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1115890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二历史试题201812考试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48 分)1.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 “儒分为八” 。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A. 思想内涵的丰富性B. 核心理念的多样性C. 治国措施的深刻性D. 传播阶层的广泛性【答案】A【解析】“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内涵,兼内在修身和外在事功于一体,孔子死后,“儒分为八” ,表明他的弟子从不同角度继承他的思想,后来分为“主内”和“务外”两派,故 A 正确;“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B 错误;

2、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弟子对儒学的继承,无法体现“传播阶层的广泛性” ,排除 D。2.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 ,汉代重在“尊” ,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其本质是A. 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消沉B. 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C. 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空间D. 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秦代焚书坑儒旨在消除法家以外的各家学说,统一人民的思想以便维护自己的统治,汉代独尊儒术也是希望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其二者的做法都是2出于政治上的需求,所以选 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

3、尊儒术3.中国古代某位学者被称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 。下列各项中,属于该学者主张的是A.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B.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 以人随君,以君随天D. 人心至灵,此理至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西汉的儒学家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学说,给儒学赋予神的色彩。由此可知,题干中的“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是指董仲舒。 “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强调人民受命于君主,君主受命于天意,即“天人合一”思想,由此可知,C 为正确答案。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与题干无关,可排除 A;B 强调人要有忧患意识,属于孟子思想,不符合题意,可排除;D “人心至灵,

4、此理至明”强调人心与天理的关系,属于心学主张,不符合题意,可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南宋时期,社会上流行很多通俗教育渎本,如小学集注 劝孝文 劝学文 谕俗文等,以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和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当时A. 理学逐渐普及到社会各层面B. 学校成为理学传播的主渠道C. 社会上存在长幼失序的乱象D. 广大民众被迫遵守纲常名教【答案】A【解析】”以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和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表明理学逐渐普及到社会各层面,故 A 正确;理学传播的主渠道应该是统治阶级的说教,故 B 项错误;南宋时期

5、理学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思想,不会出现长幼失序的乱象,故 C 项错误;民众并不是被迫遵守伦理纲常,故 D 项错误。5.王阳明说:“心之良知是谓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孔孟既没,此学失传3几千年。赖天之灵,偶复有见,诚千古之一快,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 。据此可知,王阳明A. 强调孔孟思想才是圣人的理论B. 主张知行合一C. 论证了心学道统思想的合理性D. 认为人性本善【答案】C【解析】材料大意为:内心之良知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之学问也就是致良知,乃因知善知恶为良知,良知本是内心之本然至善状态,人人都有,不论圣贤还是愚钝之人,只要致其良知,则都可以成为尧舜。A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B 材

6、料没有涉及;材料论证了王阳明理在心中、致良知的思想,论证了心学道统思想的合理性,故 C 正确;D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6.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 ,周的“秩序井然” ,战国的“清新” ,汉的“凝重” ,六朝的“清瘦” ,唐的“丰满华丽” ,宋的“理性美” ,元的“粗壮豪放” ,明的“敦厚繁丽” ,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 、战国的“清新” 、唐的“丰满华丽” 、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 宗法制、 “百家争鸣” 、国家富强、理学盛行B. 郡县制、 “罢黜百家” 、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 郡县制、 “百家争鸣” 、国家富强、 “经世致用”

7、思想D. 宗法制、 “百家争鸣” 、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周的宗法制保证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证了社会的“井然有序” ;郡县制是秦朝时期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界的繁荣局面;理学的兴起是宋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的表现;“经世致用”思想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出的。故选 B 选项。其它选项不满足要求。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7.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到:“中国和它的西方邻国以及南

8、方邻国之间的4交往和反应,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尽管如此,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基本格调,却保持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这是中国与世隔绝的真正涵义。 ”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A. 具有明显的独创性B. 长期领先于世界C. 未受到外来科技的影响D. 受外来科技的支配【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基本格调,却保持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这些信息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明显的独创性,故本题选 A。中国古代科技在明朝以前可以说还领先世界,进入明清后,就逐渐落后于西文,所以 B 的说法是错误的;“中国和它的西方邻国以及南方邻国之间的交往和反应,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 ,说

