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953370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 20182019 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填写到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第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

2、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墨子非攻下有“至乎夏王桀,天有祜命,日月不时,寒暑杂至,五谷焦化”之论;国语周语上有“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之说。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A. 气候变迁决定王朝兴衰B. 灾异影响政治生活C. 天人感应观念渗入儒学D. 礼乐文化根深蒂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可翻译为伊水和洛水干涸导致夏朝灭亡,黄河干枯而导致商朝灭亡,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灾异影响政治生活,B 选项符合题意。气候变迁决定王朝

3、兴衰说法错误,A 选项排除。天人感应是西汉董仲舒提出来的,与材料时间不符合,C 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神权色彩,未体现礼乐文化,D 选项排除。2.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 ,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尸体展示在街2头。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会被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 ,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这表明A. 孝道成为社会共识B. 经济发展促进道德提高C.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 专制皇权不断得到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忠孝,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 ,使儒家的伦理道德得到强化,C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

4、是汉朝以孝治天下的政策,并未成为全社会的共识,A 选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儒家思想对政策的影响,未体现经济发展与道德的关系,B 选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汉朝统治者借助儒家思想维护自身统治,未体现专制皇权不断加强,D 选项排除。3.汉高祖刘邦对“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地文化十分重视。他的大风歌在句式、节奏、文辞上都有明显的楚辞特色。由此可见,汉初楚文化的流行主要是因为A. 楚文化利于维护统治秩序B. 楚辞的开创者有革新思想C. 西汉建立促进了民族融合D. 政权更替以及统治者提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高祖刘邦对的楚地文化十分重视”可知,统治者的倡导是楚文化流行的主要原

5、因,D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楚文化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A 选项排除。楚辞的开创者是屈原,与刘邦无关,B 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楚辞,未体现民族融合,C 选项排除。4.汉武帝时将诗 书 礼 易 春秋这五部书称为“五经” 。汉末以来,长期变乱,儒家典籍散佚,文理乖错,且师说多门,章句杂。唐建立后,太宗下令召集当时一些著名的儒士共同撰修五经正义 。唐太宗的做法旨在A.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3B. 改变思想混乱的局面C. 适应“三教合一”的需要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长期变乱,儒家典籍散佚,文理乖错,且师说多门”和唐太宗主张编写五经正义可知,唐太宗主张改变思想混乱的

6、局面,B 选项符合题意。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与材料无关,A 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儒佛道三教合一,C 选项排除。儒家思想主要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不是唐太宗的主旨,D 选项排除。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求利为先。至正始之际,而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风俗又为之一变。 ”由此可知,顾炎武A. 以宋明理学重建社会风俗B. 阻止趋势求利的商业交游C. 反对宋明理学的空疏学风D. 推动工商市民阶层的壮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当

7、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求利为先”可知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反对宋明理学的空疏学风,C 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并未主张以宋明理学重建社会风俗,A 选项排除。根据材料“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求利为先”可知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思想形成一种冲击,但是顾炎武并未主张商业交游,B 选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工商市民阶层的壮大,并不是顾炎武的主张推动的”D 选项排除。6.“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表 1 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4史实 结论A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已有“纸”的名

8、称和解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B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主要记述各种急性病症的简便治疗方法,并略记了病因、症状。该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C阮元在畴人传中指出:“良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当然,而不复强求其所以然。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重经验轻实验D天工开物一书,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 ,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文化专制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良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当然,而不复强求其所以然。 ”可知自然规律不是人力可以掌握的,因此能知道表面现象即可,不必深究其内在规

9、律,因此得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重经验轻实验,C 选项符合题意。根据说文解字对纸的解释,并不能得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还需要出土文物证明,A选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并非肘后备急方,B 选项史实错误。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天工开物 ,体现的是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并非文化专制,D 选项排除。7.鸦片战争后,魏源将海国图志增补为 60 卷,将西洋器艺由 1 卷扩充为 8 卷。介绍的范围也由枪炮扩展到火轮船、地雷、攻船水雷、望远镜、量天尺、风锯、水锯、千斤顶等5器械的制造和使用方法。这表明此时魏源A. 希望国人能“师夷长技以制夷”B. 由学军事技

