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1191578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牡一中 2018 级高一学年上学期 10 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 80 分,40 题,每题 2 分)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 山东、山西B. 湖南、湖北C. 河南、河北D. 广东、广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山东简称“鲁” ,山西简称“晋” ,西周封国中有鲁国和晋国,故山东省和山西省的简称均来自西周封国,A 项正确。湖南简称“湘” ,湖北简称“鄂”,湖北省和湖南省的简称均不是来自西周封国,排除 B。河南简称“豫” ,河北简称“冀” ,河北省和河南省的简称均不是来自西周封国,排除 C。广东简

2、称“粤” ,广西简称“桂” ,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均不是来自西周封国,排除 D。【点睛】本题将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的简称与西周封国相联系,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熟悉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知识以及各行政区划的简称是解题的关键。2.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材料描述的分封主体是:A. 王族B. 功臣C. 姻亲D. 先代贵族【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能够说明西周分封时以王族子弟为主要受封对象,或者说王室贵族成为分封制的主体,所以答案选 A。BCD 三项也是分封制的对

3、象之一,但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 2 -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 宗法制 B. 世袭制C. 分封制 D. 禅让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家”与“国”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国家可以看做是宗法家庭的扩大,A 项正确。世袭制是指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 B。分封制是指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 C。禅让指统治者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

4、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与题干家国同构无关,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家国同构”的概念。4.下面是某学校高一年级同学对分封制、宗法制的认识,请你对此判断正误甲同学认为分封制是把包括镐京、洛邑在内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乙同学认为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一现象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反映了分封制的瓦解。丙同学认为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丁同学认为在周王室中周王正妻所生之子一定能够成为大宗。A. 正确错误B. 正确错误C. 正确错误D. 正确错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把京城镐京、洛

5、邑以外的广大地区的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项错误。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一现象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周王室衰微,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分封制逐渐瓦解,项正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宗嗣的继承者必须是嫡夫人所生的长子,旨在防止贵族内- 3 -部因权力和财产的继承问题而发生纷争,项正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才能继位为大宗,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排除 ABC,所以选 D。5.史书记载“夫汤以七十里之薄,兼桀之天下”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这说明强大的诸侯国A. 起了拱卫王室的作用B. 扩

6、展了天子的统治范围C. 有效抵御了外族入侵D. 冲击了当时的分封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可以看出原有的分封制度遭到了破坏,故 D 项正确,AB 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采取方伯政治管理地方,没有反映出抵御外族入侵,故 C 项不选。所以答案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联系:(1)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

7、核和纽带,它维系了分封制,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它们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鲜明特点。6.从以下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关于秦朝历史的信息有- 4 -实现国家统一确立君主专制体制传子制度开始出现建立三公九卿体制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信息“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太尉、丞相、御史大夫”等可知,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等,故正确。从夏朝开始,出现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故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排除 ACD,所以选 B。7.清人顾祖禹所撰读史方舆纪要载:秦王政二十二年(前 225 年)

8、“秦灭魏国,尽取其地以为郡县” ,以魏国东部的数县置为砀郡,治砀县。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秦朝建立后设立了砀郡 B. 战国时期已经存在郡县C. 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 砀县是我国最早的县【答案】B【解析】公元前 221 年秦朝建立,A 时间不符;前 225 年“秦灭魏国,尽取其地以为郡县” ,正处于战国时期,故 B 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在魏国设郡县,无法反映全国,排除 C;材料无法体现砀- 5 -县是我国最早的县,排除 D。【名师点睛】基础历史知识如春秋、战国、秦朝朝代的历史时间需要明确,战国(前 476-前 221 年) ,秦朝(前 221-前 207 年) ,题干中前 225 年

9、是战国时期,所以从时间上可以排除 AC 选项。8.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在今山东境内有齐郡、琅琊郡等。下列关于琅琊郡守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辖区内有自己的封地B. 监督监察百官C. 负责地方行政D. 拥有世袭权【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在地方设郡和县,郡守和县令(县长)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掌管地方行政。他们都由皇帝任命,并非世袭,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郡守没有自己的封地,故 A 项排除;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是中央官制,故 B 项排除。9.“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指的是( )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10、. 宗法制和分封制C. 宗法制和郡县制 D. 宗法制和行省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柳宗元的意思是周朝的失误之处在于它的制度,秦朝的失误之处在于它实行暴政,而不在于它实行的政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郡县制,A 选项表述符合题意,故选 A 选项。10.“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 ”这里的“中间路线”是指A. 中朝制度B. 郡国并行制度C. 刺史制度D. 察举制度- 6 -【答案】B【解析】【详解】汉初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这是同

