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1290259.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960753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129025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129025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129025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129025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129025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1、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现点( )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意在说明分封制促成中华民族形成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 没有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2、 下 表 是 摘 引 自 古 代 史 书 中 有 关 农 业 发 展 的 一 些 历 史 叙 述 。 据 此 可 得 出 的 共 同 结 论 是 ( )出 处 论 述 汉 书

2、 文 帝 纪 “农 , 天 下 之 大 本 也 , 民 所 恃 以 生 也 , 而 民 或 不 务 本 而 事末 , 故生 不遂 。 朕忧 其然 , 故今 兹亲 率群 臣农 以劝 之, 其 赐 天 下 民 今 年 田 租 之 半 ” 汉 书 元 帝 纪 “以 三 辅 、 太 常 、 郡 国 公 田 及 苑 可 省 者 , 振 业 贫 民 。 赀 不 满 千 钱 者 赋贷 种 、 食 ”; “江 海 陂 湖 园 池 属 少 府 者 以 假 贫 民 ,勿 租 赋” 后 汉 书 杜 诗 “迁 南 阳 太 守 造 作 水 排 , 铸 为 农 器 , 用 力 少 , 见 功 多 , 百姓 便 之 广 拓

3、 土 田 , 郡 内 比 室 殷 足 ”A 汉 代 政 府 推 行 轻 徭 薄 赋 B 汉 代 区 域 农 业 发 展 不 平 衡C 汉代 政 府 实 施 重 农 政 策 D 汉 代 手 工 业 技 术 获 得 发 展3、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通榜” 。 这一做法( )A 体 现 唐 代 科 举 制 走 向 完 善 B使 科举 的 公 平 性 遭 质 疑C 导 致 科 举 制 无 法 选 拔 精 英 D 是 君 主 专 制 加 强 的 表 现4、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一思

4、想流派时说:“这种思路把知识领域的事情,都归入了人格涵养和心灵境界,于是更加强化了传统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一个传统,即学术的终极意义在于为己 ,因此它也特别影响了中国士人对于形而下的、自然现象世界的无端轻蔑和对形而上的、道德理想世界的过度崇尚。 ”此学者论述的应该是( )A孔孟儒学 B老庄道学 C董仲舒儒学 D程朱理学5、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

5、的枢纽6、 “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 2 -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据此可知元代(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7、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这些,朝廷不但认可,还给予支持。这反映出( )A朝廷不反对宗教信仰 B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C朝廷藉此强化忠君思想 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8、康熙 年间 , 美洲 银元 的使 用区 域从 沿海 扩大

6、到东 南, 从江 浙扩 大到 内地 。 从此 , 一个 新的货币量词进入汉语体系,那就是“圆” (后写成“元” ) ,这反映出( )A 中 国 已 卷 入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市 场 B康 熙 时 期 的 贸 易 政 策 有 所调 整C 清 朝 的 对 外 贸 易 处 于 入 超 地 位 D 中 国 的 经 济 政 策 顺 应 时 代 潮 流9、 明清时,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达到顶峰。明朝时,将地方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置了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请问,下列选项中的做法哪一个与上述材料中明朝的做法属同一种性质?( )A. 汉朝时汉武帝实行了内外朝制度 B. 清朝时康熙皇

7、帝设置了南书房,来牵制议政王大臣会议C. 清朝时,实行总督与巡抚制度,总督与巡抚相互牵制、互不统属D. 唐朝时,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10、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 ,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 ,王夫之以“循礼” , “秉礼”为“君子之道” ,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明清时期( )A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压制,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B文化反思带有批判理性特点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D儒家思想内部出现流派之争11、有学者认为,16 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知识分子需直面的课题之一是“把在经济、

8、社会中活动的主体个人的行动和追求利益的欲望定位于秩序之中。”据此可知,知识分子( )A主张挽救瓦解的社会结构 B质疑理学构建的纲纪伦常C萌生否定君主专制的思想 D顺应市民阶层发展的潮流 12、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 ,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从 1853年至 1863 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该现象反映( )A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 -C清朝政府压制商品经济发展 D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 13、1877 年,洋务派幕僚马建忠从欧洲写信给李鸿章说:“欧洲各国讲富者以护商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他如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