10、术发展到学生产技术C. 要求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D. 希望国人学习西方民主民权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介绍的范围也由枪炮扩展到火轮船、地雷、攻船水雷、望远镜、量天尺、风锯、水锯、千斤顶等器械的制造和使用方法。 ”可知魏源由学军事技术发展到学生产技术,B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对西方技术的学习,并未体现制夷思想,A 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到政治制度的学习,C 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对西方民主民权思想的学习,而且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魏源也不可能认识到民主民权,D 选项排除。【点睛】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近代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魏源编写海

11、国图志一书,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对西方的学习的停留在技术层面,并未涉及到政治制度层面的学习。8.“彼西人所擅长者,推算之学,格物之理,制器尚象之法果能精熟西文者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助。 ”如果为上述言论寻找代言人的话,最合适的人选是A. 张之洞B. 康有为C. 严复D. 陈独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助”可知上述言论是中体西用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之洞是中体西用的主要代表,A 选项符合题意。康有为和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存,与材料无关,BC 选项排除。陈

12、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与材料无关,D 选项排除。【点睛】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提出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本国封建统治,其代表人物6有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等人为代表。9.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教育全面批判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思想。 “文革”时期,教育管理者鼓励学生对苏联教育模式“造反” ,使杜威的教育思想潜移默化地主导了“教育革命” 。这反映出A. 多元化是教育发展的趋势B. 教育从全盘苏联化转向全盘西化C. 教育与政治生活紧密联系D. 中美关系正常化影响教育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3、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美关系紧张,所以中国教育全面批判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思想;文革期间,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即反美又反苏,所以文革”时期,教育管理者鼓励学生对苏联教育模式“造反。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教育与政治生活紧密联系,C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教育发展的单元化,并非多元化,A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教育从全盘苏联化转向全盘西化,体现的是中国的政策对教育的导向作用,B 选项排除。1972 年,尼克松访华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合,D 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对外政策与教育的关系。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这时的外

14、交特点亲苏;20 世纪 60 年,受国内局势影响,中国对外政策是两个拳头打人,既反美又反苏,中美和中苏关系恶化;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条线和一大片的外交政策,这次体现的是与西方国家关系缓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策奉行全方位外交,与各国友好交往。10.1998 年,阿里巴巴正式注册,其名字涉及的外国故事人们耳熟能详“阿里巴巴芝麻开门” 。此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5 年发布的网络创业就业统计和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 2015 年,阿里巴巴零售商业生态创造的就业机会超过 1500 万。这说明A. 电子商务完全改变了国人消费方式B. 发达国

15、家是新经济的唯一受益者C. 外国故事传说直接促使梦想成真D. 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革新7【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阿里巴巴芝麻开门” 。此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可知电子商务的出现促进了企业传统经营方式的变革,D 选项符合题意。电子商务完全改变了国人消费方式说法过于绝对,A 选项排除。发达国家是新经济的唯一受益者说法过于绝对,B 选项排除。外国故事传说直接促使梦想成真与材料无关,C 选项排除。11.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组成一个大家庭,每个神都有自己的职权,如太阳神阿波罗、海神波塞冬等;每个神都是独立的,没有一个神可以制服其他神而成为众神之首;每个神都有七情六欲

16、、喜怒哀乐,有自己的优缺点。由此可见,古希腊神话A. 反对天主教会权威B. 孕育了人文主义思想C. 具有唯物主义色彩D. 否定宗教神话的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每个神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有自己的优缺点”可知,古希腊神话孕育了人文主义思想,B 选项符合题意。古希腊神话与天主教会无关,二者不是一个时间段的产物,A 选项排除。神是唯心思想的产物,不属于唯物主义,C 选项排除。材料未否定宗教神话,D 选项排除。【点睛】古希腊神话强调神人同形同性论,强调的是神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思想,体现的是一种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是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与东方国家等级森严的神话有很大程度不同,

