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题 2 溶解度第一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学习目标】1能根据实验现象区分物质的溶解情况,知道物质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2能通过思考、分析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3.了解结晶现象。【学习重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学习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结晶的方法。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一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在_下,向一定量_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2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可以通过_的方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_的方法转化为饱和溶液。二 结晶3
2、_的过程叫结晶,结晶有两种方法:一是_,二是_。答案:1一定温度 溶剂 不能继续溶解 继续溶解这种溶质 2.升温或增加溶剂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温 3.溶液中溶质以晶体形式析出 蒸发溶剂 冷却热饱和溶液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二、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目标 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活动探究 I】阅读 P33,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操作 现象 分析加入 5g 氯化钠,搅拌 固体全部溶解 20mL 水可以完全溶解5g 氯化钠再加 5g 氯化钠,搅拌 氯化钠溶解一部分,但有剩余20mL 水不能把 10g 氯化钠
3、全部溶解再加 15ml 水,搅拌 原来没有溶解的氯化钠又溶解改变水的质量,氯化钠的最大溶解量可以改变【活动与探究 II】温度对氯化钾溶解能力的影响操作 现象 分析20mL 水中加入 5g 硝酸钾,搅拌溶解再加入 5g 硝酸钾,搅拌部分溶解,有硝酸钾固体剩余溶解的最大量与溶质的性质有关溶解的最大量与温2加热 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溶解再加入 5g 硝酸钾,搅拌加入的硝酸钾固体溶解冷却 有硝酸钾固体析出度有关【形成概念】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
4、液。【讨论】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答案: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答案: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和稀没有必然的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对于同种溶质,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3.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后,溶液的浓度一定增大吗?答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有多种方法,如增加溶质的量或减少溶剂的量可以使溶液的浓度增大,但降低温度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溶液的浓度不变。目标 2:结晶 阅读 P34 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及教材 P35 海水晒盐的原理。1.结晶的概念: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
5、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2.结晶的方法(1)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一般适用于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如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就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2)蒸发溶剂结晶:一般适用于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如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大致过程如下:3.结合海水晒盐的过程思考结晶析出后所得的母液是食盐的饱和溶液吗?答案:母液对于析出的氯化钠来说是饱和溶液。三、检测反馈1.能证明硝酸铵溶液在 3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叙述是( D )A.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硝酸铵晶体析出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 10时,有硝酸铵晶体析出C. 在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
6、,该溶液始终是稳定的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铵晶体,晶体不再溶解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石墨分散在水中能形成乳浊液3.要使接近饱和的 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D )A.降低温度 B.蒸发水,再恢复到室温 C.加 KNO3固体 D.加水4.对结晶后的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一定是饱和溶液 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一定是浓溶液 D.一定是稀溶液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C.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6. 20时,50g 水中溶解了 18g 氯化钠恰好成为饱和溶液。(1)20时,50g 水中加入 15g 氯化钠得到的溶液是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2)向上述溶液再加入 5g 氯化钠,得到的是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6g,溶液的质量是 5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