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山东省泰安市 2019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了“知行合一”思想。“知行之体本来如是” ,即知与行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在王守仁看来,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他举例说,一个人只有已经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才称得上真正知道孝与悌的含义。也就是说,知必须通过行才能知,行必须通过知才能行。知而不行,其实不算真正知。王守仁还把“知行本体”与“心之本体”联系起来:“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既然“知行本体”
2、就是“心之本体” ,那也就是“自然会知” “不假外求”的良知。也就是说, “知”是“良知”的自我体认, “行”是“良知”的落实。“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 ,即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凡谓之行者,只是着实去做这件事。若着实做学问思辨的工夫,则学问思辨亦便是行矣。 ”这是强调知指导行、行实践知,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结果。这里提到的“学问思辨行” ,就是中庸提出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王守仁用一个“做”字把前四者都纳入“行”的范畴。他的理由是,行离不开知,因为“若行而不能明觉精察,便是冥行” ;同样,知也离不开行,因为“
3、知而不能真切笃实,便是妄想” 。这就是“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 。知行是一事之两面,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觉悟理解的方面叫做知,切实用力的方面叫做行,两者是不能分开的。“知行之合一并进” ,即知与行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朱熹、陈淳等人的著述中,偶有提及“知行常相须” 。但是他们所说的“相须” “并进”还是把知与行作为两个主体。王守仁的“知行之合一并进”则把知与行作为一个主体,明确指出:“知行之合一并进而不可以分为两节事矣。 ”王守仁“知行之合一并进”论,其理论根源就是他强调的“心理合一”。在“心理合一”理论指导下,他认为“欲行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
4、” 。王守仁还援用一些为生活实践所证明了的经验常识来论证他“知行之合一并进”的作用。如“路歧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 “学射,则必张弓挟矢,引满中的;学书,则必伸纸执笔,操觚2染翰” ,也就是强调不论走坎坷的道路,还是射箭、写字,都必须亲身经历才能有切实体会。(宋建晓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独特价值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知行本为一体,知通过行才能知,行通过知才能行。知而不行,并非真知。B. “知行本体”中的“知”是对良知的自我体认, “行”是对良知的具体落实。C. 知行是一事之两面,正所谓“行之真切笃实为知,知之明觉精察为行” 。D. “知行之合一并进
5、”论源于“心理合一”的理论,它把知与行作为一个主体。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内涵,层次分明,思路清晰。B. 第二段论述了“知行本为一体”的观点,采用了总分式结构,从两个方面展开。C. 文章大量引用王守仁的原话,加以阐释评析,论述透彻,增强了论证力度。D. 文章引述朱熹等人的言论,通过正反对比,论证“知行合一”理论的独特之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行离不开知, “妄想”和“冥行” ,都算不上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知”和“行” 。B. 在王守仁看来,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即是“行” ,与“笃行”
6、并列纯属多余。C. “学射”和“学书”必须亲生经历才能有切身体会,由此可见, “行”比“知”更重要。D. 尚书的“知易行难”和孙中山的“知难行易” ,都不如“知行合一”的观点合理。【答案】1. C 2. D 3. A【解析】【1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 项, “行之真
7、切笃实为知,知之明觉精察为行”分析有误。据原文“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故选 C项。【2 题详解】3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D 项, “通过正反对比”分析有误。应为比较论证,非正反对比论证。故选 D项。【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
