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选择题 共 60 分)(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A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B.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 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2、2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C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D克己复礼的思想3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段言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A 反对君主专制 B 批判无道君主C 主张克己复礼 D 提倡君臣平等4 老子说“郅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体现出老子A认同社会发展进步 B对小农经济生活方式的向往C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D “无为而治”
3、的理想政治主张5王八蛋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是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了做人的根本。后来, “忘八端”被讹传为“王八蛋” 。从这材料中能得出的结论是 A儒家思想的法制化 B儒家思想的道德化C儒家思想的宗教化 D儒家思想的哲学化- 2 -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治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乎!”又说:“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勿贪,不可得也。 ”作者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 A发展生产,百姓归心 B从严治吏,消除贪腐C实事求是,经世致用 D礼法并用,风清气正7王阳明是明代心学大师,他也谈“格物致知
4、” 。但他所说的“致知”是“致良知” 。 “格物”是“正行” 。 “格者,正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由此看来,王阳明 A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的至高权威 B 认为人的意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C主张用伦理道德去规范个人的行为 D 承认个人私欲倡导个性自由发展8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是清初文化大家王夫之自题画像的中堂联。其上联表明王夫之在学术思想上 A奉先秦儒家经典为圭臬 B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勇于创新C缺乏历史责任感 D恪守孔孟对儒家经典的解释9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说:“理智主宰着一切有灵魂的东西一切将要存在的、一切过去存在但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的、一切现在存在
5、而且将来也要存在的东西,都为理智所安排。 ”对材料中“理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理性主义 B人文主义 C宗教思想 D自然法则10马丁路德在 1522 年公开宣称:“我不允许任何人批判我的主张,即使是天使。凡是不接受我的主张者就不能得救。 ”这表明当时马丁路德的言论 A具有非理性的色彩 B极力维护新教权威C主张捍卫信仰自由 D蕴含人文主义精神11、彼特拉克说:“我恨自己,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那里了解到,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据此可以得出 A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 B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C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
6、D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 12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 ,外在的优雅得体虽使人们不再有不体面的罪恶,但“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 。科学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 “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 。他的这一观点 - 3 -A 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 B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C 背叛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D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13在卢梭看来,人类社会所共有的自由是人性的产物,人性的首要法则是要维护自身的安全与生存,故为了人类社会安全的缘故,人们将部分权利让渡给另一些人。由此看来,卢梭认为 A 权利转让体现了个体自由 B社会应由自由的个体组成 C
7、 自由需要社会契约来约束 D 社会应提倡生而自由精神14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 意在笔先,以形写神C 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 真景实现,返璞归真15. “对文钱”为宋太宗首创,是指同一年号钱,大小、重量、形制和币文内容完全相同但币文的书法则不同。下图为宋太宗手书“至道元宝”真(楷)行草三枚。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 当时政府对书法书写的重视 B. 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C. 当时社会流行字体的多元化 D. 汉字应
8、用深入社会各领域16 “宁穿破,不穿错” 、戏曲中的人物,都有固定的扮相。穿什么服装,都是根据人物的年龄、身分、性格、地位、文武官职而定的。该穿蟒的不能穿官衣,该穿素的不能穿花的。这体现了戏剧的表演特性是 A.程式性 B写意性 C综合性 D. 虚拟性17某古代科技书籍记载:“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这本书可能是 A 齐民要术 B 授时历 C 农书 D 农政全书18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 4 -、低秀(才) ,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
9、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19西方一本描写宋朝的书中国转向内向中说:“理学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后,整个社会走向宇宙统一规范的文化操控。加剧了中国儒学中对工具技术的攻击反驳,中国学问一向就少逻辑,所以中国古代科学虽然发达,但出不了像几何原本那样的体系理论。 ”上述材料的中心意思是 A以人伦为中心的理学束缚了近代科学的发展B中国古代科技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和封闭性C中国古代科技虽然比较发达但欠缺逻辑性D欧洲近代科技伴随实验科学的发展而兴起20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
10、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A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度发展 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C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21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 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 B 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C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 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潮流的理性发展22有一种科学理论在诞生之初受到宗教界的敌视,但初醒的民族主义者却对其大声喝彩;中产阶级以此为依据反对国家为促进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殖民主义者则用它来为自己的行为辩
11、护。这一科学理论应是 A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B达尔文的进化论C牛顿的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3福建巡抚徐继畲所著的瀛环志略 (1849 年成书)代表了当时中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最高水平。尽管他已知道中国实际位于何处,但仍在书中说中国居于“万方仰之如辰极”的地位,并将皇清一统舆地图由亚细亚图之后调整置于卷首。这说明徐继畲 A天朝观念根深蒂固 B屈从传统的社会观念- 5 -C国家主权观念浓厚 D主张发展资本主义24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写道:“泰西各国咸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其本也。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这反映了郑观应的思想 A 发展到政治实践