11、周朝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不同之处,因此“中间路线”是指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故 B 正确;中朝制度是西汉武帝时在中央实行的加强皇权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故 A 错误;刺史制度是西汉的的地方监察制度,故C 错误;察举制度是汉武帝时期的选官制度,与材料不符,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的特点与区别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1.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

12、云” 。此记载反映了汉武帝推行A. 分封制B. 郡县制C. 郡国并行制度D. 推恩令【答案】D【解析】分封制是西周时推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故排除 A;材料中“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 ”反映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推行推恩令,而不是郡县制,排除 B,选 D;是汉初推行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 C。故选 D。点睛: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也培育了地方分裂割据。通过汉景帝的“削藩”和汉武帝的“推恩令” ,王国问题逐步解决,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积极作用日益显现。12.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13、里。 ”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A. 通判B. 御史大夫C. 刺史D. 监察御史【答案】A- 7 -【解析】御史大夫是监察百官,监察的对象是官员,体现的是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并且还是最早的,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意,例如,通判是对州府的长官是有监察的责任,但不是最早的。13.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唐代三省六部体制的运行程序

14、是先由中书省草拟正式意见,然后提交皇帝审批而后交由门下省负责审议,门下省负责审议过后由皇帝发布诏令交由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根据事件属性交由下属六部具体执行,所以唐代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故选 B;根据以上分析,ACD 项均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体制,根据所学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分析解答即可。14.按唐制,中男(男丁 16 岁以上至 21 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 22 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

15、供职于A. 尚书省B. 中书省C. 兵部D. 门下省【答案】D【解析】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根据材料中“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可知,魏征供职于门下省。故答案为 D 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ABC 项。- 8 -15.东汉,有察举征辟权的官员多举“年少能报恩者” ,世代公卿的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 。其直接后果是A. 宗族的伦理秩序强化B. 贵族政治逐渐形成C. 官僚集团易形成派系D. 新的选官制度确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多举年少能报恩者 ,世代公卿的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 ”,说明其直接后果

16、是官僚集团中容易因此形成派系。故答案为 C 项。材料所述现象与宗族伦理无关,排除A 项;此时已不是贵族政治时期,排除 B 项;D 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16. 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这件事最可能发生在哪一时期A. 秦汉 B. 魏晋南北朝C. 宋元 D. 明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中可知,此时期是以门第的高低为标准来选拔官员,这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是魏

17、晋南北朝时期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17.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耀任宰相,却竞因“不以进士耀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场屋,曾赋诗说:“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拗哭一生体” 。这表明科举制度的推行A. 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B. 打破了宗族门阀势力对官职的垄断C. 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D. 为所有读书人提供了入仕的平台- 9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科举制选官制度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材料突出科举制选官制度在文人心中的地位,这与“士人崇儒入

18、世的观念”无关,排除 A;“打破了宗族门阀势力对官职的垄断”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根据“薛元超以父荫袭爵” ,可见科举制并不是所有读书人入仕的平台,排除 D;科举取仕在文人心中地位的上升,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C 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故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的变迁科举制18.据清代抽样调查资料统计。当时本族直系上五代之内均无功名的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的总人数中约占 13%,父辈一代无功名的布衣子弟约占 33%。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影响是A. 实现了社会公平B. 增加了官员数量C. 加强了中央集权D. 扩大了统治基础【答案】D【解析】A 项中“实现了”

19、表述均过于夸大化,故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官员数量的信息,排除 B;材料无关科举制与加强中央集权的关系,排除 C;由材料“五代之内均无功名的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的总人数中,约占 13.33%,父辈一代无功名的布衣子弟约占 33.44%”可知科举制的实施有利于寒门士族通过科举考试参与国家政权,即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 D。19.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 ”下列语句与“此制”相符合的是A. 三代用人,贵以袭贵,贱以袭贱B.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D.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答案】D【

20、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迁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 10 -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 、 “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揭示的是科举制选官制度。据此判断选项:A 项是世官制,排除;B 是西汉时期采取的察举制,排除;C 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排除;D 项揭示的就是科举制,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的变迁20.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 派文臣做知州