9、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可见马建忠( )A正确揭示了欧洲各国富强的根本原因 B否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C批评了洋务派以练兵制器为先的做法 D强调了国家富强是建立民主政治的基础14、下表反映了甲午战争前洋纱输入中国的情况,由此可以推断,洋纱的输入( )A使传统土纱退出了中国市场 B标志中国已成为外商原料产地C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D说明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15、19 世纪 70 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 ;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 “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

10、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16、根据刘望龄先生的研究:“检阅湖北报刊,在揭露社会、批判清政府的落后、反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而对三民主义的传播,除民族主义的反清革命宣传得较为充分以外,民权、民生主义几乎无所论及。 ”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在于( )A.湖北群众缺乏文化,只知反满 B.清政府成为矛盾的焦点C.民权、民生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D.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17、据浙江百年大事记记载:“一八八九年(清光绪十五年己丑)二月十日,有宁波商人在慈溪县开设浙江慈溪火柴制造厂,雇佣日本工匠,制造火柴,宁波道台

11、批准立案并通知海关。此为浙江民营火柴厂之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商业资本投资近代工业 B.清政府官员心态开放,所以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D.外国资本控制了国内民族资本18、阅读下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是下表:19 世纪 4090 年代中国工业投资变化( )- 4 -年代 工业部门 投资中心19 世纪 4060 年代 船舶修造业 广州、香港、上海19 世纪 60 年代中期70 年代末出口加工业(包括丝、蔗糖、牛皮、棉花等)汉口、九江、福州19 世纪 8090 年代中期丝出口加工业、军事工业、制糖工业、公用事业(煤气、供水等)上海、天津、香港、南京,福州、武汉A.投

12、资中心仍限于东部沿海地区 B.投资主体是民族资本家C.投资布局根植于近代社会环境 D.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19、1927 年 6 月,潘光旦在时事新报上刊登“中国之家庭问题征求答案”的问卷调查其中关于大小家庭制,主张完全保存大家庭者占 29%,主张采取小家庭制者占 405%,主张采取小家庭制供养祖、父辈生计但不同居者占 618%,主张采取小家庭制祖、父辈由子孙辈轮流同居奉养者占 647%。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传统大家庭制的家庭养老送终的亲情观念被否定B南京临时政府的“移风易俗”法令力推小家庭制C近代社会新思潮熏陶下的人们大多认同小家庭制D对家庭制的改造运动改变了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20

13、、1925 年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会上第一 次 提 出 无 产 阶 级 在 民 主 革 命 中 的 领 导 权 和工农 联盟 问题 。 强调 无产 阶级 及其 政党 如果 不发 动农 民斗 争, 无产 阶级 的领 导地 位和 中国 革命 的 成 功 是 不 可 能 的 。 这 反 映 出 中 共 ( )A 对 中 国 革 命 的 认 识 更 加 深 入 B 开 始 从 国 情 出 发 制 定 方 针 政 策C 把 组 织 农 民 斗 争 作 为 主 要 任 务 D 工 作 重 心 从 城 市 转 移 到 农 村21、 1936 年 6 月蒋介石和英国人李滋罗斯谈话时说:“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

14、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 ”这说明( )A蒋介石已经预见七七事变的发生 B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放弃不抵抗政策C抗战前蒋介石已有持久抗战的设想 D蒋介石决定消极抗战,等待英美援助22、到 1951 年 10 月,全国有 27 个省、8 个行署、146 个市、2038 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 5 -会议。到 1952 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

15、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表明当时( )A. 基层民主制度开始确立 B. “民主建政”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C. 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D. 人民代表大会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3、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 “政治上发展民主”直接体现在( )A.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实现基层民主选举制度C. 提出实施“一国两制”方针 D.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4、读表 1,表中数据主要体现了( ) 表 1 一五计划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指标 产品名称 1952 年产量 1957 年计划产量 增

