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953495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历史试题(考试用时:9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或由匹夫而为将相,或朝贫形而稃公侯,或起自刑余,或出于盗薮,不论新旧,不问亲疏。这种现象表明A. 士农工商结构趋于瓦解B. 礼崩乐坏加速王室衰微C. 世卿世禄制度遭受冲击D.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战国时期选官制度不再以血缘亲疏作为标准,说明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C项正确。题干信息涉及的是选官制度的变化,与士农工商结构趋于瓦解无

2、关,排除 A。礼崩乐坏与题干主旨选官制度的变化无关,排除 B。战国时期,官僚政治尚未取代贵族政治,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 C。2.南朝画家张僧繇善画佛道人物,如图是其作品(梁令瓒临摹) ,画面凹凸,有立体感,画中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 。这反映了当时A. 中外宗教、艺术交流融汇B. 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2C. 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D. 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答案】A【解析】据材料“佛道人物” 、 “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图片反映了中外宗教、艺术交流的结果,故 A 选项正确;材料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 ,显然不是以形写神,故 B 选

3、项错误;材料图片也无法体现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故 C 选项错误;佛道融合也不能说明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A。3.洪武十二年,明朝颁布大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 , “大臣专擅选官” 、 “交结朋党紊乱朝政” 、 “交结近侍官员” 、“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A. 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B. 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 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D.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和材料中的“大臣专擅选官” 、 “

4、交结朋党紊乱朝政” 、 “交结近侍官员”等是明律所特有,说明大明律对明朝大臣作了种种限制,由此分析,明朝皇权专制与过去朝代相比,又得到继续的强化,故 C 项符合题意。A 项,对大臣的种种限制,加剧了君臣关系的紧张,并不能协调君臣矛盾,故排除。B 项,题干内容与内阁机构运行程序无关,故排除。D 项,题干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且“解决”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4.清朝,康熙帝改变按人口征收丁税的传统做法,宣布推行“固定丁税,永不加税”政策,雍正帝随后把固定的丁税并入土地税统一征收。上述政策A. 放弃了丁税收入B. 引发了税制混乱C. 刺激了人口增长D. 解决了人地矛盾【答案】C3【解析】根

5、据题干“固定丁口,永不加税” “把固定的丁税并人土地税统一征收”可知这两种做法是逐步取消人头税,并将其并入土地税,刺激了人口的增长,造成人地矛盾,排除 D,C 项正确。放弃了丁税与题干“固定丁口,永不加税”矛盾,排除 A。题干信息无法体现税制混乱,排除 B。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 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弄清题干中“固定丁口,永不加税” “摊丁入亩”的意思,运用所学知识逐一排除选项即可。5.“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不仅是 19 世纪下半叶先进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更是洋务派在中西文化碰撞后采取的文化选择模式。此“文化选择模式”A. 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B. 表明了“崇洋”思想的盛行C. 反

6、映了文化侵略的隐蔽性D. 批判了儒学的落后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产生是 19 世纪下半叶洋务派迈出传统保守思想所作出的重大一步,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念有利于借助外来文化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改造,故 A 项正确。B 项, “文化选择模式”只是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文化意识的觉醒,“盛行”一词与当时史实不符,故排除。C 项,文化侵略隐蔽性与题干中的文化选择性表面冲突,排除。D 项,中体西用不是批判儒学的落后性,而是引进西方先进的器物之学,用以改造中国,达到强国御侮的目的,故排除。6.1913 年第一届国会选举中,虽然以年轻士绅、知识分子为基础的国民党和进步党获

7、得了多数席位,但是实力最强的北洋派系和地方实力派却几乎没人参加选举。这一现象表明A. 国内政治格局与选举无关B.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C. 选民素质制约了选举结果D. 文治传统影响深远【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13 年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实力最强的北洋派和地方实力派4却几乎没人参加选举”反映出国内政治格局与选举结果不符,民主共和徒有虚名,A 项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中国此时的民主共和只是形式上的,缺乏社会力量的支持,故排除 B 项。选民素质、文治传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C、D 两项。7.据统计,直到 1946 年 11 月,中国西部的 15 个省市仍拥有金融机构 2045

