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燃烧的条件(含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1132847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燃烧的条件(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燃烧的条件(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燃烧的条件(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燃烧的条件(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燃烧的条件(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燃烧的条件(含解析)一、单选题1.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B. 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C. 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 档案室内资料着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2.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很快就熄灭,是因为温度达不到木材的着火点 B. 武德合金常用作保险丝,是因为武德合金的熔点较高C.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备氧气,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D. 许多物质在溶液中反应快,是因为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接触面积大3.下列关于

2、家庭小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淬火的钢针弯曲制成鱼钩 B. 用食盐水除去热水瓶内胆壁上的水垢C. 用 10%的烧碱溶液自制“叶脉书签” D. 制作简易净水器时,为了达到好的净水效果,活性炭应该放在最上层4.不需要用控制变量法就能达到下列探究实验目的是( ) A. 铁生锈的条件 B. 同一固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C. 甲烷的组成元素 D. 燃烧的条件5.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将粗盐研碎、溶解、过滤、蒸发B 鉴别氮气和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2C 探究 Mg、Ag、Cu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 将两根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D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 将两小片乒乓球和滤纸放在薄铜片的两则,加热铜片的中部A. A B. B C. C D. D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读液体体积 B. 熄灭酒精灯 C. 检查气密性 D. 滴加液体 7.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燃烧 B. 只有燃烧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 用木材引燃煤,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其充分燃烧8.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氢气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 烧火时把木柴架空的目的是降低着火点C

4、. 可燃物只要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 D. 煤燃烧产生 C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二、填空题9.(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3来自于化石燃料。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属于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奥林匹克火炬(内部储有可燃物)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通过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引燃圣火。此过程中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_ 。北京奥运会火炬能在每小时 65 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 50 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但要实现奥运圣火登顶珠峰,还需要解决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_ 。 10.控制变量法是常用

5、的化学学习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已知物质的着火点:白磷为 40,红磷为 240)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 ;(2)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 ;(3)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 ;_ 11.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许多地方有元宵节放孔明灯的习俗(1)孔明灯升空原理和_ 相同,为了使它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灯罩应选择_ (填材料性质)的材料(2)近年来,一些城市明令禁止销售、燃放孔明灯,燃放孔明灯可能会有什么危害?_ (答出一条街即可) 12.过氧化钠(Na 2O2)是

6、一种淡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放入图 2 烧杯中,缓慢倒入二氧化碳后发现位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起来(1)实验过程中蜡烛先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同学们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另需满足的条件是:_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条件的呢?查阅资料: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化学反应4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1)按图 1 装配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2)把相关

7、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3)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的位置;(4)一段时间后,在 a 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饱和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分析:(1)D 装置的烧杯内变浑浊的原因是_ ;(2)B 装置中浓硫酸吸水干燥的作用,C 装置的作用是_ 实验结论:(1) “小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了_;(2) “饱和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_ (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也使棉花满足了燃烧的条件 13.老师上课时做了镁在氮气中燃烧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吗?

8、”这一问题,并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将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底部铺有细沙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1)将镁条打磨光亮的目的_ , 在集气瓶底部铺层细沙的原因是_ (2)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3)通过该实验可知_(填“能”或“不能” )用 CO2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探究之后请说说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_ 【实验反思】(4)不能用镁条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主要原因是_ 14.生产生活中离不开燃烧和灭火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

9、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1)分析实验现象和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利用燃烧的条件回答下列问题:利用新型的灭火用品灭火毡灭火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_ ;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_ 成语“釜底抽薪”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 (3)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指出他设计的装置有何不足_ 515.(

10、1)火柴盒侧面使用红磷而不使用白磷,其原因之一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_ (填“高”或“低” )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很多物质都能燃烧,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_ ,反应的方程式为 _ (3)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成红色,此实验主要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 将所得溶液通过简易净水器中的石英砂和活性碳等处理后,可得到无色溶液,由此说明活性炭是具有_ 性的物质 三、解答题16.请你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答问题:(1)小明发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请你运动化学知识解释原因此时需要怎样调节灶具的进风口?(2)某些药片可以嚼碎服用的优点是什么? 17.燃烧

11、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1)可燃物燃烧除需氧气外,还需满足什么条件?(2)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或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四、实验探究题18.“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1)实验 1 中,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先燃烧,通过此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的是_。 A. 可燃物 B. 空气C. 温度达到着火点(2)实验 2 中,把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 A. CO2与水发生了反应 B. 水具有酸性C. 干燥的

12、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D. 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3)实验 3 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会出现明显现象的是_(填序号,下同)。欲6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结论,需要对比_。 (4)实验 4 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 7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 【解析】 【解答】A、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故 A 正确;B、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故 B 正确;C、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隔绝氧气可以灭火,故 C 正确;D、档案室内资料着火,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会对档案资料造成污染,故