17、这是由于东方森严的等级制度决定的。12.“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为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绝不会例外。 ”为此,法国知识分子A. 最早打出了文艺复兴的旗号B. 率先创立了世界近代自然科学体系C. 首先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D. 主张用理性创造民主和科学的时代【答案】D8【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为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 ”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知识分子强调的是理性主义,主张利用理性创造一个新的时代,D

18、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最早打出了文艺复兴的旗号,A 选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率先创立了世界近代自然科学体系,与材料无关,B 选项排除。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C 选项排除。【点睛】启蒙运动指发生在 17-18 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 。这次运动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13.16-17 世纪,西欧诸国出现了一系列科学发明,科学家常常将其科学著作冠以“新”字。如培

19、根的新科学 ,开普勒的新天文学 ,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等。这反映了A. 科学取代宗教的时代要求B. 工业时代科学与技术结合C. 个人的价值得到高度崇拜D. 启蒙思想在社会全面渗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科学家常常将其科学著作冠以“新”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科学家开始用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方法与精神开始研究社会和科学,用来取代被教会控制的文化,A 选项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间是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四十年代,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B 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个人价值得到高度崇拜,C 选项排除。启蒙思想在社会全面渗透说法过于绝对,表述错误,D 选项排除。14.爱因斯坦被称为

20、“20 世纪的哥白尼” ,其主要依据是爱因斯坦A. 提出外力能够改变运动状态的观点B. 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C. 发现了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及规律D. 正确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答案】D9【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爱恩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正确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弥补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不足,D 选项符合题意。牛顿提出外力能够改变运动状态的观点,A 选项排除。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B选项排除。普朗克发现了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及规律,使人类对物质的研究进入微观领域,C 选项排除。【点睛】相对论主要由爱因斯坦创立,依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

21、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给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们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15.刘海粟在西洋风景画史略中介绍道:“由其罗列之色点,描写其真现象,故能形态与光线俱臻善美,且深远处亦无不显豁呈露。 ”这介绍的是A. 浪漫主义美术B. 现实主义美术C. 印象派美术D. 现代主义美术【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象画派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靠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结合材料可知,C 选项符合题意。浪漫主义美术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A 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22、现实主义美术强调写实,B 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现代主义美术它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方面,D 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6.好莱坞(Hollywood)是美国电影工业的代名词。从下表所示 20 世纪 40 年代好莱坞电影主题的变化,可以推知时间 主题 举例1943 年 歌颂苏联 出使莫斯科 光荣的日子101948 年 对抗苏联 铁幕背后 红色威胁A. 电影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B. 从合作到对抗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C. 不同政权性质决定了不同国家利益D. 电影艺术必然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

23、学知识可知 1939 年至 1945 年,世界处于二战期间,这时期美苏是盟友关系,共同对抗法西斯国家,所以此时美国电影的主题是歌颂苏联。二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基础不复存在,由于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冲突,美苏开始走向对抗。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电影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A 选项符合题意。和平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趋势,B 选项排除。国家利益不是由政权性质决定的,C 选项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电影艺术不会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D 选项错误。17.有学者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认为某一措施“固然有利于贫民,但从比较深远的一面看,这个措施更符合雅典奴隶制经济从满足贵族家内消费到发展商品生产的历史要求

24、。 ”这一措施最有可能是A. 废除债务奴隶制B. 设立四百人会议C. 实行公职津贴制度D.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债务奴隶制是一种让无力偿还债务的公民沦为奴隶以抵债的制度,废除这种制度有利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A 选项符合题意。四百人会议与发展商品生产无关,B 选项排除。公职津贴制度是在伯里克利时期实行的,C 选项排除。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与发展商品经济无关,D 选项排除。18.商君书说:“富贵之门必出于兵。 ”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是11A. 世卿世禄制B. 军功爵制C. 三公九卿制D. 九品中正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

