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1169686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8-2019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 (2 分)某同学进行长度测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2.745dm,则该同学所选择的测量工具是( )A米刻度尺 B厘米刻度尺 C毫米刻度尺 D分米刻度尺2 (2 分)下列估算符合实际的是( )A脉搏 1min 跳动 180 次B人的正常体温约 38C一只新铅笔的长度约 1.5105mD人步行的速度是 5m/s3 (2 分)长春市的冬季,有时路旁树枝上会出现霜,从而形成雾凇景观,这一现象属于( )A汽化 B升华 C凝固 D凝华4 (2 分)坐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相对

2、下列哪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A车外的树木 B关着的车门C公路上的行人 D被超越的小轿车5 (2 分)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冬天,树枝上的冰凌 B清晨,叶片上的露水C初冬,树叶上的霜 D雪后,银装素裹6 (2 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7 (2 分)下列做法能够加快蒸发的是( )A将毛巾放在阴凉处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将地上的积水向四周扫开28 (2 分)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4s 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物

3、体运动的速度一定是(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9 (2 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B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D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10 (2 分)变式题 今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1)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 (2)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 几种物质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水银 甲苯 酒精 萘 水银甲苯酒精萘39 102 117 80357 110 78 218A酒精、水银 B都用水银 C都用酒精

4、 D酒精、甲苯11 (2 分)听民乐时,我们能辨析出二胡声和唢呐声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12 (2 分)下列实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声呐来探测鱼群B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C利用超声波排出体内结石D利用次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痕13 (2 分)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摩托车装有消声器 B城市路旁设有隔声板C工人带防噪声耳罩 D考场附近禁止鸣笛314 (2 分)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15 (2

5、分)学校的跳远比赛,裁判员测量成绩时要将卷尺拉直,因为若拉不直,测量成绩就比真实成绩( )A偏大 B偏小 C没影响 D无法判断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9 分)16 (2 分)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8m/s= Km/h(2)310 7m= m。17 (2 分) “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18 (3 分)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填“吸收 ”或“放出” )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

6、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19 (2 分)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 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 行驶。20 (2 分)出现灾情后,在搜救过程中,被困人员应敲击身边硬物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这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 ,同时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传声效果 (选填“一样” 、 “更好” 、“更差” ) 。21 (2 分)北方的冬天,为了更好的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利用水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 (填“吸热”或者“放热” ) ,使菜窖内温度不会太低。22 (2 分)在图书馆、医院等许多公共场所,都能看到“请

7、不要大声喧哗”的标示牌。这里的“大声”指的是声音 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讲,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23 (2 分)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运动,其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根据图象可知 (甲/乙)的速度更大,则在 8s 时甲与乙相距 m。424 (2 分)秋冬季节,有时会出现雾,它是由 而形成的,这一过程要 热。三、计算题(共 11 分,24 题 4 分,25 题 7 分)25 (4 分)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测量车尾到障碍物之间距离的,如果倒车雷达发出信号。经过 0.1s 后收到回波,求车尾到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26 (7 分)一座大桥全长 6.89 千

8、米,江面上正桥长为 1570 米,一列长为 110 米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江面正桥需 120 秒,则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火车通过全桥需用的时间是多少?四、综合题(共 40 分)27 (8 分)下列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 。28 (4 分) (1)图 1 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cm。(2)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图 2 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529 (3 分)蝴蝶的翅膀每秒钟振动

9、五、六次,它所发出的声音低于 20Hz,为 波,而海豚能能发出振动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音,为 波。上述两种频率的声音,人耳 听见(“都能”或“都不能” ) 。30 (6 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B= cm,t BC= s,v AC= 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

10、计时,则会使所测 AC 段的平均速度 vAC偏 (填“大、小” ) 。31 (3 分)如图所示,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中,不能选用酒精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沸点 (选填“高于”或“低于” ) 100。(2)当水温上升到 90时,每隔 1min 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水的温度达到 时开始沸腾。水沸腾时, (选填“仍在”或“不再” )继续吸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 90 91 94 96 98 98 98 98(3)关闭酒精灯后,把烧杯从石棉网上拿下来放到实验台上,此时烧杯中的水