8、 家,占全国总数的 38.7%。若以全国金融机构平均数计,西部 15 个省市平均数为 136.3 家,东部 24 个省市平均拥有 134.5 家,西部略高于东部。这反映了A. 东西部经济水平具有均衡性B. 东部金融水平稍微低于西部C. 持久抗战影响国家金融分布D. 金融发展与解放战争的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大量的民族工业内迁,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故 C 项正确。A 项,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东西部经济的发展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进行的经济建设的成果,1946 年 11 月为解放战争初期

9、,这个时期西部经济的整体发展要低于东部,所以东西部经济水平的“均衡性”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 项,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东部金融机构平均数低于西部只是一种现象特征,并不是出现的原因,而且近代以来许多大型工矿企业都建设在东部,因此东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要高于西部,故B 项排除。D 项,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946 年 11 月,是解放战争的开始阶段,所以对金融布局的影响和冲击并不是很明显,不会对金融体制形成巨大的影响,故排除。8.下表是 19531959 年内地基本建设投资统计表: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 沿海地区成为大跃进运动的重灾区B. 内地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沿海地区C. 全国工业重心实

10、现了向内地的转移5D. 国家重视改变经济布局不合理状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表可知,1953-1957 年一五计划期间,沿海与内地投资额相对持平,但1958 年后,内地投资额大大超过沿海,结合所学可知,沿海为我国近代工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国家加大对内地基础建设投资,目的在于扭转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集中分布于沿海地区的不合理格局,故 D 项正确。A 项,1958 年大跃进才开始,故不能说明材料情况,排除。B 项,材料反映的是基础建设投资统计数据,与工业产值无关,故排除。C 项,工业重心向内地实现转移通过材料无法得出,故排除。9.罗马帝国初期曾明令禁止主人判处奴隶与猛兽搏斗;罗马帝国皇帝哈德

11、良(117138 年在位)废除了奴隶主把奴隶卖给角斗场的权力;君士坦丁大帝(272337 年在位)将故意杀死奴隶与杀人罪同等对待。出现上述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B. 罗马国家的不断扩张C. 自然法理念的深刻影响D. 民主政治的逐渐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自然法主张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公正至上,材料中“将故意杀死奴隶与杀人罪同等对待”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故 C 项正确. 题干涉及的是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故 A 项排除。材料未体现罗马的扩张情况,排除 B 项。民主政治不符合罗马政治状况,罗马为专制帝国 ,故排除 D 项。10.1787 年宪法规定:“总统、副

12、总统及合众国政府之文官,受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之弹劾与定谳时,应受免职处分。 ”这表明 1787 年宪法A. 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力B. 强调对官员经济犯罪的监督C. 所有官职都是由民选产生D. 注重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答案】D【解析】6根据“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政府之文官,受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之弹劾与定谳时,应受免职处分”可知,1787 年宪法对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政府官职的权力进行制约,D 正确;A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 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D 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政府之文官,受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之弹劾与定谳

13、时,应受免职处分” ,紧扣材料分析解答,排除与材料信息无关选项即可。11.某政治家在其著作中写道:“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理念是A. 重工业的高速增长B. 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C. 国民经济协调发展D. 注重思想政治说教【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以反映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即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改善

14、民生,所以看出但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理念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本题答案选 A 项;B 项不选,材料中没有体现管理方式;C 项错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 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政治说教。12.1971 年,作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印度与苏联签署了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 ,规定在任何一方遭到进攻威胁时,双方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和平与安全。该条约A. 凝聚了不结盟运动力量B. 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C. 影响了美苏“冷战”态势D. 促成了中美关系改善【答案】C【解析】7根据材料邴吉和所学知识可知印度与苏联签署具有准军事同盟背离了不结盟运动的初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15、美苏冷战局面,但不利于凝聚力量,故 C 项正确;印度此举不利于不结盟运动国家的团结,故 A 项错误。不结盟运动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故 B 项错误;D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点睛:不结盟运动是一个十分松散的国际组织,它不设总部及常设机构,起初甚至没有定期的会议机制,直到后来才规定每 3 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并由会议举办国担任主席国,任期也是 3 年。13.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于师” ;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A. 提倡民本B. 呼唤仁爱C. 强调理性D. 倡导美德【答案】C【解析】“当仁不让于师”的意思是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意思是在仁