8、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 项, “与笃行并列纯属多余”错,无中生有。C项, “行比知更重要”错,原文是“知行合一” 。D 项, “都不如知行合一的观点合理” ,于文无据。故选 A项。【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行为艺
9、术的自行车陈凤群唧唧啾啾唧唧啾啾小区门前那棵大榕树下常有鸟鸣,那是一辆自行车在欢歌。一天,榕树下来了一位姓周的理发师傅。周师傅那辆自行车上挂满了竹篾编织的各色鸟儿,铃铛发出的声音像鸟鸣。小区的老头、老太太每天带着牙牙学语的小孩儿驻扎在这里,悠闲地唠嗑。放了散羊的小孩儿趣味盎然地看看这只鸟摸摸那只雀,时不时去按按自行车的铃铛,鸟鸣声就袅袅绕树三匝。周师傅呢?只当没见,任由小孩儿闹腾。那天下班,我没有如常见到周师傅。听不到熟悉的鸟鸣声,看不到熟悉的竹篾鸟,我怅然若失。走了,到别的小区去啦。一位老伯告诉我。几天后,我参加一个人口普查活动,每天利用休息时间到小城各个住宅小区登记住户情况。步履匆匆,心情
10、匆匆,经过那棵大榕树时,我再也没闲情去惆怅那竹篾鸟了。4一个周六早晨,我到圆和小区进行人口普查。妹子,妹子刚到小区门庭,有人在背后拽我的自行车。我扭头一看,乐了,竟然是周师傅。周师傅在小区门前一棵紫荆花树下扎营了,顺着他的手指,我见到那辆挂满竹篾鸟的自行车耀眼地停在紫荆花树下周师傅见我迈步要走,一把握住我的手,急切地说,妹子,我想请你帮忙留意一个人周师傅要我留意的人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生活在小城里,具体住哪个小区,叫什么名字,周师傅一概不知。这个少年该不是周师傅和哪个女人的私生子吧?看着周师傅红着黝黑的脸赧赧的表情,我轻笑一声。进了圆和小区,遇上十来岁的少年,我都仔细看一眼。忙了一上午,我
11、没有留意到周师傅描述的那个少年。走出圆和小区大门时,看到周师傅翘首企盼,我朝他摇了摇头,周师傅黝黑发亮的脸膛瞬间便黯淡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于心不忍,连忙走过去为周师傅按响铃铛招揽生意,告诉他明天去普查最后一个小区下河小区,到时再留意找找。次日一早,当我赶到下河小区时,周师傅已经驻扎在小区大门旁了,那辆挂满竹篾鸟的自行车又在唧唧啾啾欢唱着。下河小区的情况同样让周师傅失望。人口普查工作结束后,我再没有见到周师傅。转眼一秋。这天傍晚回家,小区门卫告诉我周师傅在榕树下等我很久了。找到啦!我找到那少年啦!周师傅一见我就激动地喊着。全城的小区查找无果后,周师傅就地毯式逐个零散居民点摆摊剃头去查找,终于
12、在一个城中村找到了少年。周师傅告诉我,少年父母离异后就随母亲搬离了小区在这个城中村租房子住。恭喜周师傅,你终于父子团圆、一家团聚啦!望着神采飞扬的周师傅,我高兴地说。周师傅急了,说什么呢?他不是我儿子!周师傅告诉我,少年原来是一个自闭症患者。一次周师傅在一个广场开档剃头时,少年骑着自行车来了,不声不响坐上了理发椅。周师傅感觉少年有些不对劲,剃头时就左一句又一句和少年打趣,可无论周师傅怎么说怎么逗他,少年就是木然着脸一声不吭。少年走后,周师傅发现少年落下了自行车。一个前来剃头的老人告诉周师傅,少年的父母闹离5婚闹了三年,少年患自闭症三年。这三年里,少年因为患有自闭症不能上学,经常骑着一辆自行车在
13、街上晃荡。这三年里,少年不会笑,不和任何人说话,只跟家里养的一只画眉鸟说鸟语。本来少年剃头那天,我要结束剃头生涯回老家陪伴老伴的,现在找着少年了。我终于可以安心回家喽!我以为少年当天会回来取回他的自行车,可是第二天第三天,我在原地摆摊一个月了,少年始终没有露脸,那位知情的老人也没露脸。少年心里只有鸟只和鸟说话,我就在自行车上挂满自己编织的鸟儿,在铃铛里安装了机关把铃声设置成鸟鸣声,然后满城小区去摆摊剃头招引少年注意说到最后,周师傅咧嘴笑得像个孩子,当少年看到他的那辆自行车挂满竹篾鸟、铃声变成了鸟鸣声时,是多么惊喜啊!嘿嘿,周师傅朝我绽开了一个大大的笑脸!那笑容,多么阳光,多么灿烂!(有删改)4
1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前三段描写了有关“行为艺术的自行车”的情景,既设置了悬念,又暗示了小说的情节与少年儿童有关。B. “看着周师傅红着黝黑的脸赧赧的表情,我轻笑一声” ,这句话意味深长,坚定了“我”对少年身份的看法,使小说情节有了波澜。C. 小说中用“扎营” “驻扎”描写周师傅每到一处的动作行为,夸张地写出了周师傅为寻找少年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D. 小说既叙述描写了周师傅寻找少年的经历,也叙写了少年因患自闭症走失的过程,表现了上一代的不和谐必将给后代造成伤害的主题。5. 请赏析小说结尾处画线的部分。6. “我”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
15、简要分析。【答案】4. D 5. 通过神态描写,细腻描写了周师傅找到少年后兴奋的心情,突显了他助人为乐的性格特点。借助“我”的想象描写少年见到自行车时的情态,显示了关爱所传的温暖。使用感叹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周师傅找到少年后的开心与快意。叙事上照应小说的开头,使小说的情节完整。 6. 小说的故事由“我”来叙述,增强了真实性。“我”是事件的参与者, “我”的心里变化及与周师傅的对话,丰富了情节。“我”是周师傅人物形象的衬托者, “我”的存在使周师傳的形象更丰满。【解析】【4 题详解】6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
