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第六十六届友好学校)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石器时代中国所在的东亚大陆野马广为散布,曾为原始人类猎取为食。距今 7000 年至 4500 年前,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首先将野马驯化为家马,并渐次传入中原农耕区,晚商以后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马的遗骸越来越多,如河南安阳殷墟与山东临淄春秋时期大型马葬遗址。 马匹作为重要的驼畜,春秋以前在中原主要用于牵引战车,赵武灵王向匈奴学习“胡服骑射”之后,更多地用于骑乘。由于自然条件所限,中原农耕区繁衍的马匹不但从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且品
2、种易退化,因此需从临近的蒙古高原输入。蒙古马,是世界上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体格不大,但身躯祖壮,四脚坚实,耐力好,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汉武帝时,为对抗匈奴,派张骞出使大月氏。张骞路过大宛,了解到当地最为出名的物产是骏马。这种马与中原习见的蒙古马差异明显,身长体高,速度耐力兼备,是极为优良的战马。汉使看到这种马前膊流出的汗水中有血,感到奇怪,汉郊祀歌描写道“霑赤汗,沫流赭” ,便以“汗血马”名之,又称“天马” 。汉武帝为求“天马” ,数次向大宛遣使,而大宛不仅不答应,且杀害汉使,引起汉将李广利两次率军征讨,最终如愿荻上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的雌雄马 3000 余匹而归。 汗血马的引进数
3、量毕有限,而以良种西城名马与蒙古土种马杂交可使后代改良性状。汉以后,汗血马仍然不断输入中原。 蒙元是城外良马进入中原的另一个重要时代。由于蒙古帝国地跨亚欧大陆,其西北与中欧相接,西南临地中海,因此元代对遥远地域的良马有了更多认识,知道除了中亚的汗血马(即阿鲁骨马/小西马)以外,还有产于阿拉伯与地中海地区更好的脱必察马,即“大西马” ,由于看惯矮小蒙古马的蒙元族非常珍视“西马” ,有些回回商人投其所好,远赴西亚购取,花费巨大。元仁宗即位之初,监察御使哈散沙因此奏请禁止,得到仁宗的批准。但实际上,延祐七年(1320 年)仁宗去世后,察合台兀鲁思汗怯别每年都数次遣使进西马等方物,元亦给以年例或回赐,
4、其中仅泰定二年(1325 年)一次就赐钞 4 万锭。 古代中国兼有东亚大陆的农耕区及与之毗邻的蒙古高原。游牧民族所驯化的马匹不仅是- 2 -古代亚欧人跋山涉水长途往来的主要载畜,它本身也是丝路沿线各族人民之间互通有无的重要交换物。 (选自古代东西方交流中的马匹 ,有删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野马最初只是人类猎取的食物,后来野马驯化为家马后才为中原农耕区耕地所用。B. 大宛的“汗血马”身长体高,速度耐力兼备,它的出现深受欢迎,即刻取代了蒙古马。C. 蒙元域外良马除了“汗血马” ,大量进入中原的还有产于阿拉伯与地中海的“大西马” 。D. 元仁宗即位后,禁止商人远赴
5、西亚购取“西马” ,主要是因为购取“西马”花费巨大。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阐述了古代东西方交流中的马匹,其中主要阐述了马匹引进、功能的转变过程。B. 文章在论述观点时,主要运用了例证法,通过具体的史例,使所论述的观点更具说服力。C. 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马匹引进的过程,显示了马匹在古代东西方交流中的重要作用。D. 对于马匹的重要作用,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归结出了它的内涵。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赵武灵王没有向匈奴学习“胡服骑射”之前,马匹只是用于驼畜而没有用于骑乘。B. 汉将李广利两次率军征讨大宛,可见“汗血马”的名贵
6、及其马匹在当时社会的重要作用。C. 察合台兀鲁思汗怯别与元朝马匹、年例的往来,实际上是民族之间互通有无的过程。D. 晚商以后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马的遗骸越来越多,说明马匹已经渐次传入中原农耕区。【答案】1. D 2. D 3. A【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 项, “野马驯化为家马后才为中原农耕区耕地所用”错,第一段中原文为“并渐次传入中原农耕区” ,并未说用于耕地。B 项, “即刻取代了蒙古马” ,说法错误,并没有取代。C 项,无中生有, “大量进入中原”于文无据。
7、【2 题详解】试题分析:D 项, “接着逐层分析”错误。原文第一段写了历史上中国所在的东亚大陆野马的- 3 -分布情况,第二段写了中原马匹缺少的情况,第三、四段写了汗血马输入中原及马匹改良,第五段写了蒙元时期良马入中原的情况,最一段进行总结,由此可知原文只是阐述事实,并未逐层分析马匹的重要作用。点睛: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
8、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清晰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A 项, “马匹只是用于驼畜而没有用于骑乘” ,推断错误,原文“赵武灵王向匈奴学习胡服骑射之后,更多地用于骑乘” ,并不代表之前没有用于骑乘。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阳光的味道已经好几天没出太阳了,他的心情也差到了极点。自从关到这里之后,他对阳光有着异乎寻常的渴望。下午,天气突然放晴,有阳光透过铁窗的栅栏,斜射到冰冷的水泥地面上。看到