25、时期实行军功爵制度,因由于军功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所造成的富贵家族对官位的垄断,使秦国出现“富贵之门必出于兵。 ”的局面,B 选项符合题意。世卿世禄制度强调世袭,强调血缘关系,A 选项错误。三公九卿制度是秦朝首创,与材料时间不符,C 选项排除。九品中正制度强调门第和族望,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D 选项排除。【点睛】军功爵制的出现和确立,在先秦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春秋以前列国普遍存在“世卿世禄“制度。国家在选拔人才,包括军事将领时,实行“亲亲尊尊“路线,主要在奴隶主贵族中选取。平日村社各级首领,战时也就是各级军官。战场上军功一录于村社首领名下,普通士兵无论在战争中立下多

26、大功劳都被看作是因村社土地关系而产生的义务,军功不会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战国时列国推行的变法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旧贵族特权。而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就为新的军功爵制出台准备了社会条件。秦是推行军功爵制最彻底的国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也最大。19.成书于 5 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A. 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洛阳的繁荣B. 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C. 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D. 洛阳成为当时的商业中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27、”和结合材料“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所给时间可知,由于北方战乱,导致洛阳遭到巨大破坏,但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促进了洛阳的繁荣,A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士族制度,B 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北魏迁都洛阳,并非南朝,C 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洛阳成为当12时的商业中心,D 选项排除。20.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 ,其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 。蔡京对王安石变法推崇备至, “取熙宁成法施行之” 。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 无法对王安石变法准确地评价B. 后人评价较当时更具有正确性C. 历史评

28、价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D. 变法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提到北宋的司马光、蔡京和近代的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并不一致,这是由于三个人处在不同的时代,尽管司马光和蔡京都是北宋人,其实二人的生卒年代也不一致,而不同时代的背景不同,所以评价会有不同,故选 C;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应该放在北宋的时代去评价,是有准确评价的,而不是无法做出准确的评价,所以 A 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排除;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都应该将之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评价,而不能用后人的眼光去评价,故 B 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所以排除;题干仅仅是说到了对变法的评价问题,不能据此得出 D 的结论,故排除 D。21.“一个

29、人怎样才是义的,那就是惟独因信。 ”该思想A. 出自英国出现英文版圣经B. 是罗马天主教会权威增强的结果C. 导致西欧的世俗王权逐渐衰落D. 提倡教徒反对事功和繁琐的教仪【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义与信的关系可知,材料体现的是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思想,因信称义思想的提出,简化了宗教礼节,强调与上帝直接对话,否定了教会和教皇的权威,D 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应该是德文版圣经 ,A 选项排除。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作用,B 选项错误。西欧各国在宗教改革过程中加强了世俗王权,C 选项错误。22.19 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俄国和

30、日本为摆脱落后境地都进行了改革。13这两次改革的相同之处有废除农奴制度进行土地改革发展近代工业挽救民族危机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国改革中,日本政府承认土地私有,废除禁止土地买卖的禁令,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沙俄政府允许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这是两国改革共同点。符合题意。废除农奴制是俄国 1861 年改革的成果,与日本无关,排除。俄国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农奴制度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非民族危机引起的,排除。23.19041905 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俄国。对此,一些中国人当时就发表评论,认为这场

31、战争“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皎然”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这场战争直接引发十月革命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制俄国战败直接推动了农奴制改革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错误,十月革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有关。日本明治维14新后实现富国强兵,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故正确。根据材料“专制立宪,得失皎然”可知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制,故正确。说法错误,俄国经过 1861 年改革已经废除了农奴制。综上所述,错误,正确,排除 ABC,所以选 D。24.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 “日本遭遇黑

32、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 “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A. 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B.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D. 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化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世界的重大改革。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均为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都促进了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 B。AC 和“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无关,排除;D 和“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无关,排除。故

33、选 B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25.“他不懂得也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变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上述观点适用于评价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洋务运动俄国废除封建农奴制明治维新A. B. C. D. 1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明治维新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的原有社会结构,并在改革后出现了实质性进展,排除,选 A。基本上都符合材料意思。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洋务运动第卷注意事项:

