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2019010401183.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972184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201901040118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201901040118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201901040118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201901040118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201901040118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 年度高三年级 12 月历史月考卷总分:12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命题人: 日期 2018.12, 一、单选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1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 、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 、射(射箭) 、御(驾车) 、书(书写) 、数(计算) ,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反映了( )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 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 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2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诗经):”千耦从耘。 ”(宋代)

2、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D.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3萧国亮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 ,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身无立锥之地。 ”这说明( )A 封建经济内存在竞争机制 B 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C 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 D 小农在封建社会中生存艰难4东汉班固

3、著汉书 ,其中沟洫志记载:自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起,引泾增修六辅渠和白渠的由来与过程;黄河决口改道的历史及治理方策的多次论争等。这一记载( )A 反映汉代政府重农抑商 B 推动了西汉农业发展C 说明江南水利重大发展 D 为后世治水提供借鉴5 盐 铁 专 卖 制 度 起 始 于 春 秋 时 期 齐 国 管 仲 提 出 的 “官 山 海 ”政 策 , 即 对 盐 和 铁 一 起 实 行 专 卖 。秦 商 鞅 变 法 , 控 制 山 泽 之 利 , 实 行 盐 铁 专 卖 。 汉 武 帝 迫 于 财 政 压 力 和 对 商 人“不 佐 公 家 之 急 ”的 反 感 , 在 桑 弘 羊 的

4、主 持 下 “笼 盐 铁 ”, 将 盐 铁 的 经 营 收 归 官 府 , 实 行 专 卖 。 下 列 对 这 一 政策 分 析 不 正 确 的 是 ( )A 使封建国家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B 没有直接征税,人民的反感较少2C 实质上是与民争利的剥削方式 D 是中国古代国有经济的一种尝试6 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 “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

5、形成7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孔子的“礼”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宗法制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 B C D 8影响下表人口比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朝代时间长短 B 经济格局变化 C 王朝力量强弱 D 疆域面积大小9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 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A 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 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C 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D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10 “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耕者之田资于富

6、民,富民之家地大业广是以田者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强;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 ”苏轼认为废井田( )A 促使土地数量增加 B有效遏制土地兼并 C有利社会合理分工 D加大社会贫富差距11明代江南太湖流域是蚕桑丝织地区,出产的优质蚕丝行销全国,号称“湖丝遍天下” ,以至于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养蚕、缫丝和丝织业,大大超过了纯农业收入。这说明当时( )3A 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B 商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C 北方手工业生产日益衰退 D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12在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

7、的传统。唐代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直到今天,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 )A 是手工业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采取的自卫措施B 由于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导致的特殊现象C 保护了手工业工艺水平及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D 使官营手工业因此聚集众多高水平手工业工匠13敦煌藏经洞文书中,记载了唐朝一男子给妻子的休书:“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这反映出( )A 唐朝社会离婚率较高 B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低下C 唐朝社会相对宽容、开放 D

8、唐朝深受传统儒家婚恋观念的影响14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品种多样,美观精致,多用于皇帝诏敕和官府文书。这反映了( )A 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 B 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C 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 D 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15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 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 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 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 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

9、移16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这反映出唐朝( )A 海外贸易税收占主导 V B 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 C 文化影响力优势明显 D 统治者天朝上国心态严重17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唐朝时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4“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 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 唐朝只特许广州一口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D 唐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全球化意义18.

10、“富民”阶层,是中唐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是以经营农业为主,兼及工商的各行各业的致富者。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 。由此可知A儒家思想的影响束缚了富民阶层的发展 B新经济因素产生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崛起C科举选官制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发展 D富民阶层的发展推动传统抑商政策改变19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A 经济发展导致思想

11、变化 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 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20下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针铺” ;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 ;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买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用以研究宋代的( )商业广告 印刷技术 商标意识 冶金技术A B C D521杜甫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极大提升,苏轼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曾说:“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这反映了宋代( )A 人物评价标准逐渐统一 B 文学欣赏渐趋于世俗化C 诗人地位由

12、评论家决定 D 理学思想影响人物评价22赵 世 瑜 市 镇 权 力 关 系 与 江 南 社 会 变 迁 里 写 到 : 开 窗 见 河 , 出 门 过 桥 ”的 江 南 水 乡 双林 镇 , 元 明 以 来 , 史 载 “吴 丝 衣 天 下 , 聚 于 双 林 。 吴 、 越 、 阂 、 番 至 于 海 岛 , 皆 来 市 焉 。五 月 载 银 而 至 , 委 积 如 瓦 砾 : ”“吾 镇 之 乡 村 无 不 栽 桑 ”, “近 镇 数 村 , 以 织 绢 为 业 , 男 子 或从 事 绞 线 , 常 出 市 买 丝 卖 绢 ”。 外 来 商 人 形 成 规 模 , 出 现 了 泾 县 会

