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19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补差专练.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948323 上传时间:2019-03-0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19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补差专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19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补差专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19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补差专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9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19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补差专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9高考化学考点必练专题19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补差专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考点十九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补差专练1 (2019 届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已知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A 2O 3(g)=3O2(g) H0C N 2(g)+3H2(g)=2NH3(g) H0【答案】B2 (2019 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年级 9 月质量检测)氟利昂是饱和碳氢化台物的卤族衍生物的总称,其破坏臭氧层的化学反应机理如下以 F-12 (二氯二氟甲烷)为例:CF2Cl2 CF2ClClClO 3ClOO 2ClOClOClOOCl(过氧化氯)ClOOCl 2ClO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紫外线可以增

2、大 CF2Cl2的分解速率B ClO +ClOClOOCl 的反应中有非极性键的形成C CF 2Cl2是臭氧破坏反应的催化剂D 臭氧屡破坏的关键因素有:氟利昂,太阳光【答案】C【解析】A、CF 2Cl2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出氯原子可破坏臭氧层,选项 A 正确;B、ClO +ClO ClOOC1 的反应中有非极性键 O-O 键的形成,选项 B 正确;C、臭氧破坏反应的催2化剂是 CF2Cl2 分解产生的氯原子,选项 C 不正确;D、臭氧屡破坏的关键因素有:氟利昂,太阳光,选项 D 正确。3 (2019 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工业上利用 Ga 与 NH3高温条件下合成固体半导体材

3、料氮化稼(GaN)同时有氢气生成。反应中,每生成 3molH2时放出 30.8kJ 的热量。恒温恒容密闭体系内进行上述反应, 下列有关表达正确的是A I 图像中如果纵坐标为正反应速率,则 t 时刻改变的条件可以为升温或加压B II 图像中纵坐标可以为镓的转化率C III 图像中纵坐标可以为化学反应速率D IV 图像中纵坐标可以为体系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答案】A4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一中 2018-2019 学年第一次月考高三化学试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B 反应 NH4HCO3(s)=NH3(g)H 2O(g)CO 2(g) H185.57 kJ m

4、ol1 能自发进行,是因为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转变的倾向C 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D 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答案】B【解析】A反应进行的自发趋势与反应速率无关,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速率不一定快,选项3A 错误;BH-TS0 的反应可自发进行,由H0、S0,能自发进行,是因为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转变的倾向,选项 B 正确;C焓变或熵变单独作为判断反应的判据不全面,应使用H-TS0 判断反应自发进行,选项 C 错误;D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则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进行

5、的方向,选项 D 错误。5 (2019 届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平桂高级中学高三摸底考试)等物质的量的 X(g)与 Y(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Y(g) 2Z(g)W(s) 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 v 正 (X)2 v 逆 (Z)B 平衡常数 K 值越大,X 的转化率越大C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有利于该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答案】B6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平桂高级中学 2019 届高三摸底考试)在一绝热(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s) C(g)+D(g),下列描述中不能表明反应

6、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D,同时生成 n molCC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 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答案】B【解析】A.该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发生变化,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 A 正确;B.生成 nmolD 是正反应,同时生成 nmolC 也是正反应,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故 B 错误;C. 该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发生变化,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 C 正确;D.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说明 C 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 D

7、正确。7 (2019 届浙江省“超级全能生”高考选考科目 9 月联考)在恒温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 当 : :2 且保持不变,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可显著增大反应速率D 达到平衡状态时,相同时间内,每消耗 的同时生成【答案】B8 (2019 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g)+2B(g) C(g)+D(g)己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混合气体的压强 混合气体的密度 B 的物质的量浓度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

8、子质量 v(C)与 v(D)的比值混合气体的总质量 混合气体的总体积 C、D 的分子数之比为 1 : 1A B C D 【答案】A【解析】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压强为变量,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时,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该反应前后都是气体,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则密度为定值,不能根据混合气体的密度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B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变量,当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时,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

9、变,总物质的量为变量,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变量,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v(C)与 v(D)的比值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则无法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反应前后都是气体,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始终不变,不能根据混合气5体的总质量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容器容积不变,则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为定值,不能根据混合气体总体积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C、D 的分子数之比为 1:1,无法判断各组分的浓度是否发生变化,则无法判断平衡状态,故错误;故选 A。9 (2019 届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氟利昂是饱和碳氢化台物的卤族

