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模拟检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32 道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1.某学者指出:“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只是在学术思想界很有名,而法家却是在当时的政治影响上独步天下。 ”法家能“独步天下”是因为A. 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B. 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C. 迎合了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D. 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家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
2、,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使“法”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这符合了封建地主阶级建立中央集权的需要,C 项正确。材料强调法家思想迎合统治者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而不是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排除 A。法家思想的内容冲击了奴隶主贵族的权利,而不是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排除 B。材料强调法家思想迎合统治者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而不是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且早期儒家思想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排除 D。2.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 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 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D. 专
3、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D2【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对于社会的变革发表自己的看法,抨击其他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是中央集权制度制度的加强。故选 B。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汉代儒学思想统一【名师点
4、睛】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学产生后经历了三次改造:第一次是在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第二次是在西汉时期,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了新儒学;第三次是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3.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A. 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 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 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 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答案】B
5、【解析】试题分析:A 不对,荀子仍然属于儒家;C 不对,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是在汉代;D 不符合史实;荀子虽然属于儒家代表,但其“性恶论”与法家有相通之处,因此B 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点评: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又彼此吸收融合,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4.汉元兴元年(前 134 年) ,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3“天人感应”与“罢黜百家”等主张。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的思想,从根本上违背了孔孟儒学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是A. 人性本善B. 礼法并
6、施C. 对鬼神敬而远之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D【解析】据材料“董仲舒罢黜百家的思想,从根本上违背了孔孟儒学的核心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和谐思想, “罢黜百家”显然违背了这一思想,故 D 项正确;“罢黜百家”并未违背“人性本善”的思想,故 A 项错误;“礼法并施”属于荀子思想,且董仲舒“罢黜百家”的思想也吸收了法家思想,故并未违背,故 B 项错误;“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思想与材料无关,故 C 项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孔孟儒学的核心理念与董仲舒“罢黜百家”的思想的关系, “和而不同”与“罢黜百家”的对比,据此即可正确判断。5.梁启
7、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 “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他评价的书应是A.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 朱熹的四书集注C. 李贽的焚书 藏书D.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由材料中“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梁启超的民主思想“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最深”等信息可判断出,这本书应该是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所以本题答案为 D 项。其它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6.三字经成书于宋代,全文用
8、典多,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在格式上,三4字一句朗朗上口,是中国古代典籍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的出现反映了A. 宋代儒学无异于孔孟儒学B. 宋代儒学走向普及化C. 宋代儒学发生了根本变化D. 宋代儒学走向思辨化【答案】B【解析】【详解】 三字经是宋代王应麟编篡的儿童启蒙读物,内容宣传儒家思想,贴近生活现实,便于儿童接受,说明宋代儒学逐渐走向普及化,故 B 项正确;宋代儒学发展到理学,与先秦时期孔孟儒学有很大区别,故 A 项错误;理学是孔孟儒学发展,仍然倡导仁义礼智信,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故 C 项
9、错误;三字经是通俗读物并不是儒学思辨化的体现,故D 项错误。7.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 。李贽这些思想A.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 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C. 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D. 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从材料“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 “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中可以看出,李贽强调学说要有实际用处,这有利于实学思想的产生,故 B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故 A 项错误;点睛:材料“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 “真实有用,
10、与俗儒不同”反映出李贽强调实用性,从而得出正确答案。8.永乐九年(1411 年)规定:“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违者杖一百” 。 “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规定的实施A. 强化了正统伦理道德观念B. 促进了官民平等的实现5C. 抑制了戏曲事业的发展D. 取消了市民文化的娱乐性【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明朝关于杂剧的禁令可以看出,禁止扮演帝王将相和支持宣扬封建道德楷模,是为了强化正统伦理道德观念。故答案为 A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官民平等” ,排除 B 项;这一规定的效果从材料信息不能看出,排除 C 项