16、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D 项, “也叙写了少年因患自闭症走失的过程” “表现了上一代的不和谐必将给后代造成伤害的主题”两处分析有误。小说没有叙写少年患自闭症走失的过程,表达的主题是“关爱” 。故选 D项。【5 题详解】该题考查赏析画线的句子,答案由三部分组成:内容概括,手法,效果。解答这种题型的通常思路是,首先仔细阅读画线句,概括其主要内容,判断其中是否使用了表现手法,效果作用是什么。能表达什么观点态度、思想情感。画线句子是描写人物的。 “咧嘴笑得像个孩子” “绽开了一个大大的笑
17、脸”对周师傅进行神态描写,表现他找到少年后兴奋的心情,突出了他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性格特点。 “当少年看到他的那辆自行车挂满竹篾鸟、铃声变成了鸟鸣声时,是多么惊喜啊” ,运用想象虚写少年见到自行车时的情形,表达爱所带来的温暖。 “多么阳光,多么灿烂!”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周师傅找到少年后的喜悦。同时,画线处也照应了文章开头自行车的欢歌。使小说首尾圆合。【6 题详解】该题考查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作用。小说人物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主要人物是文章主要塑造的形象,通过他表现主题。次要人物则可能是文章的线索人物,也可能是为了和主要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或用来烘托主要人物形象。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我”的作
18、用。 “我”是事情的见证人,用第一人称来写,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而且文中通过“我”与周师傅的对话展开情节,既丰富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里,比如,“我”以为他要找的那个自闭症少年是他和别的女人的私生子,哪知,少年竟然只是他曾经的顾客,而他如此急切又热心地去找那个少年,只是担心那个患抑郁症的少年,是发自内心的关爱。 “我”是次要人物,用“我”这个形象,衬托周师傅的形象。【点睛】小说中的形象有人物形象,有景物形象,有事物形象。形象有主次之分。分析小说中形象的作用时,可以从该形象本身的特点角度先分析概括,作者塑造该形象有没有表现其某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特点,如有对该形象的描写,则
19、要进行相应概括。然后从该形象与环境的作用角度分析,能不能渲染某种气氛;从该形象与小说中人物关系角度分析,该形象是不是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心理或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从该形象与小说故事情节的角度分析,该形象是不是照应上文或下文,是不是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该形象与小7说主旨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该形象是不是有助于主旨的表达。最后,如果是次要形象,还可以从该形象与表现主要形象之间的关系角度入手分析。如果是事物形象还要考虑该形象有无象征意义、比喻意义。(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人工智能的方兴未艾,让“家教机器人”逐渐从梦想照进现实。如今的“家教机
20、器人”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回答孩子不少疑问。在选购智能“家教机器人”的受访家长中,看重其定制化、私人化配套学习方案的有5020%,重视解答多学科问题的有 50%,认为它能够实现家庭内部教育、足不出户方便家长的有 346%,喜欢它拥有海量教育资源的占 308%。 “家教机器人”也已经出现在农村家庭。即使要花费几千元钱,一些农村家长也不吝付出。尽管“家教机器人”具有一定的辅助学习的功能,但它不能替代父母的陪伴。 “家教机器人”功能再强大,科技再发达,也仍然需要家长用灵魂和爱为孩子的教育注入生命力。再高明的“家教机器人” ,和孩子们之间也只是一种人与工具的关系,孩子们的情绪、情感
21、, “家教机器人”难以感同身受,只能机械化、模式化地进行反馈,做不到“想孩子们所想,急孩子们所急” 。更何况, “家教机器人”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沦为一个高级玩具,这一点在乡村家庭表现得尤为突出。现代化的进程让一些人患上了“技术依赖症” ,什么问题都指望通过科技手段来解决。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光有知识的学习,还有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缺位。(摘编自杨朝清“家教机器人”不能替代父母陪伴 , 北京日报2018 年 12月 19日)材料二为弄清楚具有一定“社交”功能的机器人对人类尤其是儿童的影响,英国、德国等国研究人员采用“艾氏范式”测试法让参与者独自或者