34、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代)儒家思想经过了改造,更强调人民对待政府要像子女服从父亲一样。做皇帝的人被罩上神圣的光环,再次明确地强调“天命” ,即诸神眷顾并支持皇帝及其一切行为,直到他们表示不再支持为止。表示不支持即让蛮族打败帝国的军队,让起义者造反成功,或者让皇帝对各地失控。【美】菲利普.J.阿德勒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

35、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 、 “工商皆本”的思想。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造后的

36、儒家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的主要特征。16(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思想特点。【答案】 (1)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独尊,思想专制;宣扬“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神化皇权,带有神学倾向。(2)吸收佛道思想,由“粗糙”趋向“精微” ,完成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关注现实;更加重视孔孟之道。(3)君主政治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经济发展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思想特点: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批判性继承。【解析】【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儒学特点是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

37、想;儒学独尊,思想专制;根据材料“做皇帝的人被罩上神圣的光环,再次明确地强调“天命” ,即诸神眷顾并支持皇帝及其一切行为,直到他们表示不再支持为止”可知新儒学宣扬“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神化皇权,带有神学倾向。(2)根据材料“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可知理学更加关注孔孟之道;根据材料“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可知理学特征是吸收佛道思想,由“粗糙”趋向“精微” ,完成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根据材料“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可知理学关注现实生活。(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根据材料“到了黄宗羲更

38、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 、 “工商皆本”的思想。 ”可得出经济发展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根据材料“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 ”可知黄宗羲思想特点: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批判性继承。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康熙十五年(1676 年) ,康熙帝谕令钦天监:“向者新法(指西法)旧法是非争论,今既知新法为是,尔衙门习学天文历法满洲官员,务令加意精勤。此后习熟之人方准升用,其未经学习者不准升用。 ”清圣祖实录卷 62材料二 他(康熙)命传教士南怀仁以西方“治炮妙法” ,督造适用

39、于南方山地作战的轻便火炮。平定准噶尔之战,他登高用望远镜观察地形,部署兵力,指挥军队;他邀请17传教士绘制全国地图康熙成了中国追求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专家。康熙纵然走进了无涯学海,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摘编自张研原来康熙材料三 必然面临一个问题:中国人会接受吗?那么通过“西学中源” ,接受起来就相对容易了。中国人需要改革,但是通过直接否认自己来学习西方的这条路径是走不通的,因此通过承认西方是进步的,但源头来自中国,这种迂回的方式可以使改革的阻力变小。所以这个说法自明朝末年到乾隆时期一直很流行。到 19 世纪末,这种说法被日益放大,最后变成什么

40、都是源于中国了中日甲午战争是个转折点,之前很多人持有“西学中源”的观念,但之后人们开始觉得中国的“西学中源”是没有道理的,认为什么都是西方的,中国自己什么都没有,一概否定中国文化,认为中国从政治、经济到文化什么都不如西方。中国历史上的科举、考据与科学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艾尔曼教授(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康熙帝倡导学习推广西学方面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评价甲午中日战争前后“西学中源”说的地位及作用。【答案】 (1)把学习与熟悉西学作为官员升迁的标准之一;允许外国传教士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41、身体力行应用西学的先进技术。(2)长期闭关锁国, “天朝上国”妄自尊大的思想文化的影响;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不重视科技人才;学习西学仅局限在皇帝个人兴趣爱好的领域,没有推行到社会生产领域。(3)甲午战前,改革者借用“西学中源”说,抵制封闭落后、盲目自大的顽固势力,这对于打破中西文化的对立,传播西学,具有积极意义。甲午战后, “西学中源”说被否定。这对于更加深入地传播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加快近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解析】【详解】 (1)根据材料“此后习熟之人方准升用,其未经学习者不准升用。 ”可知把学习与熟悉西学作为官员升迁的标准之一;根据材料“

