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科学教科版

有特殊性。【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已经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总结概括,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提升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现象。【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物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盒、实

五年级下科学教科版Tag内容描述:

1、有特殊性。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已经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总结概括,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提升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现象。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物体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盒、实验记录表;教师自制金属条热胀冷缩演示器、交互式白板、金属热胀冷缩吗课件。
【教学过程】一、 讲述事实,引出课题。
利用交互式白板,创设情景。
将与本课内容有密切关系的故事呈现给学生。
钢轨的故事:1825 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
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钢轨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有些地方甚至还向上拱了起来;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断裂成几段。
你猜测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 是啊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现象,钢轨是不是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呢?金属热胀冷缩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白板呈现今天要学的课题(加强学生的记忆板书课题)2二、 观察铁球的热胀冷缩。
交互式白板展示铁球加热不能通过铁环的图片,可能的话可以将操作视频放给学。

2、题的研究保持积极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教学难点 调制出每分钟摆动 30 次的钟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秒表、铁架台、宽 1 厘米长 20 厘米和 30 厘米的木条(或塑料棒)。
学生准备:棉线、金属片(可固定在木条上,且能灵活的移动)。
教 学 流 程 动态修改部分一、导入教师问: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二、猜测假设教师出示长度分别为 20 厘米、30 厘米、粗细相同的木条(或塑料棒) ,分别系着长度相同的摆绳,学生预测哪个摆摆动的快。
猜测一:一样快,因为摆绳一样长;猜测二:第一个摆动慢,第二个摆动快,因为虽然摆绳一样长,但第一根木条比第二根木条长。
师:咱们一起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猜测到底哪种正确。
教师演示。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摆长不等同于绳长。
三、制定方案1、加金属圆片前后摆的快慢变化教师出示金属圆片,问:假如把它固定到 30 厘米长的木条上,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会变化吗?为什么?采用什么方法验证?学生:应该会变慢,因为加圆片后摆锤中心下移,相当于摆长增加了;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 把金属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实验记录2加金属圆片前后 15 秒内摆动的次数。
2、移动。

3、评价 实验法 讨论法教学准备 单摆一个,支架一个,圆盘一个,有关“傅科摆”的资料。
学生活动 教师助学 课后改进活动一:研究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1、用铁架台做支架,挂上一个摆。
2、将铁架台放到一个圆盘上,先让摆摆动起来,然后慢慢转动圆盘,看摆的方向改变了吗?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摆具有摆动的 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活动二:认识“傅科摆” 。
1、阅读教科书,认识傅科摆。
2、讨论:傅科摆有什么特别之处?傅科摆摆动后发生可什么现象?它为什么能证明地球在自转?活动三:交流。
1、全班交流关于地球自转的资料。
2、阅读课文 P92 页资料库中地球自转会产生哪些突出现象?3、补充由于地球自转发生的河流偏移等现象。
【检测反馈】1、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 (“傅科摆” )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一、认识摆的特点:1、谈话: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但是人们对他的观点表示怀疑,因为没有人能看见地球在自转。
现在,我们能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看见地球的自转,但是古代人们是怎样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呢?2、演示二、认识“傅科摆”:1、阅读教科书,认识傅科摆。
2、讨论:傅科摆。

4、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设计方案实验操作修正方案的科学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能充分运用实验数据的科学品质,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对学生渗透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教育。
(二)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这一节课,学生要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设计一个水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水钟,并用图画的形式对自己设计的水钟进行描述。
还要在实验中检验自己的水钟是否计时准确,以及对水钟的设计进行改进。
过程与方法:1、设计制作水钟的方案。
2、利用剪刀、塑料瓶等简单工具盒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水钟。
3、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改进。
4、经历思考方案制定计划实施方案检验成果寻找原因改进实验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
2、体会到在科学研究中分工、合作,和谐的开展探究是重要的。
3、体验到完成一个科学制作需要不断重复实验,在实验中逐步完善。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学生经历设计方案实验制作修正方案的科学活动。
难点:制作水钟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孔径以控制水滴的速度。
二、说学情分析通过第 23 课的教学,学生已经认识了水钟的构造,经历滴漏实。

