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宁夏长庆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1. 将一小块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产物是A. NaOH B. Na2O C. Na2O2 D. Na2CO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Na 的性质活泼,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 Na2O,Na 2O 易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 吸收空气中的水和 CO2生成 Na2CO3xH2O,Na 2CO3xH2O 风化脱水生成 Na2CO3;答案选 D。考点:考查钠及化合物的性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硅酸可由二氧化硅与水反应制得B. Na2SiO3是硅酸盐,但不能溶于水C. 硅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单质是灰
2、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D. 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硅、二氧化硅即钴酸盐的性质与用途分析作答。【详解】A. 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直接与水反应制备硅酸,故 A 项错误;B. Na2SiO3是硅酸盐,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故 B 项错误;C. 硅是非金属元素,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故 C 项正确;D.二氧化硅对光具有全反射作用,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故 D 项错误;答案选 C。【点睛】本题侧重考查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其中 D 项是常考点,也是学生易混知识点。各自的用途分别是:1、硅单质常用于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与计算机芯片等;2、二氧化硅是石
3、英、水晶、玛瑙及光导纤维的成分;3、硅酸盐常用于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学生要理清这些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可混为一谈。23.Cl2用来消毒生活用水的原因是A. Cl2能杀灭细菌B. Cl2有毒C. Cl2是氧化性很强的气体D. Cl2与水反应生成 HClO 有强氧化性,可杀灭水中细菌【答案】D【解析】Cl2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原因是氯气溶于水后,与水发生反应生成 HClO,而 HClO 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漂白,可以杀毒。而干燥的氯气是不具备这种性质的,只具有较强的毒性。所以 D 选项正确。4. 下列氯化物中不能用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A. CuCl2 B. FeCl2 C. MgCl2 D
4、. KCl【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氯气是强氧化性物质,将 Fe 氧化成最高价态,所以 FeCl2不能直接由铁和氯气反应制的。答案选 B。考点:元素化合物的反应点评:变价金属与强氧化剂反应时,被氧化成高价态,变价金属与弱氧化剂反应时,被氧化成低价态。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钠保存在煤油里的原因之一是它极易与氧气反应B. 铝在空气中很容易燃烧C. 镁表面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D.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3O4【答案】A【解析】镁铝均为活泼金属,在空气中即可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继续氧化;铝需要点燃才可燃烧;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2O36.下列检验 Fe3+的方法错误的是
5、( )A. 加入 NaOH 溶液,生成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3B. 加入 NaOH 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C. 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显示红色D. 加入氨水,生成红褐色沉淀【答案】A【解析】【分析】铁离子能够与氢氧根离子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则可用碱溶液检验,如氢氧化钠、氨水等;铁离子能够与硫氰根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硫氰化铁,可用硫氰化钾检验;亚铁离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现象较为明显,据此进行解答。【详解】A. 加入 NaOH 溶液,生成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该现象为亚铁离子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不能作为检验 Fe3
6、+的方法,故 A 项错误;B. 加入 NaOH 溶液,铁离子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可作为检验Fe3+的方法,故 B 项正确;C. 加入硫氰化钾溶液,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生成硫氰化铁,溶液显示红色,据此可检验 Fe3+,故 C 正确;D. 加入氨水,铁离子与氨水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据此可检验 Fe3+的存在,故D 项正确;答案选 A。7.下列各组物质相互作用,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的是A. Na 和 O2 B. Na2CO3和 HClC. AlCl3和 NaOH D. NaOH 和 NaHCO3【答案】D【解析】【分析】A. 根据物质充分燃烧和
