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6辛弃疾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medalangle361 文档编号:1124402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6辛弃疾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6辛弃疾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6辛弃疾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6辛弃疾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6辛弃疾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专题 06 辛弃疾词两首1走近作者 辛弃疾(11401207) ,字_,_,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曾有过亲入敌营侦察敌情、只身追杀叛徒、带五十人马闯袭驻有五万人的金军大营生擒叛贼等英雄壮举,名震一方。23 岁南渡归宋,先后任建康府通判及湖北、湖南安抚使等职。后受南宋投降派排斥打击,被免职退居上饶、铅山达 20 年之久。64 岁时,朝廷准备北伐,任用他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但不久又遭排斥,回铅山家中。忧愤而死。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他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 与苏轼并称_。词风以_为主,兼有明快、婉约、清新等特点。有_及_。今人邓广铭有稼轩词编年笺注 。2文体知识水 龙 吟 :

2、 出 自 李 白 诗 句 “笛 奏 龙 吟 水 ”。 又 名 “龙 吟 曲 ”“庄 椿 岁 ”“小 楼 连 苑 ”。 一 百零 二 字 , 前 后 片 各 四 仄 韵 。 第 九 句 第 一 字 宜 用 去 声 , 结 句 宜 用 上 一 、 下 三 句 法 。永 遇 乐 : 词 牌 名 , 始 创 于 柳 永 , 分 上 下 两 阕 , 共 一 百 零 四 字 。 苏 轼 、 李 清 照 、 辛 弃 疾 、刘 辰 翁 等 均 用 此 词 牌 创 作 过 , 留 下 不 少 脍 炙 人 口 的 名 篇 。3人生经历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 年,金国大举南犯,21 岁的辛弃疾率 20

3、00 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 50 骑兵,直扑驻有 5 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 。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

4、渡江之后,首先被解除了武装,后来才被派往江阴做通判,帮助地方官处理政务。辛弃疾被迫退隐江西上饶,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辛弃疾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4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遥岑远目( ) 断鸿( ) 玉簪螺髻( ) 鲈鱼堪脍( ) 吴钩( )- 2 -求田问舍( ) 金戈( ) 揾英雄泪( ) 舞榭歌台( ) 狼居胥( )5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顾 赢得仓皇北顾(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去 水随天去秋无际( ) 我从去年辞帝京( )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3)舍 求田问舍( ) 退避三舍(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不舍昼夜(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4)封

5、封狼居胥( )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5)曾 人道寄奴曾住( )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益其所不能( )(6)可 可堪回首( ) 信可乐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1.幼安 稼轩 “苏辛” 豪放沉郁 稼轩词 稼轩长短句 hng zn/j kui gu sh g wn xi x4.(1)回头看/探望,拜访(2)表示动作的趋势/过去的/距离(3)名词,房屋,住宅/量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动词,放弃/动词,舍弃(4)古代帝王筑坛祭天的一种盛典/边界,疆界(5)副词,曾经/副词,表出乎意料,竟/通“增” ,增加(6)岂,哪/实在/大约1词的上片借景抒情,其中的“江水

6、、山景、落日、断鸿”等景物描写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3 -(1)江水、山景:词人由水写到山,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词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 ,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词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愁怨。(2)落日:辛弃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3)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2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三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1)第一个动作“把吴钩看了” 。 “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

7、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处,这就把词人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2)第二个动作“栏杆拍遍” 。栏杆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在这里,把词人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显现在读者面前。(3)第三个动作“无人会,登临意” 。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3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阕后半部分刻画了一个“江南游子”的形象。请从动作描写和情感表达的角度简要说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词中“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最终也“无人会,登临意” 。由此看来, “游子”不单单是离家之人,更是被国家抛弃、没了归属依靠

8、的人。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英雄宝刀,都弃而不用,使英雄只得闲看“吴钩” ,只得拍遍栏杆,心中抑郁苦闷可想而知。总之, “江南游子”就是一个英雄无用武之地,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却无人理解的形象。4 如 何 理 解 “倩 何 人 唤 取 , 红 巾 翠 袖 , 揾 英 雄 泪 ”的 含 意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5 水 龙 吟 登 建 康 赏 心 亭 下 阕 主 要 用 典 , 那 么 词 人 写 到 了 哪 些 人 和 哪

