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4 部分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真题精选(一)(2018贺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人生立志须趁早赵九如近来读书,历览前人事状,深刻体会到少时立志的重要性。有人说“成名要趁早” ,其实,莫如说立志须趁早。“夫志,气之帅也。 ”对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 “宰相之杰”张居正写下“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 ,躬身改革、不计毁誉,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民族英雄林则徐树立救国为民的高远志向,在虎门销烟、抗击英军、安抚叛乱等历史事件中,始终做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注重立志,善养“浩然之气” ,就能涵养从容内敛的气质,蓄积坚定自信的精气神。立志非常必要,趁早立志
2、尤为重要。晚清名臣左宗棠青年时代就志向笃定,于 23 岁时自题对联以明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他也十分注重家风家教,告诫自己的孩子“志患不立,尤患不坚” , “小时志趣要远大,高谈阔论固自不妨” 。纵观左宗棠的一生,从办理洋务、主持船政到收复新疆、抗击法军,他一以贯之地践行自己的志向;他的孩子长大后能够报效国家、不辱使命,也与其早立志、立长志的教导密不可分。尽早确立志向,明确人生奋斗的方向,可以助人避免随波逐流、亦步亦趋,不被诱惑所误导。当然,美好的愿景不会自动实现,早立志仅仅是成长的起点。人生路途漫漫,如何坚守信念、矢志不渝,是生命历程各个阶段都需要作答的命题。特别是在
3、屡遭挫折或逆境时,更加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和勇气。历史上,司马迁狱中遭受苦难不曾移志,坚韧中写就巨著;苏武异邦牧羊数十载不折其志,最终梦圆归乡。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志向如何,直接影响着成就的取得,也只有为志向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志向引领行动、行动考验志向,两者相辅相成,演绎着立志与逐梦的交响。“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立志当胸怀宽广、眼界开阔,大胆追求远大的志向。而这背后,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人生如寄,何以才能不枉此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生就容易迷航。今天,为了“能被知识的亮光照到” ,四川凉山州“悬崖村
4、”的孩子曾在峭壁上留下瘦削的身影;为了触碰大山之外的世界,重庆双坪村村民用双手凿出一条“悬崖天路”那些看不见的理想信念与志向追求,正迸发着强大的能量。哲人有言:“没有崇高的生活理想的人,像大海里的一片小舟一样,它时刻都会被狂风巨浪袭击而沉没海底。 ”扬起理想的风帆、握紧志向的罗盘,不为风雨所阻、不被颠簸所拦,人生这一叶轻舟才能自信驶过万重山。2( 选自 2017 年 8 月 25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1下列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最适合的一项是( B )A人生须立志。B人生立志须趁早。C一个人的志向如何,直接影响着成就的取得。D人生应该立怎么样的志。2下列对本文采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5、( C )A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选文第段只用了事实论据。B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C第段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D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段提出问题,第段是分析问题,第段是解决问题。B第段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可以调换。C第段的画线句子,引用名言,运用排比句式,告诉我们要大胆追求远大的志向,丰富文章内涵,使表达的情感更加真挚细腻。D人生如寄,何以才能不枉此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如果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生就不容易迷航。(二)(
6、2018贵港)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细品寂寞王晓河人生在世,既不甘寂寞,更要耐得住寂寞。既“不甘”又“耐得” ,似乎冰炭不同炉,实则辩证统一。耐得寂寞是专心求一,厚实的底蕴在寂寞中沉淀,深邃的思想在寂寞中孕育,坚忍的意志在寂寞中磨炼;不甘寂寞是奋发向上,如火的激情在不甘中燃烧,惊人的创造在不甘中迸发,追求的目标在不甘中接近。 “耐得”常夯实, “不甘”促飞跃, “不甘”需“耐得”垫底, “耐得”需“不甘”引领, “不甘”与“耐得”两相交织,两者兼备,登得上乘境界。“巴蜀鬼才”魏明伦甘于寂寞,7 岁学戏,9 岁成为四川自贡市川剧团的“九龄童” ,工龄四十多年,居然没有换过供职单位。他干巴的
7、履历只有一行:自贡川剧团。他不甘寂寞,以“九部大戏、几卷杂文、两打碑赋”名扬天下,他幽默地说:“我的成功秘诀是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 。 ”袁隆平甘于寂寞,风里来雨里去研究杂交水稻;不甘寂寞,时刻瞄准更高的目标。耐得寂寞使无数才俊梦想成真,不甘寂寞使无数英雄再攀高峰。真正不甘寂寞的人,最能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寂寞的人最不甘寂寞。耐得寂寞,非是隐形遁迹,枯槁心灵;不甘寂寞,也非好高骛远,四面出击,而是3专攻与博取同存,冷静与激情共聚,埋头与抬头互辅。受得清冷,但不清贫,有自己广阔的心灵世界;追求卓越,但不浮躁,保持默默耕耘的精神境界;心中有主,心地轻松,满怀理想的绿洲和希冀的花朵。
