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政治史考点精练专题06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947950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政治史考点精练专题06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高考历史政治史考点精练专题06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高考历史政治史考点精练专题06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年高考历史政治史考点精练专题06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年高考历史政治史考点精练专题06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06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考点图解 】【 名师点拨 】1.军机处的特点2.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证。(2)消极影响:绝对的君主专制,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实行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阻碍了科学发展;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中国社2会的发展与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 历年真题 】1 (2018北京高考1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

2、之事,仍须就近承办” ,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是军机处的废除与设置,且根据材料中“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说明其权力弱化,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中央皇权的措施,并未对地方的统治,故 B 项错误;军机大臣仅仅是“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并未获得宰相职位且清朝已经废除宰相,故 C 项错误;军机处由废除到重新确立,说明适应了当时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有利于加强皇权,故 D 项正确。 6 (2014广东文综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

3、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答案】D7 (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答案】B3【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废丞相,设内阁制的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内阁不会削弱皇权,故 A 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内阁不是法定行政机构,其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即使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不会影响皇权,故B 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内阁取代六部,故 C 项

4、错误;内阁只是参与国家大政的顾问机构,内阁首辅操纵朝政也是受控于皇帝的,不会有失控局面,故 D 项错误。8 (2014全国大纲卷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内阁是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处理政务,只是后来有些内阁首辅权势和地位提高“俨然汉唐宰辅” ,但这不是常态,故 A 项错误;唐代宰相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而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故 B 项正确;明代内阁没有官吏任免权,故 C 项错误;唐

5、代和明代管理地方政务都是地方官员,明代内阁和唐代宰相都不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故 D 项错误。 16 (2012全国课标卷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 ,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 ,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惟揣摹此样本为急”的这种依样画葫芦反映清代内阁官员拘泥规制,说明政 治体制的僵化,B 项正确;ACD 项题干都无从反映。17 (2012天津文综2)清雍正年间,

6、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解能力。从材料“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可得出军机处易于保密,而且便于皇帝宣召,故 A B 两项正确;“行走”即临时任命之意,可见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故 D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遴选军机处官员的才德标准,故选 C 项。418(2012江苏历史4)

7、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 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 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答案】D19 (2012全国课标卷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

8、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答案】C【解析】关键信息: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说明专制权力的不断加强,C 项正确;A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A 项;B 项错误于“产生的前提” ;D 项“专制制度的基础”说法错误。20(2011海南单科8)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 。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A节度使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布政使【答案】D【解析】节度使是唐朝后期的地方武将,而非明朝官职,可排除 A 项;选项 B,枢密使是北宋时期掌握兵权的官职,也非明朝官职,可排除 B 项;选

9、项 C,三司使是北宋时期掌握中央财政权的官职,也非明朝官职,可排除 C 项,故本题选 D 项。21(2011海南单科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 ”“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5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答案】B 22 (2009浙江文综1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答案】B 【解析】设置内阁制的是明成祖朱棣,A 项错

10、误。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B 项说法正确。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C 项错误。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取代之说不符合史实。23 (2009辽宁、宁夏文综28)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 B行政C监察 D司法【答案】B【解析】明朝废除丞相后,由皇帝直辖六部,统理政务,故六部应掌管行政。24 (2009广东单科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

11、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答案】D 【解析】从秦朝初创皇帝制度,到汉代实行内外朝制度,再到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和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以至于明代取消丞相,古代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但是这一过程并非一条直线,如清初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就严重威胁了皇权,属于特殊情况。 25 (2009广东文基9)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6A清 B明 C汉 D秦【答案】A【解析】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清朝以后不曾设置丞相。26 (2008广东文

12、基2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削藩” , “藩”是指地方割据势力或者地方存在的对中央构成潜在威胁的势力,C 项符合题干要求。27( 2008天津文综13)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答案】A 28 (2007山东文综9)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五到

13、图 7 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答案】C 7【解析】从名称“一统河山” “四方平定” “六合一统”中即可得出结论。29 (2007宁夏文综2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答案】C 30 (2014江苏单科21) (14 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

14、 ,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 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5 分)【答案】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 4.(2017湖南考前演练)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阁首辅的地位开始突出,倍受大臣们的尊崇,称其为首相,内阁中的其他成员

