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1172152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5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市三中 2019 届高三文科 8 月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2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命题人: 考试时间:2018830一、选择题(本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C.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而断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尚书等成书年代比孔

2、子更久远,这体现了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 B 项正确。 “五经”是经过孔子编订的,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故 A 排除。汉代儒学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故 C 项排除。儒学传统并未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故 D 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特点2.礼记中说:“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孝悌) 。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 孝悌以尊长为前提 B. 孝是儒学核心内容C. 儒学强调三纲五常 D. 儒学维护封建等级【答案】A【解析】材料“民知尊长养老

3、,而后乃能入孝弟(孝悌)”的意思是人们要先懂得尊敬长辈,养济老人,然后才能做到在家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故 A 项正确;B、C、D 与材料无关,排除。3.孔子曾周游列国 10 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 孔子地位低下,2B. 孔子主张不能满足统治者需要C. 受其它学派打击D. 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了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倍受冷落、狼狈不堪的遭遇,其主要原因是儒家学说不符合当时列国争霸的需要,他的仁爱学说与当时各国君主试图争霸的意图背道而驰,所以不被各国君主采纳,所以 B 项符合题意,

4、A 项说法错误,C D 两项不是主要原因。考点: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点评:材料说明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前所遭遇的尴尬,从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种思想能否成为正统思想关键在于其能否迎合统治者统治的需要而不在于其本身有多么正确。这一结论也可以从法家和道家学说主体地位的变迁中得到说明,其实儒家说明,法家学说和道家学派就其主张而言都有去合理性,他们也有相互吸收和融合的地方存在。4.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敬鬼神节仪尤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但春秋时,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 人的自觉意识觉醒B. 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C. 礼制社会功能加强D. 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答

5、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礼被运用到政治领域,统治者希望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进而维系统治,故 C 项符合题干要求;A 项表述题干未体现,且与史实不符;B 项中原有的等级秩序已经崩溃,不可能恢复;材料未提及孔子,故 D 项无从体现。故选 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礼制社会化5.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德政” ,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3B.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答

6、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掌握的情况。但这种主张对于限制统治者的残暴,体贴民情起了一定的阶级作用,A 正确;孔子所主张的“仁” ,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并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为统治阶级所认可,B 错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是法家思想,C 错误;“非攻”的思想主张属于墨家的主张,D 错误。故应选 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孔子和儒学6.“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孔子这一主张的根本意图是A. 以礼约束人们的言行以达到仁B. 以礼为工具恢复周王室的统治C. 重建周礼的权

7、威以纠正时弊D. 利用礼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答案】C【解析】孔子针对春秋晚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主张“克己复礼”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故答案为 C 项。A 项不符合“根本意图”的要求,排除;孔子是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而不只是为恢复周王室的统治,排除 B 项;孔子不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排除 D 项。点睛:礼乐制度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规范,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也是奴隶主阶级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是为了维护等级秩序和加强统治,形成理想的社会秩序。7.“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

8、。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庆赏则上尊而不侵。 ”材料代表的思想流派所持的治国理念是A. 以德治国,反对刑罚B. 以法治国,厉行赏罚4C. 无为而治,崇尚自然D. 兼爱非攻,提倡节俭【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庆赏则上尊而不侵”等信息可得出主张以刑罚治国,而不是反对刑罚,故 A 项排除;据材料中“治民无常,唯治为法”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庆赏”等信息可以得出应该是法家的思想,依法治国,厉行赏罚,故 B 项正确;无为而治属于道家的思想,与题意不合,故 C 项排除;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主张,故 D 项排除。8.子曰:“

9、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朱熹注解为:“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 ,达到“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的效果。这表明儒家的“无为”A. 植根于道家的无为思想 B. 与道家的实施路径相同C. 始终以百姓的利益为重 D. 要求君主作为道德典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朱熹注解为: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 ”,说明儒家强调统治者的道德感召力,以道德典范树立崇高威望,让天下人景仰。故答案为 D 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ABC 项。9.“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务当其义,若四时;列官置吏,必以其能,若五行;好仁恶戾,任德远刑,若阳阴;此之谓能配天。 ”该思想提出者是A.

