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1187513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永春一中高一年期末考历史科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1.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这一年属于公元前( )A. 19 世纪前期 B. 20 世纪后期 C. 21 世纪前期 D. 21 世纪后期【答案】C【解析】公元前的世纪和年代与公元后相反,公元前 2070 年属于公元前 21 世纪,70 年代属于晚期,故 C 正确;其他时间标记不符合题意,排除。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

2、.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分封制影响C.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 专制王权强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这里强调的是家族观念,本质上是宗法制观念浓厚的体现,故 B 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提及男女尊卑的问题,故 A 项错误;题干信息没有提及分封制,故 C 项错误;专制王权与题干信息无关,故 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宗法制。需要掌握宗法制的内容、影响等知识.解题时抓住关键信息“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 ,注意限定信息“实质” ,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3. “不行黜陟(官职的升迁或降黜)而藩国自析” 。这评价的是汉武帝实行的哪项措施( )

3、A. 颁布“推恩令” B. 平定“七国之乱”C. 实行郡国并行 D. 用察举制选官【答案】A4. 三省六部制经过长期发展,到隋唐时期才得以确立并完善。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A. 决策 B. 审议 C. 执行 D. 司法【答案】C【解析】三省六部制下尚书省负责执行,故 C 正确;A 是中书省职责;B 是门下省职责;D 属- 2 -于司法机构负责。5. 唐朝时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宋代民间则流传“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由唐至宋的这种变化( )A. 是唐朝设置节度使的直接结果 B. 与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相关C. 源于唐朝开创科举制选拔人才 D. 导致宰相的职权被严重削弱【答案

4、】B【解析】唐朝时期盛行从军,北宋时期不主张从军,主要是北宋时期实行重文轻武,大批使用文官导致,故 B 正确;A 不符合变化的特点;科举制源于隋朝,故 C 错误;材料描述的是地方制度变化,不是中央宰相职权变化,故 D 错误。6.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图示为两汉至清朝) ,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央集权不断削弱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 军机处权力的扩大D.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从坐着到站着再到跪着体现的本质问题是皇权的加强即专制皇权不断加强,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央集权是不断加强的,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

5、材料并未涉及内阁和军机处,所以选项 B、C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7. 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缓和了社会矛盾C. 打破了世袭特权 D. 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3 -【答案】C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从试题形式上可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本小题属于类比型试题,解答此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两者的共同点。回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8. 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主要是指( )A. 给予自由民和

6、奴隶以公民权利 B. 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C. 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 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A 不对,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不可能给奴隶以公民权; C 不对,罗马法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 不对,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是罗马法在当时的影响,而不符合题干它对后世的影响。B 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古罗马法。点评:评价罗马法的作用 1.维系和稳定罗马帝国:(1)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2)缓解社会矛盾、稳固帝国的统治。2影响后世:(1)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2)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

7、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如:律师制度、陪审制度、诉讼原则、继承制度等) (3)近代时期,资产阶级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 的有力武器。9. “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 ”这批判的是( )A. 隋唐的科举制 B. 雅典的民主制C. 罗马的法律制度 D. 欧美的代议制度- 4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雅典民主制实行直接民主制,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参与国家事

8、务的管理,容易造成国家权力的误用和滥用,与题干中“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相符,故 B 项正确;ACD 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10. 西方学者评价 1832 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A. 部分城市工人赢得选举权 B. 保障了妇女的权利与自由C. 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 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答案】C【解析】受工业革命的推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要求参与政权经过 1832 年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政权中心,推动了政治民主化,C 符合题意无产阶级和妇女还没有赢得选举权,排除 A;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垄断

9、资产阶级产生并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排除 D。点睛:1832 年议会改革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这次改革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行的,从此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进入到稳定运行的阶段。11.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 )A. 邦联制B. 两党制C. 总统制D. 共和制【答案】B【解析】漫画中反映的是驴党和大象党,是代表美国民主和共和的两党,故 B 正确;A 是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之初的政体形式;C 和 D 属于美国政治体制特点。12. “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它”是指( )A. 英国权