16、长% 棉纱 361 8 万件 500 万件 138 棉布 111634 163721 万匹 147 食用植物油 72 4 万吨 1552 万吨 214 面粉 299 万吨 467 万吨 156 盐 346 万吨 5932 万吨 171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 B重点建设、兼顾民生的指导思想C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D农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25、下图是 19521965 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 年=100):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对上图解读正确的是( )A. 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B. “大跃进”运动使经济发展持续负增长C. “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

17、例失调 D. “三大改造”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6 -26、2006 年 3 月 15 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 。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C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D中国融入世界,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7、 “大会上他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他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 ”与此次中

18、国参与的国际会议相关的是( )A. 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公约 B. 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C. 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等问题D. 表达了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决心28、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俄罗斯有学者也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 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 B. “冷战”思维仍然主导者当前国际关系C. 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 D. 没有厘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29、古雅典法律规定,外邦人不能

19、够自己出庭,不得拥有不动产,但却要为雅典服兵役,还要交纳象征其地位的一种人头税。雅典的奴隶出庭作证时,只有在挨一顿打之后,其证词才被认为是可信的。这说明,古雅典( )A.依靠习惯法维系社会关系 B.民主政治明显具有虚伪性C.民主的主体受到严格限制 D.审判过程虽公正但较随意30、 在古希腊,斯巴达所有六十岁以下公民都有随时服兵役的义务,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成为重装步兵的一员;包括国王在内的所有男性公民实行共餐制。这些规定和措施( )A保障了城邦公民自由权利 B开辟了民主政治的新路径- 7 -C体现了城邦内部普遍平等 D有利于培养公民集体观念31、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

20、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 )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32、蒙森在罗马史中这样论述罗马法的起源:“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 ” 蒙森的论断说明了罗马法蕴藏( )A君权至上的精神 B公民主权的精神C自由平等的精神 D三权分立的精神33、普罗泰戈拉提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 ,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

21、存在,才是真理。 ( )A. 客观评价古希腊城邦制存在的根本原因 B. 科学阐释制定城邦法律的基本原则C. 肯定“人”在城邦体制中的重要地位 D. 强调美德即知识,突出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34、 “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据此可知英国内阁( )A. 使议会能够有效监督行政权力 B. 适应了英围宪政发展的要求C. 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D. 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35、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约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

22、或关税。”这些宪法条文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确保美国国家机构的权威和职能的行使 B. 美国的民主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C. 确保国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核心地位 D. 为保证三权分立机制的有效运转36、 (国家元首)有权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这项条款应出自( )A美国 1787 年宪法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37、恩格斯说:“俾斯麦在经济方面是很乐意迎合资产阶级的,甚至在讨论议会的权限问题时,他所显示的也不过是带着天鹅绒手套的铁拳。 ”“德意志帝国宪法”中最能体现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 8 -A皇帝是德国国

23、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B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选举产生C议会通过的法案由皇帝批准生效 D德意志其他各邦保留自治的权利38、表 2 是 15761602 年由菲律宾运到中国某物品的估值统计表,该物品最可能是( )表 2时间 1576 1586 1596 1602估值 30 万比索 50 万比索 100 万比索 200 万比索(注:比索是一种主要在西班牙殖民地国家所使用的货币单位)A玉米 B茶叶 C鸦片 D白银39、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24、1558 1559 1595 1597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40、下图反映了英国 18561868 年纺织业的发展情况,综合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A技术进步导致 1868 年蒸汽织机台数、在业人数下降B19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19 世纪 60 年代,英国已经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D1861 年以后,工业革命对英国纺织业的影响日益减弱二、非选择题(41、42 题为必答题,43、44 题为选答题,只选一道题作答)- 9 -41 (

25、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 ;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 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 摘编自李晓语钱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材料二 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 。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英国人极为

26、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如钱乘旦所言。 “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 ”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目的。(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12 分)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材料 尽管在表

27、面上西方社会不同政治力量的思想和政策对立十分激烈,但在实际的政策上,某种纯粹的思想在现实政治中的体现越来越少,甚至根本就不存在。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说,在多元社会的环境里,任何一种完备性学说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所以,在现代西方民主政制的多数政治原则之下,现实的政治必须要有妥协。否则,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就难以与其多元主义的理念共存。李晓林著当代西方多元主义理论和政治现象评析运用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史实,对材料中的核心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要求观点明确、- 10 -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43、 (10 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815 年,英国政府为了维护