10、 荀子B. 韩非子C. 董仲舒D. 王阳明【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务当其义,若四时若五行任德远刑,若阳阴;此之谓能配天”反映出,君王必须既做伦理榜样,又做政治权威,才可以成为治世之君,即 “配天” ,这体现出天人感应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西汉董仲舒的思想,故 C 项正确;A 项主张礼法并施,排除;B 项主张严刑峻法,排除;D 项主张致良知,排除。510. 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凶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材料表明A. 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

11、渊源B. 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C. 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D. 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材料提及“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 ,可见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有渊源,A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尊儒” ,B 项排除;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排除 C 项;材料强调法道的渊源,不是诸子百家,D 项排除。11.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以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于世,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 。造成这种文

12、化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 门阀士族特立独行,思想活跃B. 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发展C. 魏晋以来国家分裂,社会动荡D. 魏晋时期佛道盛行,援老入儒【答案】C【解析】魏晋以来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导致当时的名士们思治而不得,苟全性命于乱世,对文化、思想和社会风气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 。故答案为C 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最主要的原因”的要求,排除 ABD 项。12.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大体上,儒家对佛教,排斥多于调和,佛教对儒家,调和多于排斥;佛教和道教互相排斥,不相调和(道教徒也有主张调和的) 。 ”材料中的现象出现于A. 春秋战国时期6B. 汉武帝

13、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明末清初【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讲的是儒家思想、佛教、道教之间的关系,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佛教、道教之间不同程度的融合,故 C 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和汉武帝时期道教还没有产生,故 AB 项排除;明末清初,理学占据主导地位,故 D 项排除。【点睛】材料“儒家对佛教佛教对儒家佛教和道教互相排斥”体现出儒道佛之间关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13.冯天瑜教授认为:“唐代的三教(儒学、道教、佛教)并行造成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人们不以一教为尊,亦不必以自己的信仰去屈从于一尊意志。 ”这种“三教并行”政策A. 导致唐朝统治思想混乱B. 导致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

14、战C. 使佛教成为统治思想D. 使道教取代了儒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三教并行”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这种政策使道教和佛教得到发展,甚至因此使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故 B 项正确;唐朝的统治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仍占统治地位,故 ACD 项错误。14.唐代张彦远在其美术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将品评绘画的标准分为五等,即“自然” 、 “神” 、 “妙” 、 “精” 、 “谨细” ,认为“自然者,为上品之上” 、 “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 。这反映出张彦远的绘画理论A. 强调以山水画为精髓B. 与文人画的思想一

15、致C. 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D. 重视绘画的教化功能【答案】C【解析】7根据材料可知张彦远品评绘画的标准分为五等,其中“自然”为最高艺术要求,这反映了道家的“自然”观渗透,对画家的影响;一方面是画家主观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旨在营造自然之美,故 C 项正确。材料主旨体现张彦远推崇“自然”之美,排除 A。文人画是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与材料主旨体现张彦远推崇“自然”之美不符,排除 B。张彦远的绘画理论没有体现重视绘画的教化功能,排除 D。所以选 C15.下图漫画一团和气乍一看好似一位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而细观之弥勒佛左耳处有一道冠老者,右耳处有一方巾儒士,弥勒佛手搭两人肩

16、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它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对这一思潮表述正确的是A. 隋唐时期形成了思想体系B. 使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C. “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D. 推动了新儒学体系的诞生【答案】D【解析】【详解】漫画体现的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趋势,这种趋势推动儒学到宋代发展到理学阶段,故 D 项正确,A 项排除;儒学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在西汉,故 B 项错误;8漫画所示“佛、道、儒三教的人物于一图之中”并不能反映出“三教合归佛”为其核心,故 C 项排除。16.程颐说:“克己则私心去,自然能复礼,虽不学文,而理意已得。 ”这句话反映的思想是A. 理是世界本原B.

17、 存天理,灭人欲C. 心外无理D. 吾心即是真理【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程颐认为“克己复礼”就是战胜自己的私欲,这样便可得到理,这反映的是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理是世界本原,故 A 项排除;CD 项是心学的观点,排除。17.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 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 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 劝导百姓遵循某种生活秩序D. 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答案】C【解析】“父老”在古代指的是职掌管理乡里事务的年长者。

18、朱熹在这段话中对父老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希望他们教导年轻人遵守伦理道德规范。二是要求年轻人明辨是非,去恶从善。三是要安心于农业生产。这三层意思综合在一起,就是在劝导百姓能够遵循现有秩序来生活,故选 C。ABD 三项其实都是正确的,但是这三个选项都被 C 项包含进去。18.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朝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数量 2 人 5 人 21 人 710 人 7098 人9A. 政府治国严谨B. 妇女地位有所上升C. 儒学地位衰落D. 理学摧残人性的一面【答案】D【解析】【详解】节牌坊唐宋较少,可见唐宋对妇女的约束较小。元

