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选修3_3201902284133.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954327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选修3_320190228413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版选修3_320190228413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版选修3_320190228413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版选修3_320190228413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版选修3_320190228413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 5、6 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对点训练考点 1 对有序和无序、宏观态和微观态的理解1(多选)下列过程中不可逆的是( )A锤子打铁,铁发热B传热的容器内盛有液体,容器放在恒温的大水池内,不停地搅动液体,可保持温度不变C在一绝热容器内,不同温度的液体混合D在一绝热容器内,不同温度的氦气进行混合答案 ABCD解析 功变热是不可逆过程,故 A符合题意。B 中过程既有功变热,又有热传导,是不可逆过程,故 B符合题意。C 中液体扩散是不可逆过程,故 C符合题意。D 中具有一定温度的热传导也是不可逆的,故 D也符合题意。2如图所示,气体自由膨胀的不可逆性可以用概率来说明, a、

2、 b、 c三个分子在A、 B两室的分配情况如下表:A室 abc ab bc ac c a b 0B室 0 c a b ab bc ca abc则:(1) a分子出现在 A室的概率为_。(2)a、 b、 c三分子全部回到 A室的概率为_。(3)若有 N个分子,则 N个分子全部自动回到 A室的概率为_。答案 (1) (2) (3)12 18 12N解析 a分子在自由运动后,在 A室、 B室的概率分别为 , b分子在 A室、 B室的概率12分别为 , c分子在 A室、 B室的概率分别为 ,则 a、 b、 c三分子都在 A室的概率为 12 12 12 122 。假设有 N个分子,则全部在 A室的概率为

3、 。12 18 12N考点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3.在一定速度下发生变化的孤立系统,其总熵的变化情况是( )A不变 B可能增大或减小C总是增大 D总是减小答案 C解析 一切孤立系统总向着总熵增大的方向发展。(1)由熵的定义可知,熵较大的宏观状态就是无序程度较大的宏观状态,也就是出现概率较大的宏观状态。在自然过程中熵总是增加的,其原因并非因为有序是不可能的,而是因为通向无序的渠道要比通向有序的渠道多得多,把事情搞得乱糟糟的方式要比把事情做得整整齐齐的方式多得多。(2)从微观的角度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个统计规律:一个孤立系统总是从熵小的状态向熵大的状态发展,而熵值较大代表着较为无序,所以

4、自发的宏观过程总是向无序程度更大的方向发展。4(多选)下列关于熵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A熵越大,系统的无序程度越大B对于一个不可逆绝热过程,其熵不会减小C气体向真空中扩散时,熵值减小D自然过程中熵总是增加,因为通向无序的渠道要比通向有序的渠道多得多答案 ABD解析 熵是系统内分子运动无序性的量度,熵越大,其无序程度越大,A 正确。不可逆绝热过程,其宏观态对应微观态数目增大,其熵会增加,不会减小,B 正确。气体向真空中扩散,无序程度增大,熵值增大,C 错误。自然过程中,无序程度较大的宏观态出现概率较大,因而通向无序的渠道多,D 正确。5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指出: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具有方向性

5、。请结合熵的变化加以解释。答案 见解析解析 机械运动是宏观情况下物体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完全遵循牛顿运动定律所反映的因果关系,这是一种有序的运动。热运动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系统的一个宏观状态包含着大量的微观状态,这是一种无序的运动。机械运动向热运动的转化,属于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会导致熵的增加,符合热力学规律,因此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反之,热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化属于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即从高熵向低熵转化,不符合熵增加原理,因此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不能全部实现。36成语“覆水难收”指一盆水泼出后是不可能再回到盆中的。请结合熵的变化解释为什么水不会自发地聚到盆中?答案 见

6、解析解析 由于盆的形状确定,水在盆中时,空间位置和所占据的空间体积一定,显得“有序” “整齐”和“集中” ,系统的熵低。当把水泼出后,它的形状不再受盆的限制,各种可能的形状都有,占据的空间体积和所处的位置都有多种可能。显得“无序” “混乱”“分散” 。系统的熵高。水泼出的过程属于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导致熵的增加,符合熵增加原理。反之,水聚到盆中的过程,属于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化。即从高熵向低熵转化,不符合熵增加原理。因此水不能自发地聚到盆中。考点 3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7.(多选)关于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我国煤和石油的储量十分丰富,所以太阳能的开发在我国并不十分重要B能源的

