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 2019届高三历史 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第 I部分 (选择题 共 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礼记大传载:“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据此可知,与先秦儒家家庭伦理观形成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朝议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朝议有廷议和集议之分。有争议当朝议论,皇帝从诸多意见中选择一种意见,是
2、为廷议;皇帝不在场,而是“下其议”于百官,最后汇总与皇帝,是为集议。朝议制度( )A便于皇帝集思广益 B易造成权臣的专政C是君权衰微的产物 D标志着君主制确立3据左传记载,公元前 510年,晋国率领各国诸侯为周王筑城 ,动土前,对王城的长、宽、高连沟洫在内的土石方及人工、材料、甚至各国劳动力的往返历程和所需干粮的数量,都计算得精确周到,使工程得以提前完成。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A诸侯听命于周天子 B科学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C人民受到残酷剥削 D人们已掌握广泛数学知识4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 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
3、的农具是( )A B C D51875 年,外商洋行至江南制造总局考察,发现办公室秩序井然, “埋头读书者,亦多也” ,但仔细观察,却发现工作人员所读之书中业务书籍很少,经书占了多数。这说明洋务企业( )A. 行政效率非常低下 B. 技术人员格外匮乏C.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D. 管理机制较为完善6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俄罗斯因能向西方学习,接受西方政教,所以成为“北方冠冕之邦” ;日本因能与西洋各国通商,学习西方技艺,所以“将来亦必出于巧焉” 。其意在( )- 2 -A加强与西方的交往 B改革国家内政 C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引进西方科技7下图为 1904年大公报上的一则报道。这说明( )A.
4、传统饮食走向衰落 B.商业广告较为流行 C.西式饮料受到关注 D.报纸注重民众生活8武昌起义一开始就以中华民国鄂军都督黎元洪的名义向各国领事发出照会,声明革命旨在推翻专制政府,无排外性质,希望各国应严守中立。这说明( )A革命面临着列强威胁 B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C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D革命派采用灵活外交政策9据统计,1927-1936 年间,南京国民政府对有确实担保之外债(如以关税、盐税、铁路等为担保的),即清偿本息达 24 900余万银元;对于没有确实担保的外债,截止到 1934年 6月,已承认并归入整理的达 109 600万银元。国民政府清偿整理外债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政府债务信用
5、 B转嫁国内经济危机C树立对外自主形象 D争取列强承认支持10下面是 1921年和 1936年中国部分近代工业品产量比重变化图。图中的信息可说明( )A. 国民经济比例趋向了平衡 B. 国家重点发展了民生经济C. 重工业经济有了较大提高 D. 中国工业近代化有所发展11毛泽东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不但如此,这个统一战线还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之下,没有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 ”其意在( )A加强中共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B宣扬新民主主义革命困难重重C发动广大民众争取革命的胜利 D建
6、立以中共为中心的多党合作北京街市向届夏令有梅汤、冰水之摊,今年则均带汽水数瓶,值亦不昂,较之冰水有益于人多矣。0123045607棉 布 缫 丝 面 粉192年 1936年比 重 ( %)- 3 -12 “一五”时期,中国在苏联援助下实际施工建设的 150个工业项目中,106 个民用工业企业,布置在东北的有 50个,中部 32个;44 个国防企业,布置在中部和西部的有 35个。这说明当时我国( )A对外推行“一边倒”政策 B工业布局畸形局面得到改善C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实行 D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13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英国、荷兰、西德、希腊、日本纷纷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7、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这一局面出现的背景是( )A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加入世贸的推动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的改善14 表 2时间 1978年 1985年 1990年产量(万吨) 30 477 37 911 44 624表 2为 1978-1990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统计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我国需要C对外开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15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和科学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 ;十四大强调“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8、 。这反映了( )A科教兴国战略得到了落实 B我国科技教育水平的落后C党对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视 D高校改革促进教育的进步16有学者指出,陶片放逐法推行的 70年内,雅典“领导人物的生涯是相当脆弱的,许多人最终落得不是流亡就是破产” 。据此可知,当时雅典( )A政治精英深受排斥 B形成完整政治运作体系C公民掌握国家大权 D注重民主政治体制维护1715 世纪前后的佛 罗伦萨, “富有的商人和贫穷的艺术家在长老会议上平起平坐” ,共同探讨古典文化的问题,社会各阶层人士参加的文化座谈会、沙龙使许多人对古典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这说明(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逐渐流行C平等观念已逐步形成 D古典
