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1123744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9 届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 12 月月考历 史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2、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1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该思想流派应是( )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2吕思勉评价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于致用之学,以及孔门的经,极意考究。他要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

3、体大用无不明”。该思想家应是( )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李贽3“人文主义者的最终目的并非从根本上否定基督教信仰,而只是想驱散笼罩在基督教之上的那片虚伪的灵光,破除强加在基督徒身上的禁欲主义的符咒,用人性的、感性的和个人主义的因素来充实和改造基督教。”这里的人文主义者( )A提倡因信称义,倡导王权至上B反对禁欲苦行,追求民主政治C汲取传统养分,彰显人性价值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宗教自由4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A天赋人权说B分权制衡说C社会契

4、约论D三权分立说5“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民的审美趣味有机结合,以酣畅、本色、绌野为主要审美特征。”下列体现这一特征的文学作品是( )A离骚B子虚赋C窦娥冤D水浒传6“他是一个探索者。经过一段热烈兴奋的思考和试验,似乎发现宇宙秘密。他把宇宙想象为一个机械装置,像绅士图书室里的流行玩具一个用黄铜和闪光木料制作的装有发条的天国模型。它由一个上帝的工程师调试,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转动并保持平衡。”“探索者”的成就( )A奠定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基础B有利于诠释自然现象的奥秘C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D标志着科学摆脱神学的控制7“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

5、,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盖独有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这里的“先生”是( )A林则徐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8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在公言报上发文批评某项运动是“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人头畜鸣”。材料表明该学者( )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口号B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政策D重建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体系9“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

6、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井冈山的斗争C论人民民主专政D新民主主义论10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某文学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A苹果车B人间喜剧C等待戈多D巴黎圣母院1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B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C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D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12“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

7、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说明该制度( )A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B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地方政事推进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13在雅典贵族政治时代,能够参加公民大会的,除贵族外,只有少数与贵族有关系的平民。通过改革,所有雅典公民均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拥有同等的表决权,并向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当时雅典成年男性公民约为 10000 人,贵族约为 2000 人。关于此次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改革发生在克利斯提尼时期B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检察机关C贵族世袭特权被彻底的根除D雅典民主政治得以奠定基础14有学者评价

8、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据此推断这部法律( )A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B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C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D主要是维护平民利益15“1777 年,英军在北美萨拉托加失败,首相诺思向国王乔治三世说明,他完全不适合留在职位上充当战争领导人,但被拒绝了。1781 年英军在约克镇投降后,下院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动议,乔治三世被迫允许诺思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这反映当时英国( )A国王仍然拥有行政大权B君主立宪制尚未建立C首相尚未成为内阁首脑D责任内阁制逐渐完善16美国 1787 年宪法

9、规定,除众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之外,其他政府部门的官员都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通过州议会选出,总统由各州选出的选举人选出,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需经参议院批准。美国的建国精英作出这样的安排是为了( )A避免因某种共同利益而出现部门勾结3B巩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联邦体制C限制议员、总统和大法官的权力范围D保证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的独立性17(英)约翰汤姆逊曾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该“敌对”行为发生在( )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甲午中日

10、战争中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18下图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某一战争的局部示意图,据图中信息判断,在这次战争的进程中( )A歼灭了所有的反动军阀B国共两党达成亲密合作C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D出现了革命的高潮阶段19下列两幅抗战时期的漫画反映了( )A正面战场英勇抗战情形B敌后战场始终是中流砥柱C全民族抗战的巨大作用D侵华日军即将无条件投降20一位解放军指挥员在诗中写道:“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征程;雄师南下,跨陇海,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他描写的是( )A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了南京B刘邓大军组织发动淮海战役C晋冀鲁豫解放军跃进大别山D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第 II 卷(

11、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当这种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一种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时,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全才。摘编自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材料二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天主教会确立了其在精神和信仰方面的权威地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强化,各地区都强烈要求教会民族化、世俗化。1517 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 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