10、利法案 B. 美国 1787 年宪法- 5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法国的一票共和,体现的是法国政治体制的斗争,所以“它”是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英国权利法案是君主立宪制,选项 A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 1787 年宪法是共和制但没有君主制的阴影,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德意志帝国宪法也是君主立宪制,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法国的政治体制。近代以来,西方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情,确立了近代的政体。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的是总统制共和制;法国确立的是议会制共和制;德国

11、也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和英国的有很大的不同。近代政体的确立都极大地推动了相关国家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此相关的近代西方国家确立政体的宪法也需要掌握。13. 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同点是( )A. 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B. 国家元首掌握最高权力C. 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D. 君主权力来自法律规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是最高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已无实权,因此排除 AB 项。而德意志皇帝则有很大的实权,并非“统而不治” ,因此排除 C 项。而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君主权力源于宪法规定考点:

12、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民主政治的扩展 德意志帝国宪法14. 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 )A. 行政权 B. 立法权 C. 司法权 D. 外交权【答案】B【解析】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 1787 年宪法、法国 1875 年宪法、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议会都掌握了国家的立法权,故选 B。【名师点睛】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性: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限制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资产阶级代议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议会这是最高立法机关,君主或总统(或首相)掌握行政权,最

13、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机关。- 6 -15. 孟德斯鸠说: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这一思想在美国 1787 年宪法中体现为( )A. 实行君主立宪 B. 确立三权分立 C. 实行地方分权 D.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 “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分别指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在美国 1787 年宪法中,这三个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享有,这是三权分立原则的体现,体现了孟德斯鸠的主张,故选 B;A 不符合美国的史实,CD 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ACD。16. 中英南京条约及

14、其附件规定的条款中,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的是( )割香港岛 赔款 2100 万银元 协定关税 五口通商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到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的条款中开放通商口岸能够打破中国的“闭关锁国” ,打开中国市场;协定关税有利于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倾销。凑个故选 C。考点:南京条约 。点评: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及影响: 内 容 影 响割香港岛 中国领土完整被破坏赔款 2100 万银元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五口通商(福州、厦门、广州、宁波、上海) 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关税中英协定 中国开始丧失

15、关税自主权- 7 -17. 据统计,19 世纪 40 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 3 100 万元下降到 1 600 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 93 艘下降到 70 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闭关锁国状态未发生改变 B.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C. 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答案】B【解析】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主要是由于南京条约开放了商口岸,即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闭关锁国状态发生了改变,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 ,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

16、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是辛丑条约 ,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18. 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 。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 ;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 ,以至“十毛子”等。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A. 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 B. 打击了清朝的统治C. 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 D. 具有盲目的排外性【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得知,义和团运动对于外国及与外国相关的一切事物都持排斥态度,不分其作用是否积极,D 正确。义和团运动盲目排

17、外,不学习西方的先进事物,无法捍卫民族尊严,A 错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政府统治,B 错误。义和团运动对列强瓜分中国起到了一定的抵抗作用,但最终运动失败,没能阻止列强瓜分中国,D 错误。点睛:义和团运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但其盲目排外的特点成为了其最大的局限性之一。义和团运动不能分清西方侵略和西方先进事物之间的区别,在这一方面思想是落后的。19. 19 世纪 90 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 19 世纪 4060 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 )- 8 -A. 割地的面积 B. 赔款的数额 C. 开放的口岸 D. 列强办厂的特权【答案】D

18、【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19 世纪 4060 年代是资本主义列强商品输出的阶段,所签订的条约主要涉及输出商品的各种便利。反之,19 世纪90 年代是资本主义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资本输出是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必然要增加这方面的内容。故选 D。ABC 项不是增加的内容,19 世纪 40 年代到 60 年代所签订的条约当中也有这些内容。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列强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20.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 )A. 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B.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C. 凡有仿造外国火车、轮船