12、阶段 B 打上了“中体西用”的烙印C 对西方宪政认识肤浅 D 本质上属于儒家的民本思想251904 年,孙中山在驳保皇报书中说:“法律者,治之体也,权势者,治之用也,体用相因,不相判也。 ”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A中体西用 B强权政治也需守法C建立民主法治的社会 D由开明专制向民主共和过渡26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些言论与观点,与辛亥前启蒙者的思想如出一辙,别无二致。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A遵循中国的历史传统 B在思想史上与前迥然不同C是此前思想的简单再循环 D其思想并非无源之水271924 年 5 月 1 日,广州工人代表大会召开,孙中山亲到大会演讲。他指出:工人“要废除中外不平等的条约,便可以
13、做全国人的指导,作国民的先锋。 ”对这一情景的正确解读是 A这说明孙中山已接纳中共纲领B它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产物C工人阶级自此登上了历史舞台D新三民主义为其奠定思想基础28、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毛泽东主张中国最终走新民主主义道路B毛泽东主张中国革命应该“毕其功于一役” C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坚持“两步走”战略D新民主主义论使毛泽东思想上升为指导思想- 6 -29 “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
14、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这里的“新的高度”是指提出了 A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D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30. “中国共产党走过 90 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 ”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民族、民权 B. 民权、民生 C. 民族、民生 D. 富国、强国第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15、)材料一 董子谓“道之大原出于天” ,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董子又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长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长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 “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 。董子举贤良对策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二 周敦颐、张载用太极或太虚的气一元论,结合易传的宇宙论模式,建立起抗衡佛老的本体宇宙论。二程用“天者理也” 、 “性即理也” 、 “格物
16、即穷理”重新解释经典的内涵,从本体论、人性论、知识论三个方面真正建立起了理学。朱熹把这一理学发展为以“理气” 、 “心性” 、 “格致”问题为中心的“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全面体系。陆九渊以及明代的王守仁提倡“心即理” 、 “知行合一” 、 “致良知” ,认为人心即是道德主体,心能自身决定道德规范,突出了道德实践中的主体性原则。理学和心学的互动、论争贯穿并促进了理学的发展。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复兴的运动具有崇高的理想,典型地表达在张载的四句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7 -为万世开太平”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4
17、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3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4 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展的原因(3分)32阅读下列材料(14 分)材料 经济平等思想是孙中山平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基础之一。而集中反映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的“民生主义”观念就是他在伦敦英国博物院的图书室读书,并考察了英国社会政治风俗时初步形成的。十月革命后,孙中山多次将苏俄政府的平民政策与他所推崇的孔子的“大同世界”相提并论。他说:“若俄国则更进步,其目的在使人人享受经济上平等之幸福,而无不均之患,语其大成,则与孔子所谓大同相类” 。由此,孙中山更丰富了他的“经济平等”思想。孙
18、中山把其“经济平等”思想归结到“土地”和“资本”两个问题上。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孙中山的经济平等思想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在“土地”问题上,他认为:“如果我们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把所有的田地马上拿来充公,分给农民,那些小地主一定要起来反抗的。如果地主和农民发生冲突,农民便不能抵抗。 ”在“资本”问题上,他的这种在中国保护中、小资本而限制垄断资本的政策,既要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又要防止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有问题的。企图通- 8 -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全民的“同富”只能是“空中楼阁” 。摘编自论孙中山的经济平等思想(1)据材料概括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的主要来源(3 分
19、)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思想中体现“经济平等”的政策(3 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的局限性(4 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的现实价值(4 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说中国“在文学上他们是成人,在科学上他们是儿童” 。这个科学的儿童在人生之初,也有基本的科技经验与积累,但它们的实用性、整体性和直观经验性,决定了它们只能停留于初级阶段,永远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突破。比如:中国的罗盘,西方人用来探险,中国人则更多的用来测风水选坟茔;中国的火药,西方人用来制造火器,中国人则过多的用来放鞭炮、点烟花;对于数学,
20、西方人为数学而数学,中国人则更多地用来丈量土地、测量收成;对于天文学,西方人是为了发现上帝造人的方法,而中国人是为了种地和占卜。 摘编自端木赐香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全景解读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9 - 10 -2020 届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10 ACBCB DCBDA 1120 BDCBC ADDAC 2130 ABBCC DDCAC31 (1)特点:强调君权神授,神化君主的权威;把阴阳五行学说、法家思想引入儒家思想;主张治国刑德并用,重德远刑(或答“德主刑辅” ) ;宣扬天人感应,限制君主权力(4
21、 分)影响: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推动其最终成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君权,构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制约皇权(3 分)(2)趋势:不断发展完善(或答“体系化” ) ;哲学化(或答“思辨化” ) ;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更加注重责任感、使命感(4 分) 原因:唐宋时期政局变动,社会动荡;儒学受到来自佛、道的冲击(或答“三教合一” ) ;理学家个人的主观努力;理学与心学各派别之间的论争(任答三点得 3 分)32 (1)主要在西方国家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苏俄的影响;古代大同思想(3 分)政策: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3 分)(2)局限性:“平均地权”仅涉及分配领域,未触及所有制
22、制度;“节制资本”未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带有不可克服的矛盾和缺点(4 分)(3)价值:关注民生;缩小贫富差距;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立足国情;具有前瞻性(4 分)33 【示例一】论题:中国缺乏产生近代科技的土壤。(2 分) 阐述:政治上的封建专制束缚了科技进步,科举制忽视实际应用学问: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和推广;自然经济占主导,限制了生产力的提高;思想上,清朝大兴文字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外交上推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了对外交往。(10 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 2】论题: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2 分) 阐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10 分,言之成理即可) (以上“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