22、在有 3个人或 3个社交机器人在场的情况下判定屏幕上四条线中哪两条长度相同。一般来说,在“艾氏范式”试验中,当人们独自作出判断时,基本不会出错。但当有其他人参加时,他们倾向于与其他人保持一致,即便其他人出了错。这就是所谓的“同伴压力” 。在最新的“艾氏范式”试验中,有 2/3的“人类同伴”或“机器人同伴”会首先有意8地给出错误答案。结果显示,成人参与者通常给出与人类同伴一样的答案,但不会受到机器人答案的影响。不过,儿童明显会受机器人同伴的影响。当儿童独立作判断时,正确率为 87%;有机器人加入后,其正确率降为 75%,且错误的答案中有 74%与机器人相同。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机器人学杂志上
23、指出,机器人作为儿童教育助手或儿童治疗师广泛应用的时代并不遥远。在两者的互动过程中,机器人提供的信息有可能对儿童造成显著影响,所以可能需要讨论是否应该出台诸如监管框架之类的保护措施,积极发挥机器人对儿童的正面影响。(摘编自周舟机器人或对儿童思维影响大 ,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 年 8月 18日)材料三此前,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调研组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往往是因为亲子关系存在四类问题:一是“不了解” ,即父母不了解孩子在网上干什么:二是“差关系” ,即父母在线上和线下都设有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三是“缺引导” ,即父母放任孩子玩手机或电脑,没有
24、在时间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约定引导;四是“坏示范” ,即父母自身也是个沉迷网络的“低头族” 。因此,对于孩子玩网络游戏,家长一定要避免两个极端,一种认为网游是洪水猛兽,家长把持网络的控制权,绝对不让孩子接触网络游戏,这反而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二是听任“电子保姆”控制孩子,直接把手机、电子产品扔给孩子。实际上,过度控制和过度放纵,都不是真正的教育,而且都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情况更加严重。更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首先自己不能当网络游戏沉迷者。(摘编自付丽丽长期玩手机影响大脑发育? 科技日报2018 年 12月 20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家教机器
25、人”功能齐全,知识渊博,家长乐于选购,一是因为它能辅导孩子学习,方便家庭教育,二是能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B. 尽管一些农村家长不吝付出,为孩子购买智能“家教机器人” ,但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让机器人沦为孩子的高级玩具。C. 在最新试验中有三分之二的“人类同伴”或“机器人同伴”会首先有意给出错误答案,目的是测试参与者受同伴影响的情况。D. 在“艾氏范式”试验中,儿童会受机器人同伴的影响,比做独立判断时,正确率下降,且错误的答案大部分与机器人相同。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9A. 一般来说,人们独自判断时,基本不会出错;当有其他人参加时,则会因受到“同伴压力”的影响而可能
26、出现错误。B.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相关机构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往往是由存在多种问题的家庭亲子关系造成的。C. 家长完全掌控网络,把网游当洪水猛兽,绝对不让孩子越雷池一步,这反而会适得其反,促使孩子更加沉迷网游。D. 三则材料,都谈了人工智能对儿童的影响,材料一强调家长不可缺位,材料二、三则表明人工智能对儿童思维影响大。9. 面对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网络游戏带来的新问题,你有哪些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答案】7. A 8. D 9. 家长要杜绝“技术依赖症”,多陪伴多关爱,关注孩子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 (或家长需要用灵魂和爱为孩子的教育注入生命力)有关部门需要讨论出台诸如监管框架之
27、类的保护措施,积极发挥机器人对儿童的正面影响。家长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既不能过度控制,也不能过度放纵,应该为孩子做好榜样。【解析】【7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 项, “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错误。材料一第四节中是说“再高明的“家教机器人” ,和孩子们之间也只是一
