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00.pptx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965342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6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00.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00.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00.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00.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00.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认读导引】 一大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历程。 两大阶段:先秦家国同构与秦汉至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三大线索: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选官用人制度的演变。,一、理解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演变过程、趋势、本质,纵向贯通,2.历史影响 (1)积极方面 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基础。,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2

2、)消极方面 经济上,其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近代的落后。 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人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考题例证1】明朝万历皇帝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的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六七,史称“万历怠政”。这反映了当时 ( ) A.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 B.君主专制出现弱化趋势 C.内阁对皇权制约的强

3、化 D.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解析】 D 据题干可知,“万历怠政”带来朝政的混乱,本质上暴露出专制政体下人治的弊端,故选D项。明朝初年,朱元璋已经废除丞相,故A项错误;万历皇帝因为个人原因不理朝政,不能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弱化,故B项错误;内阁权力来自皇帝,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故C项错误。,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1.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2.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4.唐朝时期: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后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

4、据问题。 5.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问题。 6.元代:地方推行行省制,属于中央派出机构;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免,管理辖区内军政事务,不可世袭;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7.明朝:废除行省,设立三司管理地方。,【考题例证2】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这种地方区划有利于( ) A.延续汉初地方行政制度 B.加强中央政府权威 C.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 D.增强区域文化认同,【解析】 D 据题干“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的内容可知体现了地域文化的传承,说明有利于使区域文化得到传承和认同,故选D项。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国并

5、行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加强中央权威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削弱地方割据势力,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中外链接,【考题例证3】 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材料反映清朝 ( ) A.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 B.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 C.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 D.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解析】 A 题干材料“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体现了超越体制制度,增强主观性的一面,故选A项。材料不能表明孔毓璞与军机处的

6、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议政王大臣会议,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表述并未体现地方实力的加强,故D项错误。,素养一 史料实证史实推理和论证的基石 理论阐释 史料实证是新课程标准阐述的五大历史学科素养之一。所谓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真实历史的态度与方法,任何史实的推理和论证必须以可靠的史料为依据。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因而,解读和运用历史史料,获取历史结论,也是中学生学习历史和应对高考的必备能力之一。主要从史料鉴别、解读和运用史料获取历史结论两个方面进行

7、训练。,历史素养, 史料鉴别 史料的分类 通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详细地说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 (1)按表现形式分类:文献史料(指以文字形式记载的史料)、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所留下的各种物件)、口述史料(口头叙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2)按史料价值分类:第一手史料。又称原始史料,即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所在的时代留存下来的材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第二手史料。经过后人转述、记录或运用第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的材料,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这类史料与按表现形式划分的三类史料的关系

8、是: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文献史料中第二手史料居多;口述史料辗转相传,需要仔细甄别。,(3)其他史料分类:分为有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与无意史料(官方无意遗留下来的档案、文件及私人日记等);“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私家编撰史书或民间记载)。从史料价值看,无意史料多为第一手史料。, 研读步骤 史料是史学研究的直接或间接材料,学习历史必须从史料实证角度,培养学生研读史料、获取结论的能力,史料研读步骤如下: 1.捕捉时空要素 历史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必须依托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时间的表示方法主要有公元纪年法、朝代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民国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注意公元前后、某世纪

9、或者年代的初期、中期、末期等表述;历史事件发生地某洲、某国、某地区、某城市等是空间要素。抓住这些要素,可以帮助学生对史料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2.抓关键词、关键句 历史试题所提供的史料,并非所有文字都是有用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起铺陈、解释作用的,真正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某个词或句子。只有抓住了关键词、关键句,才能正确理解史料,正确解答题目。关键词、关键句一般都具有以下特征中的一种:历史概念(如“工农武装割据”)、历史事件名称(如辛亥革命)、历史人物(如康有为)、特有历史名词(如租界)等。关键词、关键句或者是上述历史要素本身,或者是对这些要素的解释。,3.“论从史出”的方法 “论从史出”

10、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历史学习要求遵循的基本原则。历史研究的任务就是依据史料发现隐藏在史料背后的历史事实。因此,根据史料得出历史结论在高考试题中较为常见。解答这类试题的最佳策略就是始终坚持“充分条件”的原则,即“如果有A(史料),则必然有B(结论)”,就像胡适所说“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这对于史料的解读非常关键。通过研读史料,最终论证和形成较为客观的历史结论。,考题例证 2017全国卷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解析

