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时作业18原电池化学电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1137685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时作业18原电池化学电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时作业18原电池化学电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时作业18原电池化学电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时作业18原电池化学电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课时作业18原电池化学电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课时作业 18 原电池 化学电源一、选择题1.右图为一原电池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盐桥中的 K 移向 ZnSO4溶液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铜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正极反应为 Cu2 2e =Cu 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将锌片浸入 CuSO4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A BC D解析:该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锌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的铜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由负极锌流出,经导线流向铜电极(电流的方向与之相反),负极、正极的反应分别为负极:Zn2e =Zn2 ,正极:Cu 2 2e =Cu;盐桥中的阳离子向正极区硫酸

2、铜溶液中迁移,故、正确,、错误;取出盐桥后不能构成闭合回路,原电池不能继续工作,错误;无论是否为原电池,反应实质相同,均为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答案:A2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A.图所示电池中,MnO 2的作用是催化剂B图所示电池放电过程中,硫酸浓度不断增大C图所示装置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中 Cu2 浓度始终不变D图所示电池中,Ag 2O 是氧化剂,电池工作过程中被还原为 Ag解析:MnO 2的作用是氧化剂,A 错误;PbPbO 22H 2SO4=2PbSO42H 2O,H 2SO4被消耗,浓度减小,B 错误;粗铜含杂质,溶解的铜的量小于析出的铜,Cu 2 浓度减

3、小,C 错误;负极 ZnZn 2 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正极 Ag2OAg 发生还原反应,Ag 2O 是氧化剂,D正确。答案:D3已知反应 Cu(s)2Ag (aq)=Cu2 (aq)2Ag(s)为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铜电极是正极,其电极反应为 Cu2e =Cu2B银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质量增加C当铜电极质量减少 0.64 g 时,电解质溶液中有 0.02 mol 电子通过D外电路中电子由银电极流向铜电极3解析:在该原电池中,Cu 电极为负极,A 错误;银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 Ag e =Ag,电极质量增加,B 正

4、确;电解质溶液中没有电子通过,C 错误;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即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D 错误。答案:B4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和装置中负极反应均是 Fe2e =Fe2B装置和装置中正极反应均是 O22H 2O4e =4OHC装置和装置中盐桥中的阳离子均向右侧烧杯移动D放电过程中,装置左侧烧杯和装置右侧烧杯中溶液的 pH 均增大解析:装置中,由于 Zn 比 Fe 活泼,所以 Zn 作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2 ;Fe 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O22H 2O4e =4OH ,由于正极有 OH 生成,因此溶液的 pH 增大。装置中,Fe 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5、 Fe2e =Fe2 ;Cu 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2H 2e =H2,正极由于不断消耗 H ,所以溶液的 pH 逐渐增大,据此可知 A、B 皆错,D 正确。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 C 错误。答案:D5甲醇(CH 3OH)是一种有毒物质,检测甲醇含量的测试仪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右。下列4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a 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H3OH6e H 2O=CO26H C当电路中有 1 mol 电子转移时,正极区 n(H )增加 1 molD将酸性电解质溶液改为碱性电解质溶液,该测试仪不可能产生电流解析:该装置为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

6、 A 错误;a 电极是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H3OHH 2O6e =CO26H ,故 B 正确;正极的电极反应是O24H 4e =2H2O,当电路中有 1 mol 电子转移时,正极区 n(H )减少 1 mol,故 C 错误;将酸性电解质溶液改为碱性电解质溶液,该测试仪还是原电池,同样可以产生电流,故 D 错误。答案:B6乙醇燃料电池中采用磺酸类质子溶剂,在 200 左右时供电,电池总反应为C2H5OH3O 2=2CO23H 2O,电池示意图如右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质子向电池的负极迁移B电池工作时,电子由 b 极沿导线流向 a 极Ca 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C 2H

7、5OH3H 2O12e =2CO212H Db 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4H O 24e =2H2O解析: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质子向电池的正极迁移,故 A 错误;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在该电池中由 a 极沿导线流向 b 极,故 B 错误;a 极上是乙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乙醇被氧化生成 CO2和 H ,电极反应式为C2H5OH3H 2O12e =2CO2 12H ,故 C 错误;b 极氧气得到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4H O 24e =2H2O,故 D 正确。答案:D72016 年 8 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首个“氢经济示范城市”江苏如皋落户。用吸附了 H2的碳