13、馆 , 宁 绍 会 馆 等 。 随 着 外来 定 居 的 商 人 通 过 家 族 繁 衍 和 科 举 考 试 成 为 本 地 的 缙 绅 , 地 缘 关 系 和 血 缘 关 系 都 较 前 大 为减 淡 。 从 上 述 材 料 中 我 们 可 以 得 出 双 林 镇 : ( )农业和手工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 商邦、会馆对促进市镇发展作用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外来商人融入当地社会,基层社会关系变动A. B C D 23朱元璋长子朱标因病去世,其他诸子中唯燕王朱棣的才能突出。于是朱元璋与大臣们商议:“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翰林学士刘三吾对曰:“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 。于是朱元璋

14、立皇长孙朱允炆为太子。这表明( )A “立嫡大事皇帝一人独断 B 朱元璋的决策权受到朝臣的制约C 燕王朱棣有夺嫡之心 D 朱元璋以传统方式调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24明代陕西行省包括甘肃地区,不仅地域辽阔,几乎囊括了明长城“九边”的西段,而且关中八百里秦川又盛产粮食,陕西商人便有了“输粮换(盐)引”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明政府开放“茶马互市”的边境贸易。这种现象( )A 促进了明清城镇商业的繁荣 B 促使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 推动了商帮势力的发展 D 使粮食、食盐等开始成为商品25明代中晚期中西文明接触的历史表明,中国面对西方并不自卑,也没有惊慌。中国文明只是在已有的农业文明基础上做加法增加一个工业的或

15、商业的文明而已。中国人不会走向另外一种例外,一定会面对西方慢慢改造自己,就像过去面对印度佛教改变自己一样。然而,中西之间的这种文明交流并没有持续下去相对于中原文明,满洲人6的文明形态自然落后。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A 明清易代,打断了中西文明的正常交流 B 明朝对西方文明实行兼容并包、吸收改造C 满洲文明落后、固步自封 D 列强入侵,阻碍了中西文明的正常交流26票拟系指中央、地方衙门以及臣僚呈送皇帝的题本章奏,不直接送往皇帝处,由皇帝直接办理,而是先送往内阁,由内阁代报初步处理意见,以备皇帝裁决时参考,内阁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其可被称为所谓的“代言之司, “代言之司所代表的乃是具有绝对权成的“

16、皇言” 。但是,内阁的“票拟”终究不过是给皇帝提供参考的初步意见,采纳与否还取决于皇帝的御批。这表明( )A 内阁权力没有稳定性 B 票拟保障了决策的有效性C 票拟是在行使决策权 D 内阁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27从康熙朝开始,清廷建立了“密折奏事“的制度。到了雍正朝,更规定科道等官(中级官员)每天一人以密折轮流奏事,事无大小,都可照实奏告,即使没有什么事可说,也须说明为什么没有事可说。奏折的内容主要是各地粮价、雨水、收成、民间與论、官员的清贪。据此说明密折制度( )A 实现了官员之间的相互监督 B 有益于皇帝治理国家决策的制定C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 D 有益于提高各级官员的办事效率2820

17、10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京剧以全票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正确的有由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而形成的剧种 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正式形成于清朝道光时期A B C D29.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 、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C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30下面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18、( )A 东汉的九章算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形成7B 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方推动资产阶级人文思想的传播C 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中记载西方兴修水利的方法中国近代科技形成D 清中期京剧的形成和繁荣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31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这反映了黄宗羲( )A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 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C 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 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臼32屠呦呦在诺贝尔医学奖颁奖仪式上,发表了青蒿素的发现:

19、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为后世中医临床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 伤寒杂病论 B 本草纲目 C 齐民要术 D 九章算术33.乾隆年间,一份由云南布政使司颁发的开荒执照上写着:“滇省山多田少,水陆可耕之地俱经垦开无余 , 嗣 后 山 头 地 角 , 水 滨 河 尾 , 俱 着 听 民 耕 种 。 沙 立 目 ( 一 家 ) 开 垦 干 地八 亩 。 ”此 材 料 反 映 出 ( )A由于长期开发,西南地区耕地减少 B当时政府重视本业,鼓励开垦荒地C边疆地区农业经济发达,超过内地 D乾隆时期西南地区已得到充分开发34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

20、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中国人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环视四方。清王朝正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中,发展完备了“天朝对外体制” 。这一“对外体制”( )A 客观地反映了清朝时期的世界形势 B 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C 在鸦片战争后被统治者完全抛弃 D 使清朝君臣大多不了解世界局势351842 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中外交涉剧增。 “五口”成为外国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法定地点,也成为中外交涉的法定地点。列强不同意与理藩院或礼部打交道,于是清政府于 1844 年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这表明清政府( )A 仍坚持天朝上国传统体制 B 谋求与列强进行长期交涉C 接受了西方现代外交的观念 D 建

21、立了统一的常设外交机构361898 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8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3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时说:“以无律无谋之兵,即尽得夷炮夷艘,遽可大洋角逐乎?不知自反,而惟归咎于船炮之不若,是疾误庸医不咎方,而咎药材之无力也。 ”由此可知,魏源认识到( )A.急需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B.武器落后导致中国失败C.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D.军队腐败和指挥失