11、】 本题以旧唐书和新唐书有关唐军与薛举作战记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的史学积累,以及解读和获取史料信息、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的能力。旧唐书高祖本纪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的记载均将李世民称为“秦王”,故A项“皇帝李世民”说法有误,排除A项;据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刘文静(唐朝将领)”不能得出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排除B项;只有新唐书太宗本纪中提到“太宗有疾”,其他材料没有提到,排除D项。四则材料都提到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C项正确。 【答案】 C, 方法点拨 (1)注意储备有关史料研究的基本知识。一是明确史料的分类;二是确定研究类型,一般为分辨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等,然后运用史

12、料分类的方法进行分析、理解、鉴别、判断。 (2)学会史料真伪的甄别。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运用史料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一般有: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3)注意开展史料问题探究性学习。一是围绕问题收集史料;二是针对问题解读史料;三是根据史料论证问题;四是依托史料重现历史;等等。对史料的探究强调学生解读辨析史料与历史现象的实证与判断能力,然后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新论一 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

13、的优劣比较 史界观点 观点一 宋代以前的辩论焦点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劣比较 (1)秦统一后的争论 虽然秦朝选择了郡县制,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们仍然热衷于分封制。其中,西晋时陆机认为分封制比郡县制更合理。分封制下,中央与诸侯相对独立,相互照应,民有定主,诸侯各务其志,出现异常情况也能有所缓冲。即便国家衰弱,受害的只是局部,王朝不致迅速灭亡。郡县则不具有这种优势,一处有乱则天下大乱。秦朝的迅速灭亡就反映了郡县制下出现动乱后中央孤立无援的弊端。,史学新论,(2)唐朝的争论 唐朝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所以关于分封和郡县的争论几乎一边倒,皆主张郡县制。柳宗元的论述最为著名:“矫秦之枉,徇周

14、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他列举了“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有叛将而无叛州”等来说明郡县制的积极影响。 观点二 宋元时期,一些学者提出,两种制度并没有绝对的优劣,必须根据客观环境来决定选用哪一种制度 李纲提出两种制度适用于不同的形势,应因地制宜选用其一:“封建宜于草昧艰难之时,而郡县宜于承平无事之日。”李纲认为,两种制度都是治理国家的工具,用得好都能有效,用得不好都会有弊端。这个主张很有特色,超越了分封制和郡县制之争。,观点三 明代,有些学者认为两种制度各有利弊,与其从中选一不如重新设计一套制度,以取长补短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不把分权和集权看作绝对对立的两极,而像黄宗羲所说:

15、兼采分封制与郡县制两者之长处,使其并存互补,达到振兴国家的目的。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顾炎武,他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所以,他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即“尊令长之职,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即加强地方政府权力,调动地方官员积极性,利用他们的小私以成天下之大公。, 思考感悟 (1)通常的观点认为,分封制始于西周,至秦统一中国后为郡县制所取代。这种观点基本上反映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演进概况,但它把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演进人为地截为两段,忽视了分封制在秦以后的历代王朝中以不同的形式长期延续下来的客观事实。西汉初期实行的郡国并

16、行制便是这种过渡阶段的典型表现。 (2)应当认识到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二者各有利弊,不能绝对地判定孰优孰劣。 (3)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是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体现形式,都是为君主服务的,只是在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所以,无论是分封还是郡县,都无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正因为如此,古代社会的政治家或思想家无论发现分封制或郡县制有何缺陷,都不可能找到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法。中国古代社会的痼疾是君主专制制度,只有彻底摧毁它,代之以民主管理才能解决这种矛盾。,新论二 史学界关于军机处与君主专制加强关系的学术争鸣 史界观点 观点一 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 李治亭清史(上

17、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通过分析军机处机构特点得出军机处设立使皇权加强的结论,如:官员人数根据皇帝需要增减,军机大臣互不隶属,各自直接对皇帝负责;具有高度机密性,非有特召不得擅入,军机大臣必须与皇帝保持垂直联系,办公地点亦随皇帝行止而定;军机大臣地位虽高但无实权,实际上只是充当皇帝的侍从秘书;印信用毕随时交还,分程序管理以防私自动用;等。,王超在中国历代中央官制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中比较军机处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不同,指出:议政王大臣会议对军国大政有一定决策权,军机大臣则仅供传述缮撰;并且认为军机处侵夺了内阁票拟批签的职权,甚至有权修改内阁票拟,政府实际重要政令的发出都在军机处而不