5、度教学准备: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实物、学生自带制作水钟工具材料、钟表等。
教 法提 示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引入:1、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古代水钟和滴漏实验。
2、师介绍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
3、揭题:我的水钟。
(板书课题)我们能用两个塑料瓶制成一个能够计时 10 分钟的水钟吗?二、设计“水钟”:1、我准备做一个什么类型的水钟?2、怎样控制漏水的速度?3、如何来划分 10 分钟的时间刻度呢?4、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
三、做一个“水钟”:1、制作一个滴漏。
思考:怎样制作一个能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滴漏?2、标出时间刻度。
确定合适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计时,在容器壁上标出水流出或接水 1 分钟和 5 分钟时的水位刻度。
2然后,依水位老推算时间,分别标出 1 分钟10 分钟的时间刻度。
3、小组讨论后,进行制作。
四、用水钟计时:1、用做好的水钟与钟表对照,我们的水钟计时准确吗?2、讨论: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哪些?如: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漏速度的控制、刻度划分的准确度等。
3、思考:怎样改进我们的水钟?4、实践尝试、改进。
板书设计:4 我的水钟设计水钟:受。

6、实验的价值 ;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教学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 、铁架台、长中短棉线各一、重中轻镙帽各一等。
教 学 过 程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一、引入:1、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2、师出示自制单摆问: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3、揭题:摆的研究。
(板书课题)二、用摆做实验: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讨论: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3、学生小组实验研究搜集数据。
24、集体汇报。
问: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5、小结。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1、师: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什么样的摆摆动的慢,什么样的摆摆动的快,我们是怎。

7、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滴漏实验【教学难点】滴漏实验教学准备 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 300 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 学 过 程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课后反思一、引入: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
(板书课题)二、古代的水钟: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 P54 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 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三、滴漏实验:2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 P55 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 100 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 10 毫升、50 毫升、300 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 10 毫升、50 毫升、300 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

8、原因教 法 三疑三探学 法 自学、合作、探究教具学具 为每组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
教学过程课前安排:学习力训练1、科学训练:定点凝视、横向扫视、敷眼睛、科学坐姿2、闪视训练一、设疑自探(10 分钟)(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揭题:给冷水加热看到这个题目,我们想到什么?想知道什么?(二)、问题预设:1、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2、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请看:2(三)、出示自探提示 组织学生自探1、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2、在密封的小塑料袋里装满冷水,然后浸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
3、冷水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4、探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二、 解疑合探(20 分钟)1、小组合探(5 分钟)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15 分钟)展示分工表问题展示分工展示形式评价分工评价形式1 1 组 口头 5 组 口头2 2 组 口头 6 组 口头3 3。

9、烛) 、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教法与学法导入探究活动一、引入学习:1、谈话: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就这样,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2、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昼夜为什么交替出现?关于昼夜,你知道哪些?还有什么问题?二、提出问题:1、交流: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昼夜现象为什么交替出现?2、解释:哪些情况可能出现昼夜交替?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地球自转。
3、讨论: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我们怎样知道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呢?三、实验探究:1、 演示实验:2(1)如果让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白昼) ,背着太阳的一面呢?(黑夜) 。
(2)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2、学生分组实验。
(1)对以上四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看这四种假设能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模拟。

10、体验领会相对运动,并能用相对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天体的运动。
5、体会到物体的运动要从多个角度来认识。
教学重点:认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而形成的。
教学难点:理解相对运动。
教学准备:两张小卡片,水彩笔,大地球仪;世界时区图,转椅。
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谈话: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怎样自转的呢?22、思考:我国的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二、模拟实验:1、确定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关系:北京在东,乌鲁木齐在西。
2、请一组同学面向外拉成一个圆圈,代表地球;请两位同学分别代表“北京”和“乌鲁木齐” ,再请一位同学当“太阳” ;先按照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转圈,看谁先看见太阳;然后再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转动,看谁先看见太阳。
3、小结:如果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北京先看见太阳;如果地球是自东向西自转,乌鲁木齐先看见太阳。
三、认识相对运动:1、思考:地球的自转方向到底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2、回忆:汽车向前运动时,车窗外的景物怎样运动?车窗内的景物呢?汽车后退时,车窗外的景物又是怎样运动的车窗内呢?3、体验:坐在转椅上,让转椅逆时针运动时,周围的景物怎。