9、明中国古代科技受到了外来科技的影响,故 C 的说法是错误;D 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明显错误。8.中国文化史认为“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儒学的批判,都还是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个性主义为武器;用进化论而不是历史唯物论来作为理论基点;而且又多表现出强烈的“全盘否定”文化传统的非历史主义倾向。因而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敢于砸碎精神枷锁的气魄是伟大的。 ”该观点强调新文化运动A. 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完全取代进化论B. 应该将中西方思想更好地融合C. 以民主和科学为指导思想值得肯定D. 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重建【答案】D【解析】由材料“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是无论如何,这种敢于砸碎精

10、神枷锁的气魄是伟大的。 ”,可见材料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重建,故选 D;材料没有强调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完全取代进化论,排除 A;材料主张要敢于砸碎精神枷锁,但也要建设新文化,而非中西方文化融合,排除 B;认为以民主和科学为指导思想存在不足,排除 C。9.1905 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 “从事家族立宪” 。1918 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 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5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 1923 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导致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1、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民主化运动的推动C.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D.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末民初宗族管理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体现了清末民初宗族管理体现出民主化、规范化等特点,这与清末民初中国政治的近代化有关,戊戌变法、清末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民主化运动推动了这一变化,故答案选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与鸦片战争,时间不符,排除 A;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始于 1915年,和材料无关,排除 C;材料没有体现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的信息,排除 D。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民主化运动10.一定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状

12、况的反映,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上述思想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反对清朝统治B. 反对专制统治C. 救亡图存D. 发展资本主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从“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可以看出这体现的是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过程,其中体现出的是侵略过程中的反抗,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不满足“民主与科学”和“马克思主义” ;B 选项不符合“师夷长技以制夷” ;D 选项不符合“师夷长技以制夷” 。11.日

13、本为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的国家,是中国的头号敌人,但在日俄战争(19041905年)期间,有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就是中国朝野几乎一致希望日本获胜,东三省和直隶6当局都有援助日本的行动。这一奇怪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甲午战争促进民族觉醒B. 立宪派向日本学习的舆论导向C. 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暴露D. 列强侵略使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朝野希望甚至支持日本打败俄国,主要是因为立宪派向日本学习的舆论导向,故 B 项正确。中国朝野的这种行为并不是民族觉醒的表现,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的反动面目暴露,而是强调立宪派向日本学习的舆论导向影响了中国朝野对日俄战争的态度,排除

14、 C。材料没有体现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而是强调立宪派向日本学习的舆论导向影响了中国朝野对日俄战争的态度,排除 D。12.近代史上的北大开民主风气之先,人才荟萃,其中尤以属兔的三名教授闻名中外。俗称“老中小三只兔子”:大兔子是蔡元培,中兔子是陈独秀,小兔子是胡适。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 ”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 大兔子:1917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采取“兼容并包”方针,使北大学风焕然一新B. 中兔子: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最早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C. 小兔子:提倡白话文,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由此开始D. 三只兔子所倡导的新思想,最终成为改造中国

15、的思想武器【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后,采取“兼容并包”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故 A 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陈独秀,1915 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故 B 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胡适提倡白话文,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故 C 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故 D 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 D 项。13.梁启超说:“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故必有

16、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 “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 。这表明他7A. 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B. 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C. 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性D. 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察近代中国的维新思想。从材料“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 ,可知梁启超并没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只是认为“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 ,所以梁启超的观点应是“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故选 B。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

17、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4.898 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他宣扬的进化论思想在当时风行全国。胡适说:(进化论的介绍和传播) “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这说明严复的天演论及其思想A. 刺激了国人的民族自强意识B. 确立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C. 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科技发明D. 直接推动戊戌变法高潮的到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严复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倡导实行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激发国人救亡意识,故选 A 项;B 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天演论强调变法