19、代增加,明清两代激增,表明理学成为正统思想后,妇女受到的道德束缚越来越大,故 D 项正确;材料说明思想对于民众控制,不是政府治国严谨,故 A 项错误;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一直低下,不是提高,故 B项错误;宋代儒学地位上升,不是衰落,故 C 项错误。19.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A.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 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C. 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D. 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知识分子作品描写的

20、人物更多的是普通百姓,他们不局限于旧思想的禁锢,更加关注个体的想法,这实际上是在心学的影响下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C 项正确;题干中强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敢于冲破世俗观念,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没有表现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 A 项;民主观念在明朝中后期不可能形成,此项与史实不符,B 项错误; 明朝时宋代理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并未被冲破,D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20. 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 ”(故王文贤墓志铭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10A. 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B. 经商和读书在方法

21、上是一致的C. 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D. 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问或做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的主张,故 A 正确。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不符合“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 ,故 B 错误。材料未涉及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故 C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经商成功后可以研究学问或做官,故 D 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商人21.黄宗羲主张在边境地区方镇, “务令其钱粮兵马内足自立,外足捍患。田赋商税听

22、其征收,以充战守之用。一切政教张弛,不从中制。终其世兵民辑睦、疆场宁谧者,许以嗣世” 。其主张意在A. 实行分裂割据B. 限制君主权力C. 彻底否定封建制度D. 实行民主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出黄宗羲主张实行自主权利较大的方镇地方行政制度,并非分裂国家,而是限制君主对地方管制的绝对权力,是其批判君主专制的体现,但不是实行民主政治,故 B 项正确,AD 项错误;C 项说法错误,错在“彻底否定” 。2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上述材料反映出顾炎武反对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倡导崇实

23、致用的学术风气胸怀天下的文化自觉主权在民的政治诉求11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 ,结合所学,可知生活在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是不满于宋明理学空谈心性、脱离社会实际需要的弊端,主张经世致用,故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排除。故答案选 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名师点睛】 “经世致用”思想的含义、特点: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

24、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23.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A. 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B. 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C. 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D. 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答案】C【解析】“(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是在肯定李斯对于焚书的建议,“势必至此” 、 “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则是说焚书坑儒所导致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综上所述,李贽的观点是想强调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要做到思想的

25、统一,而这是在战国兼并战争之后维护国家统一的必然选择,故选 C。AB 与题意不符;D 与题干无关,故排除 ABD。24.学者高汉城在中国文化历程述略中指出:“明清王朝的嬗递促使部分胸怀亡12国之思的文化人,对古今之变 、 天地之理作一番重新思考。 ”他们提出的主张A. 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B. 否定了封建制度C. 描绘了资本主义国家蓝图D. 强化了农本商末观念【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明清王朝的嬗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 “文化人”的思考指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的思想主张,这些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但不否定封建制度,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C 项是启蒙思想的内容,排除;

26、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主张农商皆本,故 D 项错误。【点睛】材料“明清王朝的嬗递”是解题的关键;明确“文化人”是指哪些人;结合所学分析出答案。25.黄晓军在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中写道:“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这反映出A. 明末清初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 他们彻底否定传统儒学的地位C. 他们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D. 他们对未来社会有一个完整的构想【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可以看出,三位思想家的思

27、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 C 项正确;明末清初理学仍占据统治地位,故 A 项错误;材料“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说明 B 项错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没有提出完整的构想,故 D 项错误。【点睛】解题时注意材料“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 。26.宋代,形成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八德” ;清末民初, “忠、孝、仁、13爱、信、义、和、平” “新八德”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A. 儒学无法实现自身的突破B. 家族观念向民族国家观念发展C.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忠孝义D. 民主共和取代专制的历史趋势【答案】B【解析

28、】宋代的“八德”与清末民初的“新八德”相比,调整了“孝”与“忠” 、 “家”与“国”的位置,表明前者将家族道德置于首位,后者则表示民族和国家观念,高于家族的观念,这既是对古人“教孝即教忠”的继承,也适应了现代“国家至上”的价值观,故选 B。27.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 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治国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 发展经济B. 武力掠夺C. 制度创新D. 科技强国【答案】C【解析】秦确立了封建制度,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他们才迅速强大,所以他们治国方面对后世

29、影响最大的是制度创新,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制度创新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武力掠夺只适合英国,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秦国是不存在科技强国这个因素的,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秦和英国的强盛在于制度创新。28. 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诗中所表达的思想与下列人物的思想最为契合的是( )A. 普罗塔戈拉 B. 苏格拉底 C. 梭伦 D. 但丁【答案】B【解析】14普罗泰格拉是智