9、阳光,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过一抹神采。他霍地站起身,快步跑到铁窗前,朝着阳光照进的地方拼命吸了吸鼻子。尽管室内的空气有些污浊,但他还是闻到了那种暖暖的阳光味道。他从小生活在农村,对阳光有种特殊的偏爱。无数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他提着篮子,跟在母亲身后,挖野菜、拾麦穗、摘豆角温暖的阳光洒在他和母亲身上,带着一种田野的芬芳和泥土的清香,那味道好闻极了!从那时起,他就特别喜欢阳光,喜欢那种淡淡的阳光味道。上学后,他坐在了临窗的位置。每每听课走神或是昏昏欲睡之时,只要用力吸吸鼻子,闻一闻窗外阳光的味道,便顿感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或许是阳光给了他自信和力量,高考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省内的一所重点大学,并
10、于大学毕业后进入了省城的一家大型企业。- 4 -到企业上班后,他依然是那种风风火火的阳光性格。两年时间,他就由一名普通员工提升为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后来,他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妻子不太爱讲话,但很能干,很会体贴人。婚后的日子过得很平淡,也很温馨。妻子知道他喜欢阳光,就特意在不大的院子里拴了一根铁丝,只要一遇晴天,就把家里的被子一一摊在铁丝上晾晒。晚上,他躺在暖乎乎的被窝里,嗅着清新的阳光味道,感到异常的幸福和温暖。有了阳光的滋润,他在事业上干的特别顺。几年时间里,他由部门经理到行政总监,再到副总经理,最后又坐上了总经理的位子。 记得荣升总经理那天,妻子炒了几个他最爱吃的菜,陪着他在院子里坐了很久
11、。午后的阳光照在他们的背上,很舒服、很惬意。当时妻子都说了些什么,他已记不太清,只记得妻子再三叮咛他当领导了,平时工作忙,记住要多在外面晒晒太阳,因为在太阳底下心里才能亮堂!他知道,妻子最了解他的个性,让他晒太阳是想告诫他要光明正大的做人。刚开始时,他确实努力去做了,可后来他就渐渐迷失了自我。那一次,当一个包工老板把他拉到夜总会里昏天黑地的畅玩一夜后,他突然发现原来黑夜比阳光下更加充满诱惑!于是,他开始远离阳光,沉醉于灯红酒绿、放纵享乐的奢靡生活。尽管妻子依然在天天为他晒着被子,但他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后来,他干脆不再回家“瞿”一声尖利的哨音响起。他知道,该是放风的时间了。这哨音,让他想起了
12、那辆呼啸而至的警车。那天,当他戴着冰凉的手铐,低着头钻进警车时,他蓦然感觉天气是那么的冷!身陷囹圄后,他的心更是冷到了极点。平日里那些个两肋插刀的哥们和点头哈腰的下属也都一哄而散,没人再会想起他。后来,妻子得知消息,赶过来看他。他满怀愧疚,低着头没说一句话。那次,妻子也没有太多的话语,只是揉着发红的眼睛,无声的抽泣。末了,妻子颤抖着声音告诉他,要他安心改造,别忘了多晒晒被子。那一刻,他不禁潸然泪下!“ 咣当”一声,大铁门被重重打开,一名狱警站在门外, “9 号,该出去放风了,还愣着干吗?”他激灵一下,站直身子,快步向牢门走去。刚走几步,他又折身回来,一直回到角落的- 5 -床铺前,抱起了铺上的
13、被子。“这都下午了,你还晒被子?”狱警问他。“是啊,出太阳了,晒晒被子,心里亮堂些!”说完话,他扛着被子,大步向大院中走去。西斜的太阳下,他吸了吸鼻子,再次闻到了阳光的味道天池小小说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写他小时候在阳光的照耀下挖野菜、拾麦穗、摘豆角以及上学后沐浴着阳光读书的情形,其目的是为了突出阳光在他人生中的作用。B. 结婚以后,他躺在妻子晾晒过的暖乎乎的被窝里,享受着阳光的味道,更受到阳光的滋润,所以事业上一帆风顺,最后坐上了总经理的位子。C. 他在当上总经理之后,一开始还能光明正大地做人,但是后来没有抵制住诱惑,一步步滑落到犯罪
14、深渊,其遭遇说明了外界诱惑的可怕。D. 小说运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叙事,侧重于描写被关在监狱中的他的所见所闻所思,作为一个曾经的成功人士,其最后的结局让读者深思。5. 小说中的妻子有哪些突出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 小说中的“阳光”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问答。【答案】4. D 5. 内敛冷静:她不太爱讲话,但在他荣升总经理那天,再三告诫他要光明正大地做人。温柔体贴(或善解人意):知道他特别喜欢阳光,所以只要一遇晴天她就晾晒被子,让他感到异常幸福和温暖。不离不弃(或胸怀宽广):在他被关进监狱以后,她仍赶过来看望他,让他安心改造。 6. “阳光”意味着自由、光明和正能量,他心里有阳光时,就能不断
15、进步,反之则走向堕落,直至身陷囹圄, “阳光”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阳光”作为环境的一部分他由“阳光”想到自己的过去、现在,不仅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且暗示人物的心理。由“阳光”到“阳光的味道” ,在再现人物心理的同时,还反复点题,并于结尾处给予读者联想,耐人寻味。【解析】【4 题详解】- 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 项, “是为了突出阳光在他人生中的作用”分析不当,交代对阳光的喜爱。B 项,结合文本内容“有了阳光的滋润,他在事业上干的特别顺。几年时间里,他由部门经理到行政总监,再到副总经理,最后又坐上了总经理的位子”分析,因果关系不当。C 项
16、, “其遭遇说明了外界诱惑的可怕”分析不当。【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妻子不太爱讲话” “让他晒太阳是想告诫他要光明正大的做人” ,内敛冷静。 “但很能干,很会体贴人” “妻子知道他喜欢阳光,就特意在不大的院子里拴了一根铁丝,只要一遇晴天,就把家里的被子一一摊在铁丝上晾晒” ,温柔体贴。 “妻子得知消息,赶过来看他。他满怀愧疚,低着头没说一句话” “末了,妻子颤抖着声音告诉他,要他安心改造,别忘了多晒晒被子” ,不离不弃。