11、(选填“能”或“不能” )继续沸腾,因为 。632 (7 分)小聪在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线。(1)实验中选取的测量工具是 ;(2)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化共用了 min,在第 6min 该物质处于 (填“固态” 、“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 。(3)由图象可知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4)冰的熔点为 。(5)熔化过程中冰 (选填“吸热”或“放热” ) ,温度 ;(选填“升高” 、 “降低”或“不变” )33 (9 分)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过

12、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 21 钢 20 0.32 钢3 钢 40 0.54 尼龙丝 30 0.55 尼龙丝 40 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 1、2 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 (4)小明他们

13、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782018-2019 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 【分析】一个正确的长度测量值,倒数第二位对应的是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解答】解:对于测量值 2.745dm, “4”对应的单位是 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即所用测量工具为 mm刻度尺。故选:C。【点评】测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测量值的倒数第二位对应的是刻度尺的分度值。2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

14、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 1s,1min 跳动的次数在 70 次左右。故 A 不符合实际;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 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 B 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18cm,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 15cm=1.5105m 左右。故 C 符合实际;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4km/h=4 m/s1.1m/s 左右。故 D 不符合实际。故选:C。【点评】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

15、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3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升凝华。【解答】解: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 ABC 错误,D 正确;故选:D。9【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的热点。4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

16、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时,要抓住选择参照物这个中心,灵活处理和分析。【解答】解:坐在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里的乘客与车外的树木,列车里行走的列车员,列车的轨道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车外的树木,列车里行走的列车员,列车的轨道为参照物,它是运动的;以关着的车门为参照物,他与关着的车门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他是静止的。故选:B。【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5 【分析】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

17、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树枝上的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冰。故 A 不符合题意;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叶片上。故 B 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 C 不符合题意;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

18、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6 【分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解答】解: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10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所以选项 A、B、C 错误,选项 D 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7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

19、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解答】解:A、将毛巾放在阴凉处,降低了液体的温度,可以减慢蒸发,故 A 不合题意;B、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可以减慢蒸发,故 B 不合题意;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既控制了表面积,又控制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减慢蒸发,故 C 不合题意;D、将地上的积水向四周扫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故 D 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要会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答。8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知道在 4s 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根据 v= 求出物体运动的

20、速度。【解答】解: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所以,由在 4s 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 可知,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为:v= = =5m/s。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知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关键。9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此过程中要放热;故 A 错误;B、冰可以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如寒冷的冬季冰雕变小) ;不必先熔化成水,再变成水蒸气;故 B 错误

21、;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升华现象,此过程要吸热;故 C 错误;D、樟脑丸在变小属于升华现象,此过程中要吸热;故 D 正确;故选:D。11【点评】此题考查六种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的判断,在判断时可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10 【分析】我们知道北方高寒地区的最低温度在零下 50 摄氏度左右,而萘的沸点是 218 摄氏度,即若想北方高寒地区的最低温度,即所选的液体的凝固点必须低于零下 50 摄氏度;若想测出萘的沸点,所选液体的沸点必须高于 218 摄氏度,所以利用上述知识,对下面的选项逐个分析即可。【解答】解:A、中的酒精的凝固点低于零下 50 摄氏度,即能测出北方冬天的最低温度;水银

22、的沸点是 357 摄氏度,高于萘的沸点,即其也能测出萘沸腾时的温度,故 A 正确;B、由于水银的凝固点高于零下 50 摄氏度,即用其做温度计内部的液体测量时,还没等测出最低气温来,水银就凝固了,即不能测出北方的最低温度,故该选项错误;C、由于酒精的沸点是 78 摄氏度,故不能测出萘沸腾是的 218 摄氏度,故该选项也是错误的;D、甲苯的沸点是 110 摄氏度,即也不能测出那沸腾是的 218 摄氏度,即该选项也是错误的。故选:A。【点评】读懂表格中的数据,能正确的理解各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解决该题的关键。11 【分析】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与发声物体的材料有关,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

23、。【解答】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12 【分析】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声呐”的利用、医用“B 超”等;(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超声波碎石”等。【解答】解:A、利用声呐来探测鱼群,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故 A 错误;B、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故 B 错误;C、用超声波碎石,是利用超声