9、文化实现复兴18据 17世纪一份报告记载,除开不能远航的小船之外,该国船只总数达 6000条。凭借这种毋庸置疑的优势,使其在 17世纪执牛耳世界航运业之。这个国家是( )A荷兰 B西班牙 C英国 D法国19根据美国 1787年宪法,中央和州的权力均取自人民,互不相属,各有一定的活动- 4 -范围。这一规定体现了( )A人民主权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联邦共和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201871 年 4月 1日,巴黎公社宣布,无论 是公社最高领导机构公社 委员会的成员还是公社所属的每个工厂或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经过选举产生。这一举措( )A意在加强与民众联系 B说明政府注重良好形象的维护C保证了
10、公社的革命性 D赋予民众加强监督公社的权利21 表 3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1870年 22 8 13 101913年 15 11 13 8表 3为 1870和 1913英、美、德、法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表(单位:%)。由此可以推知,19 世纪 70年代到 20世纪初( )A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世界各国间依赖程度有所加强C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发展 D世界各国的贸易差距明显缩小221954 年,赫鲁晓夫指出:“(苏联)许多州、边疆区和共和国 的集体农庄在完成对国家的义务后剩下来的粮食,不能满足集体农庄在公共经济的一切需要。 ”这表明当时苏联( )A对农民征收赋税较重 B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11、C农业集体化弊端凸显 D农村存在着粮食短缺23不结盟运动发起国的共同思想是在两大阵营和军事集团间保持和平中立;但在第一、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矛头主要指向法、英、葡等老殖民主义。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两大阵营关系缓和 B民族独立运动高涨C殖民主义势力抬头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4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写道:“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在于作家能够与政治家分庭抗礼,或者比政治家拥有更为杰出的法则。 ”巴尔扎克遵循的“法则”是( )A对客观现实的尊重 B强调集中表现自我C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D悖离传统语言风格第 II部分 (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5-27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
12、都必须作答。第 28-30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共 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材料一 秦朝,作为丞相副贰的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大权。御史大夫之下设有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察御史等官。秦统治者为巩固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实行的御史制度,乃开我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之先例。- 5 -摘编自汤建华、宋晓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借鉴意义材料二 明时,在中央设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 ,对官吏实行双重监督;在地方,御史台要定期派出监察御史巡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网络,正是这种监督网络的强制凝聚力,使权力最终归结到皇帝一个人手中。摘编自曹春华中国古代监察
13、制度述论材料三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完备于隋唐宋时期,加强于明清时期,建立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基础上、服务于以皇帝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专政。摘编自汤建华、宋晓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实行御史制度的原因。(4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监察网络的作用。(5 分)(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4 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的启蒙运动表现为一个循 序渐进三部曲,启蒙的思想内涵也不断深化,由追求“富国强兵” ,到“兴民权” “弄民智” ,再到改造国民性和全面的文