17、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的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作用通常有:1、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5、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小说中的“阳光”的作用,结合小
18、说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 “有了阳光的滋润,他在事业上干的特别顺” “他开始远离阳光,沉醉于灯红酒绿、放纵享乐的奢靡生活” , “阳光”意味着自由、光明和正能量。 “阳光”作为环境的一部分,他由“阳光”想到过去、现在,推动情节的发展。 “西斜的太阳下,他吸了吸鼻子,再次闻到了阳光的味道” ,反复点题,并于结尾处给予读者联想。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7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全域旅游的加速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能力得以持续增强,而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新型业态也得以迅速崛起。文化旅游 1.0 时代主要依托的是老祖宗留下的资源,文物发掘、
19、遗迹保护、古建修复、文化恢复是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文化旅游 2.0 时代不以有限资源而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 “无中生有、变废为宝”是主要特征,文旅产业的智造业属性得以彰显,不断迭代成为必然的选择, “永远建不完的迪士尼”即是文化旅游 2.0 的典型代表。可以说,未来,谁拥有了创意和科技创新能力,谁就是文化旅游 2.0 时代的赢家。(摘编自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 2017 )材料二:“十三五”期间,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经济结构调整需加速发展服务业,动力转换需增强内需消费的拉动力,改善民生需进一步释放国民的休闲需求,这些都为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机遇。2015 年在线旅游市场迅速
20、扩张,市场交易规模为 4273.2 亿元,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大爆发的背景下,旅游行业迎来“新春天” ,新业态的文化旅游业也随着蓬勃发展。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2015 年中国在线自由行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的人数越来越多。该主题的旅游渐向 2040 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不同年龄段的选择文化体验游的用户占在线自由行用户总数的比例各不相同,其中,20 岁以下的年轻人占 9.7,2130 岁的用户占20.5,3140 岁的用户占 15.8,4150 岁的中年人占 4.7,远远高于同类型用户参加海岛度假游、疯狂购物游的比例。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摘编自中投顾问文化旅游专题
21、)材料三:大众旅游的旅游者并不是历史学者、文化学者,也不都期望以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恢弘的历史长卷。所以,在依据资源本身的文化类型进行产品组合时,应考虑到资源的功能性转换,使整个线路切合场景活动特点和旅游者的审美习惯,否则就可能脱离市场。毫无疑问,文化旅游产品应该具备相应的主题。主题越鲜明,越典型集中,越富层次感,就越有利于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文化旅游是一段时间有限、场景集中的经历与体验。旅游者在有限的时空中获得文化旅游的体验和感知,因此,文化旅游产品就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去展现文化,才算是定位得当。文化旅游不仅
22、是一种文化观赏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介入和文化参与活动。崇尚参与和亲身感受是现代旅游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 8 -必要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亲自参与的机会的有效措施,以便旅游者进入体验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角色当中。(摘编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 )材料四:随着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内容的文化性需求不断提高,以感知异域文化特色、体验异域文化氛围为目的的个性化旅游正在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旅游目的也从单一的观光活动向更富于知识性的文化旅游转变。因此,选择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要结合区域特色、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以及业态的发展趋势,开发出特点鲜明且具有体验性、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