30、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人的感觉是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忽略道德,故 A项错误;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既要智慧也要道德,体现了题干主旨,故 B 项正确;梭伦主持古代雅典改革,奠定了城邦民主制的基础,与题干意思不合,故 C 项错误;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跨世纪的诗人” ,与题干主旨不符,故 D 项错误。29.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 ,孟子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其共同点是A. 强调等级B. 关注理性C. 重视智慧D. 注重修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认为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道德的人,孟子主张遵守仁爱、忠信、礼仪并勤学以增见识等伦理规范

31、,可见苏格拉底和孟子都注重提升人的修养,故 D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等级差别和对理性的关注,故 AB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智慧的重视,故 C 项错误。30.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 。其寓意是亚里士多德A. 敢于挑战权威B. 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C. 忘恩负义D. 求知欲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和所学知识可知,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其寓意是不畏权威、挑战权威,排除 C,A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亚里士多德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和求知欲强,排除 BD。所以选 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

32、,吾尤爱真理31.柏拉图认为:“苏格拉底被起诉与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云有关。 ”在云中,苏格拉底是一个教授诡辩术的人,主人公的儿子从苏格拉底那里学会诡辩之后,跟父亲争论,15说儿子有权打老子,父亲一气之下放火烧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所” 。据此可推知A. 戏剧是古希腊的政治演绎B. 古希腊社会舆论丧失管制C. 文化发展影响社会价值观D. 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代表【答案】C【解析】希腊戏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社会与政治生活,但是题干强调的是人们的价值观如何被著名思想家所影响,A 项非题干强调重点,排除;哲学家思想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不能表示社会舆论管制丧失,B 项说法太过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阿里斯托芬的

33、喜剧云中主人公受到苏格拉底的影响,言语行为发生一定的变化,表现出价值观的改变,从侧面反映了古希腊当时的文化发展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判断,故 C 项正确;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是忽视人的道德,而苏格拉底则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重视人的道德,所以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代表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故 D 项错误。32.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在生物学领域,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这表明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A. 注意各个研究领域的联系性B. 注重客观实际,研究领域宽广C. 具有浓厚的

34、人文主义精神D. 家学深厚,遗传影响比较大【答案】B【解析】题干中关于亚里士多德研究的领域涉及到了哲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等,说明其研究领域宽广;在各个研究领域里分别涉及到了“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 、 “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 、 “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等,可以看出他研究过程中非常注重客观实际,故选 B。点睛:“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 ,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选择题里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容易被题目中的某个信息所左右,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就是正确选项,但很有可能这只说到了材料中的一部分信息;殊不知,看全题干所反映的信息在对照16答案进行比对,完全与材料原意相符

35、的选项才是正确答案。33.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齐名,享有“人曲”的美誉。对该作品主题表述准确的是A. 倡导社会契约B. 主张民主政治C. 反对宗教信仰D. 肯定人的价值【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齐名,被称为“人曲” ,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体现出人文主义思想,打开人们的心灵之窗,促进了思想解放,故 D 项正确;AB 项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排除;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并不反对宗教信仰,矛头直指天主教会,故 C 项排除。【点睛】明确“十日谈 ”所处的时期;然后结合所学分析出答案。34.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

36、述,不正确的是A.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 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李贽代表的是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文艺复兴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C 符合题意。李贽思想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人文主义思想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 表达准确。李贽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文艺复兴将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都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C 说法正确。李贽主张个性自由,男女平等,人文主义批判当时宗教宣传的“禁欲”主张注重人性,D 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故答案为 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

37、思想家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35.“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17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材料中的“此时”是指A. 公元前 5 世纪至公元前 4 世纪 B. 公元 4 世纪至公元 13 世纪C. 公元 14 世纪至公元 17 世纪 D. 公元 17 世纪至公元 18 世纪【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可知人们仍然听从教会的安排,没有反对天主教会;“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

38、立他们的天堂。 ”说明当时的人们开始追求现世的幸福生活,故可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公元 14 世纪至公元 17 世纪)的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倡导人的地位,主张关注人类社会、追求今生幸福生活,C 符合。公元前 5 世纪至公元前 4 世纪是属于古希腊时期,与反对天主教会的史实不符,排除 A;公元 4 世纪至公元 13 世纪是欧洲中世纪时期,天主教会神学思想控制一切,与材料不符,排除 B;公元 17 世纪至公元 18 世纪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直指“黑暗的中世纪” ,重点放在封建君主专制上,倡导构建民主社会,与材料不符,排除D。所以选 C点睛:学习和研究历史必须掌握的要素有时间、

39、空间、人物、事件、史论;历史学是“关于时间中的人”的科学,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了解材料中“此时” ,根据材料内容推出“此时”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然后可得出具体时间。36.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A. 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B. 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C. 人类已经进入理性时代D. 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13691444” “人自己的历史” “人性和人的心理”强调的是 14、15 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思潮,故 D 项正确;宗教改革是 16