18、维新,C 与题干没有关系,排除;推动戊戌变法高潮的到来是公车上书,排除 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严复的天演论【名师点睛】进化论的影响:欧洲思想界: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欧洲学术界: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达尔文被称8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社会变革: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15.胡适在 1923 年的一封信中说:“25 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 ;一是民报 ;一是新青年 。 ”

19、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的救国思潮分别是A. 三民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与科学B.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社会主义C. 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D. 维新思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时务报是梁启超等维新党人主办,代表维新思想。民报是革命党人主办的同盟会机关刊物,代表三民主义。新青年是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派人士主办,代表民主科学。故选择 C。考点: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理解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民主科学的对比16.口号印证历史,下列口号出现的历史时期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20、时期B. 打到南京去,消灭蒋介石国民大革命时期C.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抗日战争时期D. 打倒列强,除军阀解放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在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日军疯狂的“大扫荡”时,毛泽东动员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解决经济困难时期提出的口号,所以 C 符合题意,故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指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不断增多,形成了对反革命势力的燎原之势,故 A 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打到南京去,消灭蒋介石,应该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阶段的口号,故排除 B;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在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故 D 错误,所以排除。9【点睛】学生充分把握时

21、间线索,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时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题干中的口号提出肯定是在特定的时间或者时代提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注意与时间的匹配要正确。要想做对,需要从口号的字面意思去回忆这是关于什么的内容,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处于什么时代。例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口号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之后,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发动多次夺取大城市的武装起义也以失败而告终,毛泽东审时度势,准确判断出大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转而深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从而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正确革命道路,这个口号就是在上述过程中提出来的。17.日本学者福泽

22、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如果按此次序排列,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A.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B. 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C. 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D.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干材料可知,作者认为可以顺利达到目的的顺序应该是“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结合所学可知, “变革人心”应该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改变政令”

23、应该指的是辛亥革命, “达到有形的物质”应该指的是洋务运动,故选 C;AD顺序完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 中的后两个顺序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再学习能力。通过阅读题干,可以得出日本学者主张的近代化顺序应该是“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也就是先改变思想文化,然后进行制度革新,最后则是科技的进步,然后结合所学可以得出 C 符合题意。18.2009 年 3 月,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反映恢复高考制度历史的史诗电影高考 1977 年在上海举行首映礼,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恢复高考制度A. 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B. 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C. 体现了社会公正的重

24、建10D. 意味着“三下乡”活动的兴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项错误,文革结束是在 1976 年;B 项错误,改革开放是在 1978 年开始的;C项正确,1977 年恢复高考制度,是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体现了社会的公平;D 项与材料无关。考点:新中国的教育:恢复高考制度点评: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文革结束后,教育事业摆在了优先的地位,1977 年,恢复了高考,千万人的命运被改变。与此相关的教育方面的其它阶段的史实也需要掌握:教育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建国初期主要是扫盲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在 80年代通过了义务教育法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90

25、年代科教兴国战略,更加重视教育。19.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戏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A. 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B.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C. 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D. 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答案】D【解析】材料中关于包公戏的复杂面貌的叙述体现了不同时期社会的诉求,即京剧也是社会现实的一定程度上的反映,D 正确;材料没有比较,A 不正确;B“开始”的说法不正确,古代中国戏剧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出现;C 不能完整反映材料信息,C 不正确。点睛:本题

26、考查了戏曲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要坚持一个基本原理,即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京剧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能够起到反映社会现实针砭时弊的作用,以此作答即可。20.1952 年秋院系调整前,清华大学各院系不设专业,重视外语、基础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在一、二、三年级重在学习基础理论,四年级着重学习专门知识。院系调整后,按照苏联工科大学教育模式按系设立专业,由一所综合性大学变为工业大学。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11A. 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C. 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 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27、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来看,院系调整前,重理论学习,之后重专业技能培养,结合年代,目的是为 1953 年即将开始的“一五计划”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B 项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建国初期21.希腊某思想家曾说:“我们告诉别人时用的信号是语言,而语言并不是给予的东西和存在的东西;所以我们告诉别人的并不是存在的东西,而是语言,语言是异于给予的东西的。”这种思想A. 把人自身当作评判万物和世界的唯一标准B. 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和人们认识的共同性C. 重视以道德价值观挽救城邦制度D. 表达了人们借助神话解释疑惑的愿望【答案】A【解析】【详