7、不充分燃烧的生成物不同分析;B. 根据 Na2CO3和少量 HCl 生成氯化钠、碳酸氢钠;与过量的 HCl 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C. 氯化铝和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4D. 碳酸氢盐和其对应的强碱的反应产物是碳酸盐;【详解】A. 钠和氧气反应在常温下,会生成氧化钠;而在加热时,则生成过氧化钠,反应条件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故 A 项错误;B. Na2CO3和 HCl 生成反应,少量 HCl 生成氯化钠、碳酸氢钠;过量 HCl 则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用量比改变,会引起产物的种类改变,故 B 项错误;C. 氯化铝和少量
8、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和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氢氧化铝再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偏铝酸钠,溶液又变澄清,故 C 项错误;D. 碳酸氢钠和其对应的强碱氢氧化钠的反应产物是碳酸钠,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故 D 项正确;答案选 D。【点睛】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可能跟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有关,所以提醒学生写化学方程式时要多加留意,其中 B 选项,是学生易错点,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实质是溶液中的 CO32-与 H+的反应,其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CO 32-与少量的 H+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O32-+H+ HCO 3-,若酸过量,则
9、生成的 HCO3-会继续与 H+发生第二步反应:HCO 3-+H+ CO2+H 2O。8. 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 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 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再过滤, 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A. AlO2- B. Cu2+ C. Al3+ D. Mg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镁、铝与盐酸反应生成 Mg2+和 Al3+存在溶液中,铜不与盐酸反应被过滤出去,当加入过量烧碱溶液时,Mg 2+与烧碱溶液的 OH-生成 Mg(OH)2,且 Mg(OH)2不再与烧碱溶液的 OH-反应,Mg(OH) 2沉淀被过滤出去,Al 3+与烧碱溶液的 OH-首先生成 Al(OH)3沉淀
10、,接着Al(OH)3沉淀又与烧碱溶液的 OH-反应生成 AlO2离子存在溶液中。故选 A。考点: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点评:注意金属单质活泼性的差别,铝单质的两性,本题考查的内容全部源自课本。9.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 硬铝 B. 黄铜 C. 钢铁 D. 金箔5【答案】D【解析】A 硬铝 含 Cu、Mg、Mn、少量的硅,其余是铝,所以是铝的合金B 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C 钢铁是铁和碳的合金D 金箔是 Au,是纯净物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硅在自然界中常以单质形式存在B. SiO2是酸性氧化物, 所以不与任何酸反应C. 可用 Na2SiO3溶液和 CO2反应来制备 H2Si
11、O3D. NaOH 溶液可以盛装在带玻璃塞的磨口试剂瓶中【答案】C【解析】【分析】A. 硅化学性质较活泼,在自然界中无硅单质;B. 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C.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作答;D. 氢氧化钠能与 SO2、CO 2、SiO 2、P 2O5等酸性氧化物反应。【详解】A. 硅在自然界中都是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故 A 项错误;B. 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不与其他酸、水反应,故 B 项错误;C. 强酸与弱酸的盐反应可制备弱酸,可用 Na2SiO3溶液和 CO2反应来制备 H2SiO3,故 C 项正确;D. NaOH 溶液的存放方法是:密封保存,试剂瓶应用橡胶塞或
12、软木塞,不能用玻璃塞,因为 NaOH 能与玻璃中的 SiO2反应生成具有粘性的硅酸钠,其化学方程式为:2NaOH+SiO2=Na2SiO3+H2O,故 D 项错误;答案选 C。11.除去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试剂是A. 稀盐酸溶液 B. 稀硝酸溶液 C. 稀氨水 D. 稀氢氧化钠溶液【答案】D【解析】6【分析】根据 Al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特性来分析作答。【详解】A. Mg、Al 均与稀盐酸反应,不能除去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故 A 项错误;B. 二者均与稀硝酸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达到除杂目的,故 D 不选;C. 二者均与稀氨水不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目的,故 C 项错误;D
13、. Al 与 NaOH 溶液反应,而 Mg 不能,则溶于足量 NaOH 反应后过滤可分离,故 D 项正确;答案选 D。12.为了除去 Fe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FeCl3,最好的方法是向此溶液中A. 通入氯气 B. 加入 Zn C. 加入 Fe D. 加入 Cu【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解答物质分离提纯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1.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 ,即分离提纯后的物质应是纯净物(或纯净的溶液) ,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2.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A氯气能和氯化亚