14、化更新。在这个不断深入的启蒙过程中, “西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中学 传统则危殆日深。事实上,在近世中国的启蒙三部曲中,由于受被动窘迫和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所影响,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器物文化这三者的关系上出现了与西方启蒙历程完全相反的“时序倒置”现象,即由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再到精神变革,而不是像西方启蒙历程那样由精神变革到制度变革、再到器物变革。由于未能将精神文化的自我更新确立为制度变革和器物变革的前提与根基,因此一百多年来启蒙的结果只是导致了器物层面的片面发展。摘编自赵林近世中国文化启蒙历程之反思(1)根据材料,概括近世中国文化启蒙的特点。(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近世中
15、国文化启蒙。(6 分)- 6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崛起”不是一国力量“绝对值”的不断提高,而是指较弱小国家之国力在国际力量对比中的“相对值”的急剧上升。就此而言,英国从 1688年之前的一个欧洲二流国家壮大为 1763年西方世界的头号强国,完成了鹊起的过程。将光荣革命看作近代英国崛起的起点,不仅仅是因为英荷关系的调整,其最主要的理由是此后英国壮大呈现出连续性和加速性,这与此前英国时断时续的偶尔辉煌大为不同。摘编自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两条英国崛起的原因(要求:所补充的原因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请考生从 28、29
16、、30 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8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材料 雍正皇帝铸币改革的中心之一是降低钱文铸重。雍正即位后,把改革铜钱铸重作为稳定铜钱价格和杜绝铜钱流弊的重要手段。他指出, “顺治元年每文重一钱,二年重一钱二分,十四年加至一钱四分,康熙二十三年因销毁弊多,改重一钱,嗣因私铸竞起,于四十一年又仍复一钱四分之制,后铜价逐渐加增,以致工本愈重” 。他认识到,钱文铸重一钱太轻,一钱四分过重,若照“顺治二年例,每文铸重一钱二分,在销毁者无利,而在私铸者亦难,似属权衡得中,可以行之久远。 ”力图做到钱文铸重适中,不偏不倚,使销毁者无利,私铸者
17、亦难。这是对顺治、康熙两朝铸钱制度的总结,注意到了币制改革既要有利于货币的长期稳- 7 -定,便捷流通;又要杜绝私毁、私铸铜钱。于是,规定各钱局按铜钱每文重一钱二分铸造。此后,钱文铸重一钱二分成为定制。摘编自王德泰、强文学雍正朝货币制度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改革改革铜钱铸重的背景。(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雍正改革改革铜钱铸重的意义。(9 分)29 【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材料 表 4 20世纪 30年代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12月 12日,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开展为争取吉安全而斗争的决议1933年12月 1
18、9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提出关于建立欧洲集体安全的一揽子计划得到中央政治局的批准法国于 6月正式提出了东方公约草案。为促成公约的缔结,法、苏两国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1934年 接受了法国关于苏联加入国家联盟的建议,9 月 15日加入了国际联盟,并成为国联的常任理事国。5月 2日, 苏法互助条约在巴黎签字,两国相约在遭受欧洲国家侵略时相互鼓励1935年 5月 16日, 苏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内容与苏法条约基本相同。(1)根据材料,概述 20世纪 30年代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主要活动。(7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 20世纪 30年代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活动。(8分)
19、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8 -30 【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材料 李提摩太,英国人,1870 年底到达中国,先后在山东、山西、河北传教,并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与文化知识,李提摩太在中国生活 45年之久, 对中国社会有深入了解。李提摩太传教方式类似于利玛窦,以中国市民乐于接受的方式传布新教。19 世纪 70年代,山西、山东正值丁戊灾荒,李提摩太多方筹措银两,积极参与赈灾活动,提出欲救其灵魂必先救其肉体的主张。1893 年翻译泰西新史揽要 ,书中所宣扬的“” “进化论”学说,引起维新人士的兴趣。李提摩太乐于学习儒学、佛教、中国传统文学,将西游记 、 大乘起信论等东方著作翻译成英文,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李提摩太还是山西大学的奠基人。1901 年他提出用庚子赔款在山西创办大学堂山西大学堂,李提摩太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方面完全贯彻英国教育模式,为山西培养出郑永锡、李蒙淑等技术人员,南桂馨、陈德坤等革命志士,马俊、崔延献等政治家。摘编自张昭军中国近代文化史(1)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提摩太在中国的主要活动。(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李提摩太的活动加以评价。(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