16、德和师道尊严方面,仁德是第一位的,而这里的“仁德”和苏格拉底所倡导的“有思想力”都是在强调人的理性而不是权威,故选 C。14.著名史学家何忠礼先生曾指出:“在唐朝选官制度中,除科举制外,公卿大臣也有权公荐举人,考试成绩好坏,并不能成为做官的唯一标准。 ”据此可推知A. 科举制没有改变平民的等级观念B. 士族门第的特权有增无减C. 科举制初立时考虑协调政治矛盾D. 科举取士不能满足人才需求【答案】D【解析】A 项中的“等级观念”材料中国没有体现;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主要选官制度是科举制,打破垄断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科举制”的初衷;D 项正确,由“除科举制外,

17、公卿大臣也有权公荐举人,考试成绩好坏,并不能成为做官的唯一标准”可以分析出科举选官不能满足人才还需通过荐举补充人才。8【名师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正确分析“除科举制外,公卿大臣也有权公荐举人,考试成绩好坏,并不能成为做官的唯一标准” ,然后结合所学科举制知识判断选择。15.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出现这一演变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B. 中国古代城市经济交流日益频繁C. 封建政府抑商政策的负面效应D.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到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从秦半两钱到汉五铢钱、唐朝开元通宝,再到北宋纸币交子,货币的发展与完善更能迎合商业发展的需要,商品经济的发

18、展是货币发展的前提条件,故 A 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货币发展,城市经济交流的频繁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B 排除;抑商政策不利于货币的发展,C 项错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与货币的演变没有直接关系,D 排除。16.唐朝中期,学者杜佑在通典中说:“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是以食货为之首。 ”材料反映出唐朝亟需变革的社会问题是A. 教化不修动摇封建秩序B. 藩镇割据导致边患不断C. 改革财政制度整顿经济D. 重农抑商阻碍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是以食货为之首”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政教风化的根本,在于使百姓丰衣足食,由此可以知道,唐朝亟需变革的社

19、会问题是改革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财政经济,故 C 项正确. A 项,题干未体现教化对封建秩序的影响,排除。B 项,题干未出现藩镇割据现象,排除。 D 项,材料未体现重农抑商对经济的影响,故排除。17.下面两图是 19 世纪中后期晚清进口洋棉、洋纱、洋布情况变动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9A. 洋纱和洋布进口量持续呈上升趋势B. 洋布价格变动与进口总量趋势完全不同C. 洋纱进口总量与价格变动完全一致D. 洋棉进口总量增加,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答案】B【解析】由图一可知洋纱和洋布进口量并不是持续上升,A 项错误;由两幅图中信息可知洋布进口数量在 18781890 年上升而此时期价格则下降,B 项正确而

20、C 项错误;D 项说法与图片信息不符,洋棉价格不是呈持续下滑的。18.1897 年梁启超首次提出地方自治的设想, “故为今日计,必有腹地一二省可以自立,然后中国有一线之生路。 ”这表明地方自治的设想是A. 民族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B. 梁启超救国思想出现重大转折C. 戊戌变法改革措施的延续D. 应对列强瓜分狂潮的救国策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7 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梁启超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主张地方自治以避免被列强瓜分,故 D 项正确。民族工业发展需要统一的国内市场,地方自治不符合民族工业发展的要求,故 A 项错误,排除。材料仅体