11、;这一规定没有涉及杂剧戏文的表现形式,不能说明取消娱乐性,排除 D 项。9.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B. 意在笔先,以形写神C. 笔意奔放,体势连绵D. 真景实现,返璞归真【答案】B【解析】由材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可知, “造化”即大自然, “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
12、或缺的,也就是意在笔先,以形写神,故 B 项正确,D 项错误;AC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10.宋史记载:徽宗宣和三年, “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 。明代施耐庵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创作了水浒传 ,讲述北宋宋江等人由被迫落草、替天行道,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新型史料介入有助于厘清历史事实B. 古代史家扬善抑恶的传统影响历史解释C. 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D. 不同的史家对同一历史现象有不同理解【答案】C6【解析】题干中关于宋江等农民起义后被朝廷招安的信息只在宋史中有记载,明朝施耐庵的
13、水浒传是属于文学作品,不能直接用来做史料,故 A 不符合题意;题干中的两个信息突出的是宋江等人被朝廷招安,所以不是属于扬善抑恶,故排除 B;宋史中的信息影响到了施耐庵的创作,而施耐庵的创作又影响了大众的历史认知,整个题干中的信息都是体现维护朝廷的统治这一主流价值观,故 C 符合题意,所以选 C;题干不是体现的不同史家的历史理解,而是一个属于史家,另一个属于文学家,故排除 D。11.明清之际,我国文学成就斐然,涌现出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如西厢记 、 牡丹亭 、 喻世明言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西游记 、 红楼梦等。对此现象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
14、 社会普遍开展个性解放运动B.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文化倾向C. 专制下思想解放的理想诉求D. 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相同【答案】C【解析】明清之际涌现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应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大家在专制统治束缚之下,期待能够有个性解放,只能说是一种理想诉求,故选 C;当时处在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条件下,社会不可能出现普遍的个性解放运动,故 A 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并没有资产阶级存在,故 BD 的说法错误,排除 BD。12.中世纪的女人们认为,在私人领域以外,必须把头发藏好,要用帽子、头巾保护起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人们则用白色或黄色的蚕丝做成假发装饰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整天在露天中度过。这表
15、明文艺复兴的重要特征是A. 宽容的心态B. 人性的复苏C. 高雅的追求D. 理性的崇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世纪的女人们认为,在私人领域以外,必须把头发藏好,要用帽7子、头巾保护起来”可知中世纪基督教会及神学思想束缚、压抑人性;“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人们则用白色或黄色的蚕丝做成假发装饰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整天在露天中度过”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认为头发是美丽的象征,充分追求并展示美,是人性复苏的体现,B 正确;宽容的心态与材料无关,排除 A;高雅的追求只是材料的片面反映,排除 C;理性属于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 D。所以选 B考点:西方人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6、文艺复兴的特征13.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 ”该学者旨在强调A.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C. 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D. 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 “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可知反映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地域性,但不能以此说明近代思想解放都具有地域性,故 A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进行阐释,故 B 项排除;依据材
17、料中“时毛风潮” “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等信息可得出作者更强调“思想革命” ,比“时毛风潮”更具有积极意义,即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两者进行比较,故 D 项排除。14.伏尔泰认为:启蒙的旗帜是“理性” ,启蒙的基石是“进步” 。卢梭则认为:“文明是道德的沦丧,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 ”他们观点的不同说明A. 卢梭质疑理性和科学B. 启蒙运动的深化C. 两人主张的政体不同D. 人文主义的兴起【答案】B【解析】卢梭在伏尔泰“理性”的基础上,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8可靠的。认为人类要和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形成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潮
18、,表明启蒙运动的深化,故选 B。卢梭质疑理性和科学是对启蒙思想的深化,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两人的政体之争,排除 C;启蒙运动将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高度,排除 D。15.“他们(智者学派)的一切学问,无论伦理学也好,修辞学也好,论辩术也好,都蕴藏着一个哲学的原则,一个思想体系、意识形态的原则” 。对于该“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A. 发现“自我” ,探究哲学意义上的“人”B. 倡导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原则C. 获得人本身的解放,构建符合人性的社会D. 个人主义,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答案】D【解析】根据“他们(智者学派)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在树立人的尊严的同时,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
19、受,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故 D 项正确;A 项是苏格拉底的思想;BC 项是启蒙运动的影响。16.法国启蒙思想家写作的大多是历史、小说、喜剧、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册子,而不是正规的哲学论文。采取这种做法的目的是A. 批判教会并宣传理性思想B. 避免天主教会的迫害C. 实现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D. 更多地致力于启迪民众【答案】D【解析】历史、小说、喜剧、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册子,更能为普通百姓接受,因此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启迪民众。故答案为 D 项。其他三项不能反映材料中这种做法的目的,排除 A、B、C 项。17.马丁路德认为人在世间的一切工作,包
