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曲靖市第一中学 2019 届高三高考复习质量监测三文科综合历史24春秋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总数的 32,战国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总数的 60。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井田制的盛行 B分封制的衰落C郡县制的推广 D礼乐制的废除25汉初中央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朝郡县。这表明当时汉王朝A通过垄断资源增加财政收入 B通过重农抑商抑制商品经济C通过经济手段加强中央集权 D通过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26宋代官员待遇优厚,官员除了月给俸钱之外,还有“农粮钱” “餐钱” “晶给券” “彭茶汤
2、钱”等津贴。据此可知,宋代的俸禄制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激化了社会的阶级矛盾C导致三冗两积局面出现 D促使贪污腐败现象盛行27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来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递呈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A削弱了总督巡抚权力 B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C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D加强了対地方的控制28清政府于 1884 年在天山南北地区改军府制为州县制,建新疆省;1907 年又将被满人视为“龙兴之地”的东北三个将军辖区改为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并相继启动蒙古建省和西藏改制,只是尚未完成,清朝即被推翻。上述地区管理体制的变化说明清末统治
3、者A通过建省移民解决人地矛盾 B试图通过改制加强君主专制C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有所加强 D以巩固边疆来抵制国内革命29清末官商合办的电报局,发起时多赖商人踊跃入股。1908 年,政府将其收归官办时,以商人收利已久、应减价报效为由,将股票收购价格从商人提出的每股 290 元,定为 150 元。材料反映了A清朝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B国家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政府近代产权意识的落后 D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301936 年 3 月,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行业。- 2 -之后按计划逐步在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等办相关企业、这一举措A推动民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有效遏制了
4、列強的经济侵略C构建起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 D为持久抗战进行了战略布局31马克思说;“所谓的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原始积累是A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B1950 年的全国土地改革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迅速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32 “公民自己而不是通过推选代表来制订法律。在吸收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参加,每年约集会 40 次的公民大会上,雅典人就城邦的重大问进行辩论和投票,如宣战、签约、使用公共基金等。 ”这表明A雅典公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利 B雅典城邦实行直接民主制度C雅典民主具有参与的广泛性 D雅典民主政治发展高度成熟33有学者指出,从政
5、治制度演进的角度看,以“帝制”取代“共和”无疑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但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18521870 年) ,却出现了前所末有的经济起飞的局面。据此可知,当时的法国A民主不利于经济迅速发展 B经济发展促进了帝制稳固C民众更加倾向于支持帝制 D政局稳定推动了经济发展341928 年,苏联农民购买一公斤糖要卖 7 公斤小麦,至 1962 年,要卖 14 公斤小麦,1965年 2 月则要卖 1516 公斤小麦这表明苏联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粮食产量过剩C物价不断上涨 D人民生活富足351974 至 1975 年间,一些国际组织先后发动“香蕉战” “铝土战” “铜矿战”等。随之。欧共体同非洲、加勒比
6、海、太平洋地区 6 个国家签署洛美协定 ,规定:“46 个签字国的全部工业品和 942的农产品可免税不限量地进入欧共同体成员国。 ”这表明A世界各国试图摆脱经济发展中的困境 B发展中国家崛起冲击国际经济旧秩序C欧共体成员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劣势 D国际贸易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41 (25 分)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二战中,英国为了战争曾彻底动员了它的人民和经济,它远比德国有效地分派男女劳动力的工作,并对全体人民实行了生活必需的定量分配,结果便形成了一种似乎“公平分享”的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削弱了,这使英国统治集团不得- 3 -不实行一系列稳定英国政治和经济
7、的改革。在经济方面,主张重要的银行和某些工业部门国有化,主张扩大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艾德礼工党政府执政六年间,共实施了八个国有化法案,其中把包括把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国内运输业、电力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实行国有化,到工党下台的 1951 年,国有化的工矿企业占全国总数的 20。摘编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材料二 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中国有企业最多的国家。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 70 年代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活力不足, “老大帝国”的包袱沉重,创新精神明显不足,经济增长乏力和滞胀,被世界经济界称为“英国病”1979 年,保守党上台执政。一方面紧缩財政,放松政府管制,鼓动