21、现梁启超的地方自治思想,不能反映梁启超教国思想的转折,故 B 项错误,排除。戊成变法发生于1898 年,因而梁启超 1897 年提出的地方自治设想不可能是戊成变法改革措施的延续,故 C项错误,排除。1019.如图所示香烟在 1931 年底的上海风靡一时,就是不吸烟的人也买几包回去留作纪念。这反映当时A. 商业竞争异常激烈B. 民族意识已经觉醒C. 香烟消费成为社会风尚D. 上海成为全国抗战中心【答案】A【解析】由图片“抗日联军大英雄马占军将军香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民族工业发展,为推销商品将香烟广告和抗日英雄联系在一起,可知当时商业竞争应该是相当激烈的,故本题答案选 A 项;仅有上海的香

22、烟广告不能分析出民族意识觉醒;C 项不选,题干主要描述的是香烟广告,不能看出香烟消费成为社会风尚;D 项错误,1931 年抗战主要是东北。20.1953 年国家规定,私营企业每年结算盈余,其利润分配依照“四马分肥”的方式,即将利润分为国家税收、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本家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资方红利大体只占四分之一,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这种规定A. 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B.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的基础C. 调动了国有企业的积极性D. 有利于完成国民经济恢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知道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利润分配方案,一九五六年全行业

23、公私合营后,资方的股息红利被定息代替, “四马分肥”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企业的赎买方式,故 A 项正确; B 项说法仅仅涉及三大改造11的一部分,说法片面,排除; C 项说法错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积极性的调动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国有企业改革之后,排除; D 项说法错误,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是 1949 年 10 月到1952 年底,排除.21.古希腊各城邦在宗教节日期间举行的各种祭祀、娱乐、竞技和饮宴等活动,使古希腊人心中充满了对神的感激和作为城邦公民的自豪感,增强了城邦的团体凝聚力。材料旨在说明A. 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B. 宗教活动不利于民主发展C. 公民是希腊城邦的主体D

24、. 宗教在城邦中的重要影响【答案】D【解析】题干所述是讲宗教节日的活动增强了城邦的团体凝聚力,所以是想说明宗教活动对城邦的影响很大,故选 D;题干没有体现雅典的民主,故排除 AB;材料的主旨不是在说希腊公民,故排除 C。点睛:“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 ,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选择题里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个信息所左右,就先入为主的认为答案就是课本所学或者是自己看到的材料出处,但是却没有关注材料本身所表达的真实意思,而这一真实意思往往不是我们主观判断的,所以做选择题时,一定注意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尊重材料的原意,而不是先入为主。22.与联邦众议院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

25、截然不同的是,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联邦参议院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这种选举方式A. 协调了南北方的利益B. 抑制了民众对政府的影响C. 违背了权力制衡原则D. 消解了联邦与各州的矛盾【答案】B【解析】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把黑人按五分之三折算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协调了南北方的利益,故 A 项与题意不符,排除;联邦参议院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间接选举12与直接选举相比就是能够抑制民众对政府的影响,当选参议员不必直接对民众负责,故 B项正确;1787 年宪法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C 项表述明显错误;矛盾不可能消除,只能协调,D 项表述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联邦参议院议员由各州议会

26、选出”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当选参议员不必直接对民众负责,抑制民众对政府的影响。23.1959 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指出,从美国国库中获得黄金比重最大的国家,恰恰是美国派出军队予以保护的国家,他们几乎要“吸干”山姆大叔。这反映了当时A. 美国有意停止对欧洲的援助B. 美国不愿意为北约承担更多责任C. 军备竞赛拖垮了美国经济D. 汇率制度不适应经济格局的变动【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和黄金挂钩、企图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但美元贬值,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挂钩的汇率制度已经不适应经济格局的变动,故 D 选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系,不是美国

27、对欧洲的援助的问题,故 A 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北约组织,故 B 选项错误;被军备竞赛拖垮经济的是苏联,不是美国,故 C 选项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难度较高,题干材料信息没有明确表达所考查的知识点,解题关键是扣住“从美国国库中获得黄金” 、 “几乎要吸干山姆大叔”这两个关键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联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相关内容,据此进行进一步分析。24.1958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时英国拒绝加入,因为它认为同欧洲大陆的亲密关系与自身利益相悖。直到 1973 年它才成为欧共同体成员国。仅仅两年后,就发生了脱欧公投,当时留欧派在投票中以 67%获胜选择继续留在欧共体中。这反