20、括社会劳作和家庭生活、教会服侍和国家公务以及士兵作战等,都是神圣的天职,渎职即渎神。马丁路德的实质目的是A. 维护世俗君主的权威B. 将世俗生活神圣化C. 否定教会的权威9D.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提出信仰上帝即可得救的主张,要打破教会对信徒的控制。材料内容正是在强调人世间的一切工作都是神圣的天职,是在为神而工作,那么就从本质上否定了教会作为上帝与信徒中介的地位。所以 C 项正确;从材料中并不能看出维护世俗君主权威的内容,故 A 项错误;也不能解释为世俗生活的神圣化,只是现象不是本质。B 项错误;D 项中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改革的结果和影响,而不是
21、实质目的,所以 D项错误。18.马丁路德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 彻底摧毁了罗马教廷统治C. 实现了世俗世界与宗教世界的和谐D.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以及王公贵族的支持,这表明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故 D 项正确;宗教改革没有冲击上帝的地位,故 A 项错误;宗教改革也没有彻底摧毁了罗马教廷统治,只是反对天主教的权威,故 B 项错误;宗教改革不可能实现世
22、俗世界与宗教世界的和谐,故 C 项错误。19.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清廷的上述做法( )A. 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B. 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C. 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D. 客观上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空间【答案】D【解析】10清朝对于戏曲采取了内外不同的政策,体现出是时代的发展趋势是戏曲艺术的发展,清朝政策的干预客观上是给出了戏曲艺术发展的空间,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A 选项错误,这与戏曲艺术的内容不符;B 选项错误,民间禁唱戏曲是不利于戏曲市民性的发展;C 选项错误,戏
23、曲艺术的内涵与功能并未因此而改变。20.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此话的主要含义是A. 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B. 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C. 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D. 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可知,王国维强调各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的特色,说明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B 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王国维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而是肯定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排除 A。C 项是题干表象
24、,无法体现题干是内涵,排除。D 项说法错误,与题干肯定文学形式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21.曾国藩十分推崇王夫之和魏源的思想,曾全力支持船山遗书的大规模刊刻,又多次研读魏源著作,并于 1868 年专折奏请魏源入祀江南名宦祠。由此推导,曾国藩主张A. 经世致用B. 师夷长技C. 中体西用D. 世道必进【答案】A【解析】【详解】王夫之倡导唯物主义思想,魏源从晚清落后开始意识到开始学习西方技术,二者都是从实际出发,体现出经世致用思想,故 A 项正确。师夷长技不符合王夫之思想,故 B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派思想主张,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C 项错误。世道必进属于与时俱进
25、思想,不符合材料二人思想,故 D 项错误。1122.1866 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 、 孝经 ,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A. 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B. 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C. 开启了留学教育的先河D. 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体西用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洋务运动创办学堂。这主要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B 项是错误的;洋务运动在办学堂之前就揭开了序幕。C D 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 A。23.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
26、天下雷动,土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 ”由此可见,他A. 认为变法会得到西方国家的支持B. 正确认识到维新变法的群众基础C. 没有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复杂性D. 对中国的国情有正确深刻的认识【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中“若诏旨一下”可推测此时变法还没有开始,他认为只要光绪帝诏书一下,一切就都会如他所想的改变。可他没有考虑到变法新政会遭到顽固派的阻挠等因素,这说明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故 C 项正确;“海内耸望”并不涉及海外,故 A项错误;戊戌变法属于自上而下的改良,没有发动群众,所以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 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康有为对当时的国情与民情都不太了解,才
27、会出此言论,故排除 D 项。24.1917 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 ”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A. 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12B. 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 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D. 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 ”说明作者认为旧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意,再注意这一思想来自旧思想与国体
28、问题 ,特别要注意牵涉到“国体”问题即国家的政治体制的问题,所以材料的主旨就是解放国人思想以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故选 B。ACD 项虽有道理,但不是本质意图。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25.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 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 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C. 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D. 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说明
29、了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即准确把握中国的实际。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深化和发展。 革命的领导权属于无产阶级而非农民阶级,故 A 项错误。材料仅说了毛泽东在农民问题上的看法,不是“全面超越”或“全盘吸收” ,故 B、C 项错误。材料中毛泽东“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说明了他将马克思主义学说用于指导中国农民革命运动,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也是对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有了准确把握的结果,故 D 项正确。26.“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这表