12、”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材料三 康德认为只要给民众以自由,启蒙便水到渠成。启蒙要求人们有勇气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这便要求个人不再盲从于权威,要求个人敢于以学者的身份对一切听众或读者说话。在启蒙思想家看来,西方传统社会过分束缚了人的自由。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人生而自由,却处处受缚于锁链。”摘编自卢风著启蒙之后完成下列要求:4(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类意识”觉醒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纱幕在意大利消散

13、的文化因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受到广泛支持的经济和政治背景。据材料二,分析马丁路德思想的进步之处,(3)据材料三,归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请你谈谈启蒙运动时期自由思想发展所起到的作用。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晚清思想潮流与清代中期迥然有别,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学术上的调和折衷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特色。晚清士人的学术视野也较以前宽广得多,打破了传统的界限而开始了对西学的研究。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伴随着传统下层文化的大力提倡和对封建正统文化的严厉批判。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

14、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也因为“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改变儒家独尊一统的旧格局,在于恢复先秦“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新文化人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学说,予以阐释,并充分肯定。欧阳哲生试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材料三五四运动前兴起的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旧有意识形态卷土重来的反思与批判,承继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运动的功绩,封建思想的禁锢被冲决了,西方各种新思潮也如闸门开洪一般相继涌入中华大地。如果说初期的西方思想是以整体的形式传入中国并产生洪波巨澜,那么在五四运动爆发

15、后的一段时期则日益呈现出理论与学派的多元化倾向。摘编自五四时期西化思潮研究(1)据材料一,分析晚清思想潮流发生重大转变的推动因素。有学者认为晚清思潮有其时代特色,试结合 19 世纪中后期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加以说明。(2)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为何要对儒家思想“严厉批判”。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文化人提倡传统下层文化的表现。(3)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思潮兴起的背景。归纳其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们从中国近代的文化走向中得到的启示。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

16、、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材料二 唐朝在遇到重大或复杂的军国大事时,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它通常受到宰相控制,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皇帝最后批准。皇帝和宰相召开百官决策会议的目的,除了可以提供决策时的参考外,主要还是寻求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以上材料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元代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曾经饱受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

17、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死后,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丞相制度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为了限制丞相权力,秦朝是如何设置中央官制的?(2)史学家钱穆指出,唐代“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穆的观点。(3)据材料三,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能否不通过武力,而通过立法,把革命和战争时团结拢来、胜利后却分道扬镳、各自愈益伸张主权和独立的 13 个邦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国

18、家,建立一个“全国最高”政府?如果能联合,能否把这个政府设计得尽量合理,让组成政府的人们,各以自己的野心去制约他人的野心,达到一种接近平衡的状态,把政府难以避免的恶,抑制在一定限度以内。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材料二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两个国会建设方案方案一(佛吉尼亚方案)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5材料三 宪法既然是妥协的产物,就不是完美无缺的。“制宪会议”的代表多数是社会上层精英,就在这次会议的前一年,马萨诸塞州发生了“谢司起义”,实际上是一场农民暴动。所以如果说当年反英的骨干们重点是争取民权,现在他们中的一部

19、分人开始关心维护社会秩序,防止动乱。与会者更注意各邦与联邦政府之间的权力划分,而对保障民众的权利相对说来关心得不那么具体。这正是少数人对最后通过的宪法不满意之处。摘编自资中筠美国十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精英阶层认为“这个政府设计”应遵循的原则。(2)据材料二,分析国会建设方案的分歧反映制宪会议上存在着怎样的矛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 1787 年宪法最终是如何解决这一分歧的。(3)据材料三,指出联邦政府权力得到加强的原因。概括少数制宪会议代表对“宪法不满意之处”。(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美国政治制度构建过程产生的借鉴价值。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

20、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从此以后,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毛泽东选集材料二 通过八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 121 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 127万人,并组建了 200 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 18 个抗日根据地。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