13、D 错误;故选 D【 分析 】 A、根据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没有氧气参加判断;B、根据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判断;C、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D、根据泡沫对档案资料造成污染判断;本题主要考查了燃烧和灭火两方面的内容,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进行2.【答案】B 【考点】氧气的工业制法,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 【解答】A. 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很快就熄灭,是因为燃烧释放的热量向上逸散,木材不能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木材的着火点,A 不符合题意;B. 武德合金常用作保险丝,是因为武德合金的熔点较低,B 符合题意;C.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备氧气,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加热

14、时,随温度的升高可以先后挥发,进行分离的,C 不符合题意;D. 许多物质在溶液中反应快,是因为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接触面积大,接触充分,反应就会更充分、更迅速,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物质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化学反应快慢与反应物浓度、温度、接触面积等有关。3.【答案】C 【解析】 【解答】A、钢针淬火后会塑性、韧性减弱,弯曲后会折断,所以该实验不会成功,A 不符合题意;B. 食盐水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都不反应,不能除去热水瓶内胆壁上的水垢,B 不符合题意;8C. 用 10%的烧碱溶液自制“叶脉书签” ,原理是氢氧化钠的腐蚀

15、性除去表皮和叶肉组织,而只由叶脉做成,C 符合题意;D. 活性炭可吸附一些可溶性、不溶性杂质,最好放在小卵石、沙子的下面先进行过滤再放活性炭更好,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过滤的操作要求分析;根据碳酸钙的性质分析,水垢的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不能与食盐发生反应。4.【答案】C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解析】 【解答】解:A、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要控制好水、氧气等变量; B、探究同一固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时,要控制好温度、溶剂的量等变量;C、探究甲烷的组成元素时,通过燃烧等过程可以判断组成元素,不需要控制变量;D、探究燃烧的条件时,要控制好温

16、度、氧气等变量故选:C【分析】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好常量和变量5.【答案】C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解析】 【解答】解:A、将粗盐研碎、溶解、过滤、蒸发,可以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B、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另一种是氮气;C、将两根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时,镁表面分别附着了一层红色固体和银白色固体,说明镁比铜、银活泼,但是不能验证铜和银的活泼性;D、将两小片乒乓球和滤纸放在薄铜片的两则,加热铜片的中部时,乒乓球和滤纸不能同时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C【分析】过滤可以

17、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6.【答案】B 【解析】 【解答】A、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A 不符合题意;B、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否则容易失火,B 符合题意;C、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C 不符合题意;D、滴液时胶头滴管要竖直放在烧杯口上方,不能伸入烧杯里,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仪器的使用,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7.【答案】D 9【解析】 【解

18、答】A、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若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也不能燃烧,故说法错误;B、中和反应也放出热量,故说法错误;C、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不能提高,提高的是温度,故说法错误;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可燃物燃烧的更充分,故说法正确;故选项为:D【分析】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要有可燃物;(2)要与氧气充分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必需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结合促进燃烧的方法分析 8.【答案】A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解析】 【解答】解:A、氢气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正确;B、烧火时把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错误;C、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

19、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错误;D、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的原因,错误;故选 A【分析】根据燃烧的概念以及燃烧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二、填空题9.【答案】混合物;温度;氧气 【解析】 【解答】 (1)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石油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故属于混合物;(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在神庙前引燃圣火,已具备了可燃物和空气(氧气)的条件,而可燃物在与氧气充分接触的情况下,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起来;由于珠穆朗玛峰上氧气含量很低,要使燃料燃烧需要解决氧气问题。【分析】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方面的内容

20、,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0.【答案】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用导管对准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 ;温度要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解析】 【解答】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热水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2)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需要通入氧气,故填:用导管对准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或空气) ;(3)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故填:温度要达到物质的着火点【分析】根据已有的燃烧的条件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

21、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进行分析解答 1011.【答案】热气球;密度小、不易燃烧;孔明灯在空气中漂浮不定,极易引发火灾 【解析】 【解答】 (1)孔明灯升空原理和热气球相同,要使孔明灯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灯罩的材料轻且密度小、不易燃烧;燃料燃烧热值大且时间长(2)孔明灯燃烧时温度可达 300,一旦其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就会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引发火灾答案:(1)热气球;密度小、不易燃烧;(2)孔明灯在空气中漂浮不定,极易引发火灾【分析】 (1)根据根据要求: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就要使灯罩的材料轻且不易燃烧;(2)根据孔明灯燃烧时温度可达 300

22、,一旦其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就会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引发火灾解答12.【答案】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验证是否还存在水蒸气;氧气;放出 【解析】 【解答】解:(2)根据燃烧的条件,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另外两个条件是: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答案为: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实验分析(1)根据实验装置和实验现象可知: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一定放出热量;所以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2)根据 B 装置浓硫酸起到干燥作