14、铁反应生成氯化铁,错误;B锌是活泼的金属,能和氯化铁、氯化亚铁反应置换出铁,错误;C氯化铁能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正确;D氯化铁能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引入了新的杂质,错误。答案选 C。考点:考查物质的除杂的方法的判断的知识。13.不能用来鉴别 Na2CO3和 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 )A. 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B. 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 CaCl2溶液C. 分别在这两种固体中,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D. 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答案】D【解析】【详解】A.Na 2CO3受热不分解,而 NaHCO3受热
15、分解,可以鉴别,故 A 不选;B.Na2CO3与 CaCl2溶液作用产生 CaCO3沉淀,而 NaHCO3则不与 CaCl2溶液反应,无沉淀产生,也可以鉴别,故 B 不选;C.向 Na2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时,先无气体产生,当盐酸加入较多时,可产生气体,而向7NaHCO3中加入同浓度盐酸,则迅速产生气体,可以通过产生气体的快慢加以鉴别,故 C 不选;D.Na2CO3和 NaHCO3均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 D 选。故选 D。14.相同质量的两份铝粉,分别放入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的氢气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是( )A. 1:1 B. 1:6 C. 2:3
16、D. 3:2【答案】A【解析】【分析】相同质量的两份铝,铝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铝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酸、碱足量时,铝完全反应,则铝的质量相等生成的氢气也相等,据此即可解答。【详解】由 2Al+6HCl=2AlCl3+3H2、2Al+2H 2O+2NaOH=2NaAlO2+3H2可知,酸、碱均过量,则铝完全反应,相同质量的两份铝,铝的物质的量相等,从方程式中可以看到铝与氢气的比例都是 2:3,因此产生的氢气是相等的,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 1:1,答案选 A。【点睛】铝与盐酸、氢氧化钠反应的对比计算是常考点,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审题要认真,抓住物质的用量是解题的关键,再依
17、据关系式法找出生成氢气的体积(或物质的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求解。15.在实验室里,要想使 AlCl3溶液中的 Al3+全部沉淀出来,应选用下列试剂中的A. 石灰水 B. 氢氧化钠溶液 C. 硫酸 D. 氨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和酸反应,也能和强碱反应,所以要想使氯化铝溶液中的 Al3+全部沉淀出来,最好选用氨水,答案选 D。考点:考查氢氧化铝制备、性质的判断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该题基础性强,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试能力。16.含有 HCl 和 AlC
18、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生成的沉淀和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关8系的大致图像为 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分析】坐标中 x 轴表示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y 轴表示沉淀的量,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含有盐酸的 AlCl3溶液中,先发生 NaOH+HClNaCl+H 2O,开始不产生沉淀,再发生AlCl3+3NaOHAl(OH) 3+3NaCl,产生沉淀,最后发生 Al(OH) 3+NaOHNaAlO 2+2H2O,根据方程式判断沉淀生成与沉淀消失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以此来解答。【详解】由信息可知,x 轴表示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y
19、轴表示沉淀的量,则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含有盐酸的 AlCl3溶液中,先发生 NaOH+HClNaCl+H 2O,所以开始一段时间内没有沉淀生成,酸反应后发生,AlCl 3+3NaOH Al(OH)3+3NaCl,产生沉淀,AlCl 3反应完毕,再发生反应 Al(OH)3+NaOH NaAlO2+2H2O,随碱的量增加沉淀又消失,且生成沉淀与溶解沉淀消耗的碱的体积之比为 3:1,图象为: ,故 D 项正确,答案选 D。【点睛】铝三角的转化关系是常考题型,要理清铝元素的存在形式。结合图像分析出每个阶段的具体反应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参加反应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17.
20、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e3O4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B. Fe(OH)2为白色固体,不溶于水,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9C. Fe2(SO4)3与 KSCN 反应产生血红色沉淀D. 除去 FeCl3溶液中的 FeCl2杂质,可以向溶液中通入适量的氯气【答案】D【解析】【分析】A. 四氧化三铁俗称磁性氧化铁,是一种黑色固体;B. Fe(OH)2为白色固体,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C. 三价铁离子遇到 KSCN 显红色;D. 氯气可将 Fe2+氧化为 Fe3+。【详解】A. 四氧化三铁俗称磁性氧化铁,是一种黑色固体,三氧化二铁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故 A 项错误;B.