28、解】题干中的思想主张属于智者学派,强调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性和物质的客观性,把人自身当作评判万物和世界的唯一标准,故选 A;题干中关注的是语言这种形式,所以是强调主观感受而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故排除 B;题干中的思想不涉及到道德价值观,更没有提到城邦制度,故 C 与题意无关,所以排除;题干中没有借助神话的表达,故 D 也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22.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他这方面的功劳大概无人能及。 ”霍金高度评价伽利略,主要是因为伽利略的理论A. 揭示自由落体定律,改变了有关运动的观念B. 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C. 用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统一宇宙的运

29、动D. 深刻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1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物理学的重大成就。17 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中发现了著名的落体定律。同时还确定了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两个新概念。这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所以应选 B。考点:19 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历程物理学的重大成就经典力学的重要奠基者伽利略23.苏格拉底的哲学具有惟知是德和灵肉对立两个核心,他不爱好观看虚构戏剧,却要读伊索寓言 ,因为他以为一切都需要通过证据,才能清晰、朴真、实证。由此可以看出苏格拉底A. 反对

30、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B. 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C.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D. 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基本的美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从两个方面来介绍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哲学具有惟知是德” (美德即知识)是从其道德认知角度说明;“他以为一切都需要通过证据,才能清晰、朴真、实证”则是从推崇人的理性来说明。因此 B 符合题意。ACD 都没有完整的从两个角度理解苏格拉底。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蒙昧中的觉醒苏格拉底发现哲学意义上的“自我” 、 美德即知识24.中世纪,欧洲学校教育混乱而重复,各种年龄的年轻

31、人与一位教师坐在一起;14 世纪后逐渐出现了按年龄和程度分班级,每班有不同的教师,学生定期升级,并增加了希腊文的学习。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 人文主义的复兴B. 罗马法的重生C. 城邦民主政治的复活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的理解。材料中“中世纪”与“14 世纪后”的教育方式对比,反映出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即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差异性。C 项不符合史实,B、D 项与材料所述不构成直接因果,均排除之。所以答案选 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25.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

32、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当时思想解放的力度不够B. 市民阶层的力量薄弱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D. 宗教神权统治的顽固【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仍然按照“神圣的东西作为画家的中心主题”说明此时资产阶级力量十分薄弱,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够充分,故 C 正确;材料现象与思想解放力度不相关,故 A 错误;文艺复兴主要局限于社会上层,故 B 错误;D 不是材料中现象主要原因。26.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 年)在中国近况一书中写道:“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

33、最发达的文明仿佛今天汇集在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的欧洲中国。 ”“但在时间哲学,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绌了” 。他强调的是A. 盛赞中国在当时世界文明中的领先地位B. 成为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推手C. 对德意志处于封建割据状态的不满D. 维护“欧洲中心论”的观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莱布尼茨(16461716 年)14所处的时代,可排除 B 项;由题干“但在时间哲学,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绌了”反映了作者对德国现状的不满,故 C 项符合

34、题意;A 项在材料中能体现,但不是作者表达的主要意图,故排除 A 项;D 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统一的背景27.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书中写道:“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荣誉、身体和灵魂。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材料主要反映了马丁路德A. 主张用暴力反抗教皇干预德意志B. 认为罗马教皇是万恶之源C. 为德意志民族利益消除教皇干预D. 主张组成脱离罗马的教会【答案】C【解析】据材料“让我国不再受他的劫掠和搜刮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荣誉、身体和灵魂须让皇

