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芮城县高一年级期末调研考试语 文 试 题(本试题共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2019.11、现代文阅读(36 分)(1)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宋词的文化品格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是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是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
2、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
3、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
4、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柳永的“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语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的“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的“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证。1.下列关于词的“市井文化品格”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 -A.词在早期是与燕
5、乐相配的歌词,燕乐对词的市井文化品格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B.词的句法参差,词牌丰富,能够没有顾忌地表现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 C.词的语言向俚俗靠拢,语句浅显易懂,有一定程度的口语化。 D.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就体现了词的市井文化品格。 2.下列关于诗与词不同特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诗的句式较为整齐,而词的句式变化错落,适于倚声弦歌与抒发复杂的情感。 B.“诗庄词媚”“词为艳科”之说,表明诗和词在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方面存在不同。C.“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是说诗长于反映社会生活,词善于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D.诗的语言晦涩艰深,而词较为浅显易懂,既能满足文人的欣
6、赏,又能娱悦听众。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互相影响的双重品格,决定了宋词的荣耀与辉煌。B.词又被称作“诗余”,这标明词是沿着诗的文体脉络,通过演变而形成的。C.词的音乐属性,影响了词的创作方式和接收方式,是词形成市井文化品格的基础。D.词在咏史言志时,具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是因为其表现情感更有深度和广度。(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鉴 赏 家汪曾祺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
7、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
8、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3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
9、天。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陶民画了
10、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
11、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4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客人只好怅然而去。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
12、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季陶民“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这看似闲笔,实则表现出季陶民率性脾气,也为叶三送果的情节做了铺垫。B.“紫藤有风”,“花是乱的”一段,借助白描语言的神力,让一个果贩与一个鉴赏家的形象精致地叠合在一起,可谓神来之笔。C.从情节和结构来看,很难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颇有“散文”的特征。D.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准确、干净、不失华丽,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凝练又明快活泼,形成了一种独到的文风
13、。5.情节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内容,本文是通过哪些情节来塑造叶三这个“鉴赏家”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 分)6.小说的题目是“鉴赏家”,但却用了很大篇幅写叶三卖果子。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东方小四随手翻开一本书,是沈从文的书信集,其中有些是他生前没想到会发表的自呓般的文字。自 1949 年 1 月到 8 月,正是他被人认为“精神失常”的一段岁月。他在妻子张兆和的信上胡乱圈点,内容大致为:我的痛苦这个世界上没人知晓,生活已经失去意义。那时他因郭
14、沫若的一句“反动文人”的定论而否定自我,直觉自己的写作时代已经过去。精神压力巨大的他应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邀住在他们清华园的家里,以疗养身心。许多真挚的朋友盼望他早日康复,他反复自语:没人知道,其实我根本没有病。他也感觉到,有些人其实是在等着看笑话。在痛苦无法排遣的许多年后,他还挂念着她。我终于有点理解了他对张兆和的爱恋,有许多无法言述的情愫。其中有许多映照着对翠翠的憧憬:美丽、忠诚、纯真、微黑。而张兆和还多了翠翠所没有的大家闺秀的才气。沈张二人的恋爱,未必为对方完全懂得,却可恒久。因为他对自己的懂,因为她的纯粹高洁。幸好,他有她。那个虽然不太懂得他,却一直用自己温暖坚定的爱心去支持和抚慰他的妻子
15、。后来他曾在家自杀,也幸亏担心着他的她匆匆从干校返回,及时发现而救了他一命。- 5 -从此以后,沈从文开始了另一条命。他的痛苦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他丢掉了那支光彩夺目的文学之笔,开始托生为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的沈从文,不论什么文物入了他的眼,所有的来龙去脉都清晰起来。许多人都震惊于他惊人的记忆力以及渊博深厚的古文及文物功底。他只是微微一笑,甚至对于“故宫解说员”的工作,也做得十分尽心尽责。在文物面前,讷于言的他,随时可以口若悬河。他埋葬了文学世界里的沈从文,成就了文物专家沈从文。无法言说、无处排解的痛苦,开成了一朵朵奇葩。看到那些一丝不苟的文字,与之前的文学之笔截然