9、些 事 呢 ? 请 结 合 相 关 内容 分 析 其 作 用 。典故 人 物 作用“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季鹰(晋朝吴地人张翰)借张翰来自比,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4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陈登、许汜、刘备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晋朝大将军桓温 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年华的愤慨和苦痛。6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

10、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7通读全词,结合作者的经历,分析词中所抒发的“登临意”是怎样的思绪?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对于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的悲痛和愤慨。8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情感:都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表现手法: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1下列画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遥岑(cng) 赏心亭(tng) 鲈鱼(l) 堪脍(kui)B揾泪(wn) 狼居胥(x) 玉簪(zn) 巷陌(m)C螺髻(j) 断鸿声(hng) 舞榭(xi)

11、赢(yng)得D供恨(gng) 佛狸祠(c) 神鸦(y) 金戈(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流年 雄才大略 苍皇 哗众取宠B愤概 谋取利益 频繁 发号施令C南渡 徒然虚度 祭祀 矫揉造作- 5 -D理睬 惊慌失措 合谐 鸦雀无声3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舞榭歌台(楼台)4下列诗句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想

12、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5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6下列各句中所用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对应的一项是(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封狼居胥。(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A刘裕 周瑜 张季鹰 霍去病B周瑜 刘裕 霍去病 张季鹰- 6 -C周瑜 刘裕 张季鹰 霍去病D刘裕 周瑜 霍去病 张季鹰7对词的上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两句既有写实,又有怀古,是即景生

13、情的联想。B“舞榭”两句用语双关,揭示了历史规律,充满了沧桑感。C“斜阳”三句用对偶手法写眼前景象,怀古中感慨万分。D“想当年”三句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借代、比喻和夸张。8下面对登建康赏心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是写景抒情,作者用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一系列自然景物,来陪衬他的游子之思,巧妙地做到了景中有情,情景交融。B在上片中,作者用了两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一是仔细端详抽出来的宝剑,一是用手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C词的下片着重抒情。作者运用了几个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矛盾和对生活道路的抉择,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忧愁。D下片中几个典故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实现自己抗

14、金复国的大志,那就回到故乡去“求田问舍”,隐居田园。9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两位我国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例句: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辛弃疾说:生活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一)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问题。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 7 -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古人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般比较忌讳重字,

15、而在这首词的前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作者连用两个“秋”,想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说说这首词中典故的运用有什么作用?(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 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注】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龙”指此。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 ,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1本词成功地学习了屈原“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抒怀,请结合上阕词句具体分析

16、。2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下阕词句进行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念奴娇登建康 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 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注】虎踞龙盘,诸葛亮曾目睹金陵地形而感慨说:“钟山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也。 ”正因为如此,建康曾为六朝国都。安石即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晚年位高遭- 8 -忌,曾闻筝歌而泪下。1请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赢得闲愁

17、千斛”中“闲愁”的理解。2这首词运用了较多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词的下片进行赏析。【2015 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3 题。隐净山中大雨(南宋)张孝祥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 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 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 ,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注】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鼍:鼍龙,扬子鳄。匕箸:羹匙和筷子。1这首词的词牌应是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雨霖铃 D八声甘州2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

18、情景。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C“电掣”句用金蛇、灵鼍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3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1C【解析】A 项,“岑”应读 cn;B 项,“揾”应读 wn;D 项,“供”应读 gng。2C- 9 -3A【解析】B 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 项,“风流”指英雄业绩;D 项,“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4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ACD 三项为借代,B 项为比喻。5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句式。C 项,属于正常语序。6B【解析】这个题目主要考查作者用典的情况。结合教材注释不难理解

19、。7C【解析】C 项,“斜阳草树”与“寻常巷陌”不是对偶。8D【 解 析 】 下 片 用 几 个 典 故 的 意 思 是 : 很 怀 念 家 乡 但 却 绝 不 是 像 张 翰 、 许 汜 一 样 , 我 回 故 乡 当是 收 复 河 山 之 时 。9(示例)陶渊明说: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白居易说:生活是“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 解 析 】 本 题 考 查 仿 用 句 式 的 能 力 。 仿 写 句 子 要 做 到 “内 容 一 致 ”和 “结 构 修 辞 和 句 式 一致 ”。 做 好 仿 写 题 , 平 时 要 注 重 对 诗 人 名 句 的 积 累