21、B. 设“三衙” ,收精兵C. 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D. “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可知,宋太祖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以免地方官员拥兵作乱,故 A 项正确。设“三衙”将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立,与材料重文轻武不符,排除 B。C 项涉及财政问题,削弱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与材料重文轻武不符,排除。 “强干弱枝” 、 “守内虚外”是加强禁军、削弱厢军,与重文轻武无关,排除 D。21.北宋仁宗,英宗时,朝廷财政收入较之太宗时已增长五六倍,却出现了“太宗时能余大季而前者不敷支出”的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中央集

22、权加强致使新弊渐生B. 社会经济发展趋向滞缓C. 地方藩镇割据问题严重D. 国家局部统一渐显弊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的现象,所以才会出现“太宗时能余大季而前者不敷支出”的现象,A 项正确。B 项说法与北宋经济发展不符,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繁荣,排除。宋太祖时期通过“兵、权、钱”方面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故在宋仁宗、宋英宗时不会出现地方藩镇割据问题严重,排除 C。材料反映- 11 -中央集权加强致使新弊渐生,而不是国家局部统一渐显弊端,排除 D。22.“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

23、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直接原因是因为明代A. 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 中枢机构设置调整C. 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的中央机构设置的调整使得明代六部最高长官的品级提升,故 B 项正确。官员晋升难易程度与品级调整没有直接关系,故 A 项错误。科举制选拔的严格程度与品级调整没有直接关系,故 C 项错误。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总体趋势,不能反映明朝调整官吏级别的特殊性,故 D 项错误。23.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

24、丈五犹拥被。 ”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A. 废除了丞相制度B. 设置了军机处C. 扩大了六部权限D. 推行了行省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君主专制强化措施。注意提取材料中明太祖这一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丞相设六部,正是因为废除了丞相,才如此辛苦。军机处是清朝设置的,排除 B;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的,排除 D。C 说法不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措施。24.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度发展演变的评述,正确的是在明初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明成祖时正式设立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12 -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A

25、.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制的前身是明太祖时期的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后来内阁地位的日益提高,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 ,故正确。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错误。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排除 BCD,所以选 A。【点睛】本题属于记忆型选择题,熟悉内阁制的相关史实即可知道答案。25.下列是某著作中的部分目录,请拟定一个合适的研究主题A. 内阁制逐渐走向消亡B. 淸代中央体制的演变C. 清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D.

26、康熙皇帝加强皇权的措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是中央机构的变化,可知反映的是清朝中央体制的演变,B 项正确。材料中的目录都有内阁存在,排除 A。材料体现的是中央机构,与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无关,排除 C。材料目录中只有南书房的设立是康熙皇帝的措施,不能整体反映材料信息,排除D。26.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 13 -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B. 跪奏笔录,上传下达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 纵论军机,谋划战

27、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材料中军机处的整个工作流程可以看出,军机处所阅奏折起到的作用只是参考,最终的决定权是在皇帝,军机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27.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郡县制三省六部制察举制科举制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正确。三省六部制的设立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与题意不符,错误。察举制是汉代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与题意不符,错误。科举制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

28、人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加强中央集权,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排除 ABC,所以选 D。【点睛】紧扣设问要求“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结合选项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即可知道答案。28.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官员上朝的礼仪,体现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 14 -问题是A.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B.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C.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D.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依据图片中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官员上朝的礼仪,体现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故 D 项

29、正确;A 西汉没有出现;B 是明朝时期;C 属于地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甲强29.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 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B.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C. 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D. 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汉朝中外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和宋代二府三司制都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而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威胁皇权,因此根据题意,不利于皇权加强的只有 D 项;ABC 虽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

30、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30.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场景在历史剧拍摄中不应出现的有封神榜中烽火戏诸侯汉武大帝中卫青出任枢密使大宋提刑官中内阁首辅专权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A. - 15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烽火戏诸侯是西周时期,故错误;枢密使是北宋时期出现,故错误;内阁首辅专权是明擦后以后出现,故错误;军机大臣跪奏笔录是雍正帝时期出现,故错误,本题选择项正确。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表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代元政治制度演变宋代政治表现31.下列历代措施中,你认为能够起到限制地方割据

31、势力作用的是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宋太祖对藩镇实行“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的措施清朝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军国大事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正确。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加强了中央集权,正确。宋太祖对藩镇实行“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的措施,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正确。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君主专制弱化的体现,与中央集权的强化并未直接关系,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排除 ABD,所以选 C。【点睛】紧扣设问要求“能够起到限制地方割据

32、势力作用的是” ,结合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史实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32.希腊城邦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是A. 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容易形成一种民主的传统- 16 -B. 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众多平等且独立自治的小城邦C. 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共同促成了希腊的民主传统D. 公民大会使各城邦公民能够在国家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希腊城邦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属于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具有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这些促使希腊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故 C 项正确;A 项只涉及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过于片面,故 A 项错误;B 项只反映了地理环境与城邦形成的