8、纳米管等材料制作的二次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A电池总反应式为 H22NiO(OH) 2Ni(OH)2 充 电 放 电B放电时,甲电极为负极,OH 移向乙电极C放电时,乙电极反应为 NiO(OH)H 2Oe =Ni(OH)2OH D充电时,甲电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解析:放电时,H 2在甲电极放电,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H22OH 2e =2H2O,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NiO(OH)2H 2O2e =2Ni(OH)22OH ,则两式相加得总反应式:H22NiO(OH) 2Ni(OH)2,故 A 错误;放电时,该电池为原电池,甲电极为负极, 放 电 充 电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

9、负极移动,所以 OH 向负极甲电极移动,故 B 错误;放电时,乙电极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NiO(OH)H 2Oe =Ni(OH)2OH ,故C 正确;放电时,氢气在甲电极发生氧化反应,甲电极作负极,充电时,甲电极发生还原反应,作阴极,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 D 错误。答案:C8用氟硼酸(HBF 4,属于强酸)代替硫酸作铅蓄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可使铅蓄电池在低温下工作时的性能更优良,其反应方程式为 PbPbO 24HBF 4 2Pb(BF4)22H 2O, 放 电 充 电Pb(BF4)2为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为 PbO24H 2e =P

10、b2 2H 2OB充电时,当阳极质量增加 23.9 g 时,溶液中有 0.2 mol 电子通过C放电时,正极区 pH 增大D充电时,Pb 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解析: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为 Pb2e =Pb2 ,A 错误;电子不通过溶液,B 错误;放电时,正极区发生的反应为 PbO24H 2e =Pb2 2H 2O,消耗氢离子,pH 增大,C 正确;充电时,Pb 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D 错误。6答案:C9一种三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可用于污水净化、海水淡化,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间室 Cl 移向左室BX 气体为 CO2C处理后的含硝酸根废水 pH 降低D电路中每通过 1 mol

11、 电子,产生标准状况下氮气的体积为 2.24 L解析:右侧电极产生氮气,说明 N 元素的化合价从5 价降低到 0 价,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是原电池的正极,则左侧为负极,所以氯离子向负极移动,中间室 Cl 移向左室,A项正确;左侧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则有机废水中的 C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在厌氧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B 项正确;正极发生的反应是2NO 12H 10e =N2 6H2O,所以处理后的废水氢离子浓度减小,则 pH 升高,C 项 3错误;根据硝酸根离子反应的电极反应式,每通过 1 mol 电子,则生成 0.1 mol 氮气,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2.24 L,D 项正确。答案:C1

12、0利用反应 6NO28NH 3=7N212H 2O 构成电池的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7A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B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C电极 A 极反应式为 2NH36e =N26H D当有 4.48 L NO2(标准状况)被处理时,转移电子为 0.8 mol解析:电极反应式为:负极:8NH 324e 24OH =4N224H 2O,正极:6NO224e 12H 2O=3N224OH ,因为为碱性介质,所以应选用阴离子交换膜;C 项,应生成 H2O,错误;D 项,根据正

13、极反应式转移电子为 240.8 mol。0.26答案:C二、非选择题11某兴趣小组做如下探究实验:(1)图为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的原电池装置,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反应前,两电极质量相等,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相差 12 g,则导线中通过_mol 电子。(2)如图,其他条件不变,若将 CuCl2溶液换为 NH4Cl 溶液,石墨电极的反应式为_,这是由于 NH4Cl 溶液显_(填“酸性” “碱性”或“中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显此性的原因:_。8(3)如图,其他条件不变,将图中盐桥换成弯铜导线与石墨相连成 n 形,则乙装置中石墨(1)为_(填“正” “负” “阴”或“阳”)极,乙装置中与铜