18、是内阁,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大部分不经内阁,直接密封发给地方督抚,内阁已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并从军机处与清代其他机构关系的角度论述军机处设立对皇权的加强。,观点二 军机处并非为了强化专制皇权而设立 高翔也论军机处、内阁和专制皇权对传统说法之质疑,兼析奏折制之源起(见清史研究1996年第2期)对清史学界的“传统说法”,即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主要是为了通过削弱内阁以及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以强化专制皇权,以及军机处的设立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了一个空前阶段”观点提出了疑问,并对清初内阁、奏折制等问题作了分析。该文认为军机处的出现具有较大的偶然性,雍正采取这项政治措施并非出于强化皇权的目的,而是为了处理西北军务;其次,雍正即位七八年后,其统治已经非常稳固,不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强化皇权;就权力分配体制而言,在军机处设立以前,专制皇权早已臻于登峰造极,最能保障皇帝独裁权威的许多制度、措施等均已相继推行。军机处的出现确实标志着清代君主独裁政体的完善,但它并非为了强化专制皇权而设立。, 思考感悟 我们应把军机处的出现纳入更深远的历史背景下研究。雍正年间军机处设立,使清朝皇帝彻底摆脱了阁臣执奏、六科(明清官制设有六科给事中,简称六科)封驳对皇权的制约,皇帝意志通过秘密渠道得以贯彻,从这一点上看,军机处设立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CNS 15076-2-2007 Modular units for machine tools - Workholding pallets - Part 2  Workholding pallets of nominal size greater than 800 mm《工具机之模块单元-工件固定托板-第2部:标称尺度800mm以上之工件固定托板》.pdf CNS 15076-2-2007 Modular units for machine tools - Workholding pallets - Part 2 Workholding pallets of nominal size greater than 800 mm《工具机之模块单元-工件固定托板-第2部:标称尺度800mm以上之工件固定托板》.pdf
  • CNS 15077-4-2007 Test conditions for machining centers - Part 4  Accuracy and repeatability of positioning of linear and rotary axes《切削中心机之检验条件-第4部:线性轴与旋转轴之定位精度与重现性》.pdf CNS 15077-4-2007 Test conditions for machining centers - Part 4 Accuracy and repeatability of positioning of linear and rotary axes《切削中心机之检验条件-第4部:线性轴与旋转轴之定位精度与重现性》.pdf
  • CNS 15077-5-2007 Test conditions for machining centers - Part 5  Accuracy and repeatability of positioning of work-holding pallets《切削中心机之检验条件-第5部:工件夹持托板之定位精度与重现性》.pdf CNS 15077-5-2007 Test conditions for machining centers - Part 5 Accuracy and repeatability of positioning of work-holding pallets《切削中心机之检验条件-第5部:工件夹持托板之定位精度与重现性》.pdf
  • CNS 15077-6-2007 Test conditions for machining centers - Part 6  Accuracy of feeds speeds and interpolations《切削中心机之检验条件-第6部:进给、速率与插值之精度》.pdf CNS 15077-6-2007 Test conditions for machining centers - Part 6 Accuracy of feeds speeds and interpolations《切削中心机之检验条件-第6部:进给、速率与插值之精度》.pdf
  • CNS 15077-7-2007 Test conditions for machining centers - Part 7  Accuracy of finished test piece《切削中心机之检验条件-第7部:精加工之试件精度》.pdf CNS 15077-7-2007 Test conditions for machining centers - Part 7 Accuracy of finished test piece《切削中心机之检验条件-第7部:精加工之试件精度》.pdf
  • CNS 15077-8-2007 Test conditions for machining centers - Part 8  Evaluation of contouring performance in the three coordinate planes《切削中心机之检验条件-第8部:在三个坐标平面内之轮廓性能评估》.pdf CNS 15077-8-2007 Test conditions for machining centers - Part 8 Evaluation of contouring performance in the three coordinate planes《切削中心机之检验条件-第8部:在三个坐标平面内之轮廓性能评估》.pdf
  • CNS 15077-9-2008 Test conditions for machining centres - Part 9  Evaluation of the operating time of tool change and pallet change《切削中心机之检验条件-第9部:刀具与托板更换之操作时间评估》.pdf CNS 15077-9-2008 Test conditions for machining centres - Part 9 Evaluation of the operating time of tool change and pallet change《切削中心机之检验条件-第9部:刀具与托板更换之操作时间评估》.pdf
  • CNS 15078-2007 Method of test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oxidation stability of middle distillate fuels《中质蒸馏燃油氧化稳定性测定法》.pdf CNS 15078-2007 Method of test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oxidation stability of middle distillate fuels《中质蒸馏燃油氧化稳定性测定法》.pdf
  • CNS 15080-2007 Maximum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content limit value for architectural coatings《建筑用涂料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最大限量值》.pdf CNS 15080-2007 Maximum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content limit value for architectural coatings《建筑用涂料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最大限量值》.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