23、但是,由于文化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多城市开始竞相开展文化旅游,其中出现了效仿现象,更有甚者,为了文化旅游利益而争夺历史文化发源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原本无可非议,但是如果让历史文化遗产沦为金钱的附庸,那文化旅游也就失去了意义,更无特色可言。(摘编自我国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7.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一方面促使文化旅游迅速崛起,一方面推进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稳步发展。B. 文旅企业如果想要成为文化旅游 2.0 时代的赢家,就必然要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C. 从 2015 年旅游主题类型选择来看,50.7%的中国在线自由
24、行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以2140 岁中青年群体为主。D. 文化旅游产品越能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也就越能切合不同旅游者的需求。8.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依靠传统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并非新型旅游业态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未来的文旅产业更彰显其智造业的属性。B. 大众旅游的旅游者注重观光游览,而历史学者、文化学者更期望借助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历史长卷。C. 文化旅游崇尚文化参与,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进行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参与的机会。D. 要让旅游者在一定文化场景中获得深刻丰富的体验和感知,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
25、展现文化。- 9 -9. 中国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如何?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答案】7. A 8. B 9. 现状:文化旅游迅速崛起,发展潜力巨大;出现了同质化效仿、争夺历史文化发源地等无序化竞争的现象; 途径:结合区域特色,打造文化旅游产品的个性主题;结合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开发具有体验性、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结合业态的发展趋势,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无中生有,变废为宝。【解析】【7 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A 项,因果倒置,对应的是材
26、料一的第一句话,由这句话中“得以”二字可知, “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全域旅游的加速发展”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能力持续增强”构成因果关系。A 项改因为果。故选 A。【8 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B 项,“大众旅游的旅游者注重观光游览”错误,本选项对应材料三的第一句,但与原文内容有出入。原文并未说明“大众旅游的旅游者注重观光游览” ,且由材料四可知,注重异域文化体验的个性化旅游正在成为主流,大众旅游未必都注重观光游览。故选 B。【9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
27、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题目要求概括中国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的途径,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全域旅游的加速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能力得以持续增强,而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新型业态也得以迅速崛起” “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但是,由于文化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多城市开始竞相开展文化旅游,其中出现了效仿现象”概括现状;根据“文化旅游 2.0 时代不以有限资源而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 无中生有、变废为宝是主要特征,文旅产业的智造业属性得以彰显” “毫无疑问