14、线相连的石墨(2)电极上发生反应的反应式为_。(4)将图乙装置中 CuCl2溶液改为加入 400 mL 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若电极质量增重 1.28 g,则此时溶液的 pH 为_(不考虑反应中溶液体积的变化)。解析:(1)Fe 是活性电极,失电子被氧化生成 Fe2 ,石墨是惰性电极,溶液中 Cu2 在石墨电极得电子被还原生成 Cu,故该原电池的反应为 FeCu 2 =Fe2 Cu。工作过程中,Fe 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Fe2e =Fe2 ,铁电极质量减少;石墨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 2e =Cu,石墨电极质量增加;设两电极质量相差 12 g 时电路中转移电子为 x mol,则有

15、x mol 56 gmol1 x mol 64 gmol1 12 g,解得 x0.2。(2)12 12NH4Cl 溶液中 NH 发生水解反应:NH H 2ONH 3H2OH ,使溶液呈酸性,故石墨电 4 4极(即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2H 2e =H2。(3)其他条件不变,若将盐桥换成弯铜导线与石墨相连成 n 形,则甲装置为原电池,Fe 作负极,Cu 作正极;乙装置为电解池,则石墨(1)为阴极,石墨(2)为阳极,溶液中 Cl 在阳极放电生成 Cl2,电极反应式为2Cl 2e =Cl2。(4)若将乙装置中电解质溶液改为加入 400 mL CuSO4溶液,则阴极反应式为 Cu2 2e =Cu,当电

16、极质量增重 1.28 g(即析出 0.02 mol Cu)时,电路中转移0.04 mol 电子。电解 CuSO4溶液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CuSO42H 2O 2H2SO42CuO 2,则转移 0.04 mol 电子时生成 0.02 mol = = = = =通 电 H2SO4,则有 c(H ) 0.1 molL1 ,pH lg0.11,故此时溶液的 pH0.02 mol20.4 L为 1。答案:(1)FeCu 2 =Fe2 Cu 0.2(2)2H 2e =H2 酸性 NH H 2ONH 3H2OH 4(3)阴 2Cl 2e =Cl2 (4)1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反应 2KMnO410FeSO

17、 48H 2SO4=2MnSO45Fe 2(SO4)93K 2SO48H 2O 设计如下原电池,其中甲、乙两烧杯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1 molL1 ,溶液的体积均为 200 mL,盐桥中装有饱和 K2SO4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此原电池的正极是石墨_(填“a”或“b”),发生_反应。(2)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 SO 移向_(填“甲”或“乙”)烧杯。24(3)两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甲_;乙_。(4)若不考虑溶液的体积变化,MnSO 4浓度变为 1.5 molL1 ,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_mol。解析:(1)根据题目提供的总反应方程式可知,KMnO 4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故石墨

18、 a 是正极。(2)电池工作时,SO 向负极移动,即向乙烧杯移动。(3)甲烧杯中的电极24反应式为 MnO 5e 8H =Mn2 4H 2O;乙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为 45Fe2 5e =5Fe3 。(4)溶液中的 MnSO4浓度由 1 molL1 变为 1.5 molL1 ,由于溶液的体积未变,则反应过程中生成的 MnSO4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L1 0.2 L0.1 mol,转移的电子为 0.1 mol50.5 mol。答案:(1)a 还原 (2)乙(3)MnO 5e 8H =Mn2 4H 2O 45Fe2 5e =5Fe3(4)0.513如图所示,是原电池的装置图。请回答:10(1)

19、若 C 为稀 H2SO4溶液,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B 电极材料为 Fe 且做负极,则 A 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溶液 C 的 pH 将_(填“升高” “降低”或“基本不变”)。(2)若需将反应:Cu2Fe 3 =Cu2 2Fe 2 设计成如上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则 A(负极)极材料为_,B(正极)极材料为_,溶液 C 为_。(3)若 C 为 CuCl2溶液,Zn 是_极,Cu 极发生_反应,电极反应为_。反应过程溶液中 c(Cu2 )_(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4)CO 与 H2反应还可制备 CH3OH,CH 3OH 可作为燃料使用,用 CH3OH 和 O2

20、组合形成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下:电池总反应为 2CH3OH3O 2=2CO24H 2O,则 c 电极是_(填“正极”或“负极”),c 电极的反应方程式为_。若线路中转移 2 mol 电子,则上述 CH3OH 燃料电池,消耗的 O2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L。解析:(1)铁作负极,则该原电池反应是铁与稀硫酸置换氢气的反应,所以正极反应是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 2H 2e =H2;溶液中氢离子放电,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pH 升高;11(2)Cu2Fe 3 =Cu2 2Fe 2 设计成如题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根据方程式中物质发生的反应类型判断,Cu 发生氧化反应,作原电池的