11、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师教法:讲授法、实验分析法、学习指导法学生学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法、实验观察法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进行辅助教学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课型:实验课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引入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 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3、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 ,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师。

12、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实验、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光的反射及运用。
【教学难 点】学会画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PPT 课件、潜望镜模型。
分组实验:手电筒、乒乓球、平面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同学们,我们看教室外阳光灿烂,教室黑板上却没有一丝阳光,你们有办法把外面的太阳光请到黑板上吗?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他是怎样做的?(利用平面镜)哦,用平面镜就能使光的传播路线发生变化。
你想不想试一试呢?下面,我们也来玩一个游戏 照亮目标。
二、活动探究 照亮目标:不改变手电筒的位置,按要求照亮目标,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1.小 组讨论: ( 1)如何照亮阴影里的小球? ( 2) .具体选用什么实验材料、采用什么方法、实验步骤、 小组人员分工等问题。
2.分发材料,学生分组活动 ( 1) .根据讨论的实验方案分步进行实验操作。
( 2) .边操作边画出光的传播路线,教师巡视指导。
( 3) .完成后展示自己画好的光线图并描述光是怎样传播的。
3.出示课件并讲解光的反射。
4.引导生进。

13、实的依据。
教材通过学生常见的现象直接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昼夜现象为什么会不断交替出现呢?地球、太阳在怎样运动时才会导致这种现象出现呢?”的问题,由现象探寻本质,成为教学的起点,从提出假说到模拟实验,都是建立在学生的前认知的基础上,由地球的“动”和太阳的“动”以及它们二者的运动关系可以得出几种不同的形成昼夜交替的结论,而每一种结论都看似有道理,但是结论应该是唯一的,就产生了新的矛盾,新的矛盾是新的问题生发的基础,新的问题是新的学习的开始,为了证实到底哪种结论是正确的,必将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要求,也就顺理成章的开始了后面课程的学习,太阳和地球的运动关系理顺之后,同时就有了支撑昼夜交替现象的理论依据,最终就理清了昼夜交替现象的本质。
所以说本课是起点也是终点,由本课引领全单元,使一个单元形成一个整体,有理有序而前后呼应。
本单元研究的是地球的运动,是对运动的研究的开始,宏观的宇宙运动,微观的物质内部运动,身边的物体运动等各种运动的研究都将在此基础上逐步展开。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通过逐步深入的学习,积极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14、示一个时间间隔。
【教学难点】能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课前准备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
导 学 过 程一、导入:1、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单元导语。
2、揭示题目:时间在流逝(板书)。
思考与调整二、讲授新课(一)估计时间:1、如果不看时钟和手表,大家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 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4、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看钟表) 5、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 三、1 分钟有多长? 1、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教材 P50 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
24、我们体验了 1 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计 10 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 1 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哪。

15、教学难点通过观测理解摆的等时性。
教学准备摆钟一个或摆钟的录象、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 、铁架台、棉线、镙帽等。
预习1、 观察摆钟,了解摆钟是怎样计时的?2、 钟摆每分钟摆动次数记录。
(观察三次)3、 自己设计一个摆,认真观察摆摆动的速度,幅度有什么变化,每十秒钟内摆动的次数有没有变化?4、 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难问题?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单探究活动活动一:观察钟摆1我的问题:摆钟每分钟摆的次数相同吗?2我的假设: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
3小组合作,用秒表测一测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
4实验记录: 钟摆每分钟摆动次数的记录我们的发现:活动二:观察我们的摆1我的问题:摆的运动有什么特点?2我的假设: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次数教师导学案一、引入:1、复习前几节课学习的几种古老的计时方法,如:太阳钟、水钟等。
同时指出还有很多类似的计时方法,如:一柱香、一个沙漏等等。
2、师:虽然计时方法很多,但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揭题:机械摆钟。
(板书课题)二、观察钟摆:23阅读课本,了解摆的制作方法。
4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单的摆,让摆自由摆动,用秒表计时。