28、映了A. 英国与欧洲国家关系处于敌对状态B. 英国的政治走向取决于民众的意愿C. 英国的自身利益影响着政治走势D. 经济全球化获得了发展的根本动力【答案】C【解析】13从材料中对英国几次脱欧的过程的描述可以看出,英国对欧洲的联合是基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才会考虑的,重视的是自己的利益,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错误,英国与欧洲国家之间关系没有这么严峻;B 选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D 选项与材料无关。欧洲一体化过程中英国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这是因为在二战之前,英国史世界上的实力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时代是“日不落帝国” ,他不甘心放弃原有的地位,所以几经变化态度,本题的内容也就不难理解

29、。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526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9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二战后,面对满目疮痍的法国经济和社会状况,戴高乐政府选择了一条与西德自由经济政策不同的道路。他试图通过国有化、结构改革以及经济计划,使国家有效地干预国民经济活动恢复生产,稳定社会。戴高乐表示, “国家的最高使命在昨天是作战,而今天是生产。今天和任何时候都一样,使国家强盛是政府的责任,而国家今天能否强盛取决于经济。这便是我的政府采取国有化、国家监督和现代化措施的主要动机。 ”1946 年法国宪法宣布“所有一切

30、已经具有和将要具有为全民服务或事实上具有和将要具有垄断性质的财富和企业必须全部成为全社会的财产。 ”此后,法国国有经济继续向其他行业和领域渗透,创建了大量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控股公司和公私合营企业等。在西方国家中,法国的宏观调控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指导更有力。从 1947 年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法国政府先后实施了 11 个经济发展计划。当时,法国重点发展的汽车、航空、通讯、原子能等产业,都是国有企业唱主角,它们的规模和实力,在国际上都居领先地位。法国的国有企业大多组建成集团,中央政府只管理总公司,分公司由各集团自行运营,以提高管理效率。摘编自唐逸如法国二战后国有化浪潮解密材料二 19

31、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凡属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国计民生的事业,均应由国家统一经营。 ”1951 年,国家开始实行棉纱统购;1953 年 10 月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计划供应;以后统购统销扩大到粮、棉、食油、糖、烟、茶、生猪、桐油、木材等农副产品。实际上是通过工农产品间的价格“剪刀差”为工业生产汲取了大量的农业剩余。摘编自王橙宇60 年中国经济曲折发展史14(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法国经济“国有化浪潮”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中国的统购统销政策,并指出中法两国经济建设的不同点。【答案】 (1)特征:国有经济向

32、更多行业和领域渗透;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计划;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益。背景:法国面临迅速恢复经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的迫切要求;二战后各国普遍采用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建设;吸取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教训;笫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广泛应用;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有效性。(2)评价:增强了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另一方面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生产发展缓慢不同:法国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以国企为主导,使政府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调节者,促使国家强盛;中国是实行国家对经济和市场的全

33、面的直接管理,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解析】(1)主要特征:从“他试图通过国有化、结构改革以及经济计划,使国家有效地干预国民经济活动恢复生产,稳定社会。 ”可以看出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计划;从“法国国有经济继续向其他行业和领域渗透,创建了大量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控股公司和公私合营企业等。 ”可以看出 国有经济向更多行业和领域渗透和提髙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益。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二战后的经济状况是法国面临迅速恢复经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的迫切要求;世界经济的主要情况是二战后各国普遍采用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建设,且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悄然开始。(2)评价:从材料来看中国的统购统销政策是逐步开展