30、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A. 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13B. 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C. 革命的进程和对象D. 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答案】B【解析】【详解】孙中山晚年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并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由题干中“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 “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可知,孙中山认识到革命的依靠力量是中国人民,对象为帝国主义。故答案为 B 项。革命的领导权没有变化,排除 A 项;材料不能反映革命进程发生变化,排除 C 项;材料不能反映革命道路发生变化,排除 D 项。27.贝多芬用人们难以忘怀音调全力颂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
31、”这一时代信念。据此判断,贝多芬作品主旋律是A. 古典主义悲剧情结B. 文艺复兴人文关怀C. 现代主义批判意识D. 启蒙时代理性精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贝多芬属于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过渡时期的音乐人才,但是“古典主义的悲剧情结”在材料中无体现,故 A 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人的权力,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主题不合,故 B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批判的体现,故 C 项排除;“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体现了贝多芬反封建争取民主自由的精神。这是贝多芬前期作品的风格,体现出强调个人自由和解放的启蒙思想的理性精神,属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故 D 项正确。考点: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音乐的主要成
32、就贝多芬28.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 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B. 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尖锐C.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得到反映14D. 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 30 年代,欧洲革命战争不断,政治黑暗不
33、平等,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开始寻求新精神寄托,于是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故答案为 A 项。B 项是现实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排除;C 项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危机,排除 D 项。【点睛】浪漫主义文学是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的产物。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社会问题即纷至沓来,社会秩序并不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还没有实现。面对启蒙思想的幻灭和动荡的社会现实,社会各阶层都产生了深刻的失望和不满情绪。此时的文学家们力图从自己的想象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浪漫主义作家不敢直面现实,往往把理想作为现
34、实加以描写和歌颂,用美好的憧憬代替对现实的批判;注重内心生活的描写,着重描写他们认为最美好的,也是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29.杨宁一教授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里写道: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致始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初。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取得了比第一阶段更多、更重要的成果。这说明A. 科学理论推动技术发明B. 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C. 社会根本矛盾发生变化D. 技术发明英国一枝独秀【答案】A【解析】据材料“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之
35、一是科学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技术发明,故 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根本矛盾是否变化,故 C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是美国和德国为主,故 D 项错误。30.16 世纪至 17 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15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16 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17 世纪伽利略天文塑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据材料可知A. 都在科学领域具有突破性B. 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C. “西学东渐”历程开启D. 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答
36、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中国的科技成就都是古典科技的技术经验的总结,而西方趋向近代科学,造成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东西方发展趋势不同决定,中国处于封建制度衰落时期,西方向近代社会转型,发展资本主义,B 项正确。西方在近代科学领域具有突破性,而中国没有,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西学东渐”历程开启,且西学东渐开始于鸦片战争前后,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而是强调中西科技成就的差异与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有关,D 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西方的科技,需要掌握影响中西方科技不同特点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结合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即可得出答案。31.1
37、979 年 6 月 11 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放开手脚大胆去写三谈批透极左路线,贯彻“双百”方针 ,1956 年以来的双百方针得到恢复。下列适合双百方针主旨的口号是A. “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B.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16C. “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D.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答案】B【解析】“双百”方针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提倡在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提倡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学术论争,因此“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符合“双百”方针主旨,故答案为 B项。其他三项与“双百”方针主旨不符
38、,排除 ACD 项。点睛:“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即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即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本题根据对“双百”方针含义的理解可以作出正确选择。32.毛泽东在 1958 年 6 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 10 年工夫完全可能。 ”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A. 20 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C. 美苏等国家对原于弹的垄断D