20、 。(一)1作者选取了两种视角来表现无尽的秋意。第一句“楚天千里清秋”作者采用仰视的视角来描绘秋天独有的高远萧瑟的特点。第二句“水随天去秋无际”作者采用平视的视角来展现水天相接、浩浩江流东去的壮阔画面。两个“秋”字写出了词人目光的流动,目力所及一片秋色。第二个“秋”字高度概括了长江两岸的所有秋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这两句中都有“秋”,分析“秋”可从视角变换的角度来分析,一个是仰视,一个是平视,写出了无尽的秋意。- 10 -2使用典故,贴切达意。本词中既有季鹰为吃鲈鱼而弃官归乡、许汜求田问舍为刘备所羞、桓温感叹“树犹如此”的明用,也有“栏杆拍遍”的暗用,这些典故的使用,不

21、仅使词意婉转,而且还紧扣主题,加深了词的内涵。【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辛词的一大特色就是圆熟精到地用典。用典的作用往往有含蓄委婉、使立论有根据、减少语辞之繁累、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等作用,考生要结合诗句中的典故来分析其作用。(二)1词人写兰佩芳菲、蛾眉空好,是用美人香草自比,抒发虽具美才佳质却不被当朝看好而抑郁不得志的悲情;后句写宝瑟好调,终至朱丝弦断,采用的也是“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借以抒发空怀豪情壮志却无人知赏的愁思。【解析】本题考查艺术手法。由题干可知“象征手法”,兰佩芳菲、蛾眉空好,是用美人香草自比,宝瑟好调,终至朱丝弦断,采用的也是“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2全词抒

22、发了词人自感虚度年华、政治失意、理想难以实现而又知音难觅的痛楚之情。“冉冉”句感慨年华已逝,虚度此生。“水满”“何处”二句,用汀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结尾二句,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于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唤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三)1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无法实现抗金国收河山壮志的愁苦。对议和派排斥爱国志士的激愤。【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词语的内涵。需要把词语放回原诗中,“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是他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结合词人辛弃疾的个人经历分析。2用典、对比。下片前五句用谢安(安石)受谗被疏和淝水之战

23、等典故,表达自己本也可隐居安逸但忧心国事,以至“泪落哀筝曲”。谢安一代风流,晚年仍不免忧谗畏讥,至有- 11 -泪落哀筝之悲。谢安将建功立业的机会都交付给儿辈如谢玄等,自己则以下棋消磨时光。用典、借景抒情、借代。“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其中“宝镜”为用典,“碧云将暮”借景抒情,“杯中绿”借代,代指酒。比喻。“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便预感到风势将会愈来愈大,可能明朝长江卷起的巨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这两句不仅写出江上波涛的险恶,也暗示对时局险恶的忧虑。【解析】本题考查艺术手法。主要有用典、对比、借景抒情、借代、比喻等,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即可。1B【解

24、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词曲常识的把握。解题时可以根据词牌的分类进行判断。结合平时学习过的词曲,进行对比判断。也可以从选项出发,选择熟悉的词牌进行套用,看是否符合,即可判断出。【名师点睛】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在备考时熟练掌握有关词曲的常识。考场上按要求解答即可。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依调填词为“倚声”。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格式是一个词牌。在解答是学生可以根据以前所学的词曲,进行比对,就可以选出正确的选项了。本题学生可以套用以前学过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可以选出。2B【解析】B 项,用碧霄龙喻雨的表述错误。“山神助我奇观,唤起

25、碧霄龙”一句并非是用碧霄龙来喻雨,而是说山神有意为他安排的“奇观”,并唤来碧霄之上的云龙。【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诗词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训练的题型,难度不大。解答是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从上阕中找出景物描写的语句,分析描写的对象,结合全诗进行分析。3赏析画线的句子,首先要分析画线的句子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然后联系作者的经历来考虑。词中画线句中的“尘垢”指的是尘土与污垢,比喻微末卑污的事物,泛指尘世。“造物不言功”,写上苍从未求我们表彰什么,从未向我们索取什么。此句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