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培优点十六 西方民主制度确立与发展典例 1 (2017 高考卷 2)1800 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行驶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因此材料中的事件只是总统行使职权的表现,C 项正确。材料所述亚当斯将皮克林免职是行使总统根据宪法享有的权力,不能反映联邦政府行政权力的加强,排除 A 项;根据宪法,总统有权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2、包括内阁成员,内阁是总统的下属和辅助机构,权限明确,排除 B 项;材料并未说明皮克林是其他党派,也未反映出其是因党派之争导致被免职,排除 D 项。【答案】C典例 2 (2016 高考卷 1)1702 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解析】本题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王权受到限制,权力由国王向议会转移,并通过一系列法令的颁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但议会能
3、否制裁国王显然与题干主旨无关,所以 A 项不符合题意。在君主立宪制之下,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安妮女王不经过议会而直接解除辉格党人行政职务的做法违背了君主立宪制下对国王权力的规定,说明当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尚未发展完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 项。1721 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18 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前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这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所以 C 项不符合题意;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2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保留了行政权,安妮女王做法的错误之处主要在于其没有经过议会,并不是对权利法案的
4、破坏,所以 D 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1史书记载:1746 年,乔治二世听取了别人的意见,否决了内阁的建议。于是,第二天,内阁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政府瘫痪。乔治二世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亲自出面恭请内阁复职。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B在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C对内阁全体成员和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产生了重要影响D对内阁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 “内阁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政府瘫痪”并不能反映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故 A 项与材料反映内容不符,是符合设问的正确选项。结
5、合材料及所学,B、C、D 项均是责任内阁制的特点或重要影响,与设问要求不符,故排除。【答案】A2有学者指出:斯图亚特之前的英国本就有立宪君主之事实,历代英国君主为传统政治文化、宪政精神自觉制约。因此,所谓“光荣革命”实际上不过一场复古改制,君主立宪应该称为“君主复宪”。这一观点旨在A弱化“光荣革命”在政治变革中的应有作用B指出英国近代议会权力至上的本来面目C肯定英国近代代议制度形成的历史意义D肯定斯图亚特王朝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解析】从材料“光荣革命实际上不过一场复古改制”看,这位作者的观点是认为,“光荣革命”只不过是将英国立宪君主文化重新“复古改制”,并没有真正实现变革,故A 项正确;材料涉
6、及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涉及英国议会权力至上的内容,故排除 B 项;材料没有突出英国近代代议制度形成的历史意义,故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斯图亚特王朝”统治之前,并不是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故 D 项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符合。3【答案】A3对 1688 年的英国光荣革命存在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它根本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制度,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宫廷政变,只是更换了一个国王;有人认为它是荷兰执政者威廉为篡夺英国王位而策划的一次政治阴谋。这说明A历史事实的多元化影响评价B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客观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评价D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解析】材料描述的是“
7、光荣革命”这一历史事实,体现不出历史事实的多元化,故 A 项错误;材料围绕“光荣革命”这一事实,有三种不同评价,故 C 项正确;历史评价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故 B 项错误;历史解释是主观性的,故 D 项错误。【答案】C4下表为不同年代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单位:万英镑)农林牧渔 工矿建筑 商业运输 地产房租1688 1930 990 560 2501801 7550 5430 4050 12201831 7950 11710 5900 2200这份资料可以用来研究A议会改革的经济背景B光荣革命的经济影响C工业革命催生世界市场D工业革命导致农业巨变【解析】不同年代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从 1
8、688 年到 1801 年、到 1831 年,英国农林牧渔、工矿建筑、商业运输和地产房租等都有增长,但是工矿建筑增长最快,所以这可以用来研究 1832 年议会改革的背景,故选 A;光荣革命的经济影响应该不会持续一个半世纪,4故排除 B;工业革命是在 1765 年开始的,而且它发挥催生世界市场的作用应该是在 1840年之后,故排除 C;表格中工矿建筑增长要超过农业增长,故 D 属于以偏概全了,所以排除 D。【答案】A5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B君
9、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C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D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解析】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尽管“临朝不理政”“统而不治”,但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国王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能够起到特殊的作用。因此国王的地位不可替代,故答案为 D 项。首相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排除 A 项;君主立宪制下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排除 B 项;在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不再具有行政权,排除 C 项。【答案】D61913 年,比尔德出版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他在书中,逐一列出了 55 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进一步指出美国宪法是参与制
10、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 4 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 55 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据此可知,当时作者认为,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A照搬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B顺应了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C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D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认为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是 55 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故 C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照搬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排除 A;材料反映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是 55 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与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无关,排除 B;19 世纪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垄断,D 不符
11、合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制定的时间,排除。5【答案】C7对下面漫画美国大选寓意解读正确的是A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政体的一大特色B两党制其实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工具C“驴象之争”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具体表现D“驴象之争”在美国政治生活中作用显著【解析】漫画中转盘驴象各占一半,寓意两党轮流执政,但指针受操纵而决定胜出者,表明两党制其实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工具,故选 B;A 没有揭示漫画的实质,排除;“驴象之争”是民主共和原则的具体表现,排除 C;两党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但矛盾不是不可调和,故排除 D。【答案】B8在 17761780 年间,美国大多数州都制定了州宪法。州宪法都附上了“权利