24、波的能量将石头震碎,说明声音传递能量,故 C 正确;D、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痕,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故 D 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声波传递能量和信息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13 【分析】对每个选项分别分析,明确各自采用的具体措施,就能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12【解答】解:A、摩托车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城市路旁设有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工人带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声现象的

25、基础题,难度较小,容易解答。14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B、小鸟的“唧唧”声也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C、因为声音可以通过水进行传播,所以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符合题意;D、流水的“哗哗”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学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5 【分析】跳远比赛要求测量的是跳出的直线距离,所以应使卷尺的刻度与跳远经过的直线距离等长。【解答】解:刻度

26、尺使用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要沿着被测长度放置” ,如果卷尺拉不直,必然在一定的长度内卷缩了更多,所以会使测量的结果偏大。故选:A。【点评】弯曲的卷尺会使尺的刻度与被测长度不一致,只是要注意搞清到底是偏大还是偏小。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9 分)16 【分析】本题根据速度、长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单位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解:(1)因为 1m/s=3.6km/h,所以 8m/s=83.6km/h=28.8km/h;(2)因为 1m=10 6 m,所以 3107m=310 7106 m=30m。13故答案为:(1)28.8;(2)30。【点评】无

27、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17 【分析】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2)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1)铃声是由于铃的振动产生, “掩耳盗铃”不能阻止声音的产生;(2)地球表面有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掩耳盗铃”不能阻止声音的传播;故答案为:(1)产生;(2)传播。 (说明:两空中的内容,顺序可颠倒。 )【点评】运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知识可做出解答,还要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18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

28、要放热;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根据我们对于凝华和凝固的理解来作答。【解答】解: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霜是固体,是由冰箱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水蒸气在凝华的过程中要放热;湿抹布上还有很多的水分,擦冰箱侧壁时粘在了侧壁上,是因为湿抹布上的水分凝固为冰所导致的。故答案为:凝华;放出;凝固。【点评】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时,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来判断;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19 【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然后再根据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

29、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来解答此题【解答】解:因为空气流动形成风,当天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这说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东运动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小红是向西行驶的。故答案为:东;西。【点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要根据题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420 【分析】 (1)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2)声音可以在一切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解答】解:专家搜救队在搜救被困人员时,通过喊话和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救、呻吟、敲击声,来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被困人员通过

30、敲击发出求救信号,声音主要是通过铁管、墙壁等固体传给搜求人员,同时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传声效果更好。故答案为:信息;更好。【点评】该题主要考查超声波的定义、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不同、声音传递信息的利用,是基础题。21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可使周围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解答】解: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气温降低到凝固点以下时,水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故答案为:凝固;放热。【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中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应用题。22 【分析】 (1)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2)减弱噪声有三

31、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1)在此题中的大声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因此指的是响度。(2)图中“请不要大声喧哗”的标志牌,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故答案为:响度;声源。【点评】音调和响度的概念很容易混淆,但是却是考试的热点内容之一,所以一定要注意进行认真的区分。同时还要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及应用。23 【分析】根据图象由 v= 判断甲乙两物体速度的关系;由 st 图象,找到两物体在 8s 内的路程,从而判断两物体的距离。【解答】解:由图象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较多,由 v= 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由图可知经过 8s,甲乙两物体的路程分别是 s

32、甲 =1.6m,s 乙 =0.8m,因为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方,距离为:s=s 甲 s 乙 =1.6m0.8m=0.8m。15故答案为:甲;0.8。【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 st 图象的理解能力,由物体的 st 图象,可以求: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路程,物体发生一定路程所用时间,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求物体的运动速度。24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其中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是

33、凝固、液化和凝华。【解答】解: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中放出热量。故答案为:水蒸气液化;放。【点评】物态变化有三组六种: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每一组中的两个物态变化都是互逆的过程。三、计算题(共 11 分,24 题 4 分,25 题 7 分)25 【分析】求出声波从汽车传到障碍物(走单趟)所用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二者之间的距离。【解答】解:由题知,超声波到达障碍物所用的时间:t= 0.1s=0.05s,由 v= 可得,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 s=vt=340m/s0.05s=17m。答:车尾到障碍物的距离为 17m。【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回声定位在实际生活