34、的,这样的形式有助于增强了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此外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它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生产发展缓慢。不同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得出,双方最大的不同是政治制度的差异,这一点导致了其他方面的不同。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材料 下面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 3 编欧亚大陆文明的中世纪文明(公元5001500 年)内容的目录摘编比较两份目录,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东西方文明的主要特征,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答案】示例 1特征:东方农耕文明的辉煌与停滞;西方初露工业文明曙光。东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5、不断强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封建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传统科技世界领先,但宋明理学僵化了思想,压抑了人性;中华文化圈形成,但对外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东方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西方:生产技术进步,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兴起) ;葡、西等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积极推动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宣扬人性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鸣锣开道。总结:中世纪东西方文明有鲜明的差异性,东方文明虽经历辉煌,但始终未挣脱传统的束缚,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而西方文明却发生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有力地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使欧洲站到了近代化的起跑线上。【解析】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

36、须源自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本题是论文撰写题,对学生要求较高。首先要通过材料中文章的目录信息提取出东西方文明的特征:东方农耕文明的辉煌与停滞;西方初露工业文明曙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东西方发展的特征。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对东西方文明带来的影响进行总结即可。请考生在第 45、46、47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6材料 秦汉以来, “刑罚类杂、频异,且严酷” 。 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 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

37、、徒、鞭、杖五刑。 北齐律废除宫刑,北周进一步废除肉刑。北魏之前的缘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妇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北魏孝文帝以诏令特加缩小:非犯干名犯义之重罪者,缘坐处死皆止其身。北齐、北周更多次明令轻罪“重教化、轻刑罚” 。此外,自先秦以来,大刑之间就缺乏过渡、差等较大。如罪重于徒,不至死,怎么判定?从北魏开始,大刑之间出现弹性,北齐时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进而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据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北朝刑法制度改革

38、的主要趋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朝刑法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答案】 (1)趋势:刑罚种类(法定刑)趋于明确(定型) ;刑罚趋于宽缓;大刑之间的差等逐步填补。(2)积极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儒家伦理的传播;完善了秦汉以来的刑法制度;奠定了隋唐以后封建五刑基础。【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 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可归纳为刑罚种类趋于明确;根据材料“重教化、轻刑罚” 可归纳为刑罚趋于宽缓;根据材料“从北魏开始,大刑之间出现弹性中间刑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

39、 可归纳为大刑之间的差等逐步填补。(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北朝刑法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可以从现实方面考虑,如缓和矛盾、稳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也可以从完善法律制度,为后世提供借鉴等方面考虑。总之言之有理即可。点睛:点睛:解决本题的三个关键(1)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第一.先读问题,明确答题项“北朝刑法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 “北朝刑法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 。第二.根据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材料。17(2)找:最大限度找到有效信息,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如材料中关键信息“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

40、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 “重教化、轻刑罚”等。(3)答:组织答案是具体操作的核心环节。包括审题、规范组织、按分作答等几个方面。整体分析:本题引用北朝刑法制度改革的材料,设置两个问题,涉及改革“主要趋势” “历史意义”的考查,难度相对简单。一般来说,关于改革史的内容,常见题型是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比较不同、 说明特点、指出原因、评述/评析观点、思考启示等等。 2、对策: 熟悉考点是基础; 多记诵,滚瓜烂熟; 阅读材料有技巧; 首尾句、标点符号; 组织答案须谨慎; 审清题、简单草稿; 要点序号不能忘。 序号化、书写清楚。28.【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20

41、 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处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控制之下。受民族主义思潮影响,1912 年上半年,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等组建了巴尔干国家反土同盟,1912 年 10 月,巴尔干同盟对土宣战。盟军在民族解放和独立目标的鼓舞下痛击土军,土军溃败,1913 年5 月战争结束。战争使巴尔干各族摆脱土耳其的压迫,但半岛各国因领土问题矛盾加剧。1913 年 6 月,欧洲大国出于自身利益怂恿保加利亚与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组建的联军进行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 年 7 月,保加利亚在联军的进攻下宣告投降。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后,罗马尼亚等国与协约国靠近,保加利亚则加入同盟国,这些都成了 1914 年爆发

