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节群落的结构1群落是指同时间内聚集在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3生物的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等。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5影响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影响动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6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一、群落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二、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1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2种间关系连线三、群落的空间结构1A 图表示群落的垂直结构(1)表现: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2)影 响 因 素 植 物 : 阳 光 。 动 物 : 栖 息 空 间 和 食 物 条 件 。(3)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B 图表示群落的水平结构(1)表现:水平方向上生物常呈镶嵌分布。(2)影响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四、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探究原理(1)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2)统计方法
3、: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2方法步骤制作取样器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鄂尔多斯草原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构成群落()(2)群落中某一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群落丰富度下降()(3)“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4)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5)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6)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常用标志重捕法()2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在生态学上分别称为( )A种群和群落 B种群和生态系统C群落和种群 D群落和生态系统解析:选 A 草原上的全部黄羊是一个物种的生
4、物,因其包括本物种全部个体,所以是种群;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3下列哪项不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A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溱湖湿地公园有多少个种群C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解析:选 A 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为研究出生率,为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溱湖湿地公园有多少个种群为研究群落的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4下列种间关系,两物种均受益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B水葫芦与浮萍CT 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 D螳螂与黄雀
5、解析:选 A 在种间关系中两物种均受益的是互利共生关系,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而选项 B、C、D 的关系分别是竞争、寄生和捕食。5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层,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A种群的密度 B群落的丰富度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选 C 题干中描述的是从上层的乔木层到中层的灌木层再到地面的群落的垂直结构。6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 食物 B温度 光照C温度 湿度 D光照 食物解析:选 D 群落中植物的分层主要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动物
6、的分层主要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Error!核 心 要 点 一 群 落 及 群 落 的 种 间 关 系1群落概念的内涵分析(1)“同一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内种群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2)“一定区域”:群落有一定的范围,如一个水池、一片草原或一片森林等。(3)“各种生物”: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4)“集合”: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2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关系3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分析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数量坐标图营养关系图常见形式:举例地衣,大豆与根瘤菌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牛与羊
7、,农作物与杂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名师点拨 明辨四组易混淆的种间关系(1)竞争和捕食: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但要注意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属于种内斗争,不属于捕食。(2)寄生与腐生: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3)寄生与共生:相同的是两者都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不同的是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而寄生的两种生物,对寄生者来说当然是有利的,但对寄主来说则是有害的。(4)生存斗争与竞争: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括竞
8、争,而生存斗争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如图所示:A 代表生存斗争,B 代表种内斗争,C 代表种间斗争,D 代表竞争。题组冲关1下列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座山上的所有的树B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鲫鱼C一片森林中全部的动物、植物及真菌D一片草原上的各种草、昆虫、牛、羊等所有生物解析:选 D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A、B、C 项均不是指全部生物。2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蚂蚁偏爱小粒种子。在该生态系统中,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科研人员利用 3年时间
9、,在某一实验区域内进行了啮齿动物的有无对蚂蚁数量影响的相关研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没有竞争关系B在该生态系统中,蚂蚁与小粒种子植物是寄生关系C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蚂蚁的数量会先增加然后维持相对稳定D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的竞争对蚂蚁的数量产生影响解析:选 D 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都以植物种子为食,且两者生活空间相同,说明蚂蚁和啮齿动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蚂蚁和啮齿动物与植物之间是捕食关系;由于啮齿动物喜欢取食大粒种子,大粒种子植物在与小粒种子植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移走全部啮齿动物后,大粒种子植物因为被捕食强度大幅下降而数量剧增,小粒种子植物占劣势,进而
10、蚂蚁的数量减少。3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图乙中 b生物对 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图丙中实验初期,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 X的种内斗争加剧解析:选 B 甲图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乙图中是捕食关系,b 生物与 a生物共同进化;图丙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都会存在,后期X的竞争者消失,随之 X数量增多,导致种内斗争加剧。Error!核 心 要 点 二 群 落 的 空 间 结 构1群落的空间结构分析地
11、球上,在海平面200 m3 800 m 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同时动物的分布也有较大的差异,充分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B 处的结构分析如下:C 处的结构分析:由于不同光质其波长不同所含有的能量不同,导致穿透力不同,其中紫光的穿透力最强,而红光的穿透力最弱,导致了不同藻类的垂直分布。影响动物分布的同样是栖息场所和食物的影响。(2)水平结构A处,地形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原因是不同高度的温度不同。除上述影响水平结构的因素外还有:光照强度、土壤湿度、土壤盐碱度、人与动物的影响等。2群落结构的形成及意义(1)形成: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
12、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2)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题组冲关4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的差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解析:选 A 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一个种群,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不属于群落的结构;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其食性、栖息场所有关;淡水鱼的分层和其食性有关;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湿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5下图
13、中 a、b、c 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态。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B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c 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D影响 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解析:选 C 温度是造成高山植物水平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和海洋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受光照的影响;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为不同地点的植物分布,不属于同一个生物群落;c 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的影响;决定 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14、Error!核 心 要 点 三 土 壤 中 小 动 物 类 群 丰 富 度 的 研 究1实验原理(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捕捉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这一般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2实验步骤3用具分析(1)诱虫器(A
15、 图):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因此其会远离光源、热源。(2)吸虫器(B 图):吸虫器中纱布的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4注意事项(1)取样时应注意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心理作用,以免结果偏差较大。(2)小动物类群因所取地段不同,可能差异较大。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开统计,并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3)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同时注意安全。(4)在装样土的塑料袋上要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5)本实验调查的对象是样本内肉眼可见(可借助放大镜、实体镜)的所有动物,调查的指标是动物的种类丰富度和数量丰富度。题组冲关6下列关
16、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解析:选 C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切忌不可忽略,需要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宜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7下图为“土壤
17、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装置的花盆壁 C与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趋光、趋热、趋湿的习性采集C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小动物进行采集D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 70%的酒精溶液中解析:选 B 甲装置的花盆壁 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有一定空隙,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也便于小动物的采集;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小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乙装置更为简易,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运动能力较强的土壤动物(如跳虫)进行采集;由于酒精可将收集的土壤小动物及时固定,防止腐烂,故用乙装置采集到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便于计数和观察。