8、市场竞争,积极引进外资,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1997 年以后,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上台执致,在继续倡导市场自由竞争的同时,推行了鼓励研究开发与全球化的经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被称为“美国模式”的社会改良。改革主要涉及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企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1995 年以后,改革的范围进一扩大,将那些必须依赖政府补贴才能维持经营的企业也包括进来。主要包括公共运输系统和邮政系统。将企业在证劵交易所挂牌上市,这种形式要求资金市场有效地运转以吸收股票投资。摘编自吴吴敬琏美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結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英国推行经济改革的原因及积极影
9、响。(1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病”出现的原因。 (9 分)42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内学界关于世界現代史开端的认识,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看法,第一,1900 年或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说;第二, “1917 年十月革命”说:第三, “20 世纪40 年代”说。以 20 世纪初为开端的观点,其成分是多元的,有的是物史观,有的是现代化史观,多数则是整体化史观。1917 年开端说是曾经的主流和正统,为新中国世界现代史体系- 4 -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厥功甚伟,但其影响力已不复当初。以 20 世纪 40 年代为开端,是
10、因为 20 世纪 40 年代以后的世界历史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王本立我国学界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问题的争论选取材料中关于現代史开端的二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相关史实,进行简要评述。 (12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45 (15 分) 【历史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唐朝时,进士科每榜录取人数很少,自唐高宗武德五年后近 300 年间,平均每榜不到26 人。唐代科举考试规则尚不严,考试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文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投卷”或“行卷” ,希望得到赏识,以先声夺人。同时,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称为“公荐” 。唐代科举录取名额没有地区分配。殿试开始于
11、唐朝武则天,但没有成为制度。到宋代,宋太祖亲自主持考试, “殿试遂为常制” 。另外,地方主特的选拔初试称之为“乡诚” ,全国性的选拔考试,称之为“省试” ,从此形成了三级考试制度。宋太宗以后,科举名额扩大为每榜多达数百人。宋代考官的亲属、门客另外组织考试,称之为“别头试” 。考试之前,考官全部进入贡院,不得与外界联系,称之为“锁院” 。此外宋代不仅禁止考前的“行卷”与“公荐” ,各級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 “誊录” ,欧阳修则认为应该按照考生的绝对成绩“唯才是择” 。经过争论,宋代最终嘀确立了按地区划分录取名额的制度。在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为文官僚队伍中的核心力量。两宋 310 年的 135
12、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途径获得出身的。一一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科举制与唐代科举制相比有哪此变化?(6 分)(2)分析宋代科举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9 分)46 (15 分) 【历史一一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5 -材料 抗战初期,蒋介石力图通谋求外国的调停,通过召开有关的国际会议来解决中日战争,而美国对日本的侵略行动也只是限于一般的外交交涉、到 1938 年中,美国对华贷款形势出现了转机、美国从其自身在华和亚太地区的利益出发,不愿中国被打敗,希望中国抵挡住日本的进攻势头。从 1939 年到 1940 年秋这两年中,中国从美国得刻 3 笔借款,共 70
13、00 万美北,但规定其用途仅限于购买民用物资,不能用于购买武器。1941 年 6 月 22 日,苏德战争爆发,国际形势更对日本有利,7 月 23 罗斯福批准了计划为一支有 500 架飞机的中国航空队提供装备和人员的方案:1941 年 12 月 7 日,珍珠港事件爆发,1942 年 1 月 1 日,美、苏、英、中等 26 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美两国终于成为共同抗日的盟国。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日战争期间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8 分)(2)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対二战进程产生的影响(7 分)47 (15
14、 分) 【历史一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卢作孚(18991952 年) ,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国时期,乡村问题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广泛关注,卢作孚 1927 年出任重庆北碚区峡防团务局局长,开始在当地探索乡村建设,提出“乡村现代化”主张,通过招商引资将众多工厂企业引入北碚,卢作孚希望通过北酷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华民国现代化的参考” ,最终实现“国家的現代化” 。同时,卢作孚白于起家,创办了著名的民生实业公司。在他领导下民生公司由弱到强,1935 年挤跨了美国捷江公司和英国轮船公司,将列强势力逐出了川江。1938 年秋,式汉失守,大量后撤重庆的人员和迁川