21、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材料三 19481949 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避免的结局。1949 年 1 月 14 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 月 24 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剑桥中华民国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怎样的理论为革命指明方向。(2)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3)

22、据材料三,概括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2019 届 江 苏 省 海 安 高 级 中 学 高 三 上 学 期 12 月 月 考历 史 答 案1A【解析】从材料“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中可以分析出该思想流派主张探讨世界的本源,无为而治;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该思想流派是道家思想,故 A 项正确;BCD 项不符合题意。点睛:材料“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是解题的关键。2B【解析】“他要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主张格

23、物致知,所以应该是朱熹,故选 B;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AD 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3C【解析】由材料可以得出,近代人文主义者反对并不是宗教信仰,反对的只是宗教中一些压抑人性的东西,强调恢复人性,由此可知,C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下因信称义的主张,A 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民主政治的追求,B 不正确;材料强调的矛头指向是基督教本身,不是君主专制,D 不正确。4C【解析】天赋人权说宣扬人生而享有生存、自由、追求财产和幸福等权利,不符合题意,故 A 项错误。分权制衡说主张国家权力应当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去行使,以保持国家权力间

24、的平衡状态,故 B项错误。材料“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出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民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政府的权力由人民赋予,如果政府实行暴政,侵犯人民的权利,人民有权推翻政府。故 C 项正确。一般而言,三权分立制度是指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排除 D。5C【解析】元朝是蒙古族建立,“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符合元朝的社会特征,窦娥冤是元朝的作品,C 正确;A 是战国时期;B 是西汉时期;D 是明末时期。点睛: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

25、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6B【解析】根据“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转动并保持平衡”可知“探索者”的成就是指牛顿的经典力学,牛顿的经典力学有利于诠释自然现象的奥秘,B 正确;伽利略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 A;爱因斯坦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不符合题意,排除 C;日心说的提出推翻教会在科学方面的权威观点地心说,使科

26、学开始摆脱教会神学的控制而独立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D。7B【解析】由材料“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 盖独有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可知此“上”指皇帝,故材料揭示了维新变法运动把政治改良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而康有为是维新派的领袖,故选 B。林则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没有政治改良的愿望,排除 A。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推翻清王朝,排除 C。陈独秀主张民主共和,当时清王朝已经灭亡,排除 D。8B【解析】根据“覆孔孟,铲伦常”之反对孔孟思想,根据“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可知是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材料所说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叛亲蔑伦” “人头畜鸣”表明该学者反对新文化

27、运动的基本主张,故 B 符合题意,A 错误;材料与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政策无关,排除 C;材料反映出该学者反对改革、固守传统的思想,故排除 D。9B【解析】“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井冈山的斗争属于该时期著作,B 正确;A 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C 属于解放战争时期;D是抗日战争时期。10D【解析】从材料“夸张人物的传奇经历与英雄色彩”“想象的翅膀”中可以分析出,该流派是浪漫主义风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C 项是现代主义风格,排除;B 项是现实主义风格,排除;D 项是浪漫主义风格,符合题意。11C【解析】根据材料,郑庄公作为诸侯不但不履行诸侯

28、的义务,没有定期朝觐周天子,甚至还打伤周天子,这表明周天子的统治秩序受到挑战,故 C 正确;A 与史实不符,错在了“开始”,BD 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ABD。点睛:本题重点是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文言文阅读是考生学习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难点,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因为缺乏上下语境,一般就是从史料中截取其中的一句或几句,来考查考生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种情况下,考生不必非要追求将材料像语文学习一样逐字逐句的翻译,只要明白大概意思即可,然后与所学相关知识或者通过选项寻找蛛丝马迹,建立起材料与所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准确作答。12B【解析】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B 项与材料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