22、误是鸦片战争失败的主因38.乾隆和嘉庆时期学者官员大都热衷于刊印自己的诗集,但道光时期的学者官员大都出版与时政有关的著作。这种变化说明了道光年间( )A.经世思想得到发展 B.思想控制逐渐加强C.传统文化日趋衰落 D.“中体西用”的影响39陈启沅于 1873 年创办一家机器缫丝厂。取名为“继昌隆” ,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厂房占地约为 144 公顷,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有 1500 多工人,95%都是女工。由此可知( )A 中国第一批近代产业工人诞生 B 当地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C 当地自然经济受到一定的冲击 D 西方民主思想在华广泛传播40.19 世纪

23、80 年代,广东南海发生了机工自发捣毁裕厚昌、继昌隆及其他几家丝厂的风潮。对此,当时的南海知县认为机器缫丝工厂“以一敌十,较之实夺四万四千余人之生业。夫以一家殷商之攘利,而失数万家贫户之资生自应永远勒停以安民业” 。这说明当时( )A.垄断经营不利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B.买办商人把持丝织品的外销C.传统的手工业与新兴工业存在冲突 D.奖励实业的政策在地方遇阻41.张岂之在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指出:“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 ”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结束

24、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B.使民主共和的政治观念深入人心C.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D.促使传统价值观念丧失正统地位42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 ,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C 清政府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 D 洋务企业丧失了垄断地位9431914 年至 1924 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是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 )A 都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 都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C 都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 都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44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 、 “用

25、”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 )A 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 B 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C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D 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45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标志着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这支新型人民军队( )A 党的领导是其显著特征 B 建立伊始毛泽东掌握军队领导权C 抗战初期被改编为八路军 D 为“打倒列强除军阀”立下不朽功勋46.胡兰成山河岁月评述:“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

26、,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 ”这表明五四运动( )A.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B.促使社会主导力量发生了变化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冲击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秩序4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 。这些规定( )A.使国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 B.实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D.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48.中共机关报政治生活载:“(1925 年)北方地

27、区的国民党,已经走上了一条政党的轨道,已经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已经慢慢地取得民众的同 情 与 支 持 ,在 数 量 上 和 质 量上 都 表 现 出 了 长 足 进 步 。”这 主 要 得 益 于 ( )A.中国国民党的正确领导 B.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推动C.北伐战争的强有力支援 D.国民党在一大后迅速发展49.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10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有充分的信心。据此可知,当时的斗争形势是 ( )A.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C.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

28、区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50.“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 ”这说明维新思想( )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C.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二、非选择题(四道大题,共 70 分)51 (本题 18 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庄子天下中写道:“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庄子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其内涵通俗的讲, “内圣

29、”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内圣外王”的统一就是儒学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材料二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 ,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

30、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1)材料一所说的“内圣外王之道,后世学者无一例外将其归于儒家的主要思想”是否有道理?请用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加以说明。 (7 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3 分)(3)材料三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概括指出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 (8 分)52(本题 17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 相对应于 16-18 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 16-18 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11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

31、的发展。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对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 ,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材料二:由于商业发展和繁荣,中国的富庶地区有着较高的生活水准,然而,明清时候的中国,技术创新并没有鼓励性的回报,理论极不发达;最重要的是,新儒家意识形态没有面临重大的挑战,而商人无法利用他们的财富来获取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权力从而抗衡国家的权力。与欧洲情况不同的是,晚期中华

32、帝国维持灿烂的商业的原因不是新儒家世界的衰弱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崛起,而是帝国庞大的领土和人口所带来的巨大市场和王朝中期特有的长期政治稳定。材料三 :顺治末年(1660 年左右) ,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 (5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没有发展出现代资本主义的原因。 (5 分)( 3) 根 据 材 料 三 , 指 出 清 朝 政 府 采 取 的 政 策 ,并 分 析 其 对 中 国

33、 社 会 发 展 的 影 响 。( 7 分 )53 (19 分)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材料二: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 1902 年发

34、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 ,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12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材料三 : 19241927 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 “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 ,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民国卷)材料四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所以爱国

35、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由此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 、 “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4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4 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

36、的影响。 (6 分)54.(16 分)近代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官方文书中,动辄出现“夷性犬养”的说法,甚至不将这些远来的“夷狄”视作人类。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朝割地赔款,已是大失颜面,却也依旧自居“天朝” ,弄得英国人在南京条约内义正词严地表示要寻求双方地位的平等。1858 年, 中英天津条约首次明文规定中国人在称呼英国人时不准出现“夷”这个字眼,并且依旧声明“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 。曹南屏“夷”与“洋”:偏远的“他者”近代中国观念与物质的双重变奏13材料二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 ,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请回答:(1) 材料一反映了清王朝的“夷狄”观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6 分)(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认识,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8 分)(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视角分析近代国人由“自居天朝”到“醉心欧化”的主要因素。 (2 分)1415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