19、、器皿者,给予专利鼓励D.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答案】C【解析】符合时代潮流指的是发展资本主义,C 出自资政新篇 ,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故 C 正确;A、B 和 D 均出自天朝田亩制度 ,不符合题意。21. 天朝田亩制度表现了农民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有巨大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在实质上又带有反动性。 ”其“革命性”主要体现在( )A. 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B. 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C. 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 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以小农经

20、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 ,结合所学可知, 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的方案,是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彻底否定,故 C 项正确;A、B 不是“革命性”的主要体现,排除;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是天朝田亩制度空想性的体现,不是“革命性”的主要体现,排除 D 项。【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想” ,结合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的方案的影响解答即可。22. 关于辛丑条约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9 -A. 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C.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D. 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答案】D【解析】 辛

21、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工具,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是马关条约 ,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是南京条约 ,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辛丑条约没有割地,所以就不存在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的问题,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23. 辛亥革命 10 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 推翻了封建帝制C. 增强了民族

22、民主意识 D. 实现了民族独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辛亥革命历史功绩及意义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体现了反对外来干涉的民族意识;根据材料信息“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综上可知,C 项的表述最全面,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 项与材料的描述不相关,排除;B 项本身属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但不符合材料的描述,排除;D 项说法本身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没有得到改变,排除。故选 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历史功绩及意义24. 下面是由上海商

23、务印书馆发行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文本封面图。该书( )A. 颁布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结束 B. 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意识C. 从法律上宣告封建制度灭亡 D. 是中国近代史第一部宪法【答案】B- 10 -【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 1912 年 3 月,清政府于 1912 年 2 月 12 日结束统治,A 错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自由平等、人民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提高了人们的参政议政意识,B 正确。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至 1949 年才结束,C 错误。中国近代史第一部宪法清朝末年的钦定宪法大纲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D 错误。25. 辛亥革命“完成了

24、国家政权由传统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 ,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 )A. 终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清除了欧美列强的在华势力C. 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D. 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答案】D【解析】朝代国家指的是君主立宪制, “共和国家”指的是民主法治形式,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故 D 正确;A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B 中清除说法绝对,排除;C 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三大改造完成。26.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正义者同盟的建立 B.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 共产党宜言的发表 D. 巴黎公社革命的发生【答案

25、】C【解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是 1848 年的共产党宜言的发表,故选 C;正义者同盟和共产主义者同盟只是一个无产阶级政治团体,排除 AB;巴黎公社是一次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并非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排除 D.27. 马克思说,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其含义是( )A. 巴黎公社革命反映了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的原理B.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C. 巴黎公社革命是具有自发性、偶然性的政治事件D. 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答案】C【解析】巴黎公社革命的发生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仍处在上升时期,资本主义

26、生产力还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排除 A;这时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尚不具备,排除 B;但由于普法战争中法国的失败以及第三共和国的叛变行为和对国内群众的压制,引发了巴黎公社革命。所以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故 C 项正确;巴- 11 -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不符题意,故 D 项排除。点睛:理解材料中的“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 ,得出观点:特殊条件是自发性,一个城市是偶然性,并不是普遍和成熟的。28. 1917 年俄国相继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分别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AB. BC. C.D. D【答案

27、】C【解析】试题分析:俄国二月革命为十月革命作了铺垫,但与十月革命是截然不同性质的革命,这与两者的背景关联度不大,故 A 项错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布尔什维克都在两次革命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故 B 项错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完成了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故 C 项正确;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革命结果并不能证明二者性质的不同,故 D 项错误。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名师点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

28、主义革命的区别:革命的对象不同,前者是封建主义,后者是资本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前者以资产阶级为主,后者以无产阶级为主;革命的前途不同,前者是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文化,后者是建立无产阶级的人民民主政权、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文化。29.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的观点,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 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的标志- 12 -B.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D. 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答案】B【解析】五四运动追