23、用,而 C 装置中的无水硫酸铜遇到水变成蓝色,可以检验水的存在,所以 C 装置的作用是:验证是否还存在水蒸气;实验结论(1) “小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2) “饱和的石灰水变浑浊” ,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一定放出热量;故答案为:(2)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两点得(1 分) ,一点不得分)(3)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析出固体;验证是否还存在水蒸气(意思符合就正确) ;氧气; 放出【分析】 (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实验分析:(1)根据资料中的信息:在常温下 Na2O2和 CO2

24、能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分析解答;(2)根据无水硫酸铜的性质分析;实验结论:(1)根据“小木条复燃”的现象分析;(2)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分析13.【答案】除去镁表面的杂质;防止集气瓶炸裂;2Mg+CO 2 2MgO+C;不能;物质11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镁条在空气中能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 【解析】 【解答】 (1)将镁条打磨光亮的目的除去镁表面的杂质;在集气瓶底部铺层细沙的原因是防止集气瓶炸裂;(2)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物除白色 MgO 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应该是碳,因此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

25、碳,反应的方程式为:2Mg+CO2 2MgO+C;(3)由镁在 CO2中可以燃烧得出结论为:CO 2可以支持镁的燃烧(或镁在 CO2中可以燃烧) ;因此镁等金属着火时不能用 CO2灭火器来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根据实验可知物质燃烧不一定有 O2参加反应;(4)镁条在空气中能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答案为:(1)除去镁表面的杂质;防止集气瓶炸裂;(2)2Mg+CO2 2MgO+C;(3)不能;物质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4)镁条在空气中能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分析】 (1)根据将镁条打磨光亮的目的除去镁表面的杂质解答;(2)根据质

26、量守恒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3)根据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而在镁能够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得出结论;根据实验可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4)根据镁条在空气中能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解答14.【答案】温度达到着火点;使燃烧物与空气(氧气)隔绝;温度没有达到灭火毡的着火点;移走可燃物;白磷燃烧没有在密闭装置中进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 【解析】 【解答】解:(1) )和都与氧气接触,一个是白磷达到了着火点燃烧了,一个是红磷没达到着火点没有燃烧,所以验证条件是否达到着火点;由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可知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使燃

27、烧物与空气隔绝;由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可推出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成语“釜底抽薪”中,描述的灭火方法是隔离可燃物(3)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他设计的装置不足之处是:白磷燃烧没有在密闭装置中进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故答案为:(1)温度达到着火点;使燃烧物与空气(氧气)隔绝,温度没有达到灭火毡的着火点;移走可燃物;(3)白磷燃烧没有在密闭装置中进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分析】 (1)根据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来12考虑;根据灭火的原理来考虑本题的解法;(3)根据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来考虑15

28、.【答案】高;4P+5O 2 2P2O5;剧烈燃烧,火星四射;3Fe+2O 2 Fe3O4;不断运动;吸附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 【解答】 (1)由于白磷能够自燃,红磷不能自燃,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 2 Fe3O4 (3)溶液逐渐变成红色的现象表明品红不断扩散,由此可得出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活

29、性炭的疏松多孔结构使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将所得溶液通过右图的简易净水器处理后,可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有色杂质;答案:(1)高,4P+5O 2 2P2O5; (2)剧烈燃烧,火星四射;3Fe+2O 2 Fe3O4;( 3 )不断运动;吸附【分析】 (1)根据白磷能够自燃,红磷不能自燃,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解答;(2)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解答;(3)利用粒子的特性解释所观察到的扩散现象;根据活性炭的性质,判断简易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 三、解答题16.【答案】解:(1)做饭时,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足,燃气燃烧不充分,此时可将灶具的

30、进风口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故填: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2)嚼服的好处是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的速度变快使药效发挥的更好故填:药物与胃、肠的接触面积大,反应快 【解析】 【分析】 (1)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2)嚼服后药品颗粒变小增大了与胃、肠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17.【答案】解:(1)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2)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例如:硫在氧气里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

31、容易发生如将木柴劈开架空后易燃烧,煤粉比煤块燃烧得更加剧烈等故答案为:(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与氧气浓度有关,如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加剧烈 (或与接触面积有关,13如煤粉比煤块燃烧得更加剧烈) 【解析】 【分析】 (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2)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容易发生据此分析回答四、实验探究题18.【答案】 (1)C(2)A,D(3);(4)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解析】 【解答】(1)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

32、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实验 1 中,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先燃烧,通过此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的是温度达到着火点;(2)实验 2 中,把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 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成红色,说明 CO2与水发生了反应 生成碳酸, 溶液呈酸性,故紫色石蕊试液变红;(3) 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生锈明显的是;据控制变量原则,欲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结论,需要对比;(4)实验 4 中蜡烛由低到高逐渐熄灭,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