34、中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26 【分析】已知车长、正桥长和通过正桥的时间可以利用 求车的速度,然后在求火车通过全桥需用的时间。【解答】解:(1)S 1=1570m+110m=1680m;t 1=120s ;又s 2=6890m+110m=7000m; =500s。16答:火车的速度是 14m/s,火车通过全桥需要的时间是 500s。【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车过桥问题,要注意车运行的距离=车长+桥长。四、综合题(共 40 分)27 【分析】先判断每个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然后再确定是吸热还是放热。用到以下知识:(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

35、热;(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化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3)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4)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解答】解:(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由固态的冰雪熔化成水,因此是熔化,熔化吸热;(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由于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罐液化而成,故是液化,液化放热;(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液态的小水滴吸热变为水蒸气,是汽化,汽化吸热;(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凝华,凝华放热。故答案是:(1)熔化;吸热;(2)液化;放热;(3)汽化;吸热;(4)凝华;放热。【点评】本题通

36、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学生对各种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28 【分析】 (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 0 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 0 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解答】解:(1)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

37、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物体左侧与 20.00cm 对齐,右侧与 23.20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3.20cm20.00cm=3.20cm。(2)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温度计上 10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分度值为 1,此时显示的温度是4。故答案为:(1)1mm;3.20;17(2)热胀冷缩;4。【点评】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29 【分析】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20000Hz,低于 20Hz 的叫次声

38、波,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解答】解:蝴蝶的翅膀每秒钟振动五、六次,它所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 20Hz,属于次声波,海豚能能发出振动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音,为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频率都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故答案为:次声;超声;都不能。【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30 【分析】 (1)公式 v= 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S AB为 1m,t BC由秒表直接读出;速度 vAC用公式 v=

39、 计算;(4)让小车过了 A 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平均速度会偏大。【解答】解:(1)公式 v= 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3)由图示:s AB=1m=100.00cm,t BC=1s,AB 段的速度 vAC= = 66.7cm/s=0.667m/s;(4)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故所计时间偏小,由 v= 可知,计算出的速度偏大。故答案为:(1)v= ;(2)小;(3)100.00;1;0.667;(4)大。【点评】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

40、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 v= 算出平均速度。31 【分析】 (1)题中水的沸点是 98,所以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需要高于 98;(2)水在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在一定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水的沸点;(3)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进行分析:达到沸点并要继续吸热。【解答】解:(1)由表可知,本实验水的沸点是 98,而酒精的沸点是 78,低于水的沸点,所18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温度升高到 98后,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就不再变化了,因此此时水的沸点是 98,并且在沸腾过程中,保持这个温度不变;(3)关闭酒精灯后,把烧杯从石棉网上拿下来放到实验台上,此时烧杯

41、中的水无法吸收热量,故不能沸腾。故答案为:(1)低于;(2)98;仍在;不变;(3)不能;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点评】本题考查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水沸腾的特点。这些都是该实验的重点,应熟练掌握。32 【分析】 (1)探究冰熔化时,由图象知要记录时间和温度两个物理量,从这两个物理量的测量工具进行分析。(2) (3) (4) (5)晶体的熔化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晶体高于熔点时是液态,低于熔点时是固态,等于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解答】解:(1)由图象知,实验要记录温度和时间,测量工具需要温度计和钟表。(2)冰在第 2min 开始熔化

42、,到第 10min 结束,熔化持续了 8min;冰在第 6min 处于熔化过程,熔化过程中固液共存状态;(3)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为晶体;(4)冰熔化时的温度为 0,故熔点为 0;(5)由图象知,冰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温度计和钟表;(2)8;固液共存状态;(3)晶体;(4)0;(5)吸热;不变。【点评】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条件、特点、各段的状态等。33 【分析】 (1)探究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找出符合要求的琴弦编号;(2)探究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

43、长短有关,用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找出=符合要求的琴弦编号;(3)探究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据此分析答题。(4)实验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解答】解(1)探究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编号为 3、5 的琴弦进行实验。19(2)探究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用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应选编号为 4、5 的琴弦进行实验。(3)探究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选用编号为 1、2 的琴弦进行实验,则 2 号琴弦的长度应为 20cm,横截面积只要不是 0.3mm2都可以,横截面积可以是 0.5mm2或其它数值。(4)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1)3;5;(2)4;5;(3)20;0.5;(4)控制变量法。【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器材的选择,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即可正确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