29、求的目标是民主。这是直接继承了辛亥革命,因为辛亥革命未能成功,所以“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 ,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标志着中国进入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故选 B。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相同的,反帝反封任务并未完成,故选;中国并未进入资本主义阶段,排除C;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向近代转变在辛亥革命之时就发生了,排除 D。 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对五四运动的评价角度,新旧民主主义的区别主要在于领导阶级不同,补课是指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彻底反帝,起点是指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充当了领导者,故选 B。 30. 中共“一大”制定了党的奋斗

30、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影响纲领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 中共逐渐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答案】C【解析】一大的目标显然不符合当时革命的实际,二大提出的最低纲领说明中共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从而制定了符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故 C 正确;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社会矛盾都没有改变,故 A 和 B 错误;D 是五四运动意义,不是材料主要原因。31.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这首歌诞生的历史时期是(

31、)A. 鸦片战争 B. 辛亥革命 C. 北伐战争 D. 解放起义【答案】C【解析】由“打倒列强,除军阀” 、 “国民革命”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指的是 1924-1927 年的国民大革命,而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典型事件,故选 C;鸦片战争时期没有军阀,故排除 A;辛亥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属于国民革命,故排除 B;解放战争时期是国共之间的战争,故 D 也不符合题意。32. “1927 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 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13 -C. 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 工农运动转入低潮【答案】A【解

32、析】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以及工农运动转入低潮均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具体表现,但是“主要”还是败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所以只有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33.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始的标志是( )A. 武昌起义 B. 南昌起义C. 秋收起义 D. 广州起义【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始的标志是南昌起义,故 B 项正确。武昌起义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故 A 项排除。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我党领导的著名武装起义,故 CD 两项排除。34. 美国时代19

33、38 年 1 月 3 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 1937 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 13 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 这段话捕述的历史事件是(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抗日战争。依据材料信息“在 1937 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 13 个星期之久” ,可判断材料所描述的战役是淞沪会战。1937 年 8 月至 11 月的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打乱了日军的侵华部署,故 A 项正确。太原会战是 1937 年 1

34、0 月至 11 月,不足“13 个星期” ,故 B 项排除。徐州会战是 1938 年 1 月至 5 月,武汉会战是 1938 年 6 月至 10 月,与题干的时间不吻合,故 C、D 两项排除。35. 1937 年 11 月 20 日,国民政府发表迁都声明:“我们始终相信,暴力是不能打垮我们的敌人进攻南京,我们就保卫南京。敌人进攻四川,我们就保卫四川。只要敌人继续侵略,我们就继续抵抗!”该材料说明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是( )A. 依赖外援 B. 坚持抵抗 C. 避战自保 D. 妥协退让【答案】B【解析】 “敌人进攻南京,我们就保卫南京。敌人进攻四川,我们就保卫四川。只要敌人继续侵略,我们就继续抵抗

35、”表明国民政府的态度是敌人打到哪里我们就保卫哪里,明显的体- 14 -现出了要坚持抵抗的态度,所以选 B;ACD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36.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1943 年 1 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 中国外交逐渐自强B.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 中国近代主权丧失D. 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答案】A【解析】 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外交屈辱的表现;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表明中国在外交方面做出了自己能做的努力;取消

36、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则是中国外交努力获得的成果;这些变化可以说明 中国外交逐步走向自强,故选 A;BCD 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37. 1935 年 4 月,蒋介石任命吴忠信为贵州省负责人,国民政府的党、军、政势力迅即占领了贵州。同年 2 月,任命刘湘为四川省负责人,接着又通过组织峨眉训练团等措施,整顿了四川的军事、财政、金融,推行了保甲制度等,加强了国民政府在四川的影响。这些措施客观上( )A.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B. 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C. 奠定了持久抗战基础 D. 意在“围剿”中央红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抗战准备。国民政府通过任命负责人,加强了