21、负极,所以 A 材料是 Cu,B 极材料是比Cu 不活泼的导电物质如石墨、Ag 等即可。溶液 C 中含有 Fe3 ,如 FeCl3溶液;(3)Zn 比较活泼,在原电池中做负极,Cu 做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 2 在正极得到电子变成 Cu,电极反应为 Cu2 2e =Cu,Cu 2 发生了反应,则 c(Cu2 )变小;(4)根据图中的电子流向知 c 是负极,是甲醇发生氧化反应:CH3OH6e H 2O=CO26H ,线路中转移 2 mol 电子时消耗氧气 0.5 mol,标况下体积为11.2 L。答案:(1)2H 2e =H2 升高(2)Cu 石墨 FeCl 3溶液(3)负极 还原 Cu 2 2e =Cu 变小(4)负极 CH 3OH6e H 2O=CO26H 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NSI UL 61058-1-1-2017 UL Standard for Safety Switches for Appliances C Part 1-1 Requirements for Mechanical Switches (First Edition).pdf ANSI UL 61058-1-1-2017 UL Standard for Safety Switches for Appliances C Part 1-1 Requirements for Mechanical Switches (First Edition).pdf
  • ANSI UL 61058-1-2-2017 UL Standard for Safety Switches for Appliances C Part 1-2 Requirements for Electronic Switches (First Edition).pdf ANSI UL 61058-1-2-2017 UL Standard for Safety Switches for Appliances C Part 1-2 Requirements for Electronic Switches (First Edition).pdf
  • ANSI UL 61058-1-2009 UL Standard for Safety Switches for Appliance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Fourth Edition Reprint with Revisions Through and Including February 15 2013)《电器开.pdf ANSI UL 61058-1-2009 UL Standard for Safety Switches for Appliance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Fourth Edition Reprint with Revisions Through and Including February 15 2013)《电器开.pdf
  • ANSI UL 61058-1-2017 UL Standard for Safety Switches for Appliance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Fifth Edition).pdf ANSI UL 61058-1-2017 UL Standard for Safety Switches for Appliance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Fifth Edition).pdf
  • ANSI UL 61131-2-2008 UL Standard for Safety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C Part 2 Equipment Requirements and Tests (Second Edition Reprint with Revisions Through and Including March 24.pdf ANSI UL 61131-2-2008 UL Standard for Safety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C Part 2 Equipment Requirements and Tests (Second Edition Reprint with Revisions Through and Including March 24.pdf
  • ANSI UL 61215-1-1-2017 UL Standard for Safety Terrestrial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C Design qualification and type approval C Part 1-1 Special requirements for testing of crystall.pdf ANSI UL 61215-1-1-2017 UL Standard for Safety Terrestrial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C Design qualification and type approval C Part 1-1 Special requirements for testing of crystall.pdf
  • ANSI UL 61215-1-2017 UL Standard for Safety Terrestrial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C Design Qualification and Type Approval C Part 1 Test requirements (First Edition).pdf ANSI UL 61215-1-2017 UL Standard for Safety Terrestrial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C Design Qualification and Type Approval C Part 1 Test requirements (First Edition).pdf
  • ANSI UL 61215-2-2017 UL Standard for Safety Terrestrial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C Design qualification and type approval C Part 2 Test procedures (First Edition).pdf ANSI UL 61215-2-2017 UL Standard for Safety Terrestrial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C Design qualification and type approval C Part 2 Test procedures (First Edition).pdf
  • ANSI UL 61215-2012 UL Standard for Safety Crystalline Silicon Terrestrial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C Design Qualification and Type Approval (First Edition)《地面用晶体硅光伏(PV)模块标准.设计资格和型.pdf ANSI UL 61215-2012 UL Standard for Safety Crystalline Silicon Terrestrial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C Design Qualification and Type Approval (First Edition)《地面用晶体硅光伏(PV)模块标准.设计资格和型.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