10、衍生物的总称,其破坏臭氧层的化学反应机理如下(以 F-12 (二氯二氟甲烷)为例):CF2Cl2 CF2Cl+Cl Cl+O3ClO+O 2ClO+ClOClOOCl(过氧化氯) ClOOCl 2Cl+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紫外线可以增大 CF2Cl2的分解速率 B ClO +ClO ClOOC1 的反应中有非极性键的形成C CF 2Cl2是臭氧破坏反应的催化剂 D 臭氧屡破坏的关键因素有:氟利昂,太阳光【答案】C10 (2019 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学期 9 月份考试)一定温度下,0.1mol N2和 0.3molH2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 2(g)+3H2(g) 2NH3

11、(g) H” 、 “” 、 “0) ,在一个有催化剂、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 2molA2和 1molB2,在500时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 的浓度为 xmolL1 ,放出热量 bkJ。请回答下列问题:(1) a_(填“” 、 “=”或“ ”、 “ ” 、 “=” 或“ ” 、 “=” 或“ 由于反应过程中恒压容器中的压强比恒容容器中的大,故反应物的18转化率较高,生成的 C3比恒容时多,则放出的热量也多变大b+c=a;(3)在相同条件下要想得到 2akJ 热量,由热化学方程式可得转化的 A 的物质的量为4mol,因反应为可逆反应,则加入的 A 的物质的量应大于 4mol,符合此要求的只有 D;(4

12、)A.生成物浓度降低,则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故 A 错误;B.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 B 错误;C.反应物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 C 正确;D.催化剂只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故D 错误; (5)由于该反应是一个分子数目减小的反应,在恒压条件下,建立平衡过程中容器的体积缩小,相当给原平衡加压,由于始终保持较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变大,放热热量多,所以 db;(6)保持同一反应温度,在相同容器中,将起始物质改为 4molA2和 2molB2,A 2和 B2的浓度均增大到原来的 2 倍,相对原平衡相当于缩小体积为原来的

13、一半,平衡正向移动,A 2和B2的转化率都增大。22 (2019 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年级 9 月质量检测)近年来环境问题突出,大气污染更为严重。回答下面问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首要污染物的是_ACO 2 BSO 2 C可吸入颗粒物 DH 2S(2)汽车尾气常含有 CO、NO 等有毒气体,汽车气缸中生成 NO 的化学方程式是_。(3)汽车排气管装有的三元催化装置,可以消除 CO、NO 等的污染,反应机理如下(以 Pt催化剂为例)I:NOPt(S)=NO(S)(Pt(S)表示催化剂,NO(S)表示吸附态 NO,下同)II:COPt(S)=CO(S)III:NO(S)=N(S)O

14、(S)19IV:CO(S)O(S)=CO 22Pt(S)V:N(S)N(S)=N 22Pt(S)VI:NO(S)N(S)=N 2O2Pt(S)尾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浓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回答下面问题汽车尾气消污反应最适宜的反应温度是_A 250 B300 C330 D400330以下的低温区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低温区 N2O 选择性高于 N2,由此可推断出:V 反应的活化能_反应的活化能(填“”或“=” ) ,理由是_结合反应机理和图像分析:温度位于 330400时,升高温度,V 反应的反应速率_, (填“增大” 、 “减小”或“不变” ,下同) ,反应的反应速率_。【答案】BC

15、N 2+O2 2NODCO+2NO CO2+N2O反应的活化能小,化学反应速率大,选择性高增大增大2023 (2019 届全国大联考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四)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用活性炭或一氧化碳还原氮氧化物,可防止空气污染。回答下列问题:已知:2C(s)+O 2(g)=2CO(g) H=- 221 kJ/molC(s)+O2(g)=CO2(g) H=- 393.5 kJ/molN2(g)+O2(g)=2NO(g) H= +181 kJ/mol (1)若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下列措施能够增大此反应中 NO 的转化率的是(填字母代号)_。a增大容器

16、压强 b升高温度 c使用优质催化剂 d增大 CO 的浓度(2)向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活性炭(足量)和 NO,发生反应 C(s)+2NO(g) N2(g)+CO2(g),NO 和 N2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表所示。T1/ T2/物质的量/mol0 5 min 10 min 15 min 20 min 25 min 30 minNO 2.0 1.16 0.80 0.80 0.50 0.40 0.40N2 0 0.42 0.60 0.60 0.75 0.80 0.8005min 内,以 CO2表示的该反应速率 v(CO2)=_,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_。第 15 min 后,温度调整到 T2,