15、也多为首辅举荐,他们事事附和首辅,不敢有什么意见。材料中的现象( )A.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B.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C.说明内阁首辅取得决策权D.表明权力制衡已被打破【答案】B85.(2017四川泸州诊断)清朝数次进行撰修全国性地图、地志的工作。康熙皇舆全览图和乾隆乾隆内府舆图 ,是我国古代水平最高的实测地图。从康熙到嘉庆前后三次修订大清一统志 ,是我国古代最完善的一部全国地理志。这一做法( )A.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B.加强了专制国家体制C.标志地理测量技术的成熟D.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完善地理志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了解和管控,从而强化中央集权,故 D 项正确。统一国家建立

16、就有利于建立统一市场,故 A 项错误;强化专制主要适用于皇帝权力与中央官员权力及机构 之间的关系,而非地理志的完善,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出地理测量技术成熟的具体标准,故 C 项错误。6.(2017湖南衡阳三模)明初规定“凡内外管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 ,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 ;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由此可见,明代监察制度( )A.利于政治风清气正 B.防止了官员的腐败C.开始形成独立体系 D.推动人才选拔公正【答案】A【解析】 “凡内外管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

17、,皆须从卑回避” “南北更调,定为常例”这些规定有利于形成清廉的风气,故 A 项正确;在封建君主专制之下,无法完全防止官员的腐败,故 B 项错误;“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可见在此之前已经有独立的监察体系,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人才选拔制度,故 D 项错误。7.(2018河北保定调研)两汉时期皇帝曾把外戚作为辅佐皇帝的重要依靠,如西汉初期的吕后家族,中期的霍光,后期的王莽、王凤。但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却有意选寒徽之家。这一变化( )A.反映了皇权专制的不断强化9B.使外戚由此淡出了政治舞台C.与明朝丞相制度的废除有关D.杜绝了外戚与朝廷官员的勾结【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从两汉依

18、靠外戚到明代任用寒门,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 加强,故 A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外戚并未淡出政治舞台,故 B 项错误;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故 C 项错误;D 项表述中“杜绝”太过绝对,故 D 项错误。 15.(2017广西桂林二模)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军机大臣处理机务;五年后,裁军机处,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乾隆三年,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恢复军机处。这一演变反映( )A.军机处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B.权力机构之间的矛盾尖锐C.军机处逐渐成为加强君权的利器D.清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答案】C16.(2018山东淄博调研)(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材料一 大规模的都城营建活动对关中地区的森林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而且随着关中地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发,加剧了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造成了农业经济的停滞甚至衰退。唐高宗在文告中说,因长安粮食供应困难,而洛阳有运河,运输方便,故建为东都。自唐高宗时到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间,皇帝均住在洛阳。五代时期,除后唐都洛阳外,其他朝代均都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建都非在洛阳、长安,而在河南开封。北宋大权集中于中央政府,鉴于中央政府消耗大,又鉴于长安离江淮太远,洛阳虽较佳,但开封更好,故建都于开封。 摘编自全汉羿中国社会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朱元璋定都南京,为中国统一后建都江南

20、的第一个皇帝。居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山川险固,气象十分雄伟。但是,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北方元朝残余势力的存在等,都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南京远离要10防,不便用兵,对北方的 控制鞭长莫及。朱元璋曾有迁都的意向,但终未成行。明成祖朱棣,出身燕王,对政治中心脱离军事中心的危害很有体会,成功地迁都北京。北京虽然远离全国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但有京杭大运河连接江南经济中心,还可以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明朝对国都的选址问题,争论一直非常激烈。 摘编自李传永论中国历代都城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北宋都城变迁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原因。(13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

21、述朱棣迁都北京。(12 分) 【答案】(1)特征:由西向东转移(由关中到中原地区转移);都城多在北方;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军事中心尽可能保持一致。(6 分) 原因: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粮食短缺;大运河的开通,洛阳、开封地理位置优越;江南经济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战乱和民族关系的影响。(7 分) (2)评述: 背景:历史上统一政权的都城多在北方;元朝残余势力存在,南京远离要防;意在加强北方边疆的防御。(4 分) 影响:加强了北方地区的军事力量,有利于维护明王朝的统治;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河海运输多有不便,远离经济中心,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6 分) 认识:都城的选址只有相对较好的区位,没有绝对理想的区位。(2 分)【解析】第(2)问可以从背景、影响和认识进行,其中背景,据材料中“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 , “对政治中心脱离军事中心的危害很有体会,但有京杭大运河连接江南经济中心,还可以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得出历史上统一政权的都城多在北方;元朝残余势力存在,南京远离要防;意在加强北方边疆的防御。影响,加强了北方地区的军事力量,有利于维护明王朝的统治;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河海运输11多有不便,远离经济中心,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据材料中“明朝对国都的选址问题,争论一直非常激烈”得出都城的选址只有相对较好的区位,没有绝对理想的区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