7、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的转化和传递的过程C现在人类社会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D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能归根到底来自太阳能答案 BCD解析 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的仍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燃料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可转化成机械能和电能。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需要各种形式的能,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能源的能量转化成各种形式的能,以供利用。所以,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的转化和传递的过程。我国的煤和石油尽管储量丰富,但终究有限,且利用后不能再生,终有用完的日子,所以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特别是核能和太阳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因此在这四个说法中,错误的是 A,B、C、D 正确。8关于开发能源和

8、节约能源,你认为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A能源是有限的,无节制地利用常规能源,如石油之类,是一种盲目的短期行为B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担心能源枯竭实在是一种杞人忧天的表现C能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同时考虑对环境的影响D利用核能是目前开发新能源的一种有效的途径答案 B解析 能量虽然守恒,但在利用其过程中,其形式在不断向低品质转化,可见能源是有限的。在利用能源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持与环境的平衡,应选 B。9热现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能量耗散现象。下列关于能量耗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量耗散说明能量不守恒B能量耗散不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4C能量耗散过程中能量仍守恒,只是能量的转化有方向性D待科技发达到一定程度

9、时可消除能量耗散现象,实现第二类永动机答案 C解析 能量耗散仍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反映了自然界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无法消除,应选 C。综合训练10质量一定的某种物质,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由液态到气态(可看成理想气体)变化过程中温度( T)随加热时间( 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单位时间所吸收的热量可看作不变。(1)(多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A在区间,物质的内能不变B在区间,分子间的势能不变C从区间到区间,物质的熵增加D在区间,物质分子的平均动能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2)在区间,若将压强不变的条件改为体积不变,则温度升高_(填“变快”“变慢”或“快慢不变”)。请说明理由。答案 (1)BCD (2)变

10、快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U Q W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C可知,在吸收相同的热pVT量 Q时,压强不变的条件下, V增加, W0, U1 Q| W|;体积不变的条件下, W0, U2 Q;所以 U1 U2,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变快。解析 (1)物质的内能是分子总动能与分子总势能之和,在区间,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吸收的热量用来增加分子间势能,物质的内能增大,选项 A错误;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不考虑分子势能,选项 B正确;从区间到区间,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熵增加,选项 C正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选项 D正确。(2)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U Q W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C可知,

11、在吸收相同的pVT5热量 Q时,压强不变的条件下, V增加, W0, U1 Q| W|;体积不变的条件下, W0, U2 Q;所以 U1 U2,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变快。11能源问题是当前的热门话题,传统的能源煤和石油,一方面储量有限,有朝一日将要被开采完毕,另一方面,使用过程中也带来了污染,寻找新的、无污染的能源是人们努力的方向,利用潮汐发电即是一例。关于潮汐,古人说:“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 ”如图是利用潮汐发电的示意图,左方为陆地和海湾,中间为大坝;其下有通道,水经通道可带动发电机,涨潮时,水进入海湾,待内外水面高度相同,堵住通道(如图甲);潮退至最低点时放水发电(如图乙)

12、;待内外水面高度相同;再堵住通道,直至下次涨潮至最高点,又放水发电(如图丙)。设海湾面积为 5.0107 m2,高潮与低潮间高度差 3.0 m,则一天内水流的平均功率为_MW。(注:实际上由于各种损失,发电功率仅为水流的平均功率的 10%25%,例如法国兰斯河潮汐发电站水势能释放平均功率 240 MW,而发电功率仅为 62 MW)答案 100解析 潮汐发电其实就是将海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每次涨潮时流进海湾(落潮时流出海湾)的海水的重力为Mg Vg 1.010 35.0107310 N1.510 12 N,其重心的高度变化为:h1.5 m,一天内海水两进两出,故水流功率为:P W1.010 8 W,即 P100 MW。4Mght 41.510121.5243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