37、对贵州和四川控制和管理,这是主观目的,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中国民族工业内迁的信息,因此不能反映出改变中国的工业布局,故 B 项错误;国民政府从党、政、军各方面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使西南地区成为以后抗战的大后方,从而为国民政府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故 C 项正确;中央红军分布于赣南闽西,故 D 项错误。38. 1945 年 8 月, 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 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 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C. 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38、 D.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15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 大公报对毛泽东来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持热烈欢迎的态度,这反映了当时的全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热切期盼和平,B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不符合毛泽东来重庆谈判这一事实,排除。毛泽东来重庆是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和民主党派没有直接关系,D 排除。答案为 A。考点: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点评:此题难度较大,题干给出的是一个历史情境,需要学生充分利用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39. 下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 。作为历史

39、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这一天( )A.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B.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C. 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D. 抗日战争胜利,南京光复【答案】B【解析】 1949 年 4 月 23 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故选B。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 1912 年元旦,排除 A。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在 1927 年 4 月,排除 C。南京光复,抗日战争胜利是在 1945 年 8 月。故选 D。40. 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40、B. 五四起风雷 卢沟燃烽火 遵义定决策 挺进大别山C. 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 挺进大别山 卢沟燃烽火D. 五四起风雷 遵义定决策 卢沟燃烽火 挺进大别山【答案】D【解析】五四起风雷是在 1919 年,遵义定决策是在 1935 年,卢沟燃烽火是在 1937 年,挺- 16 -进大别山是在 1947 年,所以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只能是 D,所以本题答案只有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二、材料解析题(共计 3 小题,第 41 题 14 分,第 42 题 12 分,第 43 题 14 分,共 40 分)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代进士科考试录取率极低, “岁取登第者三十人” ,宋代

41、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太祖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定制,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此外,废除了唐代的公荐制度,考试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省试中多次落第者另立名册上报皇帝,特许他们可陪同参加殿试,考试及第后,考生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北方士人长于经学而短于诗赋,而南方士人则反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以便为变法培养和选拔人才。摘编自略论宋代科举制的发展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在宋代的发展变化材料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4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17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 励学篇(2)你认为应如何评价材料二所体现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予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

43、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具有哪些历史借鉴价值。【答案】(1) 录取范围扩大;考试机会增加;考试过程更严格;考试内容更实用化。(2)积极: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消极:读书讲究实用、功利主义,产生读死书,死读书现象。(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科举制在宋代的发展变化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可以从录取的范围、考试的机会、考试的程序是否严格以及考试的内容的改变等多角度分析即可。(2)在评价材料而所体现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时要从积极方面

44、和消极方面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例如,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体现了该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有利于养成读书学习的社会风气等就属于积极方面的意义。(3)在做历史借鉴价值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材料三基本就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例如,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机会均等”的机制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42. 近代中国历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探索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18 -(1)结合历史背景,图 1 反映了 19 世纪末中国怎样的局势?图 2 做出“中国觉醒”判断的依据可能是什么? 材料二 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

45、述: 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 民主之国,其法合于孟子“民为贵”之说;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校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俾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惟君民共主,无君主、- 19 -民主偏重之并,最为斟酌得中。 摘编自薛福成(1838 年一 1894 年)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根据材料

46、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找出其中两处不当之处,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答案】 (1)局势: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依据: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了中国各界的探索和反抗,如: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早期革命活动、改良派的戊戌变法、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等。(2)不当之处一:把近代德、日等国视为与晚清中国一样的“君主之国” 。说明:君主政体主要有封建君主专制与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两种。晚清中国属于前者,而近代德、日,其政体虽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属于后者,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当之处二:认为“民主之国”(即民主共和制)中

47、的总统无权。说明: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着国家的行政大权;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在行政方面拥有广泛的权力。二者都是本国国家权力的中心。不当之处三:过分夸大西方国家议会的权力。说明:西方政治注重分权与制衡,如英国,首相实际上对议会负责,但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有权解散议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权力相对独立平等,又互相制约。不当之处四:认为“民主之国”的政治理念与孟子 仁政思想相同。说明: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其本质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现“主权在民” ,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当之处五:对西方政党政治的认识比较片面。

