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组合练 15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作文立意(50 分钟 5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画的文化特质,在于其独特的审美诉求和精神意蕴。如“一花一世界”所包含的博大,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基础上建立的中国画,不注重感官刺激,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宋代郭熙在山水训中有言, “山水,大物也” ,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营造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辉映时代气象。正如北宋国力富强,收复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宏幅巨制,如溪山行旅图等名作,表现了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全景式构图
2、_;而南宋_,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 。所以,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为祖国山河立传”光有扎实的技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要有家国情怀,作品要呈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其中包括特定形式所呈现的时代审美意境以及画家的精神追求。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 )。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 ,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境,二者_。因此,中国画创新既要守住精神,也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偷换概念,_,虽然
3、使用的是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这种创新,实则是在玩形式游戏,充其量是一种艺术实验,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更不可能成为中国画主流。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中国画建立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的基础上,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不注重感官刺激。B.建立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基础上的中国画,不注重感官刺激,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C.建立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基础上的中国画,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不注重感官刺激。2D.中国画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的基础上建立,不注重感官刺激,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解析 根据话
4、题一致的原则,文段的话题为“中国画” ,其在本句中应充当主语,需要放在句首,排除 B、C;而“强调”和“不注重”应当是前者在前,后者在后,而不能颠倒次序,排除 D。答案 A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气势磅礴 苟且偷安 相反相成 故弄玄虚B.惊心动魄 偏安一隅 相辅相成 故作高深C.气势磅礴 偏安一隅 相辅相成 故弄玄虚D.惊心动魄 苟且偷安 相反相成 故作高深解析 气势磅礴: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多形容景物)。惊心动魄:原形容作品的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感动很大。苟且偷安:形容得过且过,只图眼前安逸,不顾将来长远计划。偏安一隅:在残
5、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指封建王朝不能统治全国,苟且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相反相成:指两个对立的事物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促成。即相反的东西也相互依赖,具有同一性。相辅相成:意思是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故弄玄虚:故意玩弄让人捉摸不透的那一套,使人迷惑。故作高深:本来并不高深,故意装出高深的样子。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艰深词语,掩饰内容的浅薄。答案 C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其精神气象都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B.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彰显C.其精神气象皆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彰显D.其笔墨法度皆不是
6、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解析 括号前后谈论的内容重点,是“笔墨”和“审美”等关键词。答案 D4.下面是某运动员代表在校运动会上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做修改。(5 分)今天开幕的运动会将是我们的舞台,我们将在这里超过自我,为班级而战,为荣誉而战!我重视地代表全体运动员立誓:听从指挥,服从裁判,遵守比赛规矩和赛场秩序,在3比赛中团结互助,顽强拼搏,赛出水平,赛出风格!答: 答案 将“超过”改成“超越” ;将“重视地”改为“谨” ;将“立誓”改为“宣誓” ;将“规矩”改为“规则” ;将“互助”改为“协作” 。5.下面是某中学 18 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实施方
7、案,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10 字(含标点符号)。(6 分)答: 答案 活动分为前期教育和成人宣誓仪式两部分。前期是对 1618 岁中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并完成 48 小时预备期志愿者服务活动。完成前期教育后举行宣誓仪式,仪式依次安排三项活动:升国旗、唱国歌,师生代表发言,集体宣誓。二、名篇名句默写(6 分)6.(2018河北邯郸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直接点明桃花源中老人和小孩高兴、满足的情态的两句是“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如“_”一句借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之景色,抒发离别之情;“_”
8、一句通过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强大的感染力;“_”一句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心情。(3)阿房宫赋中,以“_”一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极广的宏伟气势。答案 (1)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2)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月明江水寒 (3)覆压三百余里三、文言文阅读(19 分)(2018河南南阳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4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
9、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 ”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 ”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
10、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 ”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选自明史杨继宗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B.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