17、数据变化如上表所示,则 T1_ T2(填“” “T2。若 30min 时,保持 T2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加入该四种反应混合物各 2 mol,此时各量分析如下: T2时平衡常数 K= =4, 加入混合物后 Qc= =1.36K,则此时反应正向移动;由于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为定值,新平衡时有: =4,解得 x=0.2;经计算NO 起始总量为 2mol+2mol=4mol,达到新平衡时 NO 的物质的量为(1.2-20.2)22mol/L2L=1.6mol,转化的 NO 共 4mol-1.6mol=2.4mol,所以最终达平衡时 NO 的转化率 a=。 (3)由于 KspCu(OH)2KspMg(OH)

18、2,所以先生成 Cu(OH)2沉淀;当两种沉淀共存时,溶液是 Cu(OH)2、Mg(OH) 2的饱和溶液,溶液中 OH-离子浓度相同,根据溶度积常数计算,溶液中 c(Mg2+)/c(Cu2+)= = =8.2108。24 (2019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三 10 月月考) “低碳”在工业生产中意义重大,充分利用原材料,不排放或减少排放“三废” ,不同工厂联合生产等都是很好的“低碳”生产方式。下面是几家工厂利用废气、废液、废渣联合生产化肥硫酸铵的工艺: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为_。(2)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_。(3)沉淀池中生成硫酸铵的化学方程式_。(4)在实验室中检验氨气的方法是

19、_。(5)副产品的化学式为_。该联合生产工艺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答案】过滤 N23H 2 2NH3CaSO4CO 22NH 3H 2O=CaCO3(NH 4)2SO4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含有 NH3(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检验,若产生白烟,则含有 NH3)(其他合理答案均可)CaOCO 2(若有 NH3,均可)(4)利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NH3,操作方法为: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23纸变蓝,则说明含有 NH3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检验,若产生白烟,则含有 NH3;(5)CaCO 3煅烧可生成 CO2和 CaO,其中 CO2可循环使用,CaO 为副产品。

20、25 (2019 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两份 A 和 B,每份 10 mL,分别向 A、B 中通入不等量的 CO2,再继续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 0.1 molL-1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 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的盐酸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原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2)曲线 A 表明,原 NaOH 溶液中通入 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_,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3)曲线 B 表明,原 NaOH 溶液中通入 CO2后,所得溶液加盐酸后产生 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的最大值为_mL。(4)硝酸

21、厂常用催化还原方法处理尾气。CH 4在催化条件下可以将 NO2还原为 N2。已知:CH 4(g)2O 2(g)=CO2(g)2H 2O(g)H889.6 kJmol 1 N2(g)2O 2(g)=2NO2(g)H67.7 kJmol 1 则 CH4还原 NO2生成水蒸气和氮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答案】0.75mol/LNaOH 与 Na2CO33:1112mLCH 4(g)2NO 2(g)= N2(g)2H 2O(g)CO 2(g) H-956.3 kJmol 124当 n(CO 2):n(NaOH)1,反应按进行,CO 2、NaOH 反应,无剩余,生成物为NaHCO3、Na 2CO3;当

22、n(CO 2):n(NaOH) ,反应按进行,等于 ,时,CO 2、NaOH 恰好反应生成Na2CO3;小于 时,生成 Na2CO3,NaOH 有剩余;由曲线 A 可知从 60mL 到 75mL 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 2O,所以 n(NaHCO 3)=n(HCl)=(0.075-0.06)L0.1mol/L=1.510-3mol,根据 C 原子守恒,所以 n(CO 2)=n(NaHCO 3)=1.510 -3mol,由(1)可知,n(NaOH)=0.0075mol,所以 n(CO 2):n(NaOH)=1.510 -3mol:0.0075

23、mol=1:5,小于 1:2,所以反应按进行,NaOH 有剩余,溶液中溶质为Na2CO3和 NaOH。根据 C 原子守恒,所以 n(Na 2CO3)=n(CO 2)=1.510 -3mol,再根据钠离子守恒,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0.0075mol-1.510-3mol2=0.0045mol,所以溶液中 NaOH 与 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0.0045mol:1.510 -3mol=3:1; (3)由曲线 B 可知从 25mL 到 75mL 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 2O,所以 n(CO 2)=n(HCl)=(0.