15、工厂物资近 10 万吨,屯集宜昌无法运走,不断遭到日杌轰炸。卢作孚亲自指挥,经过 40 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全部屯集的人员和物资运到了四川。这次抢运行动被誉为中国的“敦克尔克”撤退。1945 年卢作孚赴美参加国际通商会议,提出维护我国航运利益的三条议案,获得大会的一致通过。(1)根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广受知识分子关注的原因, (6 分)- 6 -(2)依据材料,概括卢作孚的主要贡献。 (9 分)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 7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答案 B C A D C C D A B D A B24A 项“井
16、田制的盛行”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走向瓦解的时代特征,故排除;C 项“郡县制的推广”是在秦朝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才出现,并且郡县制的出现并非原因,故排除;D 项“礼乐制的废除”不符合时代特征,也不是原因,故排除;材料中贵族政治的衰落,主要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井田制的崩溃和分封制的瓦解,从而造成贵族政治走向了衰落,故 B 项为正确答案。25本段材料主要表达汉朝初年通过禁止商人向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这样的经济手段,迫使南越王改为汉朝郡县,服从中央管理,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 C 项正确;A 选项的“增加财政收入”不符合汉王朝本身的目的;B 选项的“重农抑商”材料并未表达,也没有涉及“抑制
17、商品经济” ;D 选项没有体现材料中的经济手段。26材料描述了宋代俸禄制的内容,除了俸钱以外,还有“农粮钱” “餐钱” “晶给券” “彭茶汤钱”等津贴,而这些货币津贴以及券则将用于相应商品的购买,从而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A 项正确;B 项“激化社会矛盾”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 项“三冗两积”情况的出现与宋朝官员的俸禄制并没有因果关系,故排除;D 项和材料没有因果关系,不能体现宋朝贪污腐败现象盛行,故排除。27材料描述的是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可以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并没有涉及削弱总督巡抚的权力,故 A 项错误;B 项的“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
18、”不符合材料,材料并未描述地方增加了何种行政权限,故排除;C 项“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在材料中也未体现,材料主要描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并未涉及君主专制层面,故排除;材料描述的是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可以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体现了皇帝增加了对地方的知情权,从而增加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 D 项正确。28材料描述了清政府自 1884 年起进行地方管理体制改革,将军府制、将军辖区改为省,并尝试在蒙古建省和西藏改制,尝试打破民族差异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有所加强,故 C 项正确;A 项在材料中并无体现,也并不符合史实,错误;没有体现君主专制层面,B
19、项错误;没有涉及国内革命,D 项错误。29材料描述的是政府在将民间参股的电报局收归官办时,不顾市场情况,严重压缩商人估- 8 -价,体现了政府缺乏近代产权意识,侵吞民间财产,故 C 项正确;清政府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腐朽落后,故 A 项错误;没有体现国家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也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B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政府的重农抑商行为,这一时期清政府也并没有抑制商业,而是放宽政策,鼓励发展商业,D 项错误。30材料描述了 1936 年时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进行一定的产业调整,在中西部地区发展重工业以及与战争有密切关系的产业,结合 1935 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历史
20、背景,国民政府在全国的产业调整以及相关的战备措施,主要是针对日本侵华事件的发生,故 D 项正确;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A 项错误;没有体现是否有效遏制列强的经济侵略,并且这一时期西方依然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对华经济侵略放缓,B 项错误;没有体现国家工业体系的完整性,C 项错误。31根据材料“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将生产资料私有改为生产资料公有,将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故 A 项正确;1950 年的土地改革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是将生产和生产资料合一的过程,故 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迅速开始,只是将公有化的程度变大,并没有去
21、分离,因为之前生产者和生产资料本身就是分离的,故 C 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只是改变了生产方式,并没有去分离,因为之前生产者和生产资料本身就是分离的,故 D 项错误。32材料所描述的是公民自己行使民主权利,没有推选代表自己参政议政,所以是直接民主制 , 故 B 项 正 确 ; A 项 中 的 公 民 积 极 行 使 民 主 权 利 在 材 料 中 并 未 体 现 , 故 A 项 错 误 ; C 项雅典民主具有参与的广泛性不符合当时雅典民主政治的客观史实,故 C 项错误;D 项雅典民主政治高度成熟和材料没有关系,故 D 项错误。33材料描述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18521870 年)出现了
22、前所未有的经济起飞的局面,这一时期主要得益于国家政局的稳定,保证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故 D 项正确;A 项“民主不利于经济迅速发展”不符合历史史实,错误;经济发展并不促进帝制的稳固,经济基础的变动将会对上层建筑产生影响,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民众的意见,也不符合材料想要表达的主旨,故 C 项错误。34材 料 所 描 述 的 是 在 这 一 时 期 , 苏 联 糖 价 的 上 涨 情 况 , 反 映 了 当 时 苏 联 这 一 时 期 主 要 优先 发 展 重 工 业 , 造 成 民 生 问 题 日 益 严 重 , 得 不 到 解 决 , 故 A 项 正 确 ; B 项 粮 食 产