4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两次巴尔干战争中,飞机开始用以实施轰炸,装甲车和无线电技术大量使用,这些对现代机械化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据【俄】扎多欣、尼佐夫斯基欧洲的火药桶:20 世纪的巴尔干战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两次巴尔干战争爆发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巴尔干战争爆发的影响。【答案】 (1)原因:第一次:巴尔干半岛受奥斯曼土耳其奴役;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第二次: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加剧了半岛各国矛盾;欧洲大国的怂恿。(2)影响:改变了巴尔干半岛的实力对比;巴尔干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半岛内部矛盾加剧;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现代机械化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43、【解析】【详解】 (1)根据材料“尔干半岛处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控制之下。受民族主义思潮影18响战争使巴尔干各族摆脱土耳其的压迫,但半岛各国因领土问题矛盾加剧欧洲大国出于自身利益怂恿保加利亚与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组建的联军进行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进行概括提取即可。(2)两次巴尔干战争爆发的影响可根据材料中“盟军在民族解放和独立目标的鼓舞下痛击土军”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后,罗马尼亚等国与协约国靠近,保加利亚则加入同盟国,这些都成了 1914 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 ”“这些对现代机械化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并结合区域实力对比、推动民族解放、加剧内部矛盾及推动战争爆发等进行分析阐述

44、。2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1933 年,国民政府为衔接浙赣线与沪杭线拟建钱塘江大桥,茅以升任工程处处长。当时,建桥需要 500 万元,浙江省只筹得 200 万元,工程直到 1934 年勉强凑齐经费才开工。钱塘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势受山洪、海潮以及台风影响,江底流沙厚 41 米。对此,茅以升发明“射水法” 、 “沉箱法”及“浮运法”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建桥末期,淞沪抗战正紧,为抗战需要,茅以升及其施工队冒着敌人的轰炸加速施工,1937 年 9 月及10 月铁路、公路相继通车,这是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建桥期间,茅以升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实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

45、梁工程人才。同年底战局恶化,12 月 23 日茅以升从全局出发,深明大义,亲自指挥炸毁大桥。大桥自通车至炸毁,尚不足 3 个月,但抢运国家的物质到后方为数甚巨。仅杭州沦陷前 3 天,就有数十万难民通过大桥疏散至后方。据项海帆等中国桥梁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茅以升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遇到的困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塘江大桥从修建到炸毁过程中茅以升的贡献。【答案】 (1)答:困难: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经费紧张;日本侵华。(2)答:贡献:进行技术创新:发明了“射水法” 、 “沉箱法”及“浮运法” ;艰苦拼搏,冒死赶工:建桥末期,淞沪会战吃紧,为支持抗战顶着轰炸加速