24、075ml-0.025ml)0.1mol/L=0.005mol,所以 CO2气体体积为 0.005mol22.4L/mol=0.112L=112mL;(4)已知:CH 4(g)2O 2(g)=CO2(g)2H 2O(g) H 1889.6 kJmol 1 ;N 2(g)2O 2(g)=2NO2(g) H 267.7 kJmol 1 ;根据盖斯定律,由-得反应:CH 4(g)2NO 2(g)= N2(g)2H 2O(g)CO 2(g) HH 1H 2889.6 kJmol1 -67.7 kJmol1 =-956.3 kJmol1 ;则 CH4还原NO2生成水蒸气和氮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CH4(g

25、)2NO 2(g)= N2(g)2H 2O(g)CO 2(g) H-956.3 kJmol 1 。26 (2019 届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含 C、N 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N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元素 C、N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更强的是_(填化学式) 。氨气应用于侯德榜制碱工艺,原理如下图所示:25(1)过程 i 通入 NH3和 CO2的顺序是_。(2)过程 ii 有利于析出更多 NH4Cl(s)的原因是_。(3)制碱副产品 NH4Cl 可用于生产 NH3和 HCl。但直接加热分解 NH4Cl, NH3和 HCl 的产率很低

26、,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 而采用在 N2氛围中,将 MgO 与NH4Cl 混合加热至 300,可获得高产率的 NH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第二周期 VA 族 NH3先通 NH3,后通 CO2NH4Cl(s) NH4+(aq)+Cl-(aq),增大c(Cl-),平衡左移,促进 NH4Cl 析出 NH3+HCl=NH4ClMgO+2NH4Cl 2NH3+MgCl 2+H2O(3)加热分解 NH4Cl 生成的 NH3和 HCl 冷却后又转化为氯化铵,从而得不到氨气,方程式为NH3HCl=NH 4Cl。而采用在 N2氛围中,将 MgO 与 NH4Cl 混合加热至 300 ,可获得高产率的 NH3,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还有氯化镁和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2NH 4Cl2NH3MgCl 2H 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JUS N R4 455-1979 Electromechanical o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methods Test 15b Insert retention in housine (axiaU《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测试方法 试验15b:外壳插入阻滞(轴向) n》.pdf JUS N R4 455-1979 Electromechanical o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methods Test 15b Insert retention in housine (axiaU《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测试方法 试验15b:外壳插入阻滞(轴向) n》.pdf
  • JUS N R4 456-1977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methods Test 15c Insert retention in housing (torsional)《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测试方法 试验15c:外壳插入阻滞(扭力)》.pdf JUS N R4 456-1977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methods Test 15c Insert retention in housing (torsional)《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测试方法 试验15c:外壳插入阻滞(扭力)》.pdf
  • JUS N R4 457-1977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metho s Test 15  Contact insertion and extraction force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测试方法 试验15d:接触插入力及拔出力》.pdf JUS N R4 457-1977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metho s Test 15 Contact insertion and extraction force 《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测试方法 试验15d:接触插入力及拔出力》.pdf
  • JUS N R4 458-1991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methods Test 15 e Contact retention in insert cable nutation《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测试方法 试验15e:接触件在插座、电缆转动中的保持力》.pdf JUS N R4 458-1991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methods Test 15 e Contact retention in insert cable nutation《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测试方法 试验15e:接触件在插座、电缆转动中的保持力》.pdf
  • JUS N R4 461-1990 Electromechanicai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methods Test 16c Contact bending strength《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测试方法 试验16c:触点抗弯强度》.pdf JUS N R4 461-1990 Electromechanicai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methods Test 16c Contact bending strength《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测试方法 试验16c:触点抗弯强度》.pdf
  • JUS N R4 462-1979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methods Test 16 d Tensile strength (arimped cormecttons)《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测试方法 试验16d:抗拉强度(压接连接件)》.pdf JUS N R4 462-1979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methods Test 16 d Tensile strength (arimped cormecttons)《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测试方法 试验16d:抗拉强度(压接连接件)》.pdf
  • JUS N R4 464-1978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metho s Test 16f Robustness of terminations《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测试方法 验试16f:接线端子的牢固性》.pdf JUS N R4 464-1978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metho s Test 16f Robustness of terminations《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测试方法 验试16f:接线端子的牢固性》.pdf
  • JUS N R4 465-1980 Elek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methods Test 16 g Measurement of contact deformation after crimping《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测试方法 试验16g:压接后的触点变形》.pdf JUS N R4 465-1980 Elek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methods Test 16 g Measurement of contact deformation after crimping《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测试方法 试验16g:压接后的触点变形》.pdf
  • JUS N R4 466-1978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methods Test 17a Cable clamp robustness《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测试方法 试验17a:电缆夹的牢固性》.pdf JUS N R4 466-1978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Test methods Test 17a Cable clamp robustness《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 测试方法 试验17a:电缆夹的牢固性》.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