29、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相符,故答案为 B 项。“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不等于非地方行政机构,排除 A 项;“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表明有较大权力,但与材料中“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不符,排除 C 项;D 项与材料中“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不符,排除。13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依据材料“所有雅典公民均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拥有同等的表决权”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到达“黄金时期”,由此可以判断此次改革为伯利克里改革,故 A 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在伯利克里改革期间,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检察机关,故

30、 B 选项正确;依据材料“成年男性公民约 10000 人,贵族约 2000 人”可知贵族世袭特权仍未彻底根除,故 C 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是梭伦改革,不是伯利克里改革,故 D 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 B 选项。14A【解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依据材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公开法律”结合所学可知这部法律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它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但它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利益。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并未突破公民法的局限,突破公民法局限的是万民法;C 选项错

31、误,十二铜表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并未巩固罗马帝国的统治,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是万民法的意义;D 选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主要维护的是罗马贵族的利益,并非是平民的利益。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15D【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依据材料可知,1777 年首相诺思向国王请求辞职被拒,1781年下院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动议,乔治三世被迫允许诺思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这说明国王的权力进一步被削弱,责任内阁制逐渐完善。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18 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并逐渐完善,国王丧失了行政权力,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B 选项错误,1689 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

32、立;C 选项错误,18 世纪中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初步形成,首相成为内阁的首脑。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16A【解析】材料体现出 1787 年宪法权利的制约与平衡的原则,目的在于保障真正的民主,避免因某种共同利益而出现部门勾结,A 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央与地方、中央权力部门之间的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BCD 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17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镇江的失守,属于鸦片战争的过程之一,故 A 选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没有相关史实,故 B 选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场也没有镇江,故 C 选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也没有在镇江交战,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A。18D【解析】本

33、题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依据图片中“广东国民政府”“孙传芳”“吴佩孚”等信息可以判断这一战争是北伐战争。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可知,北伐战争消灭了孙传芳和吴佩孚的势力,但是军阀张作霖依旧盘踞在东北。故 A 选项错误;在北伐战争期间,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故 B 选项错误;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在 1927 年 10 月,北伐战争期间并没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故 C 选项错误;1924 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由此兴起,而北伐战争使革命进入了高潮阶段。故 D 选项正确。因此正确答案

34、为 D 选项。19C【解析】材料反映日军受游击战的困扰,而游击战是敌后战场的主要作战方法,排除 A;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起,敌后战场才成为中流砥柱,排除 B;图片反映日军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说明全民族抗战的巨大作用,故选 C;材料没有反映日军面临溃败而将投降的迹象,排除 D。20C【解析】1947 年刘邓大军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挥师南下,度过黄泛区,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 C 项正确。A 是 1949 年 4 月渡江战役。淮海战役是 1948 年的三大战役之一,以徐州为中心,故 B 项错误。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与材料中“饮马长江滨”“刘邓常胜军”信息不符合,故 D 项错误。21(1

35、)表现:强调个性的独立和自由;追求人的价值和尊严。因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2)背景:天主教会从德意志掠夺了大量财富;天主教会政治上对德意志的压迫。进步:“信仰得救”理论是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带有民族自由意识。(3)观点:自由是启蒙的前提;自由受到了专制(权威)的束缚。作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解析】(1)表现:由材料“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可知文艺复兴强调人的个性和自由,追求人的价值和尊严。因素:结合课本知

36、识可知,文艺复兴是受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2)结合材料“天主教会确立了其在精神和信仰方面的权威地位”和课本宗教改革知识可知,其背景是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国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大量财富。进步性:由材料“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可以得出“信仰得救”理论是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由材料“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可以得出马丁路德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带有民族自由意识。(3)观点:由材料“康德认为只要给民众以自由,启蒙便水到渠成”可以得出康德认为自由是启蒙的

37、前提;由材料“西方传统社会过分束缚了人的自由”可以得出康德认为自由受到专制的束缚。作用:结合课本知识,启蒙运动的作用应该从对欧洲、对法国、对世界三个角度回答,如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的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22(1)因素: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晚清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亡的使命感。说明: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康有为主张托古改制(答维新派的主张也可)。(2)原因:是封建礼教秩序的精神支柱;极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表现:提倡白话文。(3)背景: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贡献:推动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