35、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路德宗教改革反对罗马教皇的控制,维护德意志民族利益,故 C 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暴力反抗的问题,故 A 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罗马教皇是万恶之源,故 B 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组成脱离罗马的教会的主张,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C。28.“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的时代,这是理性的时代,这是困惑的时代,这是迷信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由此将坠入地狱,由此将升上天堂。 ”(狄更斯双城记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因素是A. 经济危机B. 工人运动C. 黑死病D. 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试

36、题分析:联系狄更斯双城记所反映的 19 世纪英国社会状况这一时代背景,这正是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的时间,而工业革命给英国及全人类带来的影响是双面的,也就是对工15业革命的影响要辩证地分析,这正是题中一系列对比鲜明的相反描述的体现。考点: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背景。29.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在国家出现之前,每个人都享有“自然赋予全体人类的一切物品” 。人类为占有这些生存所必须的物品,无休止地厮杀。于是,人类意识到成立国家以确保和平的必要,彼此订立协约,建立了国家。他的观点A. 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B. 认为国家的建立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C. 主张订立社

37、会契约,走公有制道路D. 集中体现了民主共和的思想主张【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人类为占有这些生存所必须的物品,无休止地厮杀。于是,人类意识到成立国家以确保和平的必要,彼此订立协约,建立了国家”可知,为了解决人们为争夺私有财产的问题而订立协约,在此基础上国家才得以建立,故选 B;题干强调的不是人文主义,故排除 A;题干有关于订立社会契约的内容,但是没有关于走公有制道路的说法,故排除 C;题干没有体现民主共和的思想主张,故排除 D。30.德国著名画家弗里德里希(17741840)认为:“美术家不仅应当描绘眼前所见之物,而且应描绘心中所见之物。 ”他迷恋于那些所谓“诗意盎然的景象” ,

38、如荒原、古寺、落日、月夜、森林等,这一切构成了他笔下具有象征意味和感情色彩的绘画世界。下图为其作品孤独的树 。结合材料信息及作品风格,可知该作品属于A. 新古典主义美术B. 浪漫主义美术C. 印象画派D. 现代主义美术【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应描绘心中所见之物” 、 “诗意盎然的景象” 、 “具有象征意味和感情色彩”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是浪漫主义风格,故选 B;新古典主义美术作品的特点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题材) ,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注重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16重视,上述作品不符合这一特征,

39、故排除 A;印象画派对光和色有着浓厚的兴趣,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上述作品也不符合这一特征,故排除 C;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反传统而注重表达个性,故也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 D。31.赫塔缪勒(Herta Muller)是当代德语文坛最具特色的女作家,其作品较多着墨于社会底层的现状, “以诗的凝练与散文的坦直,讲述了铁幕下那些被剥夺者的故事” 。下列作品与其创作风格最为相似的是。A. 西风颂B. 唐璜C. 战争与和平D. 巴黎圣母院【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赫塔缪勒作品的风格属于批判现实主义, 战争与和平符合题意,故 C 正确;西风颂 唐璜 巴黎圣母院

40、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排除 A、B和 D。32.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 17 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 ”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应该是指A. 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精神B.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C.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D.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抓住“在 17 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A、B、C、D 三项分别出现于 14 世纪、18、17 世纪后半

41、期、19 世纪中期。从时间上判断,B 项符合,牛顿的经典力学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及其深刻的影响。故 A 项正确。考点:近代以来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力学影响1733.下图是由芝加哥大学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设立的虚构的“世界末日钟” ,指针距离零点的远近象征着世界距离毁灭的远近,其变化通常与核威胁相关。杂志社根据世界局势将分针拨前或拨后,以此提醒世人正视核威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核武器技术理论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美苏核恐怖平衡维护了世界和平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会使分针拨后新科技可能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危害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

42、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迁移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核武器以相对论为理论依据,利用聚变或者裂变产生的质量亏损转化为巨大能量,符合史实;美苏核恐怖,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给世界带来不和平的因素,说法有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级格局的解体,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利于世界的和平,因此会使分针拨后,符合史实;题干中核武器是新科技的一种体现,先进的科技既给人类造福,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表述符合史实,故选 D。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核力量、科学技术的双重影响34.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 ”这说明商鞅A.