21、 Fe(OH)2为白色固体,不溶于水,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故 B 项错误;C. Fe2(SO4)3与 KSCN 反应发生络合反应产生血红色物质,不生成沉淀,故 C 项错误;D. 氯气具有氧化性,可将 Fe2+氧化为 Fe3+,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可以向溶液中通入适量的氯气,除去 FeCl3溶液中的 FeCl2杂质,故 D 项正确。答案选 D。18.下列各项正确的是A. 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H 2O = Na OH H 2B. 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 2+H2O 2H+Cl-+ClO-C. AlCl3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Al 3 3NH 3H2O = Al(OH)33
22、NH 4+D. 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Cu 2 = 2Na Cu【答案】C【解析】【分析】A. 原子不守恒;B. 次氯酸为弱酸,写化学式,不能拆;C. 氯水为弱碱,可以与铝盐制备氢氧化铝沉淀;D. 钠投入到盐溶液,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详解】A. 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2H 2O = 2Na 2OH H 2,故 A 项错误;B. HClO 为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书写时,应写成化学式,则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10式:Cl 2+H2O H+Cl-+HClO,故 B 项错误;C. Al(OH)3不溶于弱碱,则 AlCl3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的离子方程式为:Al3
23、 3NH 3H2O = Al(OH)33NH 4+,故 C 项正确;D. 钠化学性质很活泼,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继续与溶质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其离子方程式:2NaCu 2 2H 2O= 2Na Cu(OH) 2H 2,故 D 项错误;答案选 C。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B. 在 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C. 在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含 SO42-D. 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
24、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答案】A【解析】【分析】A. 硝酸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硝酸而使溶液呈黄色;B. 氯气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C. 能和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有 SO42-、SO 32-、HSO 3-、Ag +等;D. 常温下,浓硫酸和铜不反应。【详解】A. 硝酸不稳定,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硝酸而使溶液呈黄色,所以浓硝酸溶液呈黄色,故 A 项正确;B. 氯气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氯气和淀粉溶液不反应,故 B 项错误;C. 能和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有
25、 SO42-、SO 32-、HSO 3-、Ag +等,所以产生白色沉淀时该离子不一定是硫酸根离子,故 C 项错误;D. 常温下,浓硫酸和铜不反应,加热条件下铜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 D 项错误;答案选 A。【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离子的检验与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其中 C 项是常考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在进行离子检验时,要注意排除干扰杂质离子的干扰,SO 42-正确的检验方法为:取少许原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若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几滴 BaCl2溶液,有白11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原溶液中有 SO42-,学生平常要理解记忆,牢记在心。20.下列关于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实验室常用酒精除去
26、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黄B. 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 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使之褪色说明 SO2具有还原性D. SO2通入饱和 H2S 溶液中析出浅黄色沉淀说明 SO2具有氧化性【答案】A【解析】【分析】A. 硫黄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B. 硫元素的常见价态有-2 价、0 价、+4 价和+6 价;C. 酸性高锰酸钾与二氧化硫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 SO2与 H2S 发生归中反应。【详解】A. 因硫黄易溶于二硫化碳(CS 2) ,实验室常用二硫化碳(CS 2)除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硫黄,故 A 项错误;B. 单质硫的化合价位 0 价,可以被还原为-2 价,也可被氧化为