40、世纪,不符合材料中时间,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上帝”存在,说明神学没有丧失,故 B 项错误;17、18 世纪人类进入理性时代,故 C 项错误。18【点睛】 “13691444” “人自己的历史” “人性和人的心理”是解题的关键信息。37.人的解放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一文指出:“他们(启蒙思想家)力图把人类生活世俗化,开辟一个非宗教的理性时代。 ”“理性时代”是指A. 神学禁锢人们思想的时代B. 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C. 民主和科学的光明时代D. 没有宗教的无神论时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理性时代”是指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的政治制度,故 C 项正确;A 项所述与“世

41、俗化”相背离,排除;材料所述的“时代”可能是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统治时代,但不是革命时代,故 B 项错误;“世俗化” 、 “非宗教”不等于没有宗教的存在,故 D 项错误。38.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 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B. 观测天文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C. 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D.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 “拥有特殊政治地位”反映出统治者对于天文的重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君

42、主将自身的权力来源追溯至上天,因而天文学作为一门直接与“上天”沟通的学科必须由官方垄断,以维护君主统治,故 D 项正确,B 项错误;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发展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 A 项错误;天文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业发展,但是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 C 项错误。【点睛】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 “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是解题的关键。39.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 。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这反映了古19代中国医术A. 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B. 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C. 以儒家思想为理论

43、基础D. 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答案】B【解析】据材料“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仁”属于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故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故 B 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调适病人的心理的问题,故 A 项错误;古代中国医术有其医药学的基础,不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故 C 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古代中国医术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故 D 项错误。故选 B。40.据史载,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 762 年)后,长安的商业中心东市已经有商家印的字帖、医书出卖。过了二十多年,民间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印纸” ,作为商人交易、给税的凭据。该段记

44、载主要表明A. 雕版印刷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B. 唐政府对印刷业的支持力度较大C. 雕版印刷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D. 雕版印刷技术在唐后期日臻成熟【答案】C【解析】唐代出现商家印的字帖、医书, “民间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印纸 ,作为商人交易、给税的凭据” ,说明唐代的雕版印刷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故 C 正确;A 表述过于绝对,错误;B、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41.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的古代医学著作是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齐民要术D. 本草纲目【答案】B20【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伤寒杂病论其作者是张仲景,该书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45、。故 B 项正确。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齐民要术是贾思勰的作品,是中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农书;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作品,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故 ACD 三项排除。42.“中国最早发现哈雷彗星,但却没有分析研究其平均出现的周期张衡的浑天仪没有把对日月和行星运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中国古代的数学偏重算的实用技巧,而缺乏用以演绎、证明规律的理念。 ”材料认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A. 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B.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C. 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D. 普遍重视科学实验【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没有把对日月和行星运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 “偏重算的实

46、用技巧,而缺乏用以演绎、证明规律的理念”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强调实用技术而轻视理论提升,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而中国古代由于受到“重政轻技” “重道轻器”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科技人员社会地位低下,在整个社会始终没有形成科技产品的市场机制,故 CD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在于“没有把对日月和行星运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 “偏重算的实用技巧,而缺乏用以演绎、证明规律的理念” 。43.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各项,属于汉赋的是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C.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

47、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D.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 项是唐诗,排除;B 项是楚辞,排除;C 是汉赋,符合题意;21D 项是宋词,排除。44.一位唐朝的书生是个“书虫” ,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要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中不可能有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C.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唐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 项是

48、诗经中的,在唐之前,排除;B 项是离骚中的,在唐之前,排除;C 项唐诗,排除;D 项宋词,在唐之后,符合题意。45.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北宋平民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A. 1 个B. 2 个C. 3 个D. 4 个【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尚未有纸质书,故错误;北宋平民毕

49、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这的确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故正确;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是草书而不是楷书,故错误;离骚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而不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故错误;因此符合史实的只有 1 个,所以答案选 A。46.下图是羊字的各种写法演变,对于中国古代汉字表述正确的是22A. 由表音文字向象形文字转变B. 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C. 难以适应信息快速交流的需要D. 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故 D 项正确;材料中图示展现的是由象形到表音,故 A 项错误;B 项说法错误,错在“一直自觉” ;C 项说法错误,错在“难以适应” 。47.下列书法作品从左到右依次为A. 隶书、楷书、草书、行书B. 楷书、行书、草书、小篆C. 楷书、行书、草书、隶书D. 行书、草书、小篆、隶书【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