28、,文化旅游产品应该具备相应的主题。主题越鲜明,越典型集中,越富层次感,就越有利于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展示,- 10 -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 “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亲自参与的机会的有效措施,以便旅游者进入体验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角色当中” “要结合区域特色、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以及业态的发展趋势,开发出特点鲜明且具有体验性、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概括解决存在问题的途径。【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
29、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早丧母,事继母甚谨。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河,讲习五经 ,昼夜不倦。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除荡寇将军,累迁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尝读书见吾丘子,遂归侍养。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深因避难,坠崖伤足,绝食再宿。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免虏掠,乃弗食。夜中匍匐寻母,偶得相见,因以馈母。还复遁去,改易姓名,游学于汾、晋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
30、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太祖平河东,赠保周南郢州刺史,欢周仪同三司。深归葬其父,负土成坟。大统十五年,行下部县事。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深为博士。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尝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皆背而讥之曰:“樊生讲书多门户,不可解。 ”然儒者推其博物。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六官建,拜大学助教。建德元年,表乞骸骨,诏许之。朝廷有疑义,常召问焉。后以疾卒。深既专经,又读诸史及苍雅 、篆籀、阴阳、卜筮之书。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撰孝经(问疑) 、 丧服问疑各一卷,撰七经异同说三卷、 义
31、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并行于世。(节选自周书樊深传 )【注】即丘吾子。春秋时孝子。长史:古代职官名,将军的属官。- 11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B.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C.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D.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弱冠指男子
32、 20 岁左右的年龄。古代男子 20 岁举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B. 经学是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它形成于汉代,汉武帝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C. 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六卿。D.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樊深经历坎坷,侍亲至孝。他在避难时,宁愿自己挨饿,也要送食物给继母;平乱后,他归乡负土筑坟葬父。B. 樊深一生好学,至老不渝。年轻时,他负书出门拜师,孜孜不倦讲习五经 ;年老时,仍书不离身,分秒必争,不懈学习。C. 樊深学识渊博,但不
33、被认可。他解说经书,常常广征旁引汉、魏以来诸家学说,学生不能领悟,人们都在背后讥讽他。D. 樊深精通经学,涉猎广泛。他撰写了诸多解经著作,流行于世,也在史学、文字学、阴阳学等领域有所了解。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2)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答案】10. B 11. D 12. C 13. 恰逢魏将韩轨的长史张曜器重他(樊深)的儒学,邀请樊深到他的家, (樊深)因此再次得以逃脱隐藏起来。(樊深)学识虽然广博丰富,却不善于言辞辩说,因此不被当时人们所称道。- 12 -【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故后
34、生听其言者”定语后置句,不要断开, “晓悟” “皆背而讥之”并列中间断开, “多门户”是“讲书”的特征,不要断开。【11 题详解】试题分析:乞骸骨也称赐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没有指游子企盼返故乡度晚年。【12 题详解】试题分析:原文“然儒者推其博物” ,选项“但不被认可”错误。【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坠” “再” “属” “重” “延” “因是”的翻译。参考译文:樊深字文深,是河东猗氏人。早年丧母,侍候继母十分孝顺谨慎。弱冠之年喜好学习,背负书籍从师于三河,讲议研习五经 ,日日夜夜不知疲倦。魏永安年间,随军征讨,以功劳任荡寇将军,数次升迁为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
