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1169737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中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汽车区六中高二年级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试卷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为 90分钟,满分 100分,选择题涂卡。2.考试完毕交答题卡。第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40个小题,每小题 1.5分,共 60分)1.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 B.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统一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发展与交流 D.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2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2、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3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 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 130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 )A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 B推动科举制发展C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D宣扬“天人感应”理论4.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A.汉代的儒学教育逐渐下移 B.儒学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C.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 D.太学可统领地方各级学校5.“士子外用儒术以处世,而内修禅学以修身,宋代这种修禅之风在士大夫中流传日盛。 ”这表明( )2A.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学发

3、展一度出现困境C.三教在互补中呈现融合 D.儒学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6王阳明曾颇有感触地说:“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相规以伪,相轧以利,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白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如是而欲挽而复之三代,呜呼其难哉!”为此,他提出( )A.“心外无理” B.“致良知” C.“知行合一” D.“工商皆本”7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则不恃贵戚旧臣以夹辅” , “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 。上述言论反映出当时( )A儒家对专制皇权的反思达到新高度 B “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C西方君主立

4、宪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8.清初思想家唐甄说:“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则弃之,是为君子。 ”陈确说:“真正无欲者,除是死人。 ”但“人欲正当处即是理。 ”费密说:“欲不可纵,亦不可禁。”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主张是( )A.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B.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C.顺应资本主义萌芽要求构建的新思想 D.理性地把握人欲与社会秩序的关系9.黄宗羲认为,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而自宰相以下无不传贤,天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他旨在强调(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及落后性B.扩大相权以防止专制的必要性C.晚清恢复宰相

5、制度的进步意义 D.专制下官僚政治存在的合理性10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 难经 本草经 ,数学的算经十书 ,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古代科技发展( )A. 具有儒学化特征 B.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C. 为封建统治服务 D. 都是对传统典籍的整理11以下图表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 3。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遗产项名称 批准时间传统桑蚕织技艺 2009年 10月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2009年 10月雕版印刷技艺 2009年 10月中医针灸 2010年 11月中国

6、珠算 2013年 12月二十四节气 2016年 11月A.实用性强 B.注重实验 C.体系完整 D.技艺先进 12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 。这一思想( )A. 不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 B. 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C. 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 D. 是汉代儒学发展的产物13.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 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 ”这说明当时( )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B.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C.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

7、想影响14李泽厚先生认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羡慕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4A B C D15.有人认为, “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属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 )A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B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C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D楷书演绎了古代的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16.在敦煌艺术中,北

8、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 “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 ;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 )A.艺术创作风格不同 B.艺术与现实的关系C.北魏时期社会状况 D.唐朝国家统一强大17.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清廷的上述做法( )A.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B.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C.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 D.客观上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空间18 宣和(宋徽宗年号)画谱墨竹叙论说:“有以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

9、外者,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多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 ”这说明此类画作( )A.描绘民间风情 B.注重规范法度 C.彰显文人意境 D.突出生活实用519下列选项中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是( )A所谓造成新文化,融合东西两大文明之奇功,或可企致B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C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D吾人承孟荀传统之后,更兼收并蓄西方两派学说,不必借甲以排乙,或借乙以排甲20 “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救亡始终是历史的主题。但是紧张对的救亡需求带来了准备的不足,并往往忽视了对封建主义的严峻斗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很不成熟的状态下被推上历史舞台的

10、。 ”这种“不成熟”的核心体现是( )A.政治经验短缺 B.经济基础薄弱 C.思想理论肤浅 D.军事准备不足21.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 ,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 ,但须循序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慓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 。康有为此论意在( )。A.否定法美政治制度 B.抵制国内民主革命C.推进维新变法运动 D.深入学习西方文明22.“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 ”这说明维新思想(

11、 )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C.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23梁启超说:“世之所谓温和改革者,宜莫如李、张矣然则再假以十五年,使如李、张者亦不过多得此等学堂洋操数个而已。一旦有事,则亦不过如甲午之役,望风而溃,于国之亡,能稍有救乎?既不能救亡,则与不改革何以异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梁启超全盘否定了李、张的改革 B. 学习洋操量少力弱导致改革失败C. 革新制度才能改变中国全貌 D. 评价改革成败标准是战争的胜负624经济的异变与政治的异动都会引发社会思想的变化。明末清初的新儒学与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都属于这种思想

12、变化。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 都体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的诉求和对传统思想的批判B. 都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C. 都崇尚贤人治国的开明君主统治模式D. 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诉求25.有人说:“如果没有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创办强学报 时务报,就没有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 ”这段话说明( )A.上海是近代化先行地 B.不同阶级政见相似C.上海多元文化并存 D.思想解放具有渐进性26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显示出三民主义(