28、国内的谷物价格水平和土地贵族的利益而颁布了谷物法,规定国内市场的小麦价格每夸脱低于 80 先令时,禁止进口外国谷物。这一规定引起社会上的不满,工人阶层在高物价下生活困苦,工业原料和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使英国工厂主比其外国竞争者处于不利的地位,越来越希望得到完全彻底的贸易自由,实现彻底的“自由放任” 。1832 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中一批激进派议员成立了一个“反谷物法同盟”,他们出版书刊、小册子,散发传单,召开群众会议,进行宣传演说,因此吸引了大批工人成为他们的坚定支持者。他们最有效的策略是。通过筹集大量资金,选出事先议定好的支持同盟纲领的议员。经过多年斗争,1846 年议会通过了废除谷物

29、法法案。摘编自刘成英国度除刍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废除谷物法的特点。(4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废除谷物法的影响。(6 分)44、 (10 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 “我们每天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他(指资本家)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他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每一个人在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任何阶级相

30、竞争。 ”亚当斯密在其著作道德情操论中用同情的基本原理阐释了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他认为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的约束,不要- 11 -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去帮助别人,并将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种植在人的心灵之中。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希望通过美德的培养来改善商业社会的弊端。摘编自侯红霞亚当斯密的美德理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亚当斯密思想的主要内容。 (4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当斯密思想产生的背景。 (6 分)- 12 -历史月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C C B D D C B B C A D A C C

31、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D B A C C A C B B B A C C D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C D D B C B A C C D C A41、(1)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因素日益成长;西学传播深入,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存在冲突;开明知识分子的不断探索等。(任 3 点 6 分)目的:学习西方,探索独立富强之路。(2 分) (2)特点:热爱自由,崇尚民主,尊崇理性,宗教宽容。(任 3 点 3 分) 不同取向的历史影响: 中国:一

32、方面逐渐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促进了思想解放、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进程;(3 分)但另一方面照搬西方文化的做法,也未能在近代中国实现独立富强。(1 分) 英国:坚持回归传统文化的做法,促进了思想解放,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和自由主义体制的确立;(4 分)但过于尊崇传统文化的风尚,也阻碍了英国在近代后期的深入创新和持续发展。(1 分)42、观点: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现实政治是多种力量妥协的结果。 (2 分)论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各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政治主张,经过多年的反复较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光荣革命” ,与封建王权达成妥协,颁布权利法案 ,确立

33、起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出现,二者联合斗争,最终通过与议会中占主体的贵族和商业资产阶级达成妥协,推动了 1832 年议会改革,使英国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独立战争后的美国面对邦联制下的社会动荡,各种政治力量聚集费城,经过长达近半年的争吵,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等不同政治势力达成妥协,通过了联邦宪法,确立起联邦制共和政体。1789 年大革命后的法国,君主派与共和派经过长期斗争,历经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帝制、封建专制,最终达成妥协,艰难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议会制共和制。- 13 -(8 分,至少举出 2 个国家的史实加以说明,要求逻辑

34、清晰,史论结合)结论:综上所述,多元主义社会下,意味着多种利益诉求、政治主张的碰撞与交融,在多元社会环境中,妥协是推动现实政治进步的有效选择。43.(1)特点:顺应工业革命的要求;工业资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广泛参加;采取和平方式和政治斗争手段。 (4 分,每点 1 分)(2)沉重打击了土地贵族的势力,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发展;降低生活成本,一定程度缓和社会矛盾;顺应工业革命的要求,有利于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四选三,每点 2 分,共 6 分)44.(1)人有自利性;市场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强调自由竞争;商业活动应该受道德的约束(3 选 2,每点 2 分,满分 4 分)(2)英国议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始,重商主义已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对个人财产和权利的尊重;商业文明冲击传统道德规范。 (4 选 3,每点 2 分,满分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