16、不同,但也同样圆润、朴素、悠远,印着他个人的标记。只是,我依然会有流泪的冲动。有些人的有些转身,即便与世无争,即便毫无声响,即便当事人一直微笑,也让旁人难以释怀。一个死过一次的人,还畏惧什么,还有什么不可失去的呢?还有哪种痛苦,无法化成春泥?故而,在一次批斗中,他与老舍等作家被逼跪成一圈,中间是熊熊燃烧着的他们从前的作品。在灼人的热浪与辱骂、鞭打面前,沈从文安之若素。事后拍拍灰回家,依然进行自己的文物研究。老舍在此事后,却不能从身心深重的痛苦与屈辱中解脱,当天自沉湖底。在 北 京 一 个 小 巷 里 的 一 间 斗 室 , 沈 从 文 将 自 己 的 全 部 身 心 都 交 给 了 文 物 研
17、 究 。 他 美 丽 忠 诚的 妻 子 , 每 天 给 他 送 饭 。 有 时 , 上 顿 的 饭 菜 都 凉 了 , 他 还 在 不 辞 劳 苦 地 涂 抹 写 画 。 张 兆 和 只 能倚 门 无 奈 地 一 笑 , 不 能 理 解 这 个 人 为 了 什 么 要 如 此 自 苦 。 她 只 能 安 慰 自 己 , 毕 竟 他 已 经“正 常 ”了 。这个世间只有一个沈从文,天分过人,外表温和,内心倔犟。当年郁达夫好心劝慰这个在小旅馆流着鼻血写文章、几近饿死的文学青年放弃文学之路时,年轻的沈从文带着湖南人的“一根筋”和走投无路的无奈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当鲁迅在报纸上痛斥他的时候,他保持了冷静
18、与克制,仍不改文风;当郭沫若代表一种新环境全盘否定他的时候,他差点放弃了生命,但重新站起来时,他更加骄傲谁都知道,郭本人对于文物有着相当的造诣。后来,时为社科院领导者的郭沫若也不得不高度评价了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并撰写了序言。沈从文自始至终,没有说过郭的一句不是,哪怕 1949 年时自己都快被这个强势的人逼疯了。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和成就。真的,这个世界一点儿也不可怕。黑暗也不会黑得真让你走投无路。只要内心够强大,性情够执着,苦难不过是露珠,迟早会在阳光下化为轻雾。它可能会改变你的轨迹,却不能摧毁你的尊严与傲气。当然,它也可能是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一切由你自己决定。张兆
19、和在沈从文逝后,轻声说道:斯人可贵。她的妹妹张充和补充: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选自读者,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1949 年沈从文被代表一种新环境的郭沫若全盘否定了,那个“反动文人”的定性,宣告了沈从文写作时代已经结束。B.面对批斗,沈从文与老舍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和成就。- 6 -C.面对沈从文文物研究的文字,作者“依然会有流泪的冲动”,主要是为沈从文与世无争,毫无声响的转身而感动。D.郭沫若高度评价了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还为之撰写了序言,以此来对沈从文的文物研究予以肯定。8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文章以“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为标题,语言生动形象,对比强烈,能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也有统摄全文的作用。B.文章以作者随手翻看沈从文的书信集开篇,引出对沈从文在“精神失常”时期的情况的交代,显得十分自然。C.沈从文喜欢妻子张兆和的美丽、忠诚、纯真、微黑、大家闺秀的才气,虽然他们彼此并不能懂得对方,但他们却能相守一生,令人夸赞。D.沈从文骨子里有一股倔劲。面对郁达夫的泼冷水,面对鲁迅的痛斥,他坚持自己的写作之路。像他这样的人是不会轻易被苦难打倒的。9.文章末尾张兆和评价沈从文:斯人可贵。请结合文本概括沈从文的可贵品质。(6 分)二、古代
21、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六 国 论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2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7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
23、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完:完整B.思厥先祖父 祖父:祖辈与父辈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D.当与秦相较 当:如果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A.不赂者以赂者丧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B.暴秦之欲无厌 奈何取之尽锱铢C.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D.
24、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第一段作者先否定而后肯定,从正反两面作判断,直截了当提出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B.第三段运用比较的方法,指出秦受赂所得的疆土比战胜所得的要高百倍,诸侯赂秦失去的土地也比战败失去的多百倍。C.第四段指出如果三国爱惜自己的土地,齐人不依附于秦国,燕国不派刺客,赵国不杀李牧,团结一致与秦抗衡,一定能够取得胜利。D.本文中,作者除了运用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外,还使用了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
25、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西江月 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题目是“遣兴” ,从字面上来看,本词好象是抒写悠闲的心情,但其实不然。B.“要愁那得功夫”的意思是“现在哪有工夫发愁啊” ,直抒胸臆,表达情感。- 8 -C.“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两句是词人
26、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D.这首词语言明白如话,文字生动活泼,表现手法新颖奇崛,风格独特。15.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 分)(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古伤怀,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的句子是“ , ”。(2)阿房宫赋中,作者用“ , ”两句,将阿房宫中的音乐声与市井上老百姓的语言多少作了比较,突出了秦统治者的奢靡。(3)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
27、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B.史 铁 生 解 悟 到 了 生 命 的 内 涵 , 于 是 顺 理 成 章 地 安 然 于 生 命 的 逆 转 与 命 运 的 安 排 而 不 再 恐 惧 。C.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熙熙攘攘,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D.十 几 年 没 回 来 了 , 如 今 这 里 变 成 了 经 济 开 发 区 , 高 楼 林 立 , 机 声 隆 隆 , 给 人 以面 目 全 非 的 感觉 。18.下列