46、施工;培养桥梁工程人才:施工时吸收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实践;顾全局、深明大义:为延缓了日军进攻炸毁桥梁,既为抗战抢运物资,又疏散了民众。【解析】第(1)问, “困难” ,依据材料信息“当时,建桥需要 500 万元,浙江省只筹得 200 万元钱塘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势受山洪、海潮以及台风影响建桥末期,淞沪抗19战正紧”概括得出;经费紧张、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日本侵华等。第(2)问, “贡献” ,依据材料信息“茅以升发明“射水法” “沉箱法”及“浮运法”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建桥末期,淞沪抗战正紧,为抗战需要,茅以升及其施工队冒着敌人的轰炸加速施工建桥期间,茅以升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实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12 月 23 日茅以升从全局出发,深明大义,亲自指挥炸毁大桥但抢运国家的物质到后方为数甚巨。仅杭州沦陷前 3 天,就有数十万难民通过大桥疏散至后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进行技术创新;艰苦拼搏,冒死赶工;培养桥梁工程人才;顾全局、深明大义等角度分析。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10243-2 Berichtigung 1-2005 Steel die forgings - Tolerances on dimensions - Part 2 Upset forgings made on horizontal forging machines German version EN 10243-2 1999 Corrigen.pdf DIN EN 10243-2 Berichtigung 1-2005 Steel die forgings - Tolerances on dimensions - Part 2 Upset forgings made on horizontal forging machines German version EN 10243-2 1999 Corrigen.pdf
  • DIN EN 10243-2-2000 Steel die forgings - Tolerances on dimensions - Part 2 Upset forgings made on horizontal forging machines German version EN 10243-2 1999《钢模锻件 尺寸公差 第2部分 在平锻机上顶锻》.pdf DIN EN 10243-2-2000 Steel die forgings - Tolerances on dimensions - Part 2 Upset forgings made on horizontal forging machines German version EN 10243-2 1999《钢模锻件 尺寸公差 第2部分 在平锻机上顶锻》.pdf
  • DIN EN 10244-1-2009 de Steel wire and wire products - Non-ferrous metallic coatings on steel wire - Part 1 General principles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0244-1 2009-08《钢丝和钢丝制品 钢丝的有.pdf DIN EN 10244-1-2009 de Steel wire and wire products - Non-ferrous metallic coatings on steel wire - Part 1 General principles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0244-1 2009-08《钢丝和钢丝制品 钢丝的有.pdf
  • DIN EN 10244-2-2009 Steel wire and wire products - Non-ferrous metallic coatings on steel wire - Part 2 Zinc or zinc alloy coatings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0244-2 2009-08《钢丝和钢丝产.pdf DIN EN 10244-2-2009 Steel wire and wire products - Non-ferrous metallic coatings on steel wire - Part 2 Zinc or zinc alloy coatings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0244-2 2009-08《钢丝和钢丝产.pdf
  • DIN EN 10244-3-2001 Steel wire and wire products - Non-ferrous metallic coatings on steel wire - Part 3 Aluminium coatings German version EN 10244-3 2001《钢丝和钢丝产品 钢丝有色金属涂层 第3部分 铝涂层》.pdf DIN EN 10244-3-2001 Steel wire and wire products - Non-ferrous metallic coatings on steel wire - Part 3 Aluminium coatings German version EN 10244-3 2001《钢丝和钢丝产品 钢丝有色金属涂层 第3部分 铝涂层》.pdf
  • DIN EN 10244-4-2001 Steel wire and wire products - Non-ferrous metallic coatings on steel wire - Part 4 Tin coatings German version EN 10244-4 2001《钢丝和钢丝产品 钢丝有色金属涂层 第4部分 锡涂层》.pdf DIN EN 10244-4-2001 Steel wire and wire products - Non-ferrous metallic coatings on steel wire - Part 4 Tin coatings German version EN 10244-4 2001《钢丝和钢丝产品 钢丝有色金属涂层 第4部分 锡涂层》.pdf
  • DIN EN 10244-5-2001 Steel wire and wire products - Non-ferrous metallic coatings on steel wire - Part 5 Nickel coatings German version EN 10244-5 2001《钢丝和钢丝产品 钢丝有色金属涂层 第5部分 镍涂层》.pdf DIN EN 10244-5-2001 Steel wire and wire products - Non-ferrous metallic coatings on steel wire - Part 5 Nickel coatings German version EN 10244-5 2001《钢丝和钢丝产品 钢丝有色金属涂层 第5部分 镍涂层》.pdf
  • DIN EN 10244-6-2001 Steel wire and wire products - Non-ferrous metallic coatings on steel wire - Part 6 Copper bronze or brass coatings German version EN 10244-6 2001《钢丝和钢丝产品 钢丝有色金.pdf DIN EN 10244-6-2001 Steel wire and wire products - Non-ferrous metallic coatings on steel wire - Part 6 Copper bronze or brass coatings German version EN 10244-6 2001《钢丝和钢丝产品 钢丝有色金.pdf
  • DIN EN 10245-1-2012 Steel wire and wire products - Organic coatings on steel wire - Part 1 General rules German version EN 10245-1 2011《钢丝及丝材 钢丝有机涂层 第1部分 一般规则 德文版 EN 10245-1-2011》.pdf DIN EN 10245-1-2012 Steel wire and wire products - Organic coatings on steel wire - Part 1 General rules German version EN 10245-1 2011《钢丝及丝材 钢丝有机涂层 第1部分 一般规则 德文版 EN 10245-1-2011》.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