43、 主张立法为民B. 强调有法可依C. 关注法律实施D. 重视赏罚并重【答案】C【解析】【详解】 商君书画策中这段话的大意是:国家混乱,并非由于法律混乱,也不是法律没有实施。每个国家都有法律,但是却没有保证法律能够实施的法律。因此,善于治18理国家的人,会对不守法的人施以刑罚,对守法的人不加以奖励,这样即使没有刑罚百姓也会守法。因为刑罚严苛,百姓不敢触犯,所以就没有刑罚了。因此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作用以及刑罚的实施,反映了商鞅对法律实施的关注,故 C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法律的制定是为了谁,且当时法律的制定主要是为维护统治,并不会为民,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作用以及刑罚的实施,并不是

44、强调有法可依,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赏”的部分,故 D 项错误。35.某地出土一件重要的文物方升,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左壁刻:“十八年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 ”器壁与柄相对一面刻“重泉”二字。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从方升所刻铭文中我们能够断定A. 商鞅是我国古代方升的发明者B. 秦统一后仍用商鞅规定的度量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C. 秦始皇对商鞅变法进行了修正D. 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又在全国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标准【答案】B【解析】方升是商鞅任“大良造”时所颁发的标准量器。方升底部加刻秦始皇

45、二十六年诏书,证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仍以商鞅所规定的制度和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故 B 正确,A、C、D 不符合题意,排除。36.董仲舒认为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下列哪个皇帝设置了相关制度来缓解这个问题A. 汉武帝B. 北魏孝文帝C. 宋太祖D. 明太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均田制来抑制土地兼并问题。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 B。37.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根本原因是19A. 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权威B. 汉族科技和文化是先进的C.

46、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D. 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根本原因是汉族的科技和文化是先进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对周边少数民族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所以B 正确。ACD 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本原因38.“在 20 世纪末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 900 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时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 ”“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指的是王安

47、石实行的。A. 青苗法B. 募役法C. 保甲法D. 市易法【答案】D【解析】材料“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反映了王安石市易法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市场短缺时再卖出,符合题意,故 D 正确;青苗法与农业有关,不符合题意,故 A 错误;募役法与赋役征收有关,故 B 错误;保甲法与军事和人口控制有关,故 C 错误。故选 D。39.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农户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A. 20B. C. D. 【答案】A【解

48、析】农户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主要是促进水利设施的发展,不符合材料“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排除,选择 A 正确。40.马丁路德曾说:“除了以圣经为根据证明我是错误的以外,我将永不改悔。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这表明该宗教改革家A. 是人们以本民族语言解读圣经 ,与上帝直接对话B. 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要建立本民族教会C. 主张“信仰得救” ,个人以精神的自由D. 批判神权统治,否定宗教礼仪,鼓吹人性解放【答案】C【解析】马丁路德主张人的灵魂得救,无须教士作为中介,不能靠向教会购买赎罪券得救,而要靠自己虔诚信仰,材料内容反

49、映了马丁路德“信仰得救”思想,故 C 项正确;A 项包含在 C 项之中;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建立民族教会,故 B 项排除;D 项是指文艺复兴运动,排除。点睛:材料“除了以圣经为根据证明我是错误的以外” “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是解题的关键。41.“无需罗马教廷特权, (本地)教会对上帝的信条拥有定义的权力。国王为教会最高首脑,有责任促进基督教信仰的虔诚,有责任维持王国的和平与统一安宁。 ”该材料出自A. 九十五条论纲B. 基督教原理C. 权利法案D. 至尊法案【答案】D【解析】211534 年颁布至尊法案 ,宣布英王亨利八世不仅是世俗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宗教上的最高统治者,英国所有教会不再听罗马教皇的指挥,故选 D。42.19 世纪中期俄国一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