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 3 的倍数。过程与方法:2、经历在 100 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 3 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 3 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3、 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1、 掌握 3 的倍数的特征。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 3 的倍数。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新1、用 5,6,7 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使这个数是 2 的倍数?说说什么样的数一定是 2 的倍数, 可以摆成 5 的倍数吗?怎样摆出的数一定是 5 的倍数呢?2、 引入:我们已经知道看
2、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只要看 这个数的个位,那么你能从个位上发现 3 的倍数的特征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3 的倍数的特征。(揭示课题:3 的倍数的特征)二、探索猜想,初步感知师: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1、学生进行猜想。(1)个位上是 3、6、9 的数是 3 的倍数。(2)个位上是 3、6、9 的数不一定是 3 的倍数,如 23、26、29 都不是 3 的倍数。(3)学生面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猜想,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猜想进行适当的引导。2、可能 出现的问题。(1)猜测个位上是 3、6、9 的数是 3 的倍数。(2)个位上能被 3 整除的数且被 3 整除。3、探索猜想。(1)学生用 3
3、、4、5 三个数字组成是 3 的倍数的 3 位数。(2)学生如果提出 345 或 354 的例子,可板书并多加评论作为后面要学的内容。(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猜想的结论。即个位上是 3、6、9 的数是的倍 数。4、验证猜想。(1 )让学生举例子对猜想的结论进行验证。(2)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可能也会发现以下情况:245 是 3 的倍数,但是,个位上的数字是 5,不是 3、6、9 等。26 个位上的数是 6,但它不是 3 的倍数。(3)猜想的结论不成立。(4)让学生对猜想结论不成立的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师:对于一个结论是否成立,只举一个正例是不够的,如举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这个结论,这
4、个结论就不能成立。请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三、自主 探索,总结 3 倍数的特征1、在质疑中引导学生探究 3 的倍数的特征。师:请在下表中找出 3 的倍数,并做上记号。那么多的数,我们怎么找呢?我们要聪明地找,从比较小的数开始找。(师出示 100 以内数表,每小组各一张,在小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并呈现学生圈出 3 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2、引导观察。(1)请同学们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 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巡视,认真倾听学生有什么发现,有什么不懂的地方。(3)学生可能发现 3 的倍
5、数个位上的数有 1、2、3、4、5、6、7、8、9、0,没有什么特别规律,十位上的数字也没有什么规律。3、教师引领。(1)斜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在学生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概括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新的思考问题:观察每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与 3 有什么关系?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看一看会怎样?(3)试着概括出 3 的倍数特征。4、总结 3 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 各个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 3 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 3 的倍数。否则,这个数就不是 3 的倍数。5、检验结论。(1)我们从 100 以内的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 3 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 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
6、同呢?(2)利用 100 以内数表来验证。(3)延伸到三位数或更大的数。如:573、753、999、1236、2244、7863(4)学生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否相同。四、巩固应用1、从 3、0、4、5 这 4 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 1 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以下条件:(1)是 3 的倍数。(2)同时是 2 和 3 的倍数。(3)同时是 3 和 5 的倍数。(4)同时是 2、3 和 5 的倍数。32、完成教材 19 页的“做一做”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3 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教学反思:“3 的倍数的特征”属于数论的范畴,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一定的难度。而 2、5 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基础。所以,我用复习 2、5 的倍数特征,迁移到 3 的倍数特征上来,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新的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新知探究这一块的教学我让学生大胆猜测,质疑,让学生在“实验讨论验证”中 ,产生认知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然后再在“想象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研究问题,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大量的表象积累,思维产生了飞跃,自然就概括出结论。整个课堂孩子们在充分地体验着、感悟着、发展着。这是我觉得成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