38、元的进程;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4)启示:学习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解析】(1)因素:由材料“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可以得出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由材料“士人感觉到道义上有义务对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可以得出晚清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亡的使命感。说明:结合题干“19 世纪中后期”可知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随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2)原因:由材料“新文化人之所以把矛头对准孔教,主要在于它作为上层文化的主体,二千年来吃人的礼教和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不

39、能不拿下来”可以得出儒家思想是封建礼教秩序的精神支柱;由材料“孔子云者,遂非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也”可以得出儒家思想极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所以必须被打倒。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提倡传统下层文化的表现是提倡白话文。(3)背景:由材料“承继新文化运动初期西化运动的功绩”可以得出新文化运动是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由材料“是对旧有意识形态卷土重来的反思与批判”可以得出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使人们对旧有意识形态进行反思和批判。贡献:由材料“封建思想的禁锢被冲决了”可以得出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由材料“那么在五四运动爆发后的一段时期则日益呈现出理论与学派的

40、多元化倾向”可以得出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进程。(4)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学习西方文化过程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待传统文化要在传承中创新。23(1)影响: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减轻皇帝负担;职责无所不统,影响皇权专制。中央官制: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2)三省宰相共同议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实施);宰相拥有较大决定权;皇帝批准决策:决策需要统治集团的支持与参与。(3)原因:元朝丞相跋扈的教训;出生社会底层的自卑;胡惟庸之狱。(4)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

41、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回答。(2)依据所学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机构以及决策方式回答即可。(3)依据材料三“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的信息归纳回答。24(1)原则:联邦制(中央集权),权力制约和平衡。(2)矛盾:大州和小州的矛盾。解决:参议院每州两名;众议院按人口比例选出。(3)原因:邦联制造成社会动荡加剧;美国资产阶级主张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不满意:人民有言论自由等权利没有写进 1787 年宪法。(4)价值:民主化和法制化的结合;采用和平方式;斗争基础上的妥协。【解析】(1)由

42、材料“把革命和战争时团结拢来、胜利后却分道扬镳、各自愈益伸张主权和独立的13 个邦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国家,建立一个全国最高政府”可知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材料“达到一种接近平衡的状态,把政府难以避免的恶,抑制在一定限度以内”体现的是分权制衡原则。(2)由材料“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可知体现的是大州与小州的矛盾。1787 年宪法规定众议院代表按人口比例选出,参议院代表每州两名,解决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3)原因:由材料“马萨诸塞州发生了谢司起义”“现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关心维护社会秩序,防止动乱”和课本知识可知邦联制造成了社会动荡,资产阶级

43、主张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不满意:由材料“而对保障民众的权利相对说来关心得不那么具体”可知不满意的原因是人民的权力不具体。(4)美国政治制度构建过程产生的借鉴价值:结合美国民主共和制建立的过程和材料可知其和平、互相妥协的方式值得各国借鉴,其次美国民主制和法制化相结合,确立起了分权制衡的体制也值得各国借鉴。25(1)事件:国民大革命。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理解:中共党员数量和人民军队的增加;建立了广泛的根据地;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后期的主战场。成果:百团大战。(3)原因: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意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

44、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解析】(1)根据材料“生气蓬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可知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国民大革命;根据材料“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可知中共创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 121 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 127 万人,并组建了 200 万民兵”可知党员人数和人民军队的增加;根据材料“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 个抗日根据地。”可知体现革命根据地的增加;根据材料“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可知体现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根据材料“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可知敌后战场变为主战场。结合相关知识可知中共在敌后战场的主要成果是百团大战。(3)根据材料“19481949 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可知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主力;根据材料“4 月 24 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可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新民主义革命胜利的国际意义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