33、关系,故B 项错误;公民大会是希腊民主政治的表现之一,不是原因,故 D 项错误。故选 C。33.梭伦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是指A. 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B.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激烈C. 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斗争D. 自然灾害的威胁【答案】B【解析】公元前 8-前 6 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贵族的专横和压榨激起了平民的反抗。局部调整无法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因此社会政治改革成为必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ACD 三项与题意不符。34.公元前 5 世纪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民

34、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当时一个雅典公民不会碰到的事情是A. 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B. 他可能被流放国外 10 年C. 他可以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D. 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是伯利克里时代,每一个雅典公民都有机会担任政府公职,参与城邦管理,A 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如果公民的行为被认为有损- 17 -公民利益、城邦利益,那么依据“陶片放逐法”要被流放国外 l0 年,B 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妇女没有参政权,故 C 错误,符合设问。在伯利克里时代,每一个雅典公民都有机会担任政府公职,如果该公民被选入

35、陪审法庭,那就有监督公职人员的权力,D 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C。35.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所有的官职(十将军除外)向全体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这表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 人人平等B. 法律至上C. 直接民主D. 小国寡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直接民主,C 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不是人人平等,而是公民平等,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法律至上的信息,而是强调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直接民主,排除 B。小国寡民是指人民少,土地

36、小的国家,是雅典城邦的特征,与材料不符,排除 D。36.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斯多德用“轮流统治与被统治”来阐述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是( )A. 人人平等 B. 人民主权 C. 轮番而治 D. 等级分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特点的理解,据所学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之上, “轮流统治与被统治”显然是说轮番而治,故选 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37.雅典民主制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主要体现在差额选举制直接民主议会制比例代表制A. - 18 -B. C. D. 【答案】A【解析】【

37、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故正确。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主要是间接民主,不是直接民主,故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排除BCD,所以选 A。38.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A. 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 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 斯巴达的民主传统D. 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

38、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有利于实行直接民主,故 A 正确。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不是直接民主的必要条件,故 B 排除。斯巴达只是古希腊城邦的国家之一,故 C 排除。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同样不是直接民主的必要条件,故 D 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39. 公元前 431 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做出应战决定的权力机构是 (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会议C. 十将军委员会 D. 陪审法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故 A 项正确;五百人议事会职责是落实公民大会的决策,是一个总司一切事务的行政组

39、织,故 B 项排除;陪审法庭为- 19 -司法与监察机关,故 C 项排除;十将军委员会为最高执行机关,故 D 项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公民大会40.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 ,我实在听烦了” 。这则故事突出反映了A. 雅典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 “陶片放逐法”形同虚设C. 直接民主导致权力误用 D. 很多雅典政治家浪得虚名【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陶片放逐法,

40、结合所学可知,由于雅典民主制度的直接民主形式,容易导致民主权力滥用和误用,故 C 项正确;陶片放逐法并未形同虚设,只是运作方式有弊端,故 B 项错误; 题干材料强调的是陶片放逐法的局限性,没有体现出雅典的阶级矛盾和政治家的素质,故 A、D 项错误。点睛:解题时注意对材料的解读和对陶片放逐法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运用;陶片放逐法体现了直接民主,而课本中强调了直接民主的优势,但材料中反映的是直接民主的弊端。4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化从宏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令人十分醒目。这里权且将中国封建社会和希腊的

41、政治制度概况为“一”与“多”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定势和政治模式。材料二 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区划图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20 -朱熹朱子语类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 “一”与“多”在古代中西政治制度各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雅典政体通过哪些机构得以体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地方制度以及唐末地方问题?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

42、学说明宋朝尽夺藩镇之权的影响。【答案】 (1)一”指古代中国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答中央集权制度或答君主专制制度均可) ;“多”指的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体现: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3)西汉:郡国并行制,唐末:藩镇割据影响:解决藩镇割据,但造成财政危机,地方困弱。【解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一“这里权且将中国封建社会和希腊的政治制度概况为一与多 ”和所学知识,可从古代中国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面回答“一” ,可从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方面回答“多” 。关于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等方面分析作答。(2)根据材料二“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区划图”中的信息“济南郡” 、 “胶东国”等信息可知西汉地方制度是郡国并行制。关于唐末地方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藩镇割据方面回答。关于宋朝尽夺藩镇之权的影响,根据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可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分析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