35、。曾经在读书时读吾丘子,因而归家侍候奉养父母。魏孝武帝西迁,樊、王二姓起义,被东魏诛杀。樊深父保周、叔父欢周都被杀害。樊深因为避难,坠落山崖跌伤脚,两天没吃饭。之后得到一箪饼,本想食之;但想到继母年老身患痹症,可能没有遇难,因而不吃。夜晚匍匐寻找继母,恰巧得以相见,有机会把食物给继母。回家后又悄悄离开家乡,改易姓名,在汾、晋地区游学,学习天文及数学历法之术。后来被人所告,囚送至河东。恰逢魏将韩轨的长史张曜器重他(樊深)的儒学,邀请樊深到他的家, (樊深)因此再次得以逃脱隐藏起来。太祖平定河东,追赠其父保周为南郢州刺史(谥号) ,叔父欢周为仪同三司(谥号) 。樊深归家安葬其父,亲身背着泥土建成坟
36、墓。大统十五年,代理下邽县事。太祖在东馆设学校讲学,教授诸将子弟,任樊深为博士。樊深精通经学,讲解经书时,经常引用汉、魏以来各家学说来解释。所以听讲的学生,不能理解。背后都讥讽他:“樊生讲书所引门户太多,不可理解。 ”但是儒生都推崇他学识渊博。其性情喜好学习,到老也不懈怠。早晚来往,骑在马上也读书不停,以至于马惊而坠地,手脚都摔折了,但最终还是没有改变这种习性。后来授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建立六官,拜任太学助教。建德元年,上表请求退休,诏书允许。朝廷有疑问,经常召他来询问。后来因病去世。樊深既专于经书,又熟悉诸史及苍雅 、篆籀、阴阳、卜筮之书。 (樊深)学识虽然广博,却不善于言辞辩说,因此不
37、被当时人们所称道。撰写有孝经(问疑) 、 丧服问疑- 13 -各一卷。另撰写七经异同说三卷、 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都流行于世。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恨别 杜甫洛城 一别四千里,胡骑 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 ,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 急为破幽燕。【注】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洛城:洛阳。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司徒:指李光弼,时任检校司徒。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用“四千里” “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体现出来。B. 颔联描
38、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 “草木变衰”与下句的“老”相呼应,传递出悲凉沉郁的意味。C. 颈联中的“步月清宵立” “看云白日眠”写出了诗人的坐卧不宁,直抒胸臆地表现了诗人的无限情思。D. 这首七律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诗情,可谓言近旨远,辞约情丰。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思家怀亲:“一别四千里” 写出远离家乡, “思家” “忆弟”写出亲人分离,思亲情深;恨战乱之久:从“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等可见战乱之久;望早日平定叛乱:尾联写出听到连战告捷的喜讯,更急切盼望平定叛乱。【解析】【14 题详解】此
39、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C 项, “直抒胸臆”错,此处为叙事抒情,应是委婉曲折地表达情思。故选 C。- 14 -【15 题详解】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回答此题一要注意炼字的表达效果,二要注意
40、表意的含蓄蕴藉,寓情于形象的描绘和叙述之中。首联中的的“一别” “长驱”颔联中的“衰” “老”等词,一方面表现了叛军的嚣张气焰,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无奈、悲凉、飘零憔悴的遭遇。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尾联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
41、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名篇名句默写16.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 ,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2)屈原离骚中“_,_。(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人生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 。【答案】 (1). 尔卜尔筮 (2). 体无咎言 (3). 长太息以掩涕兮 (4). 哀民生之多艰 (5). 寄蜉蝣于天地 (6). 渺沧海之一粟【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
42、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筮” “咎” “蜉蝣” “渺” “粟”的写法。语言文字运用1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一带一路”的提出虽然到现在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它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史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 15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称:从数据来看,外贸企业整体积重难返,出口跌幅太大,短期内难有实质性好转。一直以来,市立中学高度注重学生品德养成与成才教育的紧密结合,教育效果显著,典型个例罄竹难书。公安部呼吁全社会共同抵制包括网络赌博在内的各类赌博活动,踊跃举报,这无疑是“斩草除根” ,让网上赌博韬光养晦。这里大
