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周末培优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946937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周末培优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周末培优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周末培优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周末培优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周末培优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周末培优 【2016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

2、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 【1】 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 【2】 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 【3】 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

3、。齐修械器 【4】 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取材于管子轻重)注释:【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2】芊:地名。位于齐楚接壤处。【3】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4】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4、是( )A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将:率领B什至而金千斤也 什:十倍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赋:给予D衡山之民释其本 本:农耕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使人之楚买生鹿 载粟而之齐B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2C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D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 楚以生鹿藏钱五倍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B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5、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译文: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译文: 5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桓公 管子 衡山之君 6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参考答案】1C 2B 3D4楚国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捕鹿。(衡山之君)心里估量没有武器来应对两个敌国,就带领全国归顺齐国了。5桓公:从善如流(虚心纳谏 择善而从 从谏如流)管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审时度势 知己知彼 神机妙算)衡山之君: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愚不可及 目光短浅)6用经济、金融手段战胜敌国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上下一

6、心是成功实施谋略的保证【试题分析】35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抓住文中人物的事迹来概括。桓公重用管子,有事征求并遵从管子的意见,最终使得楚国服从、衡山国归顺,这是桓公从善如流(或“虚心纳谏” )的结果,因此可用相应的成语或熟语评价桓公的表现。管子没有劝桓公出兵攻伐楚国,而是利用计谋使楚国臣服,可见其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谋;管子料到楚王会向齐国求购粮食,也料到燕、代等国必跟从齐国收购衡山国的兵器,可见其神机妙算;等等。而衡山之君为一时利益所迷惑,鼠目寸光,愚不可及,最终为人所制。据此可以归纳出相应的成语或熟语来评价管子和衡山之君的表现。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题干中的“

7、哪些”提示考生答案点不止一个,那么考生可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答时,要分析管子具体运用了什么样的谋略。管子用珍贵的宝物高价购买楚国的活鹿,让楚国人民弃农耕而捕鹿,这是一种经济手段。楚国人因缺粮而屈服,可见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如此分析,便不难得出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

8、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A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假:借B虞不腊矣 腊:岁终祭祀,这里指举行腊祭C黍稷非馨,明德

9、惟馨 馨:浓郁的香气D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从:跟随(烛之武退秦师 “公从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B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 ) 宫之奇以其族行C桓庄之族何罪 虢,虞之表也D师还,馆于虞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3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公认为:“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宫之奇以虞、虢、晋之间的关系,反驳了虞公的这种错误观点。B 文 章 开 头 用 “晋 侯 复 假 道 于 虞 以 伐 虢 ”一 句 来 点 明 事 件 的 起 因 及 背 景 , 接 着 便 通 过 人 物 的 对

10、 话 来 揭 示 主题 。C宫之奇认为应该实行德政,力谏虞公,这反映了当时国君至上的人本思想。D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可虞公不听,最终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场。4翻译下面的句子。(1)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译文: (2)遂袭虞,灭之,执虞公。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

11、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5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喻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

12、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了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顶伯欲活张良,夜件见良,因以文谕顶羽,顶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案堵”:安居, “案”通“安” ;“徵”:即“征”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A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

13、颈以组 组:羁押B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属:交付、委托C父老苦秦苛法 苦:以为痛苦D沛公然其计 然:认为正确,同意6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A且人己服降,又杀之,不祥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B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C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D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 )A鸿门宴前夕,项王的军队说是四十万人,其实达到百万。沛公的军队说是十万人,其实也有二十万,但沛公还是不如项王有实力。B刘邦善于釆纳下言。他釆纳张良之计,说服秦将放弃抵抗;

14、又听从张良、樊哙的建议,不入驻秦宫室,封好财宝府库,还军霸上,这成为他后在“鸿门宴”上向项羽解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C秦朝的百姓也因为秦统治者的暴虐统治而痛苦不堪,只要有人扶义而起,善待百姓,百姓就愿意拥戴他成为新的统治者。秦王朝的灭亡,很好地说明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对照鸿门宴 ,我们可以知道,项羽最后失败,固然与他“为人不忍” 、放虎归山有关,但更重6要的原因是他性格暴戾,不得人心,使得他在“项刘相争”中,在人心向背上处于下风。8请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句子及教材中的一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译文: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

15、入与非常也。译文: 一1D2C【 解 析 】 C 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A 项,第一个“是” ,这;第二个“是” ,宾语提前的标志。B 项,第一个“以” ,因为;第二个“以” ,率领。D 项,第一个“于” ,在;第二个“于” ,比。3C【 解 析 】 C 项 , “这 反 映 了 当 时 国 君 至 上 的 人 本 思 想 ”错 误 , 从 文 中 来 看 , 应 是 以 人 为 本 的 民 本思 想 。4 (1)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随着灭亡。(2)于是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他,捉住了虞公。【 解 析 】 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

16、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 “虢,虞之表也” ,判断句;“表” ,外围屏障;“从”跟随。第二句中, “遂” ,于是;“袭” ,进攻;“执” ,捉住。二5A【 解 析 】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A 组:绳子。6C7【 解 析 】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C:之:动词,到。A 且:连词,况且/副词,将要;B与:介词,和/动词,给;D 以:介词,因为/介词,把。7A【 解 析 】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A“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号称“百万”和“二十万” ,不是实际上有这么多。8 (1)适逢项伯

17、想要使张良活下来,在夜里前往沛公军营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说辞告诉项羽,项羽才放弃杀刘邦的念头。 (2)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发生) 。【 参 考 译 文 】汉元年(前 206)十月,沛公的兵比各路诸侯军先到霸上。秦王子婴用白马驾着素色的车,颈上系着丝带,将皇帝的玉玺、符节都封好,在轵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遣我,其原因就是我待人宽厚大度,况且别人已经归降,如果又把他杀了,这是不吉祥的。 ”于是沛公把秦王交给有关官吏,便带兵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打算就在秦宫殿中住下,樊哙和张良前来劝阻了沛公。于是,沛公封闭了秦国的贵重珠宝财物和府库

18、,再把兵带回霸上驻扎。并召集各县的父老豪杰,对他们说:“父老乡亲,你们被秦国的苛法折磨得太久了。如果有人说了诋毁的话,就要灭族;两人私下议论的,就要办死罪。我与诸侯订有条约,先进关中的,就做那里的王,我应当是关中王。现在,我与父老们订立法规三条:杀人的判死罪;伤人的和盗窃的抵罪,也要受到适当的惩罚;其余的秦国的法规通通除去。各位官吏百姓都次序安定,如以前一样。我之所以到这里来,是为你们除害,并不侵犯你们,施暴于你们,你们不要惊恐害怕。而且,我之所以把兵带回霸上,是为了等待诸侯到来并定约管理。 ”于是,沛公派人与秦的官吏一起到县里乡下,告谕老百姓。秦国人非常高兴,争着拿牛羊酒食献给军士们。沛公又谦让不肯接受,说:“我仓库的粮食很多,不缺乏。我不想耗费你们的东西。 ”秦人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肯做秦国的王。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国比天下富裕十倍,地形条件很好。如今听说章邯归降了项羽,项羽封他为雍王,并叫他做关中的王。现在就要来了,你沛公恐怕得不到此地了。你可要赶紧派兵守住函谷关,不准诸侯兵进关。再征募一些关中的兵,用以增加自己的实力,便可抗拒他们。 ”沛公依其计而行之。到了十一8月里,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大军,西进,打算入函谷关。此时,关门紧闭。又听说沛公已经安定关中,便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