28、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勃兰特以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人赎罪、认罪。B.我在朦胧中,又隐约看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C.大学招生所采取的“择优录取”原则有利于鼓励青年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公平竞争的好风气。D.医生小声把消防队员叫到他身边去,这样我才看见了整个铭文,它只差一点就完整无缺了,因为我的字写得太大,占的地方也太多了。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_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
29、了很久,但一无所获。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9 -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A. B. C. D. 20.下面是某节目组一则致歉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5 分)第二期节目因为剪辑失误,使得其中一片段引起了观众的曲解,节目组已第一时间作了修正,并发表道歉声明,恳请广大观众认可,也希望大众不要再对该片段进行散布。以后我们将不忘初心,严肃剪辑,认真审核,给广大观众带来优秀节目。
30、21.下面是中学高一年级 6 班的班徽,请写出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洁,句子通顺,不超过 60 个字。(6 分) 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新京报2 月 3 日报道:北京 731 路公交车上,一名外国乘客因其提出违规停车的要求遭到拒绝而对该车的司机与售票员破口大骂,称他们为“中国猪” 。司机和售票员笑脸相迎,他们严格遵守公交公司的员工守则 ,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 对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0 -芮城县高一年级期末调研考试语
31、文答案 2019、1一、(36 分)1.(3 分)B (“没有顾忌”错,应为“较少顾忌”)2.(3 分)D (“诗的语言晦涩艰深”错,无中生有 )3.(3 分)D (“是因为其表现的深度和广度”错,强加因果)4.(3 分)D(“不失华丽”错,并无华丽特点。 )5.(6 分) 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地方正是画家的得意之笔。 叶三能看出季陶民紫藤画里有风。 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 叶三与画共存亡。(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6.(6 分)体现叶三有一种脱俗的生活情趣,他能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 说明叶三赏画的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卖果子生活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
32、,为下文品评季陶民之画能一语中的做铺垫,为他是个懂艺术的鉴赏家做出铺垫; 他所卖的新鲜的果子是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纽带,借此也可传达出他对画家季陶民的知己之情。 他作为“鉴赏家”的对美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的品质,正是卖果子生活中乐观、热情、智慧、诚实的人生态度的反映。(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7.(3 分)A (“宣告了沈从文写作时代已经结束”错,这只是沈从文的“直觉”)8.(3 分)C(“他们彼此并不能懂得对方”错,是“未必为对方完全懂得”)9.(6 分) 他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就坚持不放弃; 面对鲁迅、郭沫若的批评打击,他宽容忍让; 面对批斗中的辱骂、鞭打,他安之若素,不绝望;
33、在文学道路走不通后,他懂得转身,在痛苦中取得文物研究成就。(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二、(34 分)10.(3 分)A(完:保全,形容词用作动词)11.(3 分)C(A 项“以”,第一个介词,译为“因为”;第二个介词,译为“用”。B 项“之”,第一个结构助词,译为“的”;第二个代词,代珍宝。C 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D 项“于”,第一个介词,引出宾语;第二个介词,译为“比”)12.(3 分)C(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应是“说不定谁胜谁负”)13.(10 分)(1)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
34、,才招致灭亡的祸患。 (5 分,大意对 2 分,“而”“始”“速”各 1 分)(2) 如果凭借偌大的国家,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5 分,大意对 2 分,“苟”“天下之大”“是”各 1 分)14. (3 分)B( 不是“直抒胸臆” ,是“反语” )15 (6 分)词中通过描写醉态十足,醉话连连,暂且贪得醉中欢乐的醉者情态, (3 分)塑造了一个借酒浇愁,醉中隐含着太多的悲愤、痛苦、无奈、满腹牢骚、壮志难酬而又倔强的形象(3 分) 。(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16. (6 分)(1)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2)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11 -(3)锲而不舍 金石可
35、镂(每句 1 分,错、多、缺字均不得分)三、 (20 分)17.(3 分)B(A.“不以为意”应改为“不以为然” 。C.“熙熙攘攘”应改为“密密麻麻” 。D.“面目全非”是贬义词) 18.(3 分)D(A. 语序不当,应为“认罪、赎罪” 。B.搭配不当, “看到爆竹声”应改为“听到爆竹声” 。C. 句式杂糅,删去“的好风气” )19.(3 分) C20 (5 分)将“曲解”改为“误解” ; 将“道歉”改为“致歉” ; 将“认可”改为“谅解” ; 将“散布 ”改为“传播” ; 将“严肃”改为“严谨” (每找出一个 0.5 分,修改正确 0.5 分)21.(6 分)构图要素:汉字“三” 、阿拉伯数
36、字“6” 、音乐符号。 (3 分)寓意:高中三年将是一曲激昂而澎湃的音乐华章,6 班这个集体正在奏响青春的乐章,放飞美丽的梦想。 (3 分)(寓意解读合理即可酌情给分)四、 (60 分)22. (60 分)略,评分参考 2018 年高考评分标准。参考立意:一、从司机和售票员忍让态度的角度立意。(一)反对忍让。(1)司机和售票员的忍让丧失了人格及民族尊严。(2)纵容就会消弭正气,助长邪恶。(3) 员工守则漠视了员工的名誉权、生命健康权等基本权利。(二)赞成忍让。(1)忍让表现了一个大国公民的气度和修养。(2)司机和售票员的忍让行为既无损“囯格”也无损人格。(3)以暴制暴不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二、从外国乘客无理取闹的角度立意。(1)要据理力争,要遏制邪恶。(2)反对邪恶、捍卫人格和民族尊严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