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题型专练第27题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A卷).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938613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题型专练第27题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题型专练第27题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题型专练第27题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题型专练第27题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A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 27 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A 卷)限时:15 分钟 实际用时:_分钟 掌握程度:优 中 差本试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B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C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D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答案】B2洪武年间,大臣的奏章由朱元璋亲阅;永乐时,明成祖经常召内阁要员密议,批答则由其亲笔;正统年间,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内阁的专职。这主要说明A内阁逐渐取得最高决策权B皇权事实上受到内阁制约

2、C内阁成为君相斗争的工具D内阁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答案】D【解析】最高决策权由皇帝掌握,故 A 项错误;材料中虽然内阁取得票拟权,但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2故 B 项错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内阁成为君主专制的工具,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内阁从参与商议机密到具有了起草批复的权,由此可见内阁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故 D 项正确。 7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元至清初A制瓷业利润日趋下降B官营作坊垄断地位被打破C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D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控制【答案】C8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在苏州,棉布业市镇有南翔镇、新泾镇、月浦镇、江湾镇等;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黄溪镇、濮

3、院镇等,这说明当时A商业分工越来越细致B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C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反映的明清江南地区棉布业市镇、丝绸业市镇的兴起,说明当时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不同地区的生产存在地方特色,故答案为 D 项。材料涉及的是手工业生产,和商业分工无关,排除 A项;材料未涉及市镇的规模,排除 B 项;材料未涉及城乡经济联系,排除 C 项。9李贽驳斥轻视和贬低商人的传统观念,指出:“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贷,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垢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更有甚者,商人“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3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 。材料反映

4、的本质问题是A官商勾结,贿赂成风B商业资本力量雄厚,商品经济发达C封建制度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D封建官府促进商业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李贽的思想。根据“受辱于关吏,忍垢于市易” “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李贽的言论主要是针对轻视和贬低商人的传统观念,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封建制度导致了这种观念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是官商勾结和商品经济发达,故排除 A、B;古代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封建官府阻碍商业发展,故排除 D 项;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是封建制度,故选 C。 10明末清初,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又出现一次高潮,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

5、封建” ,对有关“封建”问题的讨论,寓以了新的意涵。 “新的意涵”是A提倡经世致用B反对君主专制C批判宋明理学D追求个性解放【答案】B11 清实录载:“礼部奏,请准先儒江苏昆山顾炎武、湖南衡阳王夫之、浙江余姚黄宗羲、从祀先师孔子庙廷,从之。 ”这表明清政府A肯定了晚明思潮的进步性B推行了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C放弃了“尊满抑汉”的国策D继承了中华文明正统历史观【答案】D4【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把具有反清复明思想和经历晚明儒学大师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从祀孔庙,主要是因为统治者认识到,只有继承中华文明正统史观,才能从根本上巩固清王朝统治,D 项正确。由材料可知,清政府的做法并非肯定晚明思潮的进步性,而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对待文化的态度,而是强调清政府的做法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B 项错误。清政府不会放弃“尊满抑汉”的国策,清政府这一做法具有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缓和满汉民族矛盾的目的,C 项错误。12王夫之说:“仁义者,心之实(注:先天本性)也,若天之有阴阳也。知觉运动,心之几(注:认知能力)也,若阴阳之有变合也。 ”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A实践重于理论B仁义重于认知C物质与精神并存D存在源于感知【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