42、康熙帝谕令钦天监:“向者新法(指西法)旧法是非争论,今既知新法为是”可得出允许外国传教士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身体力18行应用西学的先进技术。(2)关于康熙帝“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的原因需要从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考试制度、对外政策、皇帝个人素质等方面进行思考。(3)根据材料“那么通过“西学中源” ,接受起来就相对容易了”可知甲午战前宣扬西学中源对于减少改革阻力、引进西方先进思想具有积极意义;根据材料“认为什么都是西方的,中国自己什么都没有,一概否定中国文化,认为中国从政治、经济到文化什么都不如西方。 ”可知,甲午战后否定西学中源对于中国学习西方,加快近代化

43、具有积极作用。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材料二 1864-1914 年,中国报刊“民主”一词使用数量统计(1)根据材料一,阿奎那、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分别从什么角度论述了君主权力的来源?(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民主”一词使用数量出现高峰的时代因素。【答案】 (1)阿奎那:君主权力来源于上帝,君权神授。马基雅维利:君主权力来源于自己的权谋,独裁专制。霍布斯:君主权力来自于社会契约,君权民授。19(2)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代背景下,救亡图存的需要;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的推动;西方启蒙思想的逐渐传播;维新派、革命派等革命团体的大力宣传;民族资

44、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解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是世间的主宰,君权是神圣的, ”因此可知阿奎那认为从君权神授的角度论证君主权力的来源;根据材料“马基雅维利主张君主大权独揽,注重实力,精于军事”可知马基雅维利从君主权力来源于自己的权谋,独裁专制的角度论证君主权力的来源;根据材料“霍布斯社会是一群人服从一个人的维权之下,而每个个体将自然权力交付给这权威”可知霍布斯从社会契约的角度论证君主权力的来源。(2)根据材料可知 19011908 年,民主一词在中国使用的频率较高,原因需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如经济发展、政治运动、西方思想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29.【选修 1:中外历

45、史改革回眸】材料 秦孝公三年(前 359 年) ,商鞅第一次出台“分户令” 。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这主要针对“禄厚而税多,食口(指依附贵族的食客)众者”的富贵人家, “以其食口之数,赋而重使(使:徭役)之,则辟淫游惰之民无所于食。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但当时秦人“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仍然很多。秦孝公十二年(前350 年) ,商鞅主持颁行了第二次“分户令” , “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现代学者杨宽认为, “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是为了革除残余的戎狄风俗,而代之以中原的文明风尚和习俗” 。 “分户令”还规定,即便父母健在,儿子也可依法获得一份家产,法定继承

46、由一子独享变为诸子均分。分户令成效显著,商鞅对此颇为自豪:“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 ”西汉学者贾谊批评商鞅变法后, “秦俗日败” “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 。据商君书 史记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改革家庭制度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改革家庭制度的影响。【答案】 (1)析户分居;禁止成年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分解打击大家庭及其势力;财产诸子共承,扶持个体小家庭的独立发展。(2)促进了个体小农大量增加;国家增加了更多的赋税、徭役和兵源;冲击了宗法制,减轻了政治改革的障碍

47、;移风易俗,提升了秦人文明素质,融入华夏文明。【解析】20【详解】 (1)根据材料“秦孝公三年(前 359 年) ,商鞅第一次出台“分户令” ”可知商鞅改革家庭制度的内容之一是析户分居;根据材料“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可知改革家庭制度的内容之二是禁止成年父子兄弟同室而居;根据材料“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 可知改革家庭制度的内容之三是分解打击大家庭及其势力;根据材料“即便父母健在,儿子也可依法获得一份家产,法定继承由一子独享变为诸子均分” 可知改革家庭制度的内容之四是财产诸子共承,扶持个体小家庭的独立发展。(2)关于商鞅改革家庭制度的影响需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 ”可知这项政策促进了个体小农大量增加,进而增加国家税收;根据材料“即便父母健在,儿子也可依法获得一份家产,法定继承由一子独享变为诸子均分。分户令成效显著, ”可知这项政策冲击了宗法制,减轻了政治改革的障碍;根据材料“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是为了革除残余的戎狄风俗,而代之以中原的文明风尚和习俗”可知移风易俗,提升了秦人文明素质,融入华夏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