12、法案”,列举了受到保护的人民基本权利和自由;宣布实行共和制;削减州长的权力,增大了议会的权力。材料说明美国A联邦宪法精神在各州贯彻B引领世界民主进程的发展C人民的基本权利高于一切D地方掀起了民主改革浪潮【解析】 “宣布实行共和制、削减州长的权力”等属于美国地方民主改革的内容,也就说明了地方掀起了民主改革浪潮,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州宪法精神在各州贯彻而非联邦宪法精神在各州贯彻,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并不主张人民的基本权利高于一切,选项 C 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D69宪法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
13、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力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该材料反映了他们A旨在协调中央与各州以及各州之间权力分配B规定国会选举中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C确立联邦制实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以所谓“制约与平衡”原则化解存在的分歧【解析】根据材料“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力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宪法当时面临
14、的主要问题是联邦政府和各州的权力分配,大州和小州的矛盾,所以该材料反映了他们旨在协调中央与各州以及各州之间权力分配。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分别是解决这两大问题的方案,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A10表为美国建国以来选民资格变化表,据此可知美国A选举民主有序推进B公民权利得到充分保护C选民限制逐步取消D民主运行机制不断完善7【解析】材料表明对选民资格的种族、性别、财产和年龄的限制逐渐取消,有利于确保公民选举权得以维护,说明美国的选举民主有序推进,A 正确;B“充分”的说法不准确;C“取消”说法不正确;材料只是涉及选民资格问题,与民主机制的运行无关,D 不正确。【答案】A11钱乘旦说:大革命
15、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 1870 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关于“1870 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质认识是A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巩固B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C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D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是指 1875 年宪法以一票共和的方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A、B、D 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所以答
16、案选 C。【答案】C121792 年,法国授予美国人乔治华盛顿,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托马斯潘恩等法国公民身份,随后托马斯潘思还被选举为国民公会议员。此举表明法国A争取美国对欧洲联合的支持B对美国政体的完全接受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殖民主义D对美国革命精神的认同【解析】1792 年正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对美国人采取的授予公民权等做法,表明了法国革命者对与自己有相似之处的美国革命的一种认同,故选 D;当时没有欧洲联合的可能,故 A 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 A;法国革命后所采取的政体形式并不与美国完全一致,故 B不符合史实;C 错在了“反对殖民主义”,故排除 C。【答案】D13阅读材料,完成
17、下列要求。8材料一 詹姆士二世的宗教迫害政策,着手于恢复天主教在英国统治地位的行为却触犯了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阶级的共同利益。因为天主教一旦恢复,他们就可能丧失在宗教改革中获得的财政地产,工商资产阶级的利益也必然受到威胁。同样的如果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就会把国家拖到腥风血雨中,由此可见,这场兵不血刃的宫廷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妥协这种英国式的政治妥协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是一种英国政治发展的常态,是一种民族特性、行为习惯和社会实践方式。罗素在论及英国经验主义时就指出,英国人承袭了典型的喜欢妥协的传统,在社会问题上,他们考虑的是改良,而不是革命。这反映了一种偏向妥协的民族特性和传统价
18、值。摘编自陈晨从 1688 年光荣革命看“英国式”政治冲突的解决材料二 美国人明白自己的国家具有强烈的多元性,而它们通过制定宪法,不是要消除这种多元性,建立唯一的占主导地位的利益或价值体系。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制宪者必须在利益高度多元化的背景下通过妥协来达成某种共认,妥协的精神与原则充分的体现在了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具体来看,在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各州代表争论得不可开交,但是其中的几对矛盾的处理,充分体现了妥协的精神,最终的宪法,没有照顾到每一个人所有的利益,因为这些利益是多元而对立的。在制宪后,许多人也发现,宪法离自己的主张相去甚远,但美国宪法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协调了原则和妥协的关系,使
19、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寻求满足自己利益的资源,而不必走上推翻宪政的极端道路。摘编自赵九州政治是关于妥协的艺术一一以美国宪法的制订为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光荣革命采取妥协方式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 1787 年宪法政治妥协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政治妥协的认识。【解析】(1)从材料“如果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就会把国家拖到腥风血雨中”“英国人承袭了典型的喜欢妥协的传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2)根据材料“国宪法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巧妙地协调了原则和妥协的关系,使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寻求满足自己利益的资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宪
20、法创立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利益集团因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而谈判妥协修正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妥协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稳转型;妥协是双方力量对比结果;妥9协是一种艺术,是有原则的;妥协的平等对话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答案。【答案】(1)原因: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认为暴力革命会加剧社会的动荡,损害自身的利益;英国具有政治妥协的历史传统。(2)表现:在中央与州的分权问题上,联邦政府享有宪法中列举的主权,而宪法未明确的权力则属于各州;在大州和小州的矛盾上,参议员每州两名,由各州议会选出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在中央政府的权力分配上,实行行政权、立法
21、权、司法权的三权分立。认识:妥协精神是西方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妥协是民主政治演进的重要方式;妥协是双方力量对比的结果。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密,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范才于科目之内”。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杌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
22、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材料二 18 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 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 1855 年和1870 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
23、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10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解析】(1)据材料“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
24、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的意义加以回答即可。(2)第一问,据材料“英国于 1855 年和 1870 年两大颁布法令,确止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透的影响”加以归纳概括。第二问,依据题干的时间信息,从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加以回答。【答案】(1)通过考试选拔文化素质较高的官员,提高行政效率;打破选官的世袭特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普及儒家价值观(思想),形成文化认同感,有利于稳固统治;兼顾边疆人才选拔,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团结;科举为监察制度提供人才保障,有助于廉政建设。(2)特点:通过立法确立;建立独立于党派的考试机关;文官政治中立。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法治社会;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工业革命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建立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系的需要;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