13、)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迎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27.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涨的最重要因素。 ”其中心思想是( )A.强调农民阶级是革命主力军 B.纠正王明、博古“左”倾错误C.推动国民革命运动最后胜利 D.阐释中国革命道路的独特性28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 。 ”下列

14、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C.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D.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29 “文化大革命”中有部电影叫决裂 ,其中的两个主要情节:一是手上有茧子才能上大学,二是一位教授讲授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学生的嘲弄。这部电影带来的最大问题是( )A.学风淡化 B.价值观扭曲 C.科学发展滞后 D.知识分子地位下降30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时间 1977年 1979年 1984年

15、1988年 2008年 2011年录取率% 4.8 6.1 28.7 24.6 57 72.3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7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 B.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C.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 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31.柏拉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柏拉图的这段话( )A.解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B.重申了“美德”的重要意义C.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D.否定了苏格拉底的认识论32.16世纪以后,经济关系的巨大变化已经使这类说教显得极为虚伪。这种变化的压力开始慢慢地修改着“商人从来得不到神的欢心”这一古老的断语,并创造出“全世

16、界只靠金钱和尘土来维持”这一箴言。这说明( )A.商业与宗教的关系开始淡薄B.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更多政治权利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宗教改革D.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宗教禁欲观来源33.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构建民权政府 B保护财产私有 C要求人性解放 D主张平等自由34按照卢梭的理论, “社会契约”由共同体各个成员之间加以确定,而不是在上者和下者之间的一种规定。每个人都向全体奉献出自己的权利,全体人民通过订立“社

17、会契约”构成一个“大我” 。这个“大我”是指( )A民主自由 B法律至上 C公共意志 D主权在民35英国物理学家秦斯说:“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 ”该理论( )A. 挑战封建神创说 B. 揭示宇宙运行规律C. 否定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 D. 深化微观世界认识36.严复在某译著中说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二铁律。材料信息反映出( )A.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进步 B.科学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C.传统文化严重阻碍社会进步 D.自然科学对社会进步有助推力837今天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互联网可以追溯到冷战处于胶着时期的 1958年。出

18、于对核战爆发、所有通迅系统瘫痪、所有无法替代的信息也会被摧毁的恐惧,美国国防部成立了前沿科技项目署,随后该署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发明了互联网。这一史实最能说明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B.军事技术转化为民用C.国家对经济有力干预 D.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38某高三同学复习时,将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高尔基的母亲 、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放到一起寻找主题。你认为比较合适的一项是( )A.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学 B.现实主义文艺的魅力C.启蒙运动的学术精品 D.融合交流的东西方文化39.“画家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在支离破碎的黑白

19、灰色块中,散发着无尽的阴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悲凉。”该画家所属的流派是( )A. 古典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印象画派 D. 现代主义40.1987年,联邦德国议会批准摇滚歌手在离柏林墙不远处的勃兰登堡门举办一场音乐会。联邦德国议会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选民的支持 B.推动流行音乐的发展C.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 D.展示联邦德国的经济实力第卷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包括 2个小题,共 40分)41 (19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

20、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 “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9说“亚当啊我们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心我们使你既不属天,又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 。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论人的尊严材料三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 “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

21、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回答问题:(1)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产生的时代背景。 (4 分)材料一拉近了天与人的距离,材料二拉近了上帝与人的距离,简析二者的着眼点有什么不同? (4 分)(2)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4 分)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4 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3 分)42.(21 分)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阅读材料,

22、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材料二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10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

23、训历史已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摘编自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材料三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生活走上正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儒家思想和古代文化,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摘编自牛志平“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 (5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 (10 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训的现世价值。 (4 分)综合上述材料

24、,概括指出传统家训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2 分)11汽车六中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期末测试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D A C C B C A D D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B C B A B D C B B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B C C A D D D D B B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A D A C D D B B D C41. 【答案】(1)时代背景:前者产生在汉代出现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中(2 分) ,后者产生在文艺复兴运动中(2 分)

25、 。着眼点:前者借助“天”来宣扬君权的神圣,同时也强调对君权的制约;(2 分)后者是借助于神的名义弘扬个性解放,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 (2 分)(2) “印记”:“唯信称义”主张明显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 (2 分)“深化”:鼓吹俗权至上,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2 分)意义: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2 分) ,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2 分) 。(3)促进思想解放;推进民主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 (3 分,每点 1分,任意三点满分)42. 【答案】(1)特征:历史悠久;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家国情怀。 (5 分)(2)表现:呈现新气息,但总体走向衰落。 (4 分)原因:封建制度衰落;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辛亥革命的冲击。 (6 分)(3)价值: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紧扣时代主题,唱响时代主旋律。 (4 分)原因:时代变迁。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