征。 (10 分)27.阅读材料

17、,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一 在世界经济发展中,采取经济民族主义政策也并非弱国特有的现象。如英国长期保留传统的经济藩篱,据统计,英国在 1796-1845 年中的大多数年份关税率是 30%-35%最高的年份达65%。英国 1846 年废除谷物法 ,取消许多进口货物的关税,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后,欧洲国家响应英国,有保留地开放门户时间并不长。1879 年,俾斯麦发表演说呼吁加强保护主义。他指出,广开门户使德国全部产业的发展和整体的经济地位蒙受损失,采取保护主义的一些国家正在繁荣起来。他指的正在繁荣的国家显然主要是美国,美国建国后不久即推行联邦财长汉密尔顿提出的经济民族主义政策,通过一系列关税立

18、法扶植制造业和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除了武力扩张、禁运等传统形式,还出现了外贸国家垄断制、反补贴、反倾销、最惠国待遇、促进企业联合建立卡特尔等保护手段。摘编自陆灵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民族主义的嬗变材料二 目睹西方列强在中国大肆倾销商品,攫取巨额利润,近代有识之士产生利权意识,主张挽回利权。其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振兴商务,鼓吹商战,商战成为中国人经济民族主义思想之最响亮的口号。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向中国大肆输出资本,划分势力范围,掠夺中国路权、矿权。与之相应,他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向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将主权与利权同时并提而将主权置诸重要地位

19、。他们曾经寄希望于满清政府之自强御侮,然而清政府腐败无能,一次又一次地出卖国家利权,不能不令人大失所望。最后,他们总算从西方民主主义思想中找到了民权思想,并将实现民权视作维护国权所必不可少的前提,对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与流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九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经济民族主义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6 分)7(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积极影响。(6 分)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材料: 经济的盛衰绝非外在的“干扰因素”所致,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规

20、律。理论意义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一一摘编自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结合材料和中外历史知识,围绕“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 论题明确,阐述合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29.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2 分)材料杨炎任职宰相后便向德宗倡议推行税制改革,于公元 780 年征税推行两税法,两税法分夏

21、、秋两季征收也因此得名。具体内容如下:“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8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为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出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分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纯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步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 。摘选自旧唐书(1)根据材料概括两税法的主要内容。 (6 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两税法进行评价。 (6 分)南康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四

22、次大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5 CBCCC 6-10 DABDD 11-15 CCBDA 16-20 DBDBA 21-25 BBCDA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26. (1)原因:延绵不断的战乱,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为了增加财税收入,政府鼓励支持发展海外贸易;科技进步的推动,如指南针首先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造船术和航海术蓬勃发展;宋代手工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制瓷业发达促进海上贸易的发展。(任答 3 点得 6 分)(2)历史影响:欧洲人逐渐掌握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导权,海上丝绸之路不再以中国文明为核心而展开;物质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大规

23、模传播,规模、内容、速度、影响远远超过此前;海上丝绸之路充满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中外各国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遭到破坏。(6 分)时代特征:陆海并重,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倡导交流互鉴,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4 分,开放性试题,其中两点即可得分)27 (1)主要特点:随国家实力的变化而调整;重视保护和发展本国工业;保护本国经济手段9多样化。原因: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国际竞争加剧。(2)趋势

24、:由侧重于“利”到侧重于“权” (由侧重于经济利益向政治主权方面转变) ;利权观念与资产阶级民主观念合流。影响:发展了民族经济,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有利于西方进步思想的传播;推动了国内社会变革。28论题: 斯大林模式促进苏联经济高速发展,也导致苏联的经济危机。阐述: 斯大林经济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性、行政性、指令性是鲜明特点,在当时受资本主义包围封锁的背景下,能集中全国有限的力量发展经济特别重工业,经过两个“五年计划” ,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产值实现大跨越,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世界反法西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经济的

25、发展,其僵化的体制必然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长期排斥市场与货币关系,以行政力量驱动经济发展,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律,无视经济规律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期大林模式以集体化的形式完成资本积累,长期牺牲农民的利益,必然会造成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下降,进而酿成粮食危机和社会危机。总之,斯大林模式既是苏联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其内在弊端也是苏联经济危机的根源。(论题还可以“自由放任政策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等。)29 (1)中央根据财政支出定出的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目向当地人户征收;将租庸调及当时各色名目的苛捐杂税归并统一简化为地税和户税两个税种;地税按纳税人拥有的田亩数征收,户税按资产多少划分户等征收;两税分别于夏秋两季缴纳。 (每点 2 分,共 6 分)(2)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它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增加了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首创“量入为出”预算制度;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两税制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更加盛行。 (每点 2 分,共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