43、型百货店、百年老铺、各种小店鳞次栉比,流行时装、药妆、首饰、箱包、食品等应有尽有,很适合旅游购物。作者笔下的文字靓丽挺拔,在不同题材的文字中,我们总能读到他对美轮美奂事物的捍卫、对美好未来的追求。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浓墨重彩:绘画和描述着墨多。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句中褒贬误用。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文中是“赌博行为” ,对象错配
44、。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句中是“事物” 。对象错配。故选 A。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B. 专业术语“断崖式“随着股票、房价、反腐等社会热点进人公众视野,并被拓展了使用范围,变成了流行词语,成为人们运用夸张手法的新宠。C. “十三五”期间要加大金融宏观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的同时,将道德约束融人进去,改革现代市场发展下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D.
45、朗读者中“朗读”重文字, “者”重人,两者的融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从而感动于他们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答案】B- 16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 项成分残缺,在结尾加上“精神力量” ;C 项在“期间要”后加上“在” ;D 项偷换主语, “从而”改为“使我们”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
46、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复杂的社会现实凸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回归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通过学习践行国学经典以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呼声,究竟应如何有效地传承国学经典中的
47、精髓?几千年教育史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在中国古代,从私塾到书院,学生便是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经典,受到人文修养方面的熏陶,实现了培养知书达礼的儒雅君子的教育目的。A. 通过长期诵读经典,人们能在耳濡目染中逐步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B. 不仅要长期诵读经典,还要在耳濡目染中逐步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C. 只要长期诵读经典,就可以在耳濡目染中逐步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D.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是需要人们通过长期诵读经典,在耳濡目染中逐步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衔接。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
48、结合上句可知,本句叙述的是一个道理, “长期诵读经典” “逐步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两者是条件关系,综合 A 项合适。点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本题主要从关联词方面分析。- 17 -20.下面是某人发给朋友的一则手机短信中的部分内容,有几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其中的五处并加以修改。我于昨晚得知家母重病住院、急需手术、资金不足的消息,甚为挂念。现承蒙捎去5000 元,以尽绵薄之力,请务必领受;他日抽闲我定当莅临医院探望。祝愿老人家病体早日康复!【答案】“家母”改为“令堂”
49、(或“令慈” ) ;“资金”改为“费用” ;“承蒙”改为“拜托” (或“劳驾” ) ;“领受”改为“收下” ;“莅临”改为“前往” 。【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家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母亲。资金:经营工商业的本钱。承蒙:客套话,受到。领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用在文段中不合语境。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材料:康桥 雨巷 蜀道凌云的壮志 沉睡的柔情 对美的追求 峥嵘崔嵬 温婉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