48、 说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以美国为例,其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对垒、交替执政,一方面容易造成政治分化、社会分裂,另一方面,两党在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当之处六:过于推崇“君民共主”政体(即君主立宪制)。 说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形式,不同的国家根据国情确立了不同的政体,没有好坏之分。君主立宪制并非“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 ,如英国君主为“虚君” ,而近代德意志帝国皇帝却掌握着国家实权。【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图一的时局图反映的是甲午战- 20 -争后列强掀起

49、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觉醒”指的是中国各个阶层的觉醒,例如,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进行的戊戌变法、农民阶级进行的义和团运动等。(2)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当之处是非常多的,但只需找到两处即可,例如, “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其实就是错误的,因为当时的德国和日本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已经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而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等。点睛:此类材料解析题在解题时要注意紧扣试题设问去阅读理解材料,然后获取材料中利于解题的有效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时特别需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历史地图包含了多种信息。阅读下面两幅地图:(1)从两幅地图中提取两项中国革命形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STM E825-1998(2016) 2916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Phase Change-Type Disposable Fever Thermometer for Intermittent Determination of Human Temperature《间歇测定人体体温的相变式一次性体温计的标准规格》.pdf ASTM E825-1998(2016) 2916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Phase Change-Type Disposable Fever Thermometer for Intermittent Determination of Human Temperature《间歇测定人体体温的相变式一次性体温计的标准规格》.pdf
  • ASTM E826-2008 866 Standard Practice for Testing Homogeneity of a Metal Lot or Batch in Solid Form by Spark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采用火花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固态同规格金属同质性检验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ASTM E826-2008 866 Standard Practice for Testing Homogeneity of a Metal Lot or Batch in Solid Form by Spark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采用火花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固态同规格金属同质性检验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 ASTM E826-2008(2013) 3750 Standard Practice for Testing Homogeneity of a Metal Lot or Batch in Solid Form by Spark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采用火花原子发射光谱法测试固态同规格金属或金属批同质性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ASTM E826-2008(2013) 3750 Standard Practice for Testing Homogeneity of a Metal Lot or Batch in Solid Form by Spark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采用火花原子发射光谱法测试固态同规格金属或金属批同质性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 ASTM E826-2014 4473 Standard Practice for Testing Homogeneity of a Metal Lot or Batch in Solid Form by Spark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采用火花原子发射光谱法测试固态同规格金属或金属批同质性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ASTM E826-2014 4473 Standard Practice for Testing Homogeneity of a Metal Lot or Batch in Solid Form by Spark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采用火花原子发射光谱法测试固态同规格金属或金属批同质性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 ASTM E827-2002 Standard Practice for Indentifying Elements by the Peaks in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通过 Auger 电子光谱测定中的峰值识别元素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ASTM E827-2002 Standard Practice for Indentifying Elements by the Peaks in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通过 Auger 电子光谱测定中的峰值识别元素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 ASTM E829-2016 5426 Standard Practice for Preparing Refuse-Derived Fuel (RDF) Laboratory Samples for Analysis《制备分析用废弃物衍生燃料 (RDF) 实验室样品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ASTM E829-2016 5426 Standard Practice for Preparing Refuse-Derived Fuel (RDF) Laboratory Samples for Analysis《制备分析用废弃物衍生燃料 (RDF) 实验室样品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 ASTM E831-200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 of Solid Materials by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用热机械分析法测定固体材料线性热膨胀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E831-200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 of Solid Materials by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用热机械分析法测定固体材料线性热膨胀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E831-2012 1250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 of Solid Materials by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 《热力分析法测试固体材料线性热膨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E831-2012 1250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 of Solid Materials by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 《热力分析法测试固体材料线性热膨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E831-2013 197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 of Solid Materials by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采用热机械分析的固体材料线性热膨胀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E831-2013 197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Linear Thermal Expansion of Solid Materials by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采用热机械分析的固体材料线性热膨胀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