27、+4、+6 等价态,则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 B 项正确;C. 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酸性高锰酸钾会因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褪色,SO2会被氧化为 SO42-,具有还原性,故 C 项正确;D. SO2与 H2S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O 2+2H2S = 3S+2H 2O21.下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的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 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C. 氨水很稳定,将烧瓶内的红色溶液加热颜色不会发生变化D. 形成“喷泉”的主要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答案】C12【
28、解析】【详解】A喷泉实验是利用压强差产生的,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压强急剧减小,外界大气压不变,导致烧杯中液体通过导管进入烧瓶而产生喷泉,故 A 正确;B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使其溶液呈碱性,碱遇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故 B 正确;C一水合氨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更容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水,溶液的碱性减小,导致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故 C 错误;D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压强急剧减小,外界大气压不变,导致烧杯中液体通过导管进入烧瓶而产生喷泉,故 D 正确;故答案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喷泉实验,明确喷泉实验原理是解本题的关键,知道氨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注意一水合氨的不稳定
29、性。22.把铁、铜、盐酸、FeCl 3、FeCl 2和 CuCl2溶液混在一起,铁有剩余,则溶液中所含最多的阳离子是A. H B. Cu2 C. Fe3 D. Fe2【答案】D【解析】【分析】因为物质氧化性的强弱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FeCl 3CuCl 2FeCl 2,还原性 FeCu,Fe 有剩余,则 Cu 没有参加反应,溶液中不存在 Fe3+、Cu 2+,以此解答该题。【详解】把铁、铜、盐酸、FeCl 3、FeCl 2和 CuCl2溶液混在一起,铁有剩余,则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Fe+2FeCl3=3FeCl2,Fe+CuCl 2=Cu+FeCl2,Fe 3+,Cu 2+都不能存在,因此溶液中
30、所含最多的阳离子只有 Fe2+,故 D 项正确;答案选 D。23.在标准状况下将 2.24 LCO2通过一定量的固体过氧化钠后收集到 1.68L 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中 O2 的体积为A. 0.28L B. 0. 56L C. 1.12L D. 2.24L【答案】B【解析】【分析】13发生反应:2CO 2+2Na2O2=2Na2CO3+O2 ,根据气体的体积差,通过差量法计算参加生成的氧气的体积。【详解】则 1:1=x:0.56L解得 x = 0.56 L,故 B 项正确;答案选 B。【点睛】本题涉及的计算不难,利用差量法是解题的关键,学生需要理解化学方程式中的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差等于同条件下的
31、体积之比。24.200mL 1molL1的氯化铝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 2molL1的 NaOH 溶液,最终产生7.8g 沉淀,则加入的 NaOH 溶液的体积可能为350mL 90mL 150mL 200mLA. 只有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AlCl3和 NaOH 反应,当 NaOH 不足时生成 Al(OH) 3,当碱过量时,则生成 NaAlO2AlCl 3的物质的量为 0.2 mol,完全生成 Al(OH) 3沉淀时,沉淀质量应为 15.6 g,大于实际沉淀质量为 7.8 g,说明有两种情况:一为沉淀不完全,只生成 Al(OH) 3沉淀;另一种情况为沉淀部分溶解,既生成
32、Al(OH) 3沉淀,又生成 NaAlO2,据此计算【详解】0.2mol78g/mol = 15.6 g7.8 g,说明有两种情况:一为沉淀不完全,只生成Al(OH)3沉淀;另一种情况为沉淀部分溶解,既生成 Al(OH)3沉淀,又生成NaAlO2,nAl(OH) 3= = 0.1 mol,7.8g78g/mol若碱不足,由 Al3+3OHAl(OH) 3可知,NaOH 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3=0.3 mol,故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为 = 0.15 L = 150 mL,0.3mol2mol/L沉淀部分溶解,既生成 Al(OH)3沉淀,又生成 NaAlO2,则:Al3+3OHAl(
33、OH) 3141 3 10.1mol 0.3mol 0.1mol故转化 AlO2的 Al3+的物质的量=0.2 mol0.1 mol=0.1 mol,Al3+4OHAlO 2+2H2O1 40.1mol 0.4mol则消耗的碱的物质的量为 0.3 mol+0.4 mol=0.7 mol,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为 = 0.7mol2mol/L0.35 L = 350 mL,故 B 项正确,答案选 B。25.1.92g 铜投入一定量浓 HNO3中,铜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 672mL气体(标况) 。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况下一定体积的 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