28、种人与工具的关系,孩子们的情绪、情感, “家教机器人”难以感同身受,只能机械化、模式化地进行反馈,做不到想孩子们所想,急孩子们所急 ”。故选 A项。【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D 项, “人工智能能儿童思维影响大”错误,原文及题目是“有可能影响” 。材料二的出处机器人或对儿童思维影响大和材料三的出处长期玩手机影响大脑发育? ,一个是表推测“或” ,一个是疑问,都不确定。10故选 D项。【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29、生阅读理解,归纳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考生面对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网络游戏带来的新问题提供一些建议。材料一第三节中“家教机器人功能再强大,科技再发达,也仍然需要家长用灵魂和爱为孩子的教育注入生命力。 ”和最后一节中“现代化的进程让一些人患上了技术依赖症 ,什么问题都指望通过科技手段来解决。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光有知识的学习,还有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缺位。 ”可概括出,
30、家长要杜绝“技术依赖症”,多陪伴多关爱,关注孩子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材料二最后一节中“在两者的互动过程中,机器人提供的信息有可能对儿童造成显著影响,所以可能需要讨论是否应该出台诸如监管框架之类的保护措施,积极发挥机器人对儿童的正面影响。 ”可概括出有关部门需要讨论出台诸如监管框架之类的保护措施,积极发挥机器人对儿童的正面影响。材料三最后一节中“实际上,过度控制和过度放纵,都不是真正的教育,而且都容易使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情况更加严重。更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首先自己不能当网络游戏沉迷者。 ”可概括出家长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既不能过度控制,也不能过度放纵,应该为孩子做好榜样。【
31、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辛彦之,陇西狄道人也。祖世叙,魏凉州刺史。父灵辅,周滑州刺史。彦之九岁而孤,不交非类,博涉经史,与天水牛弘同志好学。后入关,遂家京兆。周太祖见而器之,引为中外府礼曹,赐
32、以衣马珠玉。时国家草创,百度伊始,朝贵多出武人,修定仪注,唯彦之而已。寻拜中书侍郎。及周闵帝受禅,彦之与少宗伯卢辩专掌仪制。明、武时,历职典祀、11太祝、乐部、御正四曹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奉使迎突厥皇后还,赉马二百匹,赐爵龙门县公,邑千户。寻进爵五原郡公,加邑千户。宣帝即位,拜少宗伯。高祖受禅,除太常少卿,改封任城郡公,进位上开府。寻转国子祭酒。岁余,拜礼部尚书,与秘书监牛弘撰新礼 。吴兴沈重名为硕学,高祖尝令彦之与重论,重不能抗。于是避席而谢曰:“辛君所谓金城汤池,无可攻之势。 ”高祖大悦。后拜随州刺史。于时州牧多贡珍玩,唯彦之所贡,并供祭之物。高祖善之,顾谓朝臣曰:“人安得无学!彦之所贡,
33、稽古之力也。 ”迁潞州刺史,前后俱有惠政。彦之又崇信佛道,于城内立浮图二所,并十五层。开皇十一年州人张元暴死数日乃苏云游天上见新构一堂制极崇丽元问其故人云潞州刺史辛彦之有功德造此堂以待之彦之闻而不悦。其年卒官。谥曰宣。彦之撰坟典一部, 六官一部, 五经异义一部,并行于世。(选自隋史列传四十 ,有删节)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开皇十一年州人张元暴死数日乃苏云游天上见新构一堂制极崇丽元问其故人云潞州刺史辛彦之有功德造此堂以待之B. 开皇十一年州人张元暴死数日乃苏云游天上见新构一堂制极崇丽元问其故人云潞州刺史辛彦之有功德造此堂以待之C. 开皇十一年州人张元暴死数日乃苏
34、云游天上见新构一堂制极崇丽元问其故人云潞州刺史辛彦之有功德造此堂以待之D. 开皇十一年州人张元暴死数日乃苏云游天上见新构一堂制极崇丽元问其故人云潞州刺史辛彦之有功德造此堂以待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经史” ,指“经”与“史” 。 “经”主要指儒家典籍,如“四书五经” ;“史”则指历史典籍,如史记 、 汉书 。B. “寻” ,属于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在文言中,类似的还有“少顷” “须臾” “旋” “俄尔”“未几” “已而” “有间”等。C. “祭酒” ,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至清朝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员。D.