8、反差大,实相通,功夫深,境界高, “耐得”而中气充足,“不甘”而神采飞扬,是一种上乘内功的修炼。二月河有一座右铭:“拿起笔来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笔来夹着尾巴做人。 ”所以,他有无波无浪地“静静地流淌” ,也有“我来写”的惊人一呼,成为写帝王的作家第一人。著名作家叶永烈,长期从事“寂寞之道” ,先以儿童文学、科幻文学、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 700 多万字。后来转向从事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创作,追寻探访中国现当代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独家涉及高度敏感题材和高度敏感人物,长期占领纪实文学制高点。耐得寂寞,非是百无聊赖,而是沉酣吸纳,激情四
9、射;不甘寂寞,也不是“拼命赶热闹,往热闹当中挤进去。从前白相大世界,越是乱哄哄、闹稠稠的地方,好像越有趣”(刘海粟语)。而是瞄准正道,追求卓越。两者浑然一体,互相砥砺,方有大成,方成大家。对寂寞“耐得”和“不甘” ,是人生的清醒之为、境界之为、积极之为、有为之为。好些事,存“耐得” ,正是因为“不甘” ,由于环境、能力、机遇等的限制,耐得住才有时机和可能,不甘心才有进取和提高。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耻;刘备韬晦蓄锐,天下三分。天下之事,相反相成, “板凳要坐十年冷” ,当沉淀积蓄时则沉淀积蓄, “文章不写一句空” ,当卓越爆发时则卓越爆发。入世中有淡定,淡定中有追求。淡定不与世隔绝,不颓唐沮丧,
10、追求不心浮气躁,不急功近利,总是充实、修养、打造自己,总是在搏击、前进。“腹有诗书气自华” ,境界到了,功夫到了, “耐得”和“不甘” ,便成了腾飞之两翼,左右相助,得心应手,有志竟成,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辉煌。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D )A冰炭不同炉指互相对立,不能两者同存。B喜新厌旧指求新去旧。C上乘内功指底蕴深厚,境界高妙。D韬晦蓄锐指沉淀积蓄,显露出逼人的锐气。2下列对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A )A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B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C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D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3下列对“耐得寂寞”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A耐得寂寞
11、是要专心求一,沉淀底蕴,孕育思想,磨炼意志。B耐得寂寞是要受得清冷,心无所求,心灵宁静,默默耕耘。C耐得寂寞是要沉下心来,不断吸收,充实提升。D耐得寂寞是要坐得了冷板凳,即使环境、能力、机遇等受限也坚持不放弃。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开篇提出主要观点“人生在世,既不甘寂寞,更要耐得住寂寞” 。4B古今名人并举,目的是使论据全面而典型,论证更具说服力。C文章前部分论证“甘于寂寞” ,后部分论证“不甘寂寞” 。D选文的论述结构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2018柳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铁 凝人工智能时代以疾风暴
12、雨之势降临人间,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生产演化的规则,颠覆了人们衣食住行用的传统生活方式,也严峻地冲击着人们传统阅读书籍的习惯。如今,在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和电脑的情况下,网络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 ,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记得扉页的题记上写着这样的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
13、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 。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也许正是阅读让他度过了那段苦难的岁月。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阅读的重
14、量有时在于它的“重” ,有时却在于它的“轻” 。这“轻” ,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 。各取所需的阅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 “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
15、价值吧。(节选自光明日报 ,有改动)1下列对“有重量的”阅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是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5B是无功利性、无预期的自发性阅读。C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式阅读。D是各取所需、立竿见影的快餐式阅读。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网络阅读能使人们快速、便捷地获得大量信息,但人们也由此产生了某种难言的失重感。B “无用”的阅读不为生计,令人心境解放,容易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温暖和自身的价值。C文章除了引用举例、对比的论证方法外,还运用了比喻论证,如第段的“疾风暴雨之势” “细嚼慢咽似的”等。D文章通过准确、通俗、朴实的语言将“有重量的精神运动”这个抽象的内容阐述得清楚明了。3下列材料,能够论证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A )A “读书时也应该像牛进食一样,不但慢慢咀嚼,而且需要反刍,把吃进的草料再加以精磨详研,如此反复,当然效果极佳。 ”刘心武B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C东吴大将吕蒙不喜读书,经过孙权再三劝读,他才答应。不久,鲁肃与吕蒙共商国是,发现他谈吐不凡,感慨他变化很大。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D意大利卓越画家达芬奇从小就爱好绘画,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苦练素描基本功,经过长期的艰苦磨炼和实践,终成一代艺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