34、中,则通入 O2的体积可能是A. 504mL B. 168mL C. 336mL D. 224mL【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电子守恒计算,已知 Cu+HNO3 NO、NO 2+O2 HNO3,则反应前后 HNO3的物质的量不变, 而化合价变化的只有铜和氧气,则 Cu 失去电子数目等于 O2得到电子的数目,以此进行计算。【详解】1.92g Cu 的物质的量为 n(Cu)= = 0.03 mol,反应时失去电子数目为 2 1.92g64g/mol 0.03 mol = 0.06 mol,由反应整个过程为 Cu+HNO3 NO、NO 2+O2 HNO3可知,反应前后 HNO3的物质的量不变,而化
35、 合价变化的只有铜和氧气,则 Cu 失去电子数目等于 O2得到电子的数目,所以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n(O 2)= = 0.015mol,V(O 2)= 0.015 mol22400 mL/mol = 336 mL,0.06mol4所以通入 O2的体积为 336mL,故 C 项正确;答案选 C。26.有三种金属单质 A、B、C,其中 A 的焰色反应为黄色,B、C 是常见金属。三种金属单质A、B、C 能与气体甲、乙、丙及物质 D、E、F、G、H 之间发生如下转化关系(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15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H_;G_;乙_
36、;(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_反应_(3)F 溶液与气体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 (1). Na (2). Fe(OH)3 (3). FeCl3 (4). Cl2 (5). Fe+2HCl=FeCl2+H2 (6). 2Al+2NaOH+2H2O=2NaAlO2+3H2 (7). 2Fe2+Cl2=2Fe3+2Cl-【解析】【分析】A 是金属单质,且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则 A 是 Na,黄绿色气体乙是 Cl2,红褐色沉淀是 H是 Fe(OH) 3,Na 和水反应生成 NaOH 和 H2,则甲是 H2、D 是 NaOH,金属 B 能和 NaOH 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则 B 是 Al,氢气
37、和氯气反应生成 HCl,则丙是 HCl,E 是盐酸,盐酸和 C 反应生成 F,F 能和氯气反应生成 G,G 和 NaOH 反应生成 Fe(OH) 3,则 G 是 FeCl3,F 是FeCl2,C 是 Fe,再结合题目分析解答。【详解】 (1)通过以上分析知,A 是 Na、H 是 Fe(OH) 3、G 是 FeCl3、乙是 Cl2,故答案为:Na;Fe(OH) 3;FeCl 3;Cl 2;(2)反应是 Fe 与盐酸的反应,则其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 2+H2,反应为金属 Al 和 NaOH 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的过程,则其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
38、lO2+3H2;故答案为:Fe+2HCl=FeCl 2+H2;2Al+2NaOH+2H 2O=2NaAlO2+3H2,(3)F 溶液为 FeCl2,气体乙为 Cl2,则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2+Cl2=2Fe3+2Cl-,16故答案为:2Fe 2+Cl2=2Fe3+2Cl-。27.实验室通常采用以下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2)在反应中 MnO2发生_(填“氧化”或“还原” ,下同)反应,Cl 2是_产物。(3)装置 C 中所装试剂为_,其作用为_。(4)检验氯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_。(5)F 中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
39、。(6)工业上常用氯气与石灰水反应制备漂白粉,而久置漂白粉容易失效,请写出漂白粉失效的原理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 (1). MnO2+4HCl(浓) MnCl2+Cl2+2H 2O (2). 还原 (3). 氧化 (4). 饱和食盐水 (5). 吸收 Cl2中混有的 HCl (6). 在集气瓶口放置一片湿润的淀粉 KI 试纸,若试纸变蓝,则已收集满 (7). Cl2+2OH-=Cl-+ClO-+H2O (8). Ca(ClO)2+CO2=CaCO3+2HClO (9). 2HClO 2HCl+O2【解析】【分析】(1)实验室采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备氯气;(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
40、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3)根据氯气、氯化氢的性质分析;(4)依据淀粉能使碘单质变蓝,而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碘单质分析作答;(5)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单质、水不能拆,据此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即可。【详解】 (1)浓盐酸有还原性,二氧化锰有氧化性,浓盐酸和二氧化锰能发生氧化还原反17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2H 2O,故答案为:MnO 2+4HCl(浓) MnCl2+Cl2+2H 2O;(2)该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由+4 价变为+2 价,所以二氧化锰