35、 “浮图” ,佛教用语,在本文中指佛塔;“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出自游褒禅山记)中的“浮图”也为此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2A. 辛彦之出身官宦世家,少年时就持身严正,不结交与自己志向不同的人;又博涉经史,这为其后期著述奠定了基础。B. 辛彦之勤奋好学,精通礼制。曾与少宗伯卢辩专门掌管礼仪制度,并和秘书监牛弘共同撰写新礼 六官等朝廷典籍。C. 辛彦之格调脱俗,担任随州刺史时,州郡长官大都向朝廷进献珍宝玩物,而他进贡祭礼之物,这受到了高祖的夸赞。D. 辛彦之很有政绩才干,他先后辅佐过周太祖、宣帝、高祖等多位君主,颇受器重,担任过多种职务且屡有升迁。13.
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国家草创,百度伊始,朝贵多出武人,修定仪注,唯彦之而已。(2)高祖尝令彦之与重论,重不能抗。于是避席而谢曰:“辛君所谓金城汤池,无可攻之势。 ”【答案】10. B 11. D 12. B 13. (1)当时国家初创,各种制度才开始建立,而朝中大臣大多是行武出身,修定礼仪典章只有辛彦之胜任罢了(2)高祖曾令辛彦之与沈重辩论,沈重不能与之抗衡,于是起身谢罪说:“辛君的学识就像金城汤池,我无法攻破它。 ”【解析】【10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
37、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 “乎” “于”“而” “之” “也” “矣” “焉” “耳” “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 “州人张元”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数日乃苏” “云游” “见”这几个动词行为前面省略的主语都是张元,因此这几个词前面分别要断开;“制”前面省略的主语是“一堂” ,前面要断开;“元”“人”分别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分别要断开;“造此堂”前面省略的主语是民,前面要断开。故选 B项。【11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38、能力层级为识记 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13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D项,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的“浮图”意为“和尚” 。不是佛塔的意思。故选 D项。【12 题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 项, “并和秘书监牛弘共
39、同撰写新礼 六官等朝廷典籍”分析有错。张冠李戴, 六官为辛彦之所著。故选 B项。【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草创,初创;贵,形容词作名词,贵臣,大臣;武人,行武,指军人;仪注,礼仪典章;唯,只有。第二句中,抗,抗衡;避席,指起身离开座位;谢,谢罪。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
40、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 ,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 (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 (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参考译文(原文无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
4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晚风二首 14杨万里晚日暄温稍霁威,晚风豪横大相欺。做寒做冷何须怒?来早一霜谁不知!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注】这两首诗作于光宗绍熙元年(公元 1190年)初。前一年冬,杨万里受命充当迎接金国使者的接伴使,他一向力主抗金,但此时却要充当迎送金使的奉陪人员,内心非常痛苦。 晚风二首正是在这一特定背景下写成的。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傍晚太阳的威热稍减而并未完全止息时,晚风就趁机豪横欺人,写出了晚风的张狂和凶暴。B. “何须怒?” “谁不知!” ,一斥问,一感叹,表达出诗人的正气凛然和对晚风做派的
42、嗤之以鼻。C. 第二首诗前两句中的“不许”和“却许” ,一起表现并强化了晚风的威力,风浪和重帘就是明证。D. 这两首诗咏物明志,托物以讽,寓作者的感慨议论于准确、生动的形象之中,增强了艺术感染力。15. 请赏析第二首诗的最后两句。【答案】14. C 15. (1 )眼前平野开阔没有山岭遮拦落日,阳光照到西窗上一直到月亮升起。 (2)晚风的淫威掩盖不住日月的光辉(或“落日”喻指南宋王朝) ,暗示了南宋王朝虽弱但仍有希望。 (3)抒写了诗人的忧愤之情和光明不灭的坚定信念。【解析】【14 题详解】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