23、量 过剩 不 符 合 苏 联 发 展 的 客 观 史 实 , 材 料 中 也 并 不 能 得 出 此 结 论 , 故 A 项 错 误 ; 在 材 料 中并 未 体 现物价不断的上涨,故 C 项错误;人民生活富足不符合苏联当时的实际情况,故- 9 -D 项错误。35材料描述的背景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不断崛起,并且建立相应的经济组织保障本国的经济利益,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抗,迫使发达国家作出让步,从而冲击了旧有的经济秩序,故 B 项正确;A 项错在材料并没有体现“世界各国”摆脱经济发展困境;C 项错在“处于劣势” ,材料体现了欧共体成员国作出的让步,但并没有体现其在对外贸易中处于
24、劣势;“国际贸易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是在世界银行、国际金融货币组织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成之后开始的,故 D 项错误。41 (25 分)(1) (16 分)原因:二战中国家控制经济政策的影响;二战使英国经济衰退严重;凯恩斯主义影响;罗斯福新政影响;英国人民的斗争;政党政治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等。 (任答四点得 12 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积极影响: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等。 (任答两点得 4 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 (9 分)原因:国有企业数量多;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度;福利负担过大。 (任答
25、三点即可,每点 3 分)42 (12 分)观点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论证: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变。科学: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经济: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出现了垄断组织,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政治: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无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发展。观点二: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论证: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结束了资本主义独占天下的局面。十月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
26、民的解放运动。十月革命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观点三:20 世纪 40 年代,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论证:经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使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也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政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主义的失败而结束,世界历史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思想文化方面,经济迅速发展带来了- 10 -文化的繁荣,出现了“知识大爆炸”的局面。(任选一种观点作答即可)评分标准:分值 要求1012观点明确,符合要求;能够围绕观点选择相关史实,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79观点明确,符合要求;能够围绕观
27、点选择相关史实,所举史实与观点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46观点基本明确,基本符合要求;所举史实对观点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03观点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45 (15 分)(1) (6 分)变化:科举录取名额增多;形成了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制度;完善了考试环节和规则;确立了录取名额按地区分配的制度。 (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即可)(2) (9 分)特点:严格限制考官和士子的私人关系;加强皇权对选官的控制;实行锁院、封弥、誊录,规范考试程序。 (每点 1 分
28、,共 3 分)影响: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徇私舞弊现象的出现;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形成高素质的官僚队伍;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每点 2分,任答三点即可,6 分)46 (15 分)(1) (8 分)演变:二战初期至 1938 年中,美国对中国的帮助只是限于一般的外交交涉;1939 年到 1940 年秋美国开始经济上援助中国,但仅限于购买民用物资;1941 年苏德战- 11 -争爆发后,美国开始计划给中国提供军事援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两国共同抗击法西斯。 (每点 2 分)(2) (7 分)影响:抗日战争初期,美国拒绝提供对华军事援助,导致日军扩大侵华战争;1939 年开始,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2 年 1 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推动了二战的胜利。(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得 7 分)47 (15 分)(1) (6 分)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农村经济衰败,各种社会问题复杂;中国现代化在城乡间发展不平衡;知识分子为中国的现代化寻求新的道路。 (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即可)(2) (9 分)贡献:与外国轮船公司竞争,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积极参加抗日战争,为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贡献;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中国近代航运事业的发展,维护我国航运业的利益。 (每点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