39、.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56 年” “原子弹” “人家就说你不算数”等信息可知,当时中苏关系恶化、中美敌对,而美苏对核武器的技术垄断增加了我国的国防压力,故 C 项正确。20 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与材料强调中国研究原子弹的国际因素不符,排除 A 项。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是中国研究原子弹技术的客观原因,与材料“人家就说你不算数”等信息不符,排除B 项。D 项属于国内因素,排除。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二、主观题(本题共 3 道小题,第 33 题 25 分,第 34 题 12 分,第 35 题 15 分,共 52 分)33.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家国同构(情
40、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阅读下列材料17材料一 他(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材料三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
41、,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回答问题:(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升儒学地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完善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3)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答案】 (1)主要内容:忠孝。主要措施:罢黜
42、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等。(2)出发点:建立统治者认定和推广的道德伦理规范(构建官方意识形态) 。途径:格物致知;致良知(知行合一) 。(3)新内涵:家国天下;世界意识。意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国家意识)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详解】 (1)内容:根据材料“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概括得出。措施:结18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教育等方面概括汉武帝的措施。(2)出发点:根据材料“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 “ 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概括得出。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家与心学家求理,完善个人“道德伦理规
43、范”的两种主要途径分别是格物致知和致良知。(3)新内涵:根据材料“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概括得出。意义:从家国情怀对个人修养的提升、对国家民族意识的培养、对人类的发展等角度概括。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516 世纪是一个公认的历史分水岭,它标志着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 17 世纪才开始的,到了 18 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说不应该放在 1516 世纪,而应该放在
44、 1718 世纪。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1516 世纪是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在 1516 世纪以前,西欧经历了一千年之久的黑暗、愚昧和落后的中世纪;到了 1516 世纪,西欧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两场重要的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中的反封建斗争,它们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经济领域,15 世纪前后发生了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市场雏形出现。在政治领域,王权正在加强,民族国家正在形成。总之,1516 世纪西
45、欧社会发生转型,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已经出现。示例二:1718 世纪才是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社会的转型并非通过一、两场运动就可以实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虽然弘扬了人文主义,但理性精神却仍然受到压抑,只有在 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猛烈批判封建等级和宗教神权思想,构想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航路开辟只是形成世界市场的雏形,只有到 17 世纪,随着殖民扩张加剧,世界市场才得以拓展。紧接着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展示了新型生产力的巨大能量。总之,1718 世纪西欧社会发19生剧变,工业文明到来。【解析】点睛:本题属于观点评述类开放性
46、试题。解题的关键,一是材料中概括出观点,此材料有两种观点:15-16 世纪是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17-18 世纪才是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二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且不少于两则史实,如果是论证前者,则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等角度论证;如果是论证后者,则从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角度分析。3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约在 16601789 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我们发觉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
47、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因素,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19 世纪晚期西方工业生产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 (1)科技因素: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为代表的近代科学革命。影响: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科学技术为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变化:电力成为新能源,汽车、石油、电力等新兴工业
48、出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垄断组织应运而生。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但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解析】(1)因素:材料一中的“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时间是在“16601789年” ,所以推动其变化的科技因素应该是考虑这个时间段内的近代科技发展的史实,结合所20学可以知道,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为代表的近代科学革命是最主要的成就。影响:需要结合科技变化对推动“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角度回答,即回答科技发展对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影响。(2)由材料二中的“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可知这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出现的成就,所以题目实际是在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给西方工业生产带来的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集中在两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即汽车、石油、电力等新兴工业出现和垄断组织的出现。影响:需要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