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题型 3 必考第 3132 题基础性非选择题四年考情统计年份 题号 材料 考向31(中国)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思潮的原因、影响、爱国主义情怀2018432(世界)英国铁路建设原因及影响技术进步对英国经济及经济全球化影响31(中国) 西周政治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与作用20174 32(中外结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区域经济组织1955 年万隆会议内容与特点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31(中国)上海租界的建立西洋服饰、习俗等传入上海“华洋杂居”的原因租界与西洋服饰引入上海的影响20171132(世界)卢梭社会契约论的观点英国工厂制下工人的悲惨状况17、18 世纪启蒙思想的内容西方理
2、想与现实的反差表现及影响20164 31(中国)中共八大任务经济体制改革八大背景、成果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所有制结构影响232(世界)煤钢联盟欧共体、美、日经济比例欧洲联合的历程欧盟对多极化的积极作用31(中国)民国初经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特点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原因20161032(世界)17 世纪英国王权光荣革命影响王权变化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力和政治保障31(中国)明废丞相临时约法五四宪法内阁制的作用约法的意义五四宪法原则政治文明进步趋势20151032(世界)战后国际贸易世贸组织与全球化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理由规律总结根据浙江省 2015 年 10 月
3、至 2018 年 4 月 6 次选考试卷的试题来看,浙江省必考非选择题第31 题、第 32 题凸显以下五大规律:(1)从考查内容上看第 31 题主要考查中国史知识内容,第 32 题主要考查世界史知识内容。中国史与世界史知识专题交叉综合的现象在最近两次命题中没有出现。经济史考的较多;其次是政治史;文化史大题几乎未考。中外综合的大题几乎不出。政治、经济模块综合的题目在 2016 年 10 月试题中出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中,政治史模块 4 个题目,经济史模块 4 个题目,文化史模块没有出题。题目集中在经济史模块。但并不能说明文化史不重要。这是一种命题现象,而不是必然规律。(2)从命题形式上
4、看,必考非选择题基本上每小题 10 分,每小题由一段中国史料和一段世界史料两段史料呈现,两个设问,围绕一个核心主题进行设计,答案需综合政治、经济知识完成。(3)从试题的难度上看,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点未超出考试标准的内容范围,答案均有教材知识依托,难度较低。这主要是选考的基本要求所决定的。这种难度在考试标准不变的情况下,估计不会有大的变化。(4)命题立意均围绕一个重要主题,历史线索性强,凸显对时空意识、史证意识、史料理解、3史料阐释能力考查,史论结合的特点突出。(5)中国政治史综合、经济史综合、世界史模块内综合题目较多,世界古代史部分未考过非选择题。1(20184 月浙江选考,31)阅读材
5、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自 1885 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1894 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 ,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进步人士倡导体制重组;激进人士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材料二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
6、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产生于 19 世纪末的历史动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答案 (1)事件:中日甲午战争。动因:洋务运动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剧。(2)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2(2018
7、4 月浙江选考,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早在 1800 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 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 16 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 ,到 1835 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 19 世纪中4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摘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材料二 19 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煤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
8、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19 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运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据美诺曼里奇现代欧洲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答案 (1)原因:运送物资的需要;蒸汽机车发明与使用;生产成本低;政府支持。(2)意义:大幅度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有助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密切联系;拓宽市场;助推世界一体化进程。1注重基础,关注细节,构建体系历史知识体系庞杂
9、,涉及知识点多,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历史(2014 版)统计,考试共要考查的知识点有上百个,而且对知识点的考查要求细致。基于此,学生在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个要求,一个都不能忽略,而且在学习时要自觉构建体系,将其因果逻辑关系梳理清楚。2注重知识联系,加强专题整合历史知识虽然繁杂,但之间是有联系的,在学习时要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要进行专题复习。在专题复习的同时,有必要对若干专题知识进行适当的综合。专题之间的知识重组仍然要立足于三维目标,围绕具有时代感的主题选择重要的知识点进行重组分析,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堆砌。3答题时注意以下几点(1)按设问要求作答,问什么答什么,答
10、案不改变设问的顺序。(2)审题重点关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要纠缠材料的类型。(3)调动知识要“依据材料、结合所学” ,把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4)注意史论结合,不要简单罗列史实,也不要空发议论,注意论从史出。5(5)答案要点要齐全,能多勿少,并要做到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
11、可易也。严复救亡决论(1895 年)材料二 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 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答案 (1)态度:材料一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原因:维新变法时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足以救亡,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社会现状不满,第一次
12、世界大战又使其对西方文明失望。(2)分析:与当时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运动时期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救亡选择,严复的态度相对保守。2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 1790 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一一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 1935 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 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