1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的现象。
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同学交流。
科学知识目标能理解什么是热的传导。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解释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热传导实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法小学科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本课是一节典型的探究式教学内容,因此,我选择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其过程主要包括:1、提出问题 2、猜想、假设与预测 3、制定计划 4、观察、实验、操作或搜集整理资料 5、思考与结论 6、表达与交流三、教学程序合理设计教学程序是落实教学、实现目标的关键,依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规律及目标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2(二)实验探究,交流总结(三)巩固应用,拓展评价(四)课外探究我最优秀下面我结合教学设计,做具体说明:(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科学来源于问题,问题来源于生活。
本环节重点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提出本节课所需要探究的问题。
1、首先出示一把小勺,让部分学生。

17、一种平躺式的钟表,实际上就是地平日晷的雏形,构造与日影仪相同,只是晷盘上有刻度。
使用时,晷盘平放在地上,故以此得名。
展示这三种太阳钟的用意在于使学生认识太阳钟的多样性,激发他们自己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太阳钟,并通过自己制作认识到太阳钟的原理。
用太阳计时的方法多种多样,教材中还为我们介绍了一个有趣的手掌日晷。
它流传于民间,体现了人民的智慧。
使用方法是:面向南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枝笔,使笔与手掌垂直。
拇指关节对着正南。
影子落在手上的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
所有的这些多种多样的计时工具,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计时方法,又反映了古代科学技术的杰出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对照当今的计时工具学生就可以大致了解到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从而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的发生变化。
2、“日晷”和“圭表”是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制成的计时仪器。
过程与方法:1、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与方向的变化。
2、能够制作简易的圭表或日晷进行计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古人研究时间的成果产生敬佩之情,感受人类对时。

18、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物体中的传导和不同物体传导性能有差异。
即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塑料棒、木棒、杯子、热水、蜡烛、钢条、铝条、铜条。
教师演示用:酒精灯;火柴棒;凡士林、导热性能演示器。
教学过程一、导课1我这儿有一把金属的小勺,请一个同学来摸一摸,是什么感觉?当我把小勺放在热水里浸一会儿,又是什么感觉?2刚才我们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感觉到了金属勺的柄上有一定的温度,如果我换成塑料或木头做的小勺,勺柄又会怎样呢?(引出课题)二、演示物体的导热性能:1. 物体在传热过程中会有哪些不同呢,请同学们根据插图大胆猜想:生甲:火柴会掉下来。
生乙:靠近火源的火柴先掉下来。
2生丙:锅把上的小豆子会掉下来。
2根据同学们的猜想,我设计了这个实验,实验中应该注意凡士林的量要相等、火柴的距离要相等、加热部位要相同等。
3说说观察到的现象,实验与你们的猜想有什么区别?学生观察,全班交流(填写实验表格)从实验得出: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在同一物体中,热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三、不同材料的传热比赛金属、木头。

19、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弹簧秤、泡沫塑料块、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细线,记录表(教材 13 面) 。
学法指导1、 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二、感受浮力: 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 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板书:浮力。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 4、出示教科书 12 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 (设计说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课开始的基础。
教师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为继续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础。
)三、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

20、空气、阳光是水生生物生存必需的,1.生物和非生物 、 ,形成密 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
2.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生态系统,互相作用、互相依存 的关系。
,3.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判 断:,1.做生态瓶前,我们一定要先了解这些生物的生活需要。
( ) 2.一群蚂蚁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 ) 3.非生物在生态系统里不起任何作用。
( ) 4.生态瓶中的动物、植物越多越好。
( ),我们就来做一个生态瓶来模拟池塘。
,1、我们要先放沙子,还是先放水?,想一想,2、水要选择什么样的水?自来水可以吗?,3、是先放植物,还是先放动物呢?,4、你们认为该放多少合适?小鱼放多少?,水可以沿着杯壁慢慢的放下去。
,自来水中有杀毒剂,最好是池塘水。
,先放。

【五年级下科学教科版】相关PPT文档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ppt
【五年级下科学教科版】相关DOC文档
标签 > 五年级下科学教科版[编号:349449]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