11、愿捐俸代偿C.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D.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解析 这段话主要是叙述事情,要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月俸” “之” “原数” “他司” “仓吏” “继宗”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答案 B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进士,科举时代经过殿试考取的人叫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进士及第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B.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
12、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5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D.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解析 “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有误,乡试应是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答案 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
13、文人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职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平时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具收据,巧妙地拒绝了宦官。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察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将都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解析 “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有误,赠送物品在前,宦官要钱在后
14、。答案 C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5 分)译文: (2)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5 分)译文: 答案 (1)临走时,孔儒突然进入州府衙门,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边只有几件破衣6服罢了,孔儒惭愧地离去。(2)杨继宗多次与宦官张庆意见不合,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做官,常常在皇帝面前诋毁杨继宗。【参考译文】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成化初年,因为王翱的推荐,升任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冷峭,没
15、有人敢有所冒犯,他经常召集当地的老人询问民间的疾苦,并替他们解除。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有年满八岁不上学的子弟,则要处罚他们的父亲长兄。杨继宗总是用宾客之礼接待学官。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达。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乡里里正多被鞭挞而死。杨继宗张榜公告说:“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到府衙来报告姓名。 ”孔儒十分恼怒。杨继宗去拜见他说:“治理百姓有一定的规矩。您只管剔除奸猾的人和弊端,劝勉和惩治官吏。如果挨家挨户稽查核对,则是相关政府机构的事,不是御史的职责范围。 ”孔儒无法与他争辩,但心中深为忌恨。临走时,孔儒突然进入州府衙门,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边只有几件破旧衣服罢了,孔儒惭愧
16、地离去。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说:“钱都在,请给我立下印券。 ”太监吃惊得不敢接受。杨继宗进京觐见,汪直想要见他,他却不肯。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廉洁,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罢了。 ”九年任满,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他多次与宦官张庆意见不合,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做官,常常在皇帝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说道:“(你说的)恐怕就是那个不要一个钱的杨继宗吧?”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了解这个人了。 ”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行,来到驿亭下,将官署中的器物
17、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只带着一个仆从、几卷书回家。杨继宗极力维持风纪节操,而且心肠慈厚。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短缺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至于卖掉子女赔偿。杨继宗想从宽处理他们,却没有理由。有一天,他的月俸银送到,他让人称量一下,超出了原数,再量别的官吏俸银,也都如此,因此悟出了仓吏缺粮的原因。他准备据实上报,众人恐惶不安,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们赔偿。十余名仓吏因此获释。杨继宗曾监察乡试,得到两份好考卷,便身着朝服两次拜天道:“这二位考生必当为天下人才之魁,我为朝廷得人才而祝贺。 ”等到拆开考卷,知道二生为王华、李旻,后来两人果然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佩服杨继宗有眼光。四
18、、作文立意(5 分)711.(2018河南新乡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审题立意。材料一“表情包”是一种通过图片来表示感情的方式。表情包一经诞生,就统治了中国人的社交圈,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的社交方式是所谓“天可不聊,图不可不发” ,几乎任何对话都会出现表情包的身影。材料二一位教授表示,他感觉自己“落伍”了,常常不知道该怎么跟学生在手机上进行交流。最典型的例子是,现在学生都喜欢用表情包,有时他苦口婆心劝告学生几句,学生啥也不说,回一个表情包;表扬或批评学生几句,他们常常也是发来一个表情包。老师说,表情包简直是结束聊天的“利器” ,学生发“包” ,他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回应;这不是对话结束,而
19、是沟通中止了。材料三美国学者伯德惠斯特尔称,在两个人传播的场合中,有 7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专门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艾伯顿梅热比曾提出公式:沟通双方互相理解语调、语速(38%)表情、姿态(55%)语言内容(7%)。表情包是丰富了人们的表达能力,还是阻碍了人们的表达能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我的立意: 【审题立意】 (1)从丰富了人们的表达能力的角度立意:表情包可涵盖表情、姿态和语言内容, “一图抵千言” ,更贴近人际沟通的需求;表情包简单易懂,既省时省力,还能缓解聊天中的尴尬,具备幽默功能,能促进社会和谐和人际关系;青少年在人前难以彻底传达的喜怒悲欢,在表情
20、包中得到了全面宣泄,现实生活中饱受压抑、煎熬的心灵得到了慰藉与补偿;表情包的创作和开发门槛降低,人人都可以成为表情包的创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个性与创造性。(2)从阻碍了人们的表达能力的角度立意:表情包助长了我们表达的惰性,削弱了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久而久之,靠它可以含糊应对的事情,我们就懒得用语言说清楚;相对于语言表达的无穷无尽,表情包是有限的制式化的,当我8们的表达依赖于千篇一律的表情包时,思维就会出现同质化倾向;很多表情包都带有恶搞属性,配图和文字的强烈反差,具有引人发笑的效果,滥用表情包助长了娱乐恶搞之风;不是所有的悲伤,都能用文字诠释,但是一些悲伤,能从文字中得到安慰,这是表情包所不能给予的魅力。(3)从辩证分析的角度立意:表情包不失为一种新的语言补充,也的确具备一定的叙事功能,但其内核是孤独与思想的贫乏,缺乏精致的美感与对时代的沉思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