43、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C 项,“或许”讽刺“晚风”的无力,想吹掉重帘却办不到,而非“表现并强化了晚风的威力” 。故选 C项。【15 题详解】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行。答题前15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本题要求赏析第二首诗的最后两句。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这两句诗的内容是描写眼前平野开阔没有山岭遮拦落日,阳光照到西窗上一直到月亮升起。 “落日”喻指南宋王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山岭可
44、以遮住日月的光辉,暗示了南宋王朝虽弱但仍有希望。结合诗下注解写作背景,可知,诗人内心之忧愤之情和对光明不灭的坚定信念。【点睛】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论语述而中“_,_”两句指出,向别人学习,不仅能学习优点,也要看出别人的缺点并引以为戒。(2)杜甫在登高中用“_”的诗句写出了常年漂泊异乡的悲苦,又用“_”的句子展现了自
45、己备尝艰难的人生。(3)苏轼在赤壁赋中从“变”和“不变”的角度来认识世界。从“变”的角度,他认为“_” ;从“不变”的角度,他认为“_” 。【答案】 (1). 择其善者而从之 (2). 其不善者而改之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4). 艰难苦恨繁霜鬓 (5).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6).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
46、成同音异形字,如常、作、繁、鬓、瞬、尽等词,都要格外留意。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翻看岁月的 ,1949 年开国大典上飞机不够还要再飞一遍,如今尽抒凌云壮志、尽寸搏击长空;1978 年国外飞驰的新干线令人 ,现在高铁已经成为一张中国名片。无论是 69年的辉煌历程,还是 40年的改革伟绩,这是 的奋斗,这是前后相续的征程,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16大丰碑。今日之中国已行进至历史的关键路口,复兴的前景 ,但战略机遇稍纵即逝。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涉水跋山;( )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源自接续奋斗、接力擘画的
47、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唯有一棒接着一棒跑,去化解“为山九仞、功亏一箦”的风险,去应对暮气日长、锐气渐消的挑战,才能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创出新的改革天地,书写新时代的新光荣。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句是A. 白云苍狗 感慨系之 一脉相承 倚马可待B. 斗转星移 喟然长叹 一成不变 指日可待C. 白云苍狗 喟然长叹 一成不变 倚马可待D. 斗转星移 感慨系之 一脉相承 指日可待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A. 重重困难不是已经被我们战胜,攻坚克难又有何惧?B. 虽然我们已战胜重重困难,但仍需要不断攻坚克难。C. 我们既能攻坚
48、克难,也可战胜重重困难D. 我们只有战胜重重困难,才能攻坚克难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力擘画、接续奋斗的结果。B.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接力擘画的结果。C.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因为接力擘画、接续奋斗的结果。D.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源自于接力擘画、接续奋斗。【答案】17. D 18. B 19. A【解析】【1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近义词辨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一是辨析近义词,抓住词语的不同点。近义词的不同,有使用对象不同,词义轻重不同,感情褒贬不同,词语语法功能不同。二是
49、关注语境,理解空格处侧重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白云苍狗,比喻事物的变化不定。斗转星移,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根据语境中”岁月”的限定和后面所述四十年的交迁,应选用“斗转星移” 。感慨系之,17指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低叹。喟然长叹,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语境为“国外飞驰的新干线“所引发的感慨,故应用“感慨系之” 。一成不变,已经形成,不再改变。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一个一个派别传下来。也说一脉相传。由后面的语境“这是前后相续的征程” ,推知,此处应为“一脉相传” 。指日可待,(事情希望)不久就可以实现。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很快。语境是说复兴的前景,应为“指日可待“。故选 D项。【18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补写方法:1.阅读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