41、得电子作氧化剂,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 价变为 0 价,所以氯化氢失电子作还原剂,得到的氯气是氧化产物,故答案为:还原;氧化;(3)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Cl 2+H2O=H+Cl-+HClO,食盐水溶液中的氯离子抑制氯气的溶解,降低氯气的溶解度,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吸收 Cl2中混有的 HCl;(4)氯气可将 KI 氧化为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则检验氯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在集气瓶口放置一片湿润的淀粉 KI 试纸,若试纸变蓝,则已收集满,故答案为:在集气瓶口放置一片湿润的淀粉 KI 试纸,若试纸变蓝,则已收集满;(5)F 为尾气吸收装置,盛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42、,氯气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其离子方程式为:Cl 2+2OH-=Cl-+ClO-+H2O,故答案为:Cl 2+2OH-=Cl-+ClO-+H2O;(6)制取漂白粉的使用的是氯气和消石灰,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水,又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是因为其有效成分次氯酸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次氯酸,并且次氯酸见光、受热分解,从而使漂白粉失效,即发生 Ca(ClO)2+CO2=CaCO3+2HClO,2HClO 2HCl+O2,故答案为:Ca(ClO) 2+CO2=CaCO3+2HClO;2HClO 2HCl+O2。28.实验室用图示装置制取干燥的氨气:(1)实验室制备氨气化学
43、方程式是_。(2)工业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3)若想制得干燥的氨气,应选择装置_(填“甲” “乙”或“丙” ) ,不能用乙装置干燥氨气的原因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8(4)检验试管 C 中氨气收集满的方法是_。(5)试管口放置棉花的作用是_。(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收集氨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填字母)。A收集氨气的原理是向下排空气法B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C当烧杯中的水变红时证明氨气已收集满D该装置会形成红色喷泉【答案】 (1). 2NH4Cl+Ca(OH)2 CaCl2+2NH3+H 2O (2). N2+3H2 2NH3 (3). 丙 (4). 2NH3+H2SO4=(NH
44、4)2SO4 (5).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已收集满(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收集满) (6). 防止空气与氨气对流,收集不到纯净的氨气 (7). D【解析】【分析】(1)实验室是利用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制备氨气;(2)工业上利用氮气与氢气制备氨气;(3)氨气为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干燥;(4)依据氨气是碱性气体,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遇到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冒白烟)检验是否集满;(5)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氨气时很容易由于周围空气的流动,使收集装置不能集满;(6)A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B有缓冲作用的装置能防止倒吸;C
45、氨水溶液呈碱性,碱遇酚酞试液变红色;D干燥管有缓冲作用,不能形成喷泉。【详解】 (1)实验室利用 NH4Cl 和 Ca(OH) 2加热可制备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H 2O,故答案为:2NH 4Cl+Ca(OH)2 CaCl2+2NH3+H 2O;19(2)工业上利用氮气与氢气合成氨,其化学方程式为:N 2+3H2 2NH3,故答案为:N 2+3H2 2NH3;(3)氨气为碱性气体,根据图示信息,可选丙碱性干燥剂(碱石灰)干燥,而不能用装置乙,因为浓硫酸为酸性干燥剂,会与氨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铵,其化学方程式为:2NH3+H2SO4=(N
46、H4)2SO4,故答案为:丙;2NH 3+H2SO4=(NH4)2SO4;(4)氨气是碱性气体,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集满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冒白烟,故检验试管 C 中氨气收集满的方法为: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已收集满(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收集满) ,故答案为: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已收集满(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收集满) ;(5)为防止空气对流,防止收集的氨气不纯,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故试管口放置棉花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与氨气对流,收集不到纯净的氨气,故答案为:
47、防止空气与氨气对流,收集不到纯净的氨气;(6)A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且和氧气不反应,所以收集氨气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 A 项正确;B干燥管有缓冲作用,所以能防止倒吸,故 B 项正确;C氨水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使其溶液呈碱性,碱遇酚酞试液变红色,故 C 项正确;D干燥管有缓冲作用,烧杯中液体不能进入烧瓶中,所以不能形成红色喷泉,故 D 项错误;答案为 D。29.在一定质量的 AlCl3和 MgCl2混合溶液中逐渐滴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 NaOH 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20(1)O-X 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X-Y 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3)生成 Mg(OH)2的质量为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