13、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材料二 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 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6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 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 ,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
14、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 25 个司法大案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最高法院对种族隔离制的两次判决有何变化及变化的原因,说明这两次判决的不同目的。答案 (1)矛盾:最高法院否定罗斯福新政的部分法令;罗斯福对最高法院的判决不满(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冲突)。背景: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行政权过度扩张);最高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2)变化:由肯定变为否定(由合法变为违法)。原因:黑人力量(平等意识)的增强;黑人争取权利的斗争;法官不再固守传统。目的:第一次:
15、维护种族主义者利益;第二次:缓和种族矛盾。训练 5 必考第 3132 题基础性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共产主义)能够解决世界的乱象,为什么中国不可以找他来作救时的良方适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来开发实业,其结果不仅使中国变为舶来品的销卖场,且会使中国各地布满了外国的资本家欲求保存这个产业革命后的优点而消除其毒,则除变更经济制度外实无他道一旦革命告成,政权落到劳动阶级的手里,那时候乃得言共产主义发达实业的方法。因为政权在一个生产阶级手中掌着,并且要消灭阶级界限联合起全世界的劳动者来消灭这个竞争和侵略的野心,而产出共同生产的大计划。共产主义发达实业之大计在此,由此乃能使产业集中,大规模生
16、产得以实现,科学为全人类效力,而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发展自如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国,实负有变更经济制度的伟大使命。摘自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 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写作上文的历史背景。7(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恩来认为共产主义是“救时的良方”的原因。答案 (1)背景:中国内忧外患;十月革命爆发;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任答四项即可)(2)原因:资本主义不能解决中国问题;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人的解放。2(2018绍兴选科目适应性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
17、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美国通过了旨在使独立宣言在生活中得到实现的种种法律。他们将公民权扩大,所有成年男子都拥有了选举权。十三个州都正式通过了包括人权在内的宪法,这一宪法保证公民天赋的权利。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18、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像这样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摘自 1906 年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大会上的演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革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历史地位。(2)依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内涵,并指出孙中山所设想的政体与西方国家相比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孙中山特别强调这种变化的理由。答案 (1)意义:创立了三权
19、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用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实践了启蒙运动倡导的基本原则;对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地位: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2)内涵: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变化:从“三权分立”到“五权分立” 。理由:一是鉴于欧美各国三权分立之后出现了弊端,并力图纠正这一缺陷;二是从中国古代8文化中吸取精华,注入传统因素,使民众和社会易于接受。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宫城正南门宣德门前的南北向大街称为御街、天街,自州桥“出朱雀门(内城正南门)直至龙津桥” ,是主要的饮食业中心之一,尤以夜市著名,营业“直至三更” 。城内著名的“酒楼”
20、,有马行街东货行巷的丰乐楼(原名白矾楼), “三层相高,五楼相向” ;此外, “州(指内城)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楼、药张四店、班楼”等等, “在京正店七十二户” , “其余皆谓之脚店” ,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营业。“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 ,各种货物皆有。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 71 个市镇,明代达 316 个,清代增至 479 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
21、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城市特点及影响明清城市发展的因素。答案 (1)特点:商业职能上升;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出现街市和夜市);出现专业服务性场所(娱乐、服务设施完备);区域特征明显,商品种类丰富。(2)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因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区域分工和商业的发展;人口集中市场繁荣;交通便利。4(2018丽水、衢州、湖州高三质量检测)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
22、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上帝不是一个有人格的存在者,而是一个无限的、永恒的“智慧的实体” ,是“世界理性”我们深信有一个神存在,我们是他的作品。伏尔泰形而上学论从事物的表象来论上帝,无疑是自然哲学份内的事。只有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终的原因,才对上帝有所认识。牛顿材料二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伏尔泰以英国人的口吻9我们可以断言,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几乎是不存在的。由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人类智慧的进步,不平等才获得了它的力
23、量并成长起来;由于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终于变得根深蒂固而成为合法的了。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1)概括材料一中伏尔泰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牛顿“在科学工作里揭示和发现上帝对万物的最聪明和最巧妙的安排”的主要著作。(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卢梭在私有制和国家政治制度上的主要观点。简述他们的政治启蒙对欧洲社会进程的影响。答案 (1)主要观点:上帝是理性的、充满智慧的。主要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观点:私有制:伏尔泰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政治制度: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卢梭主张“民主共和” 。影响:以